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热河谷区
干热河谷区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04篇,主要集中在园艺、林业、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09079篇;相关期刊57种,包括耕作与栽培、热带农业科学、林业调查规划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04’全国土地资源态势与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会、2017年海峡两岸水土保持学术研讨会、2018年全国热带作物学术年会等;干热河谷区的相关文献由29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川、张耿杰、许超等。
干热河谷区—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9079篇
占比:99.92%
总计:109167篇
干热河谷区
-研究学者
- 张川
- 张耿杰
- 许超
- 张林辉
- 木万福
- 杨松
- 段春芳
- 段曰汤
- 郑宏刚
- 但忠
- 余建新
- 史亮涛
- 吕玉兰
- 吕维梧
- 孔维喜
- 尼章光
- 张红芳
- 方海东
- 杨子祥
- 段青松
- 胡兵辉
- 苏银玲
- 金杰
- 陈光平
- 麻继仙
- 黄家雄
- 何周窈
- 刘光华
- 刘凡值
- 刘武江
- 周明强
- 周正邦
- 周涛
- 和润云
- 唐正富
- 张永辉
- 普凤仙
- 朱大鹏
- 朱红业
- 李丽琼
- 李亚男
- 李博
- 李效顺
- 李易蓉
- 李贵平
- 杨艳清
- 杨鸿琨
- 杨龙
- 汪玲敏
- 沙毓沧
-
-
-
和润云;
苏震雷
-
-
摘要:
金沙江河谷区是我国油橄榄四大适生区,是云南省油橄榄产业发展重点区域,油橄榄栽培历史证明迪庆州两江干热河谷油橄榄生长适应性较强、经济性状表现优良,满足产业化发展要求。本文针对迪庆州当前油橄榄生产现状及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综合因子态势分析法,通过剖析当地油橄榄产业优、劣势和生态适宜性,不仅将油橄榄在迪庆地区的适生范围确认至金沙江、澜沧江两江流域,还提出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适于两江上游干热河谷区油橄榄产业发展的对策,并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提出了区域油橄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以期为迪庆州干热河谷区油橄榄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
-
文锋;
SUSAN(图)
-
-
摘要:
林木种质资源是林业生产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是林木良种繁育的原始材料、树种改良的物质基础。近年来,由于人口负荷增大,地球气候变迁,环境污染加重等诸多因素,林木种质资源损失日趋严重。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已经成为面向未国家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受到高度重视。
-
-
苏银玲;
杨双权;
木万福;
麻继仙;
但忠;
陈光平;
吕维梧;
杨子祥
-
-
摘要:
为减少地膜使用量,提高地膜使用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于云南干热河谷区元谋县开展番茄-甜玉米一膜两用免耕栽培试验示范和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地膜的利用率可提高1倍,纯收益每667 m2增加6.27%.番茄-甜玉米一膜两用免耕栽培技术的实践与推广,能有效解云南干热河谷区农业自然降水利用率低的问题,还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对云南干热河谷区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
郝亚鑫(文/图)
-
-
摘要:
4月下旬,在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小河底云福柑橘种植示范园内,上万亩柑橘迎来丰收,金灿灿的果实挂满枝头。宾川县位于长江上游金沙江中段干热河谷区,自2017年开始,该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优势条件。
-
-
陈燕
-
-
摘要: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光热资源十分丰富,降雨量偏少,昼夜温差大,适宜优质葡萄种植。近年来,葡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为提高葡萄品质,该文从土壤培肥、架式设计、幼树定干与修剪、果穗管理以及后期田间水肥管理等方面介绍优质葡萄栽培技术要点。同时针对当地葡萄种植中常见病虫害,提出要综合利用农业、物理、化学等防治技术,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为葡萄栽培种植人员提供有效指导。
-
-
贾立志;
张泽洪
-
-
摘要:
