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平衡剖面

平衡剖面

平衡剖面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222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工业、海洋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0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85838篇;相关期刊102种,包括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地质学报、地学前缘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2010年国际石油地球物理技术交流会、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创建10周年学术研讨会等;平衡剖面的相关文献由712位作者贡献,包括汤良杰、余一欣、万桂梅等。

平衡剖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0 占比:0.24%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85838 占比:99.75%

总计:86055篇

平衡剖面—发文趋势图

平衡剖面

-研究学者

  • 汤良杰
  • 余一欣
  • 万桂梅
  • 金文正
  • 陈伟
  • 李伟
  • 杨文静
  • 王清华
  • 张庆龙
  • 张建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宣华; 陈正乐; 邵兆刚; 张义平; 李冰; 丁伟翠; 王叶
    • 摘要: 构造高差分析是构造解析及平衡剖面制作与恢复的基础。长期以来,构造高差并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也缺乏原理性描述;构造高差分析也主要局限在构造地貌和地形高差的分析。本文在分析前人有关构造解析、地貌高差和构造高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构造高程概念,将构造高差定义为构造高程之差,拓展了构造高差的内涵;并将构造高程定义为地质点所在构造形成时的有效深度,通常用相对高程的负值来表示。提出构造高差分析的基本理念,将构造高差的本质理解为构造势能,赋予其时间和空间涵义。由此给出了构造高差的估算方法,以及不同构造环境下构造高程的厘定与构造高差的分析原则,探讨了构造高差的形成与地质作用过程之间的关系。本文提出的构造高差理论拓展了传统构造地质学关于构造高差的认识,为构造高差分析在地球科学研究中的拓展应用给出了理论基础。
    • 陈念楠; 李满根; 关宝文; 宋志杰; 段建兵; 李西得; 刘武生; 刘颖; 范鹏飞
    • 摘要: 本文通过选取二连盆地塔北凹陷西部地区3条典型地震剖面,运用2D Move软件分别对其进行平衡剖面恢复以及伸展量、伸展率的计算,分析了塔北凹陷早白垩世以来地质演化过程和构造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塔北凹陷整体受北西侧主干正断层的影响,形成西断东超形态的“单断式箕状”断陷湖盆,垂向上具有“下断上坳”的结构特征。(2)塔北凹陷各时期的伸展量、伸展率变化特征与构造演化历程相耦合,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表明伸展作用“由弱向强再减弱”的趋势。(3)塔北凹陷主要经历了四期构造运动:①阿尔善组沉积时期,塔北凹陷断裂初始发育,沉降受正断层活动控制,塔北凹陷初具雏形;②腾格尔组沉积时期,凹陷内部断裂持续发育,整体受断陷控制明显,伸展量和伸展率逐渐增大,并且在腾格尔组二段沉积时期达到顶峰;③赛汉组沉积时期凹陷整体受断裂影响微弱,沉积中心逐渐远离主干断层,总体表现为坳陷沉降和超覆不整合发育;④赛汉组沉积末期至今,断陷活动消亡,盆地逐渐收缩,地形趋于平缓,此后塔北凹陷一直处于抬升状态。
    • 贺婉慧; 汪伟; 尹宏伟; 刘绍文; 朱继田; 熊小峰
    • 摘要: 以琼东南盆地为研究对象,在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基础上,选取琼东南盆地6条典型剖面,采用面积守恒法对其进行平衡剖面的恢复,计算出各个剖面在不同时期的拉张量以及拉张率,以此为基础对琼东南盆地的构造演化过程及区域性差异进行了定性以及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在琼东南盆地中部位置,水平拉张率显著减小并较为稳定,表明盆地内部的打开是均匀的;琼东南盆地新生代的构造演化分为四个阶段,65~33.9 Ma:盆地伸展活动开始;33.9~23 Ma:盆地伸展活动增强并达到顶峰;23~10.5 Ma:伸展活动明显减弱,发育了少量继承性断层;10.5~0 Ma:平静沉积,基本没有断裂活动。琼东南盆地东西段构造样式存在明显差异,盆地西部断裂数量较少,单一断层断距大,有利于油气从烃源岩向内部储层运移填充,上部形成良好的盖层,防止油气的逃逸;盆地东段地堑内部发育较多断裂,断裂期次多、组合复杂,沉积盖层厚度薄,不利于油气的保存。基底性质和先存断裂影响着琼东南盆地东、西部的构造演化。
    • 雒春雨; 宋立军; 杨浩; 史婵媛; 张欢
