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共面波导

共面波导

共面波导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956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8篇、会议论文88篇、专利文献20463篇;相关期刊158种,包括电子科技大学学报、应用科技、电波科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51种,包括2016国防计量与测试学术交流会、2015年全国天线年会、综合电子系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四川省高密度集成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2学术年会等;共面波导的相关文献由1981位作者贡献,包括殷晓星、赵洪新、许锋等。

共面波导—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8 占比:1.62%

会议论文>

论文:88 占比:0.42%

专利文献>

论文:20463 占比:97.96%

总计:20889篇

共面波导—发文趋势图

共面波导

-研究学者

  • 殷晓星
  • 赵洪新
  • 许锋
  • 朱洪波
  • 褚庆昕
  • 刘伟娜
  • 吕文俊
  • 杜成珠
  • 黄文
  • 房少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唐欣之; 于映
    • 摘要: 本文设计了两款柔性单极子天线,并且它们具有重量轻、体积小、易拉伸等特点。采用ANSYS HFSS对天线的射频性能进行仿真,并使用ANSYS Workbench对天线进行位移形变拉伸,天线最大形变为拉伸方向天线长度的30%。天线用柔性材料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质基底,天线由液态金属(镓铟合金8:2,EGaIn)为导电材料并涂附在PDMS上,最后由PDMS将液态金属导电材料进行封装避免泄露,天线采用共面波导(CPW)的馈电方式。对制作后的天线进行拉伸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10%-30%的拉伸条件下,该天线都能保持原来稳定的工作特性。
    • 王晶; 张园园; 王大伟; 赵文生
    • 摘要: 设计了一种新型微波流体传感器结构,用于测量液体的介电常数。该传感器采用电磁带隙材料和共面波导传输线耦合组成微流体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利用电磁带隙结构在其沟槽附近存在一个局域的高强度电场分布区作为微流体的流经通道,进而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该传感器特征频率的S参数。以该参数作为主要分析目标,通过比较有待测样品流经传感器和无待测样品流经传感器两种不同情况下传感器特征频率的频率移量,确定了待测样品的相对介电常数,并通过数学拟合的方法预测了其他未测试浓度的微流体的介电常数。该传感器结构实现了电磁带隙材料和共面波导技术的应用,在微流体介电常数测量及传感器结构设计领域有着广泛的潜在应用价值。
    • 孟凡易; 刘浩
    • 摘要: 介绍了一种基于IHP 0.13μm SiGe BiCMOS工艺,具有高本振(Local Oscillator,LO)/射频(Radio Frequency,RF)及本振/中频(Intermediate Frequency,IF)端口隔离度的太赫兹基波上混频器.该混频器采用了吉尔伯特双平衡结构,本振信号通过共面波导(Coplanar Waveguide,CPW)传输来抑制其在传输过程中由于强寄生耦合效应造成的传输不对称性,削弱了由该不对称性造成的LO/RF端口隔离度恶化的特性.通过采用非对称性的开关互联结构降低本振信号在开关晶体管集电极端寄生耦合的不平衡性,提升本振信号在开关晶体管集电极端的对消效率,通过在版图中合理布局跨导级晶体管的位置来抑制本振信号在中频端口的泄露.后仿真结果表明:在2.2 V电源电压下,本振信号为230 GHz,中频信号为2~12 GHz,该上混频器工作在218~228 GHz时,LO/RF端口隔离度大于24 dB,LO/IF端口隔离度大于20 dB,转换增益为-4~-3.5 dB.当中频信号为10 GHz时,输出1 dB压缩点为-14.8dBm.电路直流功耗为42.4 mW,芯片的核心面积为0.079 mm2.该上混频器可应用于采用高阶正交幅度调制(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QAM)方式的无线发射系统.
    • 徐森锋; 赵伟
