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协调
干扰协调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101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邮电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3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62055篇;相关期刊81种,包括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电信科学、广东通信技术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十七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2014年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2014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等;干扰协调的相关文献由1576位作者贡献,包括尤肖虎、魏巍、刘楠等。
干扰协调—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2055篇
占比:99.72%
总计:62229篇
干扰协调
-研究学者
- 尤肖虎
- 魏巍
- 刘楠
- 张莉莉
- 潘志文
- 王文博
- 蔺波
- 李维娜
- 时洁
- 池连刚
- 高伟东
- A·达姆尼亚诺维奇
- 吴联海
- 彭木根
- 邓天乐
- 柴丽
- 潘瑜
- 张平
- 罗海燕
- 陈岚
- 冯毅
- 李福昌
- 沈钢
- 张勍
- 杨晨阳
- 胡炜
- O·宋
- 季庭方
- 张欢
- 徐翰瞥
- 朱志球
- 王斌
- 赵刚
- 金沂濬
- 陈哲
- 马江镭
- M·S·瓦加匹亚姆
- 佘小明
- 吕刚明
- 岳然
- 庞继勇
- 张国梅
- 徐人权
- 朱颖
- 李国兵
- 李海涛
- 汤斌淞
- 范斌
- 金炳勋
- 陈啸
-
-
李晓娜;
付婧雯
-
-
摘要:
针对超密集网络场景,提出一种基于能量效率优化的干扰协调方案,通过粒子群优化算法联合调整基站活跃状态概率、基站发射功率以及协作用户数量,并在确保边缘用户满意度的前提下,优化系统的能量效率。实验结果证明,提出的方案相比传统联合传输方案可获得10.30%的能量效率增益,相比非协作方案可获得18.73%的能量效率增益。
-
-
柏青青;
周韬;
肖雨
-
-
摘要:
随着2018年12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向我国三大电信运营商颁布了全国范围内5G中低频段试验频率使用许可,证明我国5G技术研发已经进入最后的试验阶段。5G试验频率明确对产业界意义重大,将大大加速产业链各个环节产品开发进程,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5G产业链成熟和发展。但随着运营商5G基站的部署和运行,对广电卫星地球站产生了干扰,导致电视接收信号受到了影响。这种现象也引起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关注,并且出台了《3000-5000MHz频段第五代移动通信基站与卫星地球站等无线电台(站)干扰协调管理办法》来解决相应情况。
-
-
-
-
摘要:
本刊讯9月下旬,江苏省工信厅接南京供电公司来函反映,江浦火车站附近13座电力专网基站频繁受到外部信号干扰,对电力传输带来了很大隐患。经南京市无线电监测站监测排查,确定干扰信号来自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宝塔山附近区域。为快速消除干扰,确保电力专网基站无线电安全,10月14日,安徽、江苏两省无线电管理机构在马鞍山举行了干扰协调会。安徽省经信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杨明.
-
-
王冰颖;
方旭明
-
-
摘要:
近年来,连接互联网的WiFi设备数目日益增长,为解决用户密集的802.11ax WiFi网络严重的同频干扰问题,对其干扰管理进行了综合研究,采用了一种基于功率协调的干扰控制优化方案.在研究WiFi网络的干扰管理问题时引进了中心控制器,中心控制器需要相应优化算法在保障网络传输和快速计算的同时尽可能降低WiFi网络间的同频干扰.干扰优化目标与用户需求相关,通过网络模型和相关知识对优化目标进行建模,从而得出基于功率的干扰优化函数.所提出的算法以最大化网络吞吐率为目标,在发射功率有一定限制的条件下,利用改进的遗传算法和强化学习算法对接入点发射功率进行优化.改进的遗传算法前期反应速度快、搜索范围广,而强化学习算法更为简单、易实现、实用性更强.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比较快速地提升网络吞吐率.
-
-
孙晨;
张波
-
-
摘要:
基于D2D和中继异构蜂窝网络进行资源复用可获得系统性能增益,但同时也使得网络中的干扰更加复杂.针对该问题,提出功率和资源分配博弈(PRAG)算法,通过功率控制和资源分配对D2D和中继异构蜂窝网络进行干扰协调.基于代价参数设定D2D和中继链路效用函数,确定最佳发射功率.在此基础上,将生成的效用值矩阵参与博弈,选择合适的蜂窝用户进行资源复用.仿真结果表明,与等功率分配随机(EPAR)算法相比,PRAG算法能够在消耗更少功率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系统吞吐量.
