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弹簧圈

弹簧圈

弹簧圈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1013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95篇、会议论文27篇、专利文献116842篇;相关期刊237种,包括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急诊医学临床学术探讨研究会”会议、全国神经外科高峰论坛暨广西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2014年学术年会、第三届中国西南神经介入高峰论坛暨第十二届贵州省神经外科年会等;弹簧圈的相关文献由2666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建民、黄清海、杨新健等。

弹簧圈—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95 占比:0.51%

会议论文>

论文:27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16842 占比:99.47%

总计:117464篇

弹簧圈—发文趋势图

弹簧圈

-研究学者

  • 刘建民
  • 黄清海
  • 杨新健
  • 吴中学
  • 郭远益
  • 洪波
  • 许奕
  • 李佑祥
  • 许永松
  • 张鑫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姚克林; 陈仁彪; 王亮; 高绍; 刘陈汉; 赵添
    • 摘要: 目的探讨联合Amplatzer血管封堵器(AVP)与弹簧圈经导管供血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多发性肺动静脉瘘(PAVF)的临床疗效。方法4例多发性PAVF患者术前均完善CT肺动脉造影(CTPA),初步评估主要供血血管大小、数目以及流入、流出道,在血管造影系统下使用AVP和弹簧圈对供血动脉行介入栓塞治疗。观察造影及栓塞表现,评估临床、技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例多发性PAVF共21个病灶,其中19个病灶均获得成功栓塞,其中1例患者分两次介入手术完成,1例患者2个微小病灶未处理,对供血动脉最大径>5 mm者选用AVP栓塞,对供血动脉最大径<5 mm者采用弹簧圈栓塞,总计放置AVP 8个,弹簧圈25枚,4例患者手术顺利,紫绀和低氧血症的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联合AVP与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多发性PAVF具有安全、高效的优势。
    • 赵亚超; 范波
    • 摘要: 目的探究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分别选择Solitaire支架与Enterprise 2代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7例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2020年2月研究开始,并于2021年5月完成。依据使用支架类型不同将患者划分成A组(43例)和B组(44例),其中A组患者使用Enterprise 2代支架进行治疗,B组患者使用Solitaire支架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预后及治疗三个月后生活质量表(SF-36)得分。结果A组与B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依次是93.18%、90.7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依次是11.63%、15.9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患者手术后一个月预后良好率依次是62.79%、63.64%,手术后三个月预后良好率依次是72.09%、7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三个月后,两组SF-36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选择Solitaire支架与Enterprise 2代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均能发挥良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少,疾病预后良好。
    • 王鹏; 王凯; 赵凯; 李明鑫; 蹇兆成; 张国庆; 陈俊良; 孙顺吉
    • 摘要: 目的分析聚多卡醇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28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进行经聚多卡醇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静脉反流、精液改善质量情况并随访12个月,评估栓塞治疗效果。结果28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均接受栓塞治疗。术后经精索静脉超声检查,患者精索静脉反流程度均减轻或消失。术前平均精液量(2.54±0.33)ml,术后6个月、12个月分别升高至(3.18±0.21)ml、(3.42±0.18)ml。术前平均精子密度(21.55±3.74)×10^(6)个/ml,术后6个月、12个月分别升高至(31.46±4.02)×10^(6)个/ml、(34.69±3.77)×10^(6)个/ml。术前平均精子活率(46.31±4.95)%,术后6个月、12个月分别升高至(56.47±5.07)%、(59.19±5.17)%。结论聚多卡醇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疗效显著。
    • 朱青峰; 郝政衡; 王凤伟
    • 摘要: 目的探讨编织铆定技术辅助栓塞治疗颅内破裂不规则宽颈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应用编织铆定技术辅助栓塞治疗的36例颅内破裂不规则宽颈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动脉瘤均成功栓塞,其中26例单纯通过编织铆定技术栓塞,没使用支架、球囊辅助技术,无弹簧圈脱出,编织铆定技术成功率为72.22%;10例(27.78%)经过反复调整,仍然有弹簧圈突入载瘤动脉,给予补救性支架辅助栓塞。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栓塞29例(90.36%),次全栓塞7例(9.64%)。无术中出血事件,无栓塞事件。36例术后6个月CTA或DSA随访,采用编织铆定技术栓塞26例中,2例瘤颈处部分复发,再次补充栓塞;而使用补救性支架辅助栓塞的10例无复发。结论对于颅内破裂不规则宽颈动脉瘤,急性期不适合使用支架辅助栓塞时,只要选择好适应证、掌握好技术要点,单根微导管编织铆定技术虽然不能栓塞所有的宽颈不规则动脉瘤,而且有一定的复发率,但能够明显降低急性期支架的使用率,对一些病人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 温明哲; 杨西涛; 王德明; 苏立新; 范新东
    •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无水乙醇联合弹簧圈辅助栓塞治疗颌骨AVMs的效果,总结该类疾病的治疗经验。方法收集笔者所在科室2016年7月~2019年10月收治的颌骨AVMs患者28例,行无水乙醇注射联合弹簧圈辅助栓塞介入治疗。结果28例患者共进行45次介入栓塞治疗(平均1.6次),患者单次使用乙醇量为0~45ml(平均11.7ml)。28例患者中24例达到临床治愈,4例达到部分缓解。16例患者单次栓塞即可实现骨内AVMs的临床治愈,而其余12例患者相邻软组织的AVMs需要多期栓塞。结论直接经皮穿刺颌骨内“静脉池”并经微导管超选择释放弹簧圈辅助栓塞联合注射无水乙醇治疗颌骨动静脉畸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张少杰; 白三莉; 刘洋; 赵曰圆; 杨铭; 潘力; 马廉亭
