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张兆和

张兆和

张兆和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1年内共计25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1篇、专利文献33484篇;相关期刊163种,包括名人传记:上半月、散文百家、幸福:上半月等; 张兆和的相关文献由184位作者贡献,包括李辉、赵亚兴、吴泰昌等。

张兆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1 占比:0.74%

专利文献>

论文:33484 占比:99.26%

总计:33735篇

张兆和—发文趋势图

张兆和

-研究学者

  • 李辉
  • 赵亚兴
  • 吴泰昌
  • 聂家伟
  • 张兆和
  • 张君燕1
  • 沈从文
  • 谢可慧
  • 丁立梅
  • 东方小四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沈从文
    • 摘要: 我先前一时不还提到过这些人可怜的生、无所为的生吗?不,三三,我错了。这些人不需我们来可怜,我们应当来尊敬来爱。他们那么庄严忠实的生,却在自然上各担负自己那份命运,为自己、为儿女而活下去。不管怎么样活,却从不逃避为了活而应有的一切努力。他们在他们那份习惯生活里、命运里,也依然是哭、笑、吃、喝,对于寒暑的来临,更感觉到这四时交递的严重。
    • 八月未央
    • 摘要: “青岛有一条福山路,悠长寂静,在其一端还有一条分岔路,名为福山支路,蜿蜒向下,直抵海畔。上世纪20年代,当影后胡蝶在福山路1号的洪深居所内研究剧本时,当福山支路的康有为故居内高朋满座时,当沈从文在福山路3号的小屋内为张兆和写下炽烈情书时,在另一个地方,宋春舫正在与胡适、梁实秋品评莎士比亚。这个地方是褐木庐。”
    • 王吴军
    • 摘要: 1932年的某一天,沈从文告别了新婚的妻子张兆和,到湘西的故乡探亲,这次的故乡之行让他写下了情真意切的《湘行集》这本书。《湘行集》的前半部分是沈从文在返乡的路途中写给妻子张兆和的书信。2002年6月,岳麓书社出版了一套共20本的《沈从文别集》,是小开本。
    • 李辉
    • 摘要: 沉寂三十年,“文革”结束之后的沈从文,渐渐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美国的学者金介甫(Jeffrey·C.Kinkley)曾在1977年撰写《沈从文笔下的民国》,并以此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可谓国外研究沈从文第一人。1980年10月,从未远行过的沈从文,有了第一次访问美国的计划。在夫人张兆和的陪同下,他这一去就是一百天有余,1981年2月中旬才回到北京。
    • 王吴军
    • 摘要: 1932年的某一天,沈从文告别了新婚的妻子张兆和,到湘西的故乡探亲,这次的故乡之行让他写下了情真意切的《湘行集》这本书。著名作家汪曾祺是沈从文的学生,他曾经在老师沈从文的一本书里偶然看到了一段话:某月某日,见一大胖女人从桥上过,心中十分难过。汪曾祺说,自己一直不明白老师沈从文为什么会为过桥的大胖女人而难过。而我,细细读了《湘行集》里的文字,渐渐明白沈从文为大胖女人难过的缘由了。
    • 周立民
    • 摘要: 1988年5月,巴金的心情十分沉重。当月10日,沈从文在北京离世,接到沈夫人张兆和的电报后,巴金不相信这是事实,他仿佛仍在与沈从文聊天、辩论,沈从文温和的笑容总是浮现在眼前,那些青年时代的美好记忆历历如昨。隔了一天,他才发出回电:病中惊悉从文逝世,十分悲痛。文艺界失去一位杰出的作家,我失去一位正直善良的朋友。
    • 周彦敏
    • 摘要: 沈从文小说《边城》中翠翠的人物原型究竟是谁?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沈从文自称翠翠的来源有三个,一是湘西绒线铺的女孩,一个是崂山“报庙”女孩,还有一个是身边的新妇张兆和,这几成定论。本论文不拘一格,从沈从文的情感经历入手,通过细读《边城》题记、《水云》以及《白玉兰花引》诗跋等沈从文作品,抽丝剥茧,详细考证,挖掘出沈从文情感世界中一个鲜为人知的神秘女性,从而发现了《边城》写作与沈从文个人情感之间的隐秘关系,进而得出翠翠乃沈从文化身的颠覆性结论,可谓另辟蹊径,为《边城》的解析提供了崭新的独特视角。
    • 芦冰
    • 摘要: 沈从文与张兆和的爱情佳话永流传。尽管张兆和曾多次严厉地拒绝沈从文,但都没有阻止他靠近她的决心,湘西的蛮小子用100多封火热的求爱信,终于打动了名震一方的大家闺秀。生活环境的巨大差异,形成双方不同的金钱观与人生观。婚后,他们经济状况不佳,沈从文爱交友助人,常常拿钱来资助朋友或是学生,而张兆和却难以理解沈从文的“慷慨”之举,滋生龃龉。
    • 梁浩
    • 摘要: 在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中,张兆和作为他的妻子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与此同时,张兆和自己也是一个独立的"文学创作者"。张兆和的文学作品,常与沈从文的作品发表在同期同一报刊上,两人构建的同类少女形象在相似中又各有其独立性,以及两者在文学观念上的相异相通,这些文学创作上的"纠缠",实质上构成了一种"互文性写作"关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