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评价
建筑评价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53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工业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7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379473篇;相关期刊133种,包括机电信息、建设科技、建筑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一届西南建筑论坛、2007中国建筑节能年度论坛、第十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等;建筑评价的相关文献由172位作者贡献,包括本刊讯、宋凌、徐建等。
建筑评价—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79473篇
占比:99.91%
总计:379817篇
建筑评价
-研究学者
- 本刊讯
- 宋凌
- 徐建
- 赵渺希
- 郭振松
- 何群
- 刘弘
- 刘瑞芳
- 孙玉林
- 宋建华
- 张峰
- 张晖
- 徐燕
- 李宏军
- 查晓雄
- 梁景宇
- 王建清
- 王晓卉
- 米兰
- 翟喜梅
- 花卉
- 谭勇
- 郭国勋
- 马欣伯
- 高雪峰
- 不公告发明人
- 侯立萍
- 侯静
- 冯文东
- 冯昕
- 冯海峰
- 刘一心
- 刘云佳
- 刘德明
- 刘滢
- 刘煜
- 卢振12
- 古春晓
- 史娇艳
- 史文清
- 叶凌
- 叶明
- 吴中庆
- 吴开微
- 夏南琪3
- 夏栋良
- 奚于成
- 孙璟璐
- 孙蓉蓉
- 孙贤宗
-
-
-
-
摘要:
《智慧建筑评价标准》正式发布为了更好的推动智慧建筑行业的规范、高效发展,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26)、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智慧建筑专委会联合行业企事业单位,共同组织编制了《智慧建筑评价标准》。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文件,关于发布团体标准《智慧建筑评价标准》的公告,该标准正式发布,标准编号为:T/CABEE002—2021。自2021年5月1日实施。根据标准规定:智慧建筑评价应以单栋建筑或建筑群为评价对象,应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且运行一年后进行。遵循自愿原则,申请评价方应对所提交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评价机构应依据本标准,对申请评价方提交的文件进行审查、组织专家进行现场核查、出具评价报告、确定等级。智慧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应由架构与平台、安全与安防、高效与便捷、绿色与节能、健康与舒适5类指标组成,各类指标均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创新与特色类为加分项。智慧建筑评价总分值从低到高依此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共五个等级。
-
-
米士刚
-
-
摘要:
绿色发展是档案馆建筑未来发展方向。本文以绿色档案馆建筑评价系统研发过程为基础,从研究内容、需求分析、技术优势、系统结构及功能等多角度对项目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开展副省级以上国家综合档案馆绿色档案馆自评工作”,这既为档案馆的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又为下一步工作提出挑战。
-
-
苏剑鸣;
朱颖如
-
-
摘要:
城市大中型展览建筑是市民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文化与城市形象的重要表征.本文通过对合肥市典型展览建筑的现场调研与问卷调查,基于建筑美学理论,借助SD法与SBE法,对影响公众审美判断的因素进行量化分析,并结合SPSS软件探究了建筑美学特征与市民审美心理间的深层联系,为今后能充分满足公众审美需求的城市展览建筑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
-
-
-
-
摘要:
2019年4月3—4日,一年一度的“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将在深圳市拉开帷幕。此次绿建大会以“升级绿色建筑,助推绿色发展”为主题,共有2场全体大会、多场新品发布会及50场专题研讨论坛,届时将会有5000多位代表与会。据悉,此次大会组委会特邀请相关权威专家对“绿色建筑评价”“健康建筑理论与实践”等40多个方向进行权威解读。
-
-
卢振12;
夏南琪3
-
-
摘要: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重视及人们意识的提高,我国绿色建筑数量保持着强劲增长。从2008年开展绿色建筑评价制度以来,截至2016年底,全国累计有4,665个建筑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其中设计标识4,415项,运行标识250项,所以绿色建筑的运行维护工作也变得更加突出和重要。绿色建筑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采用了大量的绿色技术,要想充分发挥其性能,特别是暖通空调等机电系统,不但要保证系统的可靠,还需要系统运行得更加高效,从而保证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节能降耗。这就要发挥绿色运维的作用。
-
-
王晨光1
-
-
摘要: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近日发布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河南省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自2019年7月4日起施行。该标准明确,装配式建筑评价包含预评价和项目评价,其中项目评价为装配式建筑评价的最终结果。预评价宜在设计阶段按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分别进行,并按设计文件计算装配率。项目评价应在项目竣工验收后进行,并应按照竣工资料计算装配率、建造过程及创新提高指标分值,确定评价等级。
-
-
王雪洋1
-
-
摘要:
一、引言绿色建筑是当前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建筑领域的重要体现,其标准因各国地域、环境、经济情况等差异而各不相同。为了防止全球环境污染、碳排放、能源危机等问题继续恶化,绿色建筑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也将在更多国家建立。随着英国在1990年推出了BREEAM,香港在1996年推出了HKBEAM,美国在1998年推出了LEED,日本在2003年推出了CASBEE等.
-
-
阮帆
-
-
摘要: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根据工作安排,本人2013年参与绿色建筑评价组织工作,2016年承担绿色建筑评价审查工作,立足岗位职责,以绿色建筑标识评价工作为契入点,有几点思考。
-
-
-
-
-
-
陈天鹤;
熊国平
- 《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摘要:
随着城乡统筹进程的加快,村庄人口流失严重,导致大量村庄用地闲置,传统风貌遭到破坏,因此亟须在新的背景下对村庄进行保护与更新.本文以南京武家嘴村为例,通过构建综合建筑评价体系,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保护文化遗产,优化生产空间等规划方法对村庄进行渐进更新,以恢复村庄原有活力,实现其历史价值的有机延续.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