    • 摘要: 儿马湖凹陷位于武威盆地北部凹陷西部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该凹陷石炭系煤系地层发育,有一定油气勘探潜力。笔者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和盆地成藏模拟技术,对该地区的构造演化和热史进行了研究。研究揭示:(1)儿马湖凹陷为一个受多条北东向正断层控制发育的复式断陷;(2)该凹陷经历了4个阶段:石炭纪—二叠纪裂陷阶段、三叠纪—早中侏罗世抬升剥蚀阶段、晚侏罗世—白垩纪二次裂陷阶段和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坳陷阶段。(3)儿马湖凹陷石炭系烃源岩热演化程度较高,二叠纪末期进入生油阶段,三叠纪末期已经进入生气阶段,现今整体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本研究对该凹陷、武威盆地及走廊盆地形成演化认识和油气勘探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姜芹芹; 朱光; 谢成龙; 郑瑜; 刘兆成
    • 摘要: 晚白垩世晚期至新生代发育的高邮凹陷,是苏北盆地南部的一个典型半地堑式断陷盆地,自南向北分为南断阶、深凹带与北斜坡.南断阶介于南界上的真①断层和北界上三条左阶雁列状真②断层之间.通过南断阶构造样式、断层活动速率与平横剖面等系统分析,本次工作得到真①断层、真②-3、真②-2和真②-1断层在整个高邮凹陷发育期的活动特征,也为该断阶带演化规律的研究提供依据.
    • 占华旺; 郭玲莉; 朱俊江; 李三忠; 蔡国富; 张志伟; 王光增; 李颖薇; 索艳慧; 王鹏程; 姜素华; 刘博
    • 摘要: 南海北缘发育了一系列新生代陆缘盆地,从西向东可划分为北部湾盆地、琼东南盆地、珠江口盆地及台西南盆地,这些盆地记录了新生代南海北缘构造演化过程.为加深对南海北部陆缘新生代盆地断裂活动及构造演化的认识,本文以珠三坳陷阳江东凹为例,基于覆盖阳江东凹研究区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对该地区的断裂体系进行了系统解剖,阐述了古近纪断裂的展布特征,并对主干断裂的活动速率进行定量计算,探讨了断裂体系演化规律及沉积中心迁移过程,并利用2Dmove软件对典型地震剖面进行了构造演化恢复.结果表明,文昌组沉积期阳江东凹主要以NE-NEE向断裂活动为主,且活动强度大;恩平组沉积期,NWW向断裂大量发育,少数NE-NEE向断裂继续活动.阳江东凹的断裂活动表现出从早到晚,同沉积主干断裂走向由NE-NEE向转变为近E-W向和NWW向,同时沉积中心相应的整体向西、向南迁移.而单一主干断裂在不同位置不同时期,其活动强度也存在差异.基于断裂体系展布特征和平衡剖面分析,本文认为阳江东凹的基底作为中生代华南陆缘的一部分,经历了多次变形作用,形成了NE向和NWW向基底卷入型共轭断裂;早?中始新世,NE向先存断裂在NW-SE向应力作用下优先复活,其断裂活动强度达到最大;进入中?晚始新世,NE向断裂活动继承性发展,NEE向断裂大量发育,在右旋应力作用下,早期NE向断裂呈右行右阶走滑,控制着地层沉积与断裂构造样式;至渐新世,NE向断裂少数继承性活动,近E-W向及NWW向断裂大量发育,以左行走滑方式存在.因此,阳江东凹裂陷期主要经历了文三段沉积期NW-SE向伸展、文二段沉积期NE向右行右阶走滑拉分和文一段?恩平组沉积期NWW向左行左阶走滑拉分的三阶段演化过程.结合前人对南海北部陆缘研究成果可知,南海北缘盆地群宏观格局主要为受NE向断裂控制的拉分成盆,其产生的NEE向次级断裂分别控制着各坳陷内部各个凹陷的次级构造和沉积充填,晚期经历了NWW向断裂走滑叠加改造.
    • 梁丙臣; 朱梅溪; 屈智鹏; 王聪; 李东永
    • 摘要: 大量工程实践表明,海滩养护是当前抵御海岸侵蚀的常见措施.通过人为地向海滩补充沙源,以达到海岸防护、修复沙滩等目的.本文建立了XBeach一维海滩剖面演变数值模型,并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计算常浪条件下不同方案补沙后海滩剖面达到平衡状态的速率;通过对比补沙工况与未补沙工况的风暴后剖面,分析风暴作用下的防护效果.结果发现,补沙量较大时,沙坝向海侧位置补沙在常浪条件下补沙效率高于滩肩补沙,在风暴条件下防护效果优于滩肩补沙.此次研究对于在实际海滩养护过程中节约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于评估沙滩养护工程效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刘欢; 许长海; 申雯龙; 王丹萍; 邓玉玲
    • 摘要: 为了精细刻画东海陆架盆地丽水凹陷构造演化历史,从北至南选取了丽水凹陷8条骨干地震测线剖面,运用平衡剖面技术,对其进行了构造演化剖面的恢复,测定了伸缩量、伸缩率、伸缩速率等参数,对丽水凹陷10个地质时期的伸缩特征进行了定量化、精细化研究,探讨了其阶段性、空间性伸缩特征.丽水凹陷构造演化阶划可分为断陷初期、断陷早期、断陷晚期、拗陷期、反转期和稳定沉降期6个阶段,古新统灵峰组下段沉积期(T09—T88)是断陷作用最强烈、断层活动性最强阶段,而不同演化阶段的伸缩特征在空间上存在差异.丽水凹陷的构造演化反映了东海陆架盆地晚中生代以来从早到晚、自西向东发生构造与沉积迁移的规律,其受控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后撤式俯冲的动力学背景,并与东海陆架盆地周围各大汇聚板块的相互作用息息相关.
    • 晏山; 邓旭
    • 摘要: 川东 - 鄂西地区位于我国南方中上扬子地区,该区因其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与强烈的构造变形而受到密切关注。大量的地表地质工作和油气勘探资料为该区构造特征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同一构造带不同位置,构造特征存在明显差异性。本文结合前人研究,基于构造动力学、平衡剖面等原理和方法,对川东鄂西区构造演化进行研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