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竞生
张竞生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1年内共计161篇,主要集中在社会学、中国文学、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9篇、会议论文2篇、相关期刊98种,包括书屋、新天地、岭南文史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首届全国高师院校美育高峰论坛等;张竞生的相关文献由11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开林、张培忠、段平山等。
张竞生
-研究学者
- 王开林
- 张培忠
- 段平山
- 陈平原
- 余炳元
- 关威
- 杨东晓
- 林振海
- 王心喜
- 阿忆
- 何世顺
- 何国华
- 余华林
- 刘心印
- 张华
- 彭小妍
- 散木
- 本刊编辑部
- 李伟
- 江锐歆
- 田瑞
- 符晓
- 蔡锡鹏
- 邹振环
- 陈汉初
- 黄娟
- 黄蓉芳
- 丁东
- 何书彬
- 佚名
- 刘保富
- 刘占青
- 刘振修
- 北海
- 吕器
- 吴作桥
- 吴树波
- 吴永贵
- 周彦文
- 唐善林
- 士齐
- 夏明亮
- 孔令彬
- 孔庆典
- 孙庆国
- 孟祥海
- 宗青
- 巫小黎
- 度正直
- 张占军
-
-
孔令彬
-
-
摘要:
张竞生留学归国后的第一站是担任广东省立金山中学校长,由于他锐意改革,得罪了不少地方旧势力,仅仅十个月即辞去校长职务.1926年从北大辞职后,张竞生曾回乡短暂居留,期间受校长杜国庠的邀请到金中发表演说,同时他也密切关注着当时金中校产的清理工作,并连续在汕头报纸发表文章支持杜国庠.张竞生最后一次为金山中学发声是1948年初,他强烈反对当局变卖金中校产大搞建设的行为,认为金中校产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命根子",不能为了眼前而断送将来.
-
-
林洁伟
-
-
摘要:
张竞生作为中国性学实践的先行者,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节育"的口号,向国人发出研究性学的呼吁,出版《性史·第一集》,主编《新文化》杂志,创办美的书店,编译出版性学丛书,着力于推动中国性教育事业发展.张竞生的性学实践皆从家国关怀的立场出发,以启蒙者的姿态呼吁国人重视性的问题,从而肯定性欲的意义和价值.最终张氏将性育落实到了性器官的锻炼和性技巧的指导上,落实到了性官能的享乐追求上.张竞生性学实践的失败既是多方打压所造成的,也是其自身性学理论缺乏和科学知识不足所造成的必然结果.
-
-
段平山
-
-
摘要:
将张竞生的学术道路以及人生道路结合起来,可以看出,乡村问题和乡村建设问题是张竞生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如此,与其他知识分子相比,张竞生还能够有意识地把他自己的大部分精力花费在中国的乡村田野调查以及乡村生活的体验这些方面.因而,张竞生是一个乡村知识分子.换一个角度来看,二十世纪是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而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则是中国的乡村变革.尽管张竞生的学术思想以及人生经历并不是紧随时代潮流的,但是,由于针对乡村社会以及乡村建设问题的关注是整个二十世纪的时代特征,所以,所有的关于张竞生的各种"独特性"的解读都应当具有特定的时代印记.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张竞生是一位富有时代特色的乡村知识分子.
-
-
段平山
-
-
摘要:
张竞生的生活经历以及人生道路体现出了他的思想以及个性方面的特征,乡村建设可以说是他的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乡村建设而言,张竞生的特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他立足于个体性社会实践的理想主义,二是他“不关心政治的”政治倾向性.理解张竞生的这些特点不仅仅是为了突出他“乡村建设”的学术价值,更是为了能够提供一些针对新时代的乡村建设以及乡村振兴的参考价值.