为了研究不同逆坡耕作强度导致的土壤位移对坡面水蚀的影响,以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坡面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在径流小区5°,10°,15°坡面上,进行单宽流量为0.6 m^2/h的放水试验。在10°坡面的下坡位置设置0.05,0.10,0.20 m土层深度,分别代表连续耕作80,69,46年导致下坡位置土壤损失土层变薄情况。通过收集径流小区出口的产流量和产沙量,研究在不同坡度上的不同逆坡耕作强度导致的土壤位移对坡面产流率、产沙率、总流量和总产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10°坡面,耕作年限越长,产流越快,不同耕作强度(年限)的产流率、总产流量、产沙率和总产沙量均表现46年<69年<80年的变化趋势,说明长期逆坡耕作导致的土壤位移加速了坡面水蚀的发生;(2)在耕作69年的坡面,坡度越大,产流越快。在测定坡度范围,产流率、总产流量、产沙率和总产沙量均表现出5°<10°<15°的变化趋势,即坡度的增加明显增大了坡面水蚀;(3)随耕作侵蚀强度的增大,坡面产流率与产沙率间的指数增长关系越显著,而坡度的增大弱化了水沙指数函数关系。研究成果可为揭示干热河谷区逆坡耕作强度和坡度对水蚀的作用机理提供参考。
-
-
-
杨鸿琨;
苏正安;
朱大鹏;
周涛;
何周窈;
方海东;
史亮涛
-
-
摘要:
冲沟侵蚀是干热河谷区一种重要的土壤侵蚀类型.干热河谷区内冲沟分布范围广、沟壑密度大,冲沟侵蚀对当地居民生活生产和工程建设造成威胁.从干热河谷区冲沟形成的环境背景条件入手,论述了干热河谷区冲沟的地貌演化过程和演化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从水力侵蚀过程和重力侵蚀过程进行了梳理,探讨了冲沟发育过程中的动力机制,并对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生态治理模式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
-
-
-
-
孙凡;
罗清虎;
林勇明;
陈爱民;
严思维;
吴承祯;
洪伟
- 《2017年海峡两岸水土保持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为了解坡面稳定程度对土壤有机碳分布的影响效应,以干热河谷区典型失稳性坡面不同部位(稳定区、失稳区、堆积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和室内分析测定失稳性坡面不同部位的土壤容重、pH及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含量,分析有机碳和有机碳密度(Soil organic carbon density,SOCD)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坡面稳定程度下降呈递减趋势,稳定区、失稳区、堆积区平均有机碳含量分别为25.4g·kg-1,11.37g·kg-1,4.99g·kg-1,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2)有机碳密度变化趋势与有机碳含量一致,稳定区、失稳区、堆积区平均有机碳密度分别为1.86kg·m-2,0.84kg·m-2,0.38kg·m-2,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3)稳定区、失稳区、堆积区土壤容重平均值为1.48g·cm-3、1.50g·cm-3、1.55g·cm-3,pH平均值分别为7.97、8.62、8.97,土壤均呈弱碱性.研究表明,随坡面稳定程度下降,土体蓄水保肥能力变弱,有机碳逐步释放加剧干热河谷区植被退化程度,明确坡面稳定程度与土壤有机碳之间的关系可为生态脆弱区植被恢复提供理论参考.
-
-
LIU Hongming;
刘红明;
龙春瑞;
LONG Chunrui;
LI Jinxue;
李进学;
FU Xiaomeng;
付小猛;
ZHOU Dongguo;
周东果
- 《云南高原特色热作产业创新发展研讨会暨云南省热带作物学会八届三次理事会》
| 2017年
-
摘要:
以云南干热河谷区引种栽培的3个柠檬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比较光合相关参数、生物量、田间单株产量以及果实内含物.为柠檬的科学栽培和选(引)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3个柠檬品种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为双峰型,主峰出现在10:00,次峰出现在16:00左右,有明显光合“午休”现象.2)费米耐劳和弗米莱诺S1蒸腾速率(Tr)日变化呈单峰型,云柠1号呈双峰型.Tr max排序为:费米耐劳>弗米莱诺S1>云柠1号.3)相关性分析表明:云柠1号、费米耐劳、弗米莱诺S1净光合速率均与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极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极显著负相关.4)田间测产表明,云柠1号和费米耐劳单株产量和平均亩产量分别与弗米莱诺S1相比,差异均显著.5)3个柠檬品种间在果实品质上差异较小,皮厚、果肉重、汁重差异不显著,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互间差异显著.综上所述,云柠1号光合性能与田间结果性状表现较佳,具有在云南干热河谷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潜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