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圆极化

圆极化

圆极化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3年内共计3951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3篇、会议论文72篇、专利文献15554篇;相关期刊250种,包括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电波科学学报、电子元件与材料等; 相关会议30种,包括2012年全国军事微波会议、2012年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2012年第九届电磁技术学术年会、ANSYS2010中国用户大会、2010年全国军事微波会议等;圆极化的相关文献由6096位作者贡献,包括洪伟、宋长宏、刘雄英等。

圆极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73 占比:4.71%

会议论文>

论文:72 占比:0.44%

专利文献>

论文:15554 占比:94.85%

总计:16399篇

圆极化—发文趋势图

圆极化

-研究学者

  • 洪伟
  • 宋长宏
  • 刘雄英
  • 罗国清
  • 房少军
  • 汪伟
  • 耿军平
  • 金荣洪
  • 韩国栋
  • 李振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周场如
    • 摘要: 本文介绍了水平极化和圆极化两种天线的特点和参数,通过当地发射台安装的两副不同极化天线,在相同环境条件下收测其覆盖场强,将收测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了两副天线的覆盖效果,并据此对调频广播发射天线的更新换代提出建议。
    • 黄杰; 孙虎成
    • 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低剖面极化可重构全向圆极化天线。该天线由一个1×4偶极子阵列天线和一个单极子天线组成,通过设计可重构馈电网络来激励这两部分子天线,可产生左右旋可切换的全向圆极化波。设计的馈电网络主要由一单刀双掷开关电路和一紧凑二阶3 dB耦合器组成,从而可输出幅度相等、相位差可在±90°间切换的两路信号。将馈电网络的两输出端口分别与水平极化的偶极子阵列天线和垂直极化的单极子天线相连,便可使天线在左旋圆极化(LHCP)和右旋圆极化(RHCP)两种辐射状态之间切换。设计的天线总体截面积为59.9×59.9×π mm^(2),天线厚度为0.058λ_(0)。测试结果表明,该天线在左右旋圆极化状态下的阻抗带宽(|S_(11)|<-10 dB)分别为21.5%(2.24~2.78 GHz)和19.4%(2.32~2.81 GHz)。全向左右旋圆极化状态的重叠轴比带宽(AR<3 dB)约为7%(2.44~2.62 GHz)。天线的最高增益为-0.9 dB,水平面增益波动小于1.3 dB。
    • 王麟
    • 摘要: 发射天线是地面电视传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实际覆盖效果的关键,传统的电视发射天线以水平或垂直极化应用为主,往往不能兼顾接收端的各种接收场景。圆极化天线可以有效解决单一极化天线的覆盖缺陷,改善用户的接收效果。本文以安徽广播电视台大蜀山发射台圆极化天线安装为例,介绍了U波段圆极化天线的设计原理及调试、测试步骤,分析了圆极化天线的应用前景。
    • 董楠; 赵香妮
    • 摘要: 为解决复杂星体环境多径干扰问题,同时满足卫星在轨高速数据传输对测控信道能力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带扼流圈的两臂等幅、相位相差90°馈电的四臂螺旋天线。该天线工作在S频段,具有半空间波束覆盖、主向增益高、宽角圆极化性能优异、体积小、质量轻等特性。实测数据表明,该天线圆极化轴比在±110°范围内小于3 dB,仿真与实测结果一致性好。本文还针对多径干扰问题对特定方向的增益和轴比性能进一步调整优化,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 李春; 朱瑞龙; 谢成清; 贾朝锋; 高尔远; 曹诞
    • 摘要: 近年来商业卫星产业发展迅速,从卫星物联网星座到高精度SAR成像,商业卫星的应用领域也越发丰富。区别于传统的大卫星,商业卫星主要集中在微纳、皮纳等卫星领域,最常见的为1U、3U、6U和12U等立方星。卫星平台的尺寸与载荷通信能力密切相关,微纳、皮纳等卫星平台由于尺寸较小,导致载荷通信能力严重不足。如何提升小卫星平台的通信能力,成为了商业卫星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薄膜天线具备可收纳展开特性,能够广泛应用于各种小卫星平台,在发射入轨前通过合理的收纳方式,收拢在小卫星平台尺寸内;在轨后,通过展开装置释放,形成较大辐射口径,有效提升卫星通信能力。由于薄膜厚度小(约0.1 mm左右),Q值很高,限制了天线的带宽特性,也不便于实现圆极化辐射特性。以柔性薄膜(厚度约0.1 mm)为基础,以常规微带贴片为单元,通过旋转布阵以及多次顺序旋转馈电使该薄膜天线具备较好的圆极化、宽带特性,天线阵面规模为16×8,天线驻波(VSWR≤2.0)和轴比(AR≤3.0 dB)带宽可分别达到约10%和4%,法向最大增益可达24 dB,显著提升了薄膜天线的工作带宽和辐射特性。
