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工业技术>无线电电子学与电信技术>2014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
2014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

2014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沈阳
  • 出版时间: 2014-09

主办单位: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

会议文集:2014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对微信业务的用户体验进行研究,构建无线网KPI和微信体验的数学模型,并分析网络容量和用户体验的关系,指出网络优化的关键点,为数据业务的感知研究提供思路,以时延感知的评估标准为依据,分析某地区的微信业务模型,建立通过无线网络指标判定微信体验好坏的方法,并得出体验与信道容量等无线参数相关的结论。与之相关的优化方法包括扩容、修改参数配置、提高信道资源利用率等措施,由于此类优化方法目前已有成熟的体系,就不再叙述。微信属于小数据、高频次的业务,此类业务的发送与接收会持续产生大量无线资源分配请求,当用户数激增的情况下会对网络造成很大冲击,由于其对速率要求不高,可考虑在将来的网络规划中对此类业务规划专有的独占或共享信道,一方面确保其用户体验,另一方面又可保证其他业务的资源不会受到微信业务的抢占,达到合理、公平、体验最佳的原则。
  • 摘要:基于WCDMA现网用户面数据源,把握价值输出三要素,结合大数据分析思维,提出一套完善的移动互联网价值区域模型,该模型能够有效发现现网高价值集中区域,挖掘出用户业务使用习惯和特性,为建设、优化和市场部门决策提供有效参考和指导.
  • 摘要:普通的网络视频监控已普及于安防应用和人们的家庭生活,但不能满足人们用手机实时监视的需求.因此,设计Android系统下的视频客户端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文中给出了Android操作系统的特点及应用,设计视频客户端分层的结构,分析视频客户端各层的关键技术及功能.最后,通过性能测试,系统实现客户端远程实时视频监视的功能.
  • 摘要:主要研究平坦衰落信道的容量,由于平坦衰落信道的容量与接收端和发送端对信道状态信息(CSI)的了解程度有关,研究接收端已知CSI和收发两端都已知CSI情况下的各态历经容量和中断容量,仿真瑞利衰落和Nakagami衰落下的信道容量,分析几种信道容量随平均接收信噪比变化的规律,并研究Nakagami衰落参数m的变化对信道容量的影响.
  • 摘要:基于弱覆盖区域移动性控制的MCPC利用两个门限值将LTE覆盖区域分为覆盖良好区域、搜索区和弱覆盖区.在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移动性控制测略,覆盖良好区保持现状,搜索区对异频异系统测量进行分别控制,弱覆盖区域使终端重定向至覆盖更好的2G/3G网络,通过算法研究和终端侧、网络侧的联合验证,McPc功能能够增强会话的连续性,改善LTE弱覆盖区域的移动性控制,从而提升用户感知,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网络KPI和促进流量经营。
  • 摘要:在分析现有天线倾斜方案及其对通信系统性能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一种MU-MIMO单小区场景下的双波束天线倾斜模式,包含两种天线倾斜方案,即基于用户的双波束协作最优倾斜和基于垂直分区的双波束最优倾斜方案.该模式中,基站天线同时产生两个波束对小区内用户进行服务,在考虑波束间干扰的情况下,通过算法求得使小区吞吐量最大的天线下倾角组合.采用Direct算法来求解最优倾斜角,该算法被认为是求解带有简单约束条件的连续性最优化问题的有效方法.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天线倾斜方案,所提方案在小区吞吐量提高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 摘要:根据目前海上轮渡信号覆盖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烟台至大连航线"渤海晶珠"轮渡的实际覆盖案例进行分析,具体探讨室内分布系统如何与宏基站巧妙结合的海上立体化覆盖方案.介绍了一种通过超远基站及室内分布功率控制技术的结合从而实现海上及轮渡的立体化信号覆盖,扩大沿海基站的海上覆盖范围,通过基站功率放大器技术:提高下行发射功率,弥补馈线损耗。提高上行接收灵敏度,提高基站的天线高度:天线高度越高,信号传播越远以及双时隙技术,扩大时延宽度(两个Timeslot)。一个TRx只能有4个信道。但最大距离可以扩大一倍等。