-
-
陈平原
-
-
摘要:
读过战史的人都明白,打仗时,中军固然重要,偏师同样不可或缺。可等仗打完了,论功行赏或铸铁为犁时,偏师往往被冷落乃至打压。文化运动也不例外,唱主角与敲边鼓,本是各司其职,即便不说配合默契,也是互相尊重。可到了某个特定时刻,因口号、立场或路径选择发生冲突,内部呈现多元化倾向,偏师与中军的关系变得十分微妙。
-
-
陈平原
-
-
摘要:
作为中军之外的“偏师”,与新文化运动的“起承转合”密切相关的三个北大人物——前文科教习林纾、国文系教授刘师培、哲学教授张竞生,都曾在新文化的历史舞台上活跃过.但在日后的历史书写中,其功绩被刻意抹杀,其形象也被逐渐淡化乃至丑化.北京大学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战场,各种人物轮番登场,角色的自我定位与社会的评判尺度,很难完全吻合.那些“过早登场”或“提前出局”的,在日后的历史书写中,往往很难得到妥善安排.今天我们需要的,不是平反若干冤狱,而是建立一种“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历史哲学.将林纾、刘师培、张竞生连成一线,或可借此扩大新文化运动的光谱,理解那些没有实现的计划与理念,借倾听那些被压抑的声音,重新思考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复杂性与纵深感.
-
-
李言统
-
-
摘要:
张竞生是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个人物,1921-1926年他在北京大学执教期间,与中国民俗学有过重要的交汇.他联合北京大学学术界同盟共同发起、创建的"风俗调查会",是中国民俗学发展史上继歌谣征集处、歌谣研究会之后又一重要学术组织,延续和推动了中国民俗学的发展.在开展"风俗调查会"活动中,他亲自拟定风俗调查表、风俗调查会启事、风俗调查会《简章》及器物征集《说明》,开设《风俗学》课程,引导风俗调查实践,以及主持风俗调查会的一切事务和学术实践,在当时具有开创和示范的价值及意义,也为中国民俗学队伍的培养和中国民俗学会组织的诞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
-
余炳元
-
-
摘要:
张竞生作为性教育的先驱,他大加呼吁开展性教育并进行实践,其性教育思想在当时颇显前卫,早年在潮州金山中学的性教育改革,北大性教育实践,创办美的书店等实践和主张,不能被当时大多数国人所接受,因而他当年也饱受非议.对于张竞生的性教育思想和主张应客观辩证地看待.张竞生认为应把性作为一门科学,并把性知识发展成科学的知识体系;提倡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用科学的途径去进行研究,用科学的方法将内容教授给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应该正确科学看待性教育,加强学校性教育管理,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形成合力,促进青少年性教育的健康发展.
-
-
段平山
-
-
摘要:
张竞生是五四时期的思想家,其"乡村建设"系列文章,对乡村问题的揭示以及乡村生活状况的反映,不仅是多方位的,而且也是很细致的,尽管不具有特定的文学体式,没有那种刻意的小说结构或散文笔法,但照样具有生活画面以及人物形象的展示.虽然张竞生的乡村建设书写主要是针对乡村经济的未来规划问题,但给读者留下的"乡村"印象却依然是具体的、深刻的、令人难忘的.反映社会生活是为了能够认识社会生活,而认识社会生活则是为了能够更好、更全面地理解生活并感知生活中的意义.由于张竞生的乡村建设书写能够体现出这样的意义,所以,张竞生应当成为针对乡土文学的分析与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
陈汉初
-
-
摘要:
张竞生是一位曾被妖魔化了的文化先知.他举起反恶势力的大旗,坚定地把"农村复兴"实验做下去;修筑公路,改善交通,加强城乡经济文化交流;开发山海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引进先进科学技术,育苗圃、办农校,加强农业科学知识教育,利用科学知识改造农村落后面貌;提倡绿色人居,展示农村绿色复兴的前景.张竞生的实践对于当今还是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的.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乡民自觉和参与应引起充分重视;要因地制宜,制订振兴乡村经济之策;要培养人才,吸引专才,树立良好社会风尚.要改善交通,绿色发展,走美丽乡村持续发展之路.
-
-
-
王靖才
- 《首届全国高师院校美育高峰论坛》
| 2017年
-
摘要:
被李敖称为"民国三大文妖"之一的张竞生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风云人物,因其公开谈性而备受世人误解、诋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位被历史贴上各种标签的文化奇人.目前学界对张竞生总体美学思想研究较多,但这些研究大多是对其美学思想的概括总结,没有深入挖掘其美育思想尤其是身体本体论美育思想内涵.因此,本文拟通过对张竞生著作的细读与辨析,以"身体美学"视野考察其美育思想,揭示其"身体本体论美育思想"内涵,为当下美育提供可资借鉴的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