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边交接班
床边交接班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72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2篇、专利文献3955篇;相关期刊43种,包括当代护士(专科版)、医药前沿、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等;
床边交接班的相关文献由15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红霞、肖继荣、丁永艳等。
床边交接班
-研究学者
- 王红霞
- 肖继荣
- 丁永艳
- 付沫
- 唐霖
- 傅丽英
- 张婉平
- 曾连开
- 汤春玲
- 胡红娟
- 范元霄
- 裘晓玲
- 陆云
- 高涛
- 高燕
- 丁娓
- 乔辉
- 于雪梅
- 何淑凤
- 何金平
- 余小鸟
- 傅臻
- 冯利云
- 冯婷婷
- 刘亚波
- 刘亚波1
- 刘光莉
- 刘桂玲
- 刘淑艳
- 刘琦
- 刘笑芳
- 刘艳芳
- 刘金凤
- 刘金玲
- 区利娟
- 区洁崧
- 单靓
- 单靓1
- 吕迎丽
- 吴爱华
- 吴美英
- 周伟益
- 周晓玲
- 周燕萍
- 周金萍
- 夏月华
- 姚晓梅
- 孔祥
- 孙洁
- 季雪琴
-
-
陆高莲;
马晶晶;
冯婷婷;
陈峤峰
-
-
摘要: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危重患者床边交接班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收治的90例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沟通模式,观察组采用SBAR沟通模式;比较两组危重患者床旁交接班完整率、病情掌握评分、护理交接班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危重患者床旁交接班完整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一般资料、病情诊断、主要病情、治疗、专科护理、整体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促进有效沟通、确保高效沟通、识别患者病情变化、预防患者的安全隐患、提高交接班中团队协作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SBAR沟通模式进行危重患者床边交接班,可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
-
-
李力
-
-
摘要:
目的:针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护理床边交接班,探究SBAR沟通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录的9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别实施常规交接模式以及SBAR沟通模式,对比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身体质量、情绪状态、睡眠质量以及生理健康评分较对照组均更高,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2.22%)较对照组(17.78%)更低,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7.78%)较对照组(84.44%)更高,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BAR沟通模式能调节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增加满意度,值得地方推广.
-
-
黄梅;
张莹;
邓先锋
-
-
摘要:
目的 提高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低年资护士床边交接班质量.方法 将2017年入EICU倒班的10名低年资护士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床边交接班;将2018年入EICU倒班的10名低年资护士设为观察组,使用EICU床边交接班思维导图进行系统交接班.比较两组低年资护士对患者病情的知晓度及床边交班缺陷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护士对患者病情的知晓度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床边交接班各项缺陷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用具有专科特点的EICU床边交接班思维导图可以帮助EICU低年资护士理清交接班思路,使交班信息准确传递,接班者能够更系统、全面地掌握患者的病情,保证患者护理安全,提高EICU低年资护士交接班质量.
-
-
孙洁;
黄秀芳;
刘金玲;
郑艳
-
-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责任制护理的床边交接班在心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40名心内科实习护士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带教模式;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39名心内科实习护士为观察组,实施基于责任制护理的床边交接班教学模式.比较两组病例汇报考核成绩,并对观察组进行该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结果 观察组的病例汇报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97.4%的实习护士认为基于责任制护理的床边交接班有利于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94.9%实习护士认为基于责任制护理的床边交接班有利于掌握心内科专科知识.结论 在心内科护理临床教学中实施基于责任制护理的床边交接班教学模式,提高了实习护士对患者病情的了解、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增加了专科知识等,值得推广应用.
-
-
李鸿彬
-
-
摘要:
目的 探讨标准化沟通模式(SBAR)在急诊病区护理床边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湖南省儿童医院急诊病区16名护士,于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按照SBAR进行床边交接班,将2018年1~6月作为对照时期,评价两个时期护士对交接班方式的认可度,比较SBAR应用前后护士交接班失误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护士对患者情况掌握度的差异.结果 SBAR实施后,急诊病区护士对交接班方式的认可度和对患者情况的掌握度明显提高,交接班失误率明显下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明显降低,各指标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病区应用SBAR进行护理床边交接班,可提高护士对交接班方式的认可度和对患者情况的掌握度,减少交接班失误和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该模式值得临床应用.
-
-
-
顾宏梅;
黄海燕;
徐旭娟;
王建平;
张凤
-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问题导向的护理安全教育模式在产科床边交接班过程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1日—7月1日住院患者交接班情况设为对照组,将2017年9月1日—10月1日住院患者交接班情况设为观察组,对观察组护士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安全教育,比较两组护士交接班流程的规范性、交接班内容的完整性,以及临床实践能力考核的成绩.结果:观察组在床边交接班的完整性及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基于问题导向的护理安全教育,提高了产科护士床边交接班的完整性.
-
-
-
温念线;
范小杏;
谢海娟
-
-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清单在危重患者床边交接班的实践与应用意义.方法 制订危重患者护理清单,按照清单流程进行床边交接班.结果 应用护理清单后,责任护士对危重患者的病情掌握全面,专科治疗护理到位,患者得到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护理质控水平得到提高.结论 护理清单在危重患者床边交接班的应用,能提高危重患者床边交接班的质量水平和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最终使患者受益,值得在床边交接班中推广应用.
-
-
翁秋平;
陈兰
-
-
摘要:
目的研究在ICU床边交接班质量管理工作中采取品管圈活动(QCC)的价值意义.方法泰州市姜堰中医院ICU成立QCC活动小组,选定"降低ICU交接班缺陷率"为活动主题,自制查检表把握现况找出真因,确定着重改善的问题所在,针对性实施制定的解决对策.结果实施QCC活动以来,交接班缺陷率从原来的24.9%降低到了9.2%.结论在ICU床边交接班质量管理工作中采取QCC活动,有利于控制交接班遗漏发生率、规范工作内容,提高了ICU交接班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