    • 摘要: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后瘤腔和载瘤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8月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24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收集术前、术后即刻动脉瘤瘤腔和载瘤动脉处DSA数据的DICOM格式,导入OpenFOAM软件,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技术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参数包括壁面剪切力(WSS)、均一化WSS(NWSS)、WSS分布梯度(WSSG)、流线方向WSSG(SWSSG)、归一化压力(NP)、剪切力震荡指数(OSI)。结果24例(24个动脉瘤)应用24枚Enterprise支架,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18例,Ⅱ级6例。栓塞后WSS、NWSS、NWSS最小值、WSSG、WSSG最小值均明显升高(P<0.05),WSSG最大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明显改变颅内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使载瘤动脉被重建、血流被重构,瘤腔内涡流减少或消失,血流形式由复杂转向简单。这些作用有助于瘤腔内血栓形成。
    • 刘莉; 穆振霞; 薛晓飞; 黄素琴; 吕涵; 高斌; 赵鹏飞; 丁贺宇; 王振常
    • 摘要: 目的从血流动力学的角度,研究弹簧圈填充密度对乙状窦憩室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规律。方法首先根据一名搏动性耳鸣患者的CTA影像数据建立个性化的乙状窦血管几何模型,然后采用连续的3D Timoshenko梁单元对弹簧圈离散化,建立不同填充密度的弹簧圈模型,最后采用瞬态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研究弹簧圈栓塞后憩室内血流动力学变化。采用血管壁面压力、壁面剪切力、血流速度流线和憩室低流速区域体积占比等参数来评估不同填充密度下憩室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在低填充密度下随着填充密度的增大,憩室平均壁面压力P_(avg)和憩室平均壁面剪切力WSS_(avg)降低。高填充密度下,增大填充密度以上指标变化不明显。结论高的填充密度有利于憩室内血栓形成的血流动力学环境,憩室内低流速区域体积占比增大,有利于憩室内血栓形成的血流动力学环境。
    • 蒋宽; 许文辉; 周志平; 宋金海; 朱国; 沈春升; 吴达
    • 摘要: 目的比较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与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宜兴市人民医院从2009年6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401例接受支架辅助栓塞或者单纯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记录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对比分析并发症的发生率、动脉瘤复发率、预后效果等。结果277例患者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124例患者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支架辅助栓塞组栓塞后即刻Raymond分级为Ⅰ级、Ⅱ级、Ⅲ级者占比分别为72.6%(90例)、21.8%(27例)、5.6%(7例),而单纯栓塞组为58.1%(161例)、32.9%(91例)、9.0%(25例),支架辅助栓塞组的动脉瘤术后即刻栓塞率较高(P=0.022)。单纯栓塞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6.5%(18/277),而支架辅助栓塞组为8.1%(10/124),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569)。单纯栓塞组和支架辅助栓塞组的死亡率比较无明显差异(3.3%vs.4.0%,P=0.693),但支架辅助栓塞组术后6个月复查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纯栓塞组(12.6%vs.22.2%,P=0.042)。结论与单纯弹簧圈栓塞相比,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动脉瘤患者的术后即刻栓塞率较高,术后6个月复发率较低,同时不增加患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是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
    • 邵东传; 吴钧; 高云; 苏平; 刘俊; 马钢; 普快荣; 岑键昌
    • 摘要: 目的 探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夹层动脉瘤(DA-SICA)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7月运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28例DA-SICA的临床资料。结果 双LVIS支架辅助栓塞13例,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10例,Ⅱ级3例;单LVIS支架辅助栓塞15例,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均为Raymond分级Ⅰ级。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围手术期死亡3例,其中2例死于恶性脑肿胀,1例死于再出血。存活25例术后随访3~49个月,平均(26.5±2.5)个月;2例术后复发,再次使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愈;其余23例术后3个月复查DSA无动脉瘤复发及载流动脉狭窄。结论 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DA-SICA,是一种有效、可行的选择,使用支架的数目应根据术中具体情况决定,术后应制定个体化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
    • 程魁红; 赵刚; 张锡武; 陈状; 张建波; 江澈; 武肖娜; 罗高权
    • 摘要: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9月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62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动脉瘤均成功栓塞,62个动脉瘤共置入支架64枚,其中Neuroform支架3枚,Solitaire支架8枚,LVIS支架10枚,Enterprise支架43枚;2个动脉瘤各置入2枚。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53例(85.48%),Ⅱ级3例(4.84%),Ⅲ级6例(9.68%)。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2例(3.23%),术后发生缺血性事件2例(3.23%)。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50例(80.65%),3~5分10例,死亡2例。57例临床随访6~32个月,平均19.7个月,未出现动脉瘤再出血或新发梗死;m RS评分0~2分48例(84.21%)分,3~5分9例。30例影像学随访3~24个月,平均9.3个月,1例(3.33%)出现少量瘤颈复发。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可行、安全的,术中需要根据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的具体情况以及治疗策略决定选取合适的支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