    •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共面波导传输线的宽频带低损耗材料介电常数提取方法。设计5根共面波导传输线作为标准覆盖待测样品介电常数频率范围,采用在片矢量网络分析仪测得各传输线未经修正的S参数,经过多线TRL校准算法提取传播常数;采用quasi-TEM模型计算传输线的单位长度电阻R和单位长度电感L;最终求得0.1~50 GHz GaAs材料的介电常数。相比于传统的腔体法只能点频测试,且需设计待测样品腔体结构,该测试方法支持宽频带介电常数的连续测试,且测试效率更高;测试结果与谐振腔法偏差±2.5%,满足工程实践需要。
    • 王友保; 郑大鹏; 刘振
    • 摘要: 提出了一款共面波导馈电的超宽带双陷波天线.该天线主要由梯形共面地、微带馈线和圆形辐射体三部分构成.其中,梯形共面地使天线实现超宽带,圆形辐射贴片上的倒L形槽和弧形槽使天线实现陷波特性.使用Ansoft HFSS软件对所设计天线进行仿真实验,然后加工成实物天线并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天线回波损耗及辐射方向图的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在3.0~10.9 GHz频段内,除陷波频段3.3~3.6 GHz和5.15~5.825 GHz外,天线的回波损耗均在-10 dB以下,相应工作频段内有较好的辐射方向图.因此,所设计的天线性能满足超宽带通信系统应用要求.
    • 李凯佳; 杜成珠; 郑炜晴; 焦哲晶
    • 摘要: 提出了一种六边形开槽结构的宽带毫米波多天线技术(MIMO)天线.该微带天线的贴片为六边形,采用共面波导馈电方式,并通过开槽拓宽天线的带宽,没有添加隔离枝节,可实现隔离度小于-20 dB,尺寸为23.6mmx15.4mmx0.1 mm.通过电磁仿真软件HFSS对设计的天线单元及MIMO天线进行了仿真与分析,结果发现,该毫米波MIMO天线在5.1~41.8 GHz频率范围内回波损耗均小于-10 dB,并且具有良好的辐射特性.
    • 张笑恒; 贺青; 迟宗涛
    • 摘要: 针对传统刚性天线存在尺寸大和剖面高的问题,本文设计一种应用于ISM频段和WiFi频段的共面波导型天线.选用介电常数为3.5,损耗角正切0.002,厚度为50 μm的柔性聚酰亚胺基板,通过共面波导的馈电方式,在初始矩形贴片天线的基础上,进行缝隙切割和增加天线谐振回路的方法调整带宽.同时,通过Ansoft公司推出的三维立体电磁仿真软件对该天线进行优化.优化结果表明,通过对辐射贴片进行缝隙切割,可以在不增加天线尺寸的前提下改变天线电流分布路径,实现带宽和谐振频率同时向低频移动.该天线具有20 mm×30 mm×0.05 mm的紧凑尺寸,仿真-10 dB以下的工作带宽为2.34~2.53 GHz,较好的满足ISM2.4 GHz(2.42~2.4848 GHz)和WiFi2.4 GHz(2.412~2.472 GHz)的频段,是一款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低成本、重量轻、尺寸小、剖面低的柔性天线.该研究为超薄柔性天线的小型化设计提供了解决方法.
    • 李凯佳; 杜成珠; 郑炜晴; 焦哲晶
    • 摘要: 提出了一种六边形开槽结构的宽带毫米波多天线技术(MIMO)天线。该微带天线的贴片为六边形,采用共面波导馈电方式,并通过开槽拓宽天线的带宽,没有添加隔离枝节,可实现隔离度小于-20 dB,尺寸为23.6 mm×15.4 mm×0.1 mm。通过电磁仿真软件HFSS对设计的天线单元及MIMO天线进行了仿真与分析,结果发现,该毫米波MIMO天线在5.1~41.8 GHz频率范围内回波损耗均小于-10 dB,并且具有良好的辐射特性。
    • 黄文; 李平; 李佳; 阮巍
    •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共面波导的慢波传输线,根据此慢波传输线设计了一款小型化威尔金森等分功分器.采用在共面波导中心导带上加载交指电容和蛇形线的方式,构造出慢波传输线,此传输线中心频率为0.9 GHz,特性阻抗为70.7Ω,相位为90°,尺寸仅为传统共面波导传输线的23%.基于此慢波传输线设计了威尔金森等分功分器,尺寸为31.4 mm×28.7 mm,仅为传统共面波导功分器的49%.与此同时,测试表明,该功分器在工作频段内展示出优良的射频性能,回波损耗>15 dB,插入损耗20 dB,且测试与仿真结果相吻合,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 弥宝粒; 张斌珍; 段俊萍
    • 摘要: 蝶形缝隙天线有着模型简单、结构对称、设计相对容易的优势.设计一款工作在Ku波段的背腔式蝶形缝隙天线.相对于微带蝶形天线,天线与金属背腔相结合,提高了天线的增益,天线的辐射特性得到了相应的改善.同时,采用共面波导馈电方式,进一步改善了阻抗带宽.文中分析了蝶形缝隙结构以及介质基板的介电常数对天线带宽和天线辐射性能的影响,经过仿真测试得到端口回波损耗小于-10 dB时,阻抗带宽可以达到1.06 GHz,最大增益为7.62 dBi.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