-
-
朱中杰;
刘婷婷;
杨晨阳;
索士强;
黄远芳
-
-
摘要:
为了解决超密集网络中用户在移动过程中由于小区间干扰和负载不均衡导致的用户服务质量下降的问题,本文研究了一种面向负载均衡的主动切换策略,设计了一种基于双门限的移动切换策略,包含小区内的切换与小区间的切换.通过优化小区内的切换门限,可以最小化系统总资源开销.通过优化小区间的切换门限,能够保证用户实时业务需求的同时均衡网络负载.通过预测用户未来大尺度信道信息,设计主动的双门限切换策略,可以有效降低切换延迟.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的切换策略相比,所提算法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还降低了用户掉线概率与切换次数.
-
-
拜鹏飞;
刘婷婷;
杨晨阳;
索士强;
黄远芳
-
-
摘要:
为了解决负载均衡后分流的有实时业务需求的用户因受到严重的小区间干扰和因传统被动式方法固有的接入延迟所导致的用户体验下降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干扰协调的主动负载均衡算法.为了协调干扰,通过部分频率重用为小区边缘用户分配正交的资源;为了在满足用户数据率需求和均衡网络负载的前提下使系统总资源开销最小,通过预测用户的大尺度信道信息进行主动负载均衡.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的负载均衡方法相比,所提出的算法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还降低了用户掉线概率.
-
-
杨亚让;
赵越
-
-
摘要:
蜂窝网络空间易受到跨层或同层干扰,从而导致其存在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OFDMA多跳中继蜂窝网络空间复用干扰协调策略.首先建立网络模型,在调节无线链路的基础上,通过资源重用策略和相应的多跳中继下行子帧结构,保证网络的资源利用率.基于此,结合STBC干扰协调策略提高小区边缘编码的分集性能.只有当来自多个小区的信号强度没有显著差异时,才可使用STBC编码.否则,选择信号强度最大的小区为用户提供服务,从而减少由多个天线同时服务而引起的附加干扰.实验结果表明:该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接收信噪比性能,证明其具有较强的有效性.
-
-
孙晨;
吴诗弈;
张波;
莫国美
-
-
摘要:
本研究使用Stackelberg博弈模型来研究未来5G异构蜂窝网络中宏蜂窝和小蜂窝之间的干扰协调问题。考虑到异构组网的限制,考虑了资源分配和功率控制进行分布式决策的干扰协调场景,将资源分配和功率控制问题转化为2步博弈:首先,由小蜂窝决策的跟随者博弈中,根据成本参数计算出小蜂窝链路的发射功率;其次,在宏蜂窝决策的领导者博弈中,根据上步得出的小蜂窝链路发射功率,以及成本参数等其他条件,通过最优匹配算法得出小蜂窝和宏蜂窝的配对,进而实现资源的分配。由于成本参数是影响博弈结果的重要变量,提出了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成本参数改进方法以优化博弈性能。从仿真结果可以证明,比起随机接入和固定发射功率的贪婪接入,这种基于改进型Stackelberg博弈的干扰协调算法具有较明显的性能优势。
-
-
-
刘光海;
许国平;
薛永备;
龙青良
- 《2018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
| 2018年
-
摘要:
针对公安部门在多地部属的电子围栏对中国联通移动基站造成的干扰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提出几种干扰协调及优化解决方案,对各个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实际测试和验证,依据试验效果对各个方案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最后基于试验成果,推荐最优的优化解决方案.
-
-
Cheng Lei;
成蕾;
Li Zhi-du;
李职杜;
Gao Yue-hong;
高月红;
Sang Lin;
桑林;
Yang Hong-wen;
杨鸿文
- 《2014年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
| 2014年
-
摘要:
为解决5G时代多终端、超密集的接入需求给传统无线网络带来的诸多问题,3GPP提出超密集网络的方案.但该方案仅通过增加Small cell密度为系统平均吞吐量带来的增益十分有限,且恶劣的小区间干扰环境使得频谱效率降低,小区边缘用户吞吐量几乎牺牲.因此对小区间干扰协调方案的研究尤为必要.本文在TR36.932中提出的Small cell场景基础上,实现了超密集组网下的室外场景仿真平台.对比了在此场景下随着Small cell密度提升,系统下行平均用户吞吐量、边缘用户SINR等指标的变化,分析干扰产生的原因.进而将三种Small cell开关策略等干扰协调方案适应性的应用在此类场景中.仿真结果表明,基于用户接入的Small cell动态开关策略在业务模型为FTP3的场景下表现突出,在提升系统平均吞吐量的同时,明显改善边缘用户的性能.