    • 王晓天; 刘敏; 鲁帆
    • 摘要: 提出了一种同时提高探针馈电单层圆极化微带天线的增益带宽、阻抗带宽及圆极化轴比带宽的方法,解决了传统单馈点单层微带天线阻抗及圆极化轴比带宽较窄的问题。基于环形贴片行波圆极化辐射原理,通过在辐射贴片上方加载一方环形金属贴片,该贴片内外环与辐射贴片边缘等距设计,可调参数少,增加了天线阻抗及轴比宽带,提高了天线增益,同时实现低剖面应用。基于此方法,设计了一款应用于某型号的UHF频段宽带圆极化天线,并加工实物。实测结果表明:该天线电压驻波比(VSWR)<2的带宽达到17.2%(370 MHz~440 MHz),轴比(AR)小于3 dB的带宽达到8.4%(395 MHz~430 MHz),天线带宽内主辐射增益约7 dB左右。设计方法对提高单馈圆极化微带天线的轻小型化、宽带技术水平具有重大意义,应用前景广阔。
    • 肖天灵; 陈星
    • 摘要: 针对北斗三代导航卫星系统的工程应用,设计出了一款电小、宽带、圆极化、高效率的北斗天线。该天线设计基于近场谐振寄生(near-field resonant parasitic,NFRP)技术,其中单馈交叉偶极子作为驱动元件,一对正交放置的埃及斧偶极振子作为近场谐振寄生元件位于交叉偶极子的近场,在整个天线系统中既充当反射器实现定向辐射,又产生额外的谐振和最小轴比点以增加阻抗带宽与轴比带宽,两种元件均采用曲折线和箭头末端两种技术,以实现电小形式。此外,位于驱动元件附近的4个T型谐振结构用于进一步改善天线的性能。设计和加工制作了天线样品并进行了测试。测试表明,作为电小天线,天线整体尺寸为34mm×34mm×13.4mm(为1.49GHz对应波长),其|S11|<-10dB的阻抗带宽为1.49-1.87GHz(相对带宽22.6%),3dB轴比带宽为1.52-1.69GHz(相对带宽10.6%),两者均覆盖了北斗三号B1I(中心频率1.561GHz,绝对带宽4.092MHz)与B1C(中心频率1.575GHz,绝对带宽32.736MHz)两个工作频段;在这两个频段内,天线整体辐射方向均为天线法线方向,辐射效率均超过80%。
    • 常俊德; 邢斯瑞; 易进
    • 摘要: 针对Ka频段卫星通信系统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应用于卫星通信的星载Ka频段圆极化振子天线阵列.天线单元采用非对称双臂振子单元形式,十字交叉振子采用自相移结构来实现圆极化.天线阵列采用三角形排布的方式,通过调整布阵时天线单元旋转相位,来实现阵列的右旋圆极化.仿真结果表明:天线阵列驻波比除阵面四周由于边缘效应引起的驻波比偏大外,其余都小于1.5;天线阵列的轴比小于2.3 dB;扫描60°时,天线增益下降小于5 dB,表明天线阵列具有较高辐射功率.该天线阵列可作为相控阵天线的馈源,在卫星通信系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韩杼滨; 齐洋潇; 李建瀛; 杜彪
    • 摘要: 设计了一种具有极化转换功能的圆极化透射阵天线单元。该单元具有3层结构,包括线极化接收贴片、地板和圆极化辐射贴片,通过旋转圆极化辐射贴片来实现相位补偿。采用该单元设计了一种具有极化转换功能的圆极化透射阵天线,并对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10 GHz处天线的增益和口径效率达到最高,分别为24 dBi和31%,天线的3 dB增益带宽为9%(9.6~10.5 GHz)。与一般的透射阵天线相比,该透射阵的焦径比仅为0.33,具有剖面低的优点。对该天线进行了加工和测试,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
    • 柴琨; 韩国瑞; 韩丽萍
    • 摘要: 本文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的宽带圆极化缝隙天线.通过L形枝节激励接地板上的缝隙产生圆极化辐射,采用倒叉形缝隙结构实现天线的宽频带特性,在L形枝节上切角,提高了天线的轴比带宽;另外,在L形枝节和叉形缝隙做倒角,改善了天线的阻抗匹配,使得天线的圆极化带宽得到进一步扩展.天线的尺寸为60 mm^(2)×60 mm^(2)(0.28λ_(0)×0.28λ_(0),λ_(0)是低频时自由空间的波长).测试结果表明,天线的-10 dB阻抗带宽为121.45%(1.49 GHz~6.11 GHz),3 dB轴比带宽为72.2%(2.3 GHz~4.9 GHz),在整个工作频段具有良好的辐射方向图.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