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形式感

形式感

形式感的相关文献在1955年到2022年内共计854篇,主要集中在绘画、中国文学、工艺美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54篇、专利文献47397篇;相关期刊443种,包括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大众文艺等; 形式感的相关文献由823位作者贡献,包括劳承万、孙美兰、易英等。

形式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54 占比:1.77%

专利文献>

论文:47397 占比:98.23%

总计:48251篇

形式感—发文趋势图

形式感

-研究学者

  • 劳承万
  • 孙美兰
  • 易英
  • 贺军
  • 赵卡
  • CC
  • Liz
  • 丁海峰
  • 于平
  • 任亚地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黄宇婷
    • 摘要: 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家因处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其艺术作品中具有特殊的形式感,巴塞利兹作为德国新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绘画作品中的形式感更具有特殊意义。巴塞利兹绘画作品中绘画形式感体现在作品中的笔触、色彩、情绪的表达等,这些作品中的形式感都离不开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及艺术家个人对于艺术的独特见解。巴塞利兹作品中的形式感体现在其对艺术的新的思考、对画面语言的解构重组,其绘画作品的形式感对中西方后续的艺术发展带来了新的方向。
    • 秦烽; 祝永超
    • 摘要: 随着国家对国有博物馆投入的不断持续增加,我国现代博物馆从数量到展览规模、从内容到品质以及服务性能都处于一个快速上升发展的过程中。对此当代博物馆也需要一套博物馆空间的程序应用方法,即从设计到运营、从功能到形式等领域系统而综合的设计思维。形态学对这种思维的导出就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它告诉我们一种设计智慧,一种超越以往审美“设计经验”之束缚、从零开始,以具有初心、童年的眼睛重新“寻找”“发现”设计和创造的能力,从而能够发现一种源于最初博物馆设计实践的思维智慧。形态学的运用也是对传统博物馆设计形式以及设计思维的迭代革新。文章诠释形态学在博物馆空间设计中以及人体工程学视觉中独立的美学价值与地位,培养博物馆设计师的审美能力、形体创造能力,使他们具有现代博物馆的设计观念,用形态学的设计思维设计出具有新时代文化底蕴的空间博物馆。
    • 慕晓东
    • 摘要: 以上海辰山植物园的矿坑花园为评述对象,主要聚焦这座园林的多重景观体验.借助诠释学的解读方法,这些体验可分为形式性体验、综合性体验和矛盾性体验3类.通过矿坑花园的分析性评论,试图深耕景观体验的深度和广度,从而以最大限度召唤当代人丰富但被遮蔽的内在情感.
    • 李江涛
    • 摘要: 艺术与文化既是独立的,又是共通的,艺术离不开文化,文化又渗透着艺术。文章立足中国画与各艺术门类的共通属性,追溯艺术的本质来界定中国画的本质特征,对艺术的形式感与写意性进行探究。
    • 陈海粟
    • 摘要: 浮世绘风景造型夸张、抽象,具有极强的装饰性与形式美感.在历史长河中,浮世绘风景画在传承本民族特色的同时吸收融合中西方艺术的优点,最终形成形式感上独具装饰性特色的艺术.该文通过分析日本浮世绘风景画大师葛饰北斋、歌川广重等人的作品,从发展历程、画面构成和精神内涵三个方面分析日本江户时期浮世绘风景画的形式感.
    • 卢明珠
    • 摘要: 弘仁为黄山写生的第一人,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其绘画作品受时代背景、个人家庭环境的影响,其人生经历由悲到喜,可谓饱经风霜.该文以弘仁的经典作品为例,探讨其画面的形式感、造型以及笔墨运用.
    • 庞弘
    • 摘要: 在美学和艺术理论中,“艺术的起源”是一个古老而难以回避的问题。当前流行的起源说大多将艺术的“起源”与“本质”彼此混淆。倘若抛开对起源的刻板印象,可以从三个向度来勾勒艺术起源的轨迹:首先,艺术并非纯然的审美对象,而是与人类在远古时期的现实生存需要紧密关联;其次,艺术的独特性来源于先民在生产活动中对形式的高度敏感以及为情感或经验“赋形”的内在冲动;再次,艺术绝非由单一因素所孕育或塑造,而是在多重动因的张力结构中应运而生。
    • 李安艺
    • 摘要: 生活中常见到许多物品被有规则地摆放,在众多艺术作品中,重复出现的元素进行排列组合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 异同的色彩搭配或色块组合、大量的元素符号被进行整理排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美感与节奏感,不同的排列方式也会形成不同的视觉效果,给人以别样的冲击力。 人们追求着“重复”—这种拥有韵律的排列方式,除了因其操作简单的工序,也同样看中了这种基本排列方式的秩序美所带来的形式效果。
    • 张恒
    • 摘要: 一幅作品中不能太着重去表现内容而忽略了形式的存在,导致绘画语言的苍白软弱。形式运用得好对于画面内容的表现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每一位成熟的画家在他们的画面中都可以找到属于他们独特形式的语言表现。戴士和先生作为国内举足轻重的画家,他的作品富有个人特色又与时代接轨,备受国内中青年画家的推崇。戴士和对于画面中的形式有着独特的理解,他不主张用习惯的形式去套生活,他善于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提炼、概括客观生活中自然生成的富有个人特色的形式。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和作品分析的方法,对戴先生油画的形式语言展开分析。
    • 张硕
    • 摘要: 要区分好的艺术作品,首先就是要去分析画面中的形式,是否符合形式美法则,这是因为形式美法则是长久以来人们在不断的总结和概括之后形成的,它能够代表人类的基础审美,在其基础之上加入其他的技术手段、绘画形式和思想情感才能够创作出经得起推敲的画面。 然而形式美法则也仅仅是给人们提供一个概括性的规律,在此基础上艺术家还需要加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产生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绘画风格。 但也正因为这样,学习者在研习艺术家作品的时候往往会被表面的变现手段所吸引,从而忽视了内在的思想内涵,所以对于形式感方面的训练是绘画从业者的必经之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