-
-
郑侃
- 《2007中国通信增值产业高峰会》
| 2007年
-
摘要:
在基于OFDM的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中,影响系统性能的主要干扰来自小区间干扰.小区间的干扰协调技术是提高系统性能的有效手段之一.首先,给出了干扰协调的软频率复用原理.然后,按照资源在时域上调度粒度的不同将干扰协调技术分为三类,即静态干扰协调、动态干扰协调和半静态干扰协调,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最后,通过两个干扰协调方案实例说明干扰协调在3G长期演进系统中的应用.
-
-
WU Di;
吴迪;
TIAN Ya-fei;
田亚飞
- 《第十七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在大规模MIMO异构网场景下,提出了一种针对抑制用户间干扰及跨层干扰的预编码方案:宏基站配备大规模天线,为降低复杂度及信道反馈信息,采用两层预编码,其中,外层预编码用来抑制簇间干扰,内层预编码用来抑制用户间干扰;微用户根据宏基站产生的干扰的强度不同,采用不同的干扰处理方式:强干扰时进行主动干扰删除,弱干扰时将干扰当作噪声.同时,给出了每种处理方式下微基站预编码的解析解.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获取较高的系统吞吐量.同时,由于两层预编码和解析解的引入,该方案具有较低的计算量及较高的处理效率.
-
-
-
-
Zhang Yang;
张阳
- 《2011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
| 2011年
-
摘要:
随着全球范围内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商用时代的来临,TD-LTE作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4G候选技术标准之一,越来越得到了业界的关注.然而,面对正式商用组网后的实际网络需求,仍有很多的技术瓶颈和问题需要被深入研究.从TD-LTE标准对网络侧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应对TD-LTE商用组网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好技术储备,从频段使用、组网方案、干扰协调、天线选择、语音解决方案等方面分析了未来实际组网中的热点问题。
-
-
贺春玮;
刘富强;
杨华;
张际
- 《第一届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在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简称MIMO)系统中,为了抑制小区间的干扰,提出了干扰协调和随机波束成形相结合的算法,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在满足系统吞吐量的情况下,有效的改善边缘用户的吞吐量。
-
-
YANG Ding-cheng;
杨鼎成;
HE Hao;
何浩
- 《第十六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及产业发展大会》
| 2013年
-
摘要:
该文对多小区MU-MIMO中的预编码设计进行了研究.通过将单小区块对角化预编码进行扩展,将泄漏到邻小区的干扰纳入考虑范围,采用泄露干扰迫零的块对角化预编码,利用发送端提供的额外自由度直接将泄露干扰进行子空间迫零,消除泄露干扰,并且小区内用户之间也进行子空间迫零,消除用户间干扰;从而降低小区间干扰对多用户MIMO系统的不利影响.并且对本文所提算法复杂度进行了定量分析,表明该方案具有较低的计算复杂度.最后通过仿真全面分析了不同参数条件下的系统性能,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提高系统的传输速率.
-
-
YANG Ding-cheng;
杨鼎成;
HE Hao;
何浩
- 《第十六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及产业发展大会》
| 2013年
-
摘要:
该文对多小区MU-MIMO中的预编码设计进行了研究.通过将单小区块对角化预编码进行扩展,将泄漏到邻小区的干扰纳入考虑范围,采用泄露干扰迫零的块对角化预编码,利用发送端提供的额外自由度直接将泄露干扰进行子空间迫零,消除泄露干扰,并且小区内用户之间也进行子空间迫零,消除用户间干扰;从而降低小区间干扰对多用户MIMO系统的不利影响.并且对本文所提算法复杂度进行了定量分析,表明该方案具有较低的计算复杂度.最后通过仿真全面分析了不同参数条件下的系统性能,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提高系统的传输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