  • 摘要:移动网传输技术的演进日益呈现出IP化,表现为IP技术的低成本优势将改变传统运营商的网络价值.接入网IP化,积极推进IP RAN发展,规划初期着手进行lub接口IP化、lu-cs接口IP化的商用试验工作,规划中后期视产品成熟及试验情况,将基站lub接口逐步由ATM/IP双栈向全IP发展演进,2014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已全面完成接入网IP RAN改造,同期选取了两个站点开展Full IP lub开通试验,经评估,业务速率及时延类的指标均有明显的提升,达到了预期的开通效果,标志着移动网传输技术已迈向新的技术领域,适应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需求.Full IP Iub功能的开通,极大程度上提升了移动网用户数据业务时延类及体验类的相关指标,适应当前3G网络的高速数据业务发展,进一步缩小了与4G网络的体验差距,另外还可有效解决普通ATM传输的容量瓶颈,减少误码率,获取更高的感知速率。总而言之,IP技术的低成本优势将改变传统运营商的网络价值,同时带来更快、更好的用户体验,适应未来高速移动通信的发展需求。
  • 摘要:首先从业务分析出发,深入研究IM业务的技术标准、产业链构成、监管政策和运营商的应对策略,结合通信运营商国际拓展策略提出开展IM国际运营的建议.然后,分析通信运营商的网络特点及目标用户的业务需求,创造性地提出基于IMS、融合异构网络接入的国际IM业务方案,设计系统架构和组网架构,并就关键技术进行讨论.最后,结合在网络融合趋势下市场竞争的需要,提出业务开展策略和未来发展思路,为下阶段开展国际IM及其衍生业务提供参考.4G时代,由于voLTE是唯一的语音解决方案,因此,满足通话这一基本需求将长期存在,能否成功运营和发展支持VoLTE功能的IM业务,必将成为通信运营商能否真正实现战略转型的重要标志之一。本研究认为,从语音应用发展成为能够提供社交服务的综合应用入口型业务将是IM下阶段的发展目标。在现阶段支持语音、短信以及实现互联互通的基础上,下阶段应重点借助其入口型业务的特点,在IM客户端上集成即时通信、状态呈现、通讯录、电话会议、位置、商旅服务以及第三方产品等个性化应用,并将用户的沟通需求纳入社交服务之中,增强用户业务体验,方便用户基于IM使用增值业务和网络,增强对用户的粘性。与此同时,通信运营商也可实现到智能管道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商的角色转换。
  • 摘要:提出将一种基于射线跟踪思想的确定性传播模型应用于4G规划中系统仿真方法,并通过仿真与实测对比的方式验证确定性传播模型的精度,综上提出一种基于射线跟踪思想确定性传播模型应用与无线网络精细化仿真的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对比仿真验证,得到结论,确定性传播模型较传统统计模型有较大的优势,且越在边缘区域确定性传播模型的优势越明显,更加接近道路测试结果。
  • 摘要:公众移动通信边境频率协调是我国和邻国之间通过协调解决边境地区移动通信信号过境覆盖和干扰协调问题,通过总结我国边境频率协调情况以及国际上边境频率协调的原则和方法,对不同场景下的边境频率协调技术方案进行探讨.公众移动通信边境频率协调是一项综合性技术工作,以上对当前我国面临的问题和技术方案进行梳理和探讨,需要在实际协调中不断总结经验,结合边境地区实际情况,逐步解决边境地区网络覆盖和干扰问题,促进边境地区移动通信网络和业务发展。
  • 摘要: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在网络初始优化阶段引入网络仿真进行评估和分析,特别是面向局部覆盖的簇优化分析,较为全面地给出了网络仿真的宏观和微观应用、提高簇优化仿真的精度等方面内容,意在将网络仿真在优化中的应用规范化、流程化,指导和监控LTE簇优化过程和效果,提升优化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并以实际案例给予具体说明.
  • 摘要:随着经济的繁荣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边境地区使用的各类无线电业务台站数量急剧增加,出现多种无线电频率干扰,边境(界)地区无线电频率协调成为一项重要课题.对边境(界)地区地面无线电业务频率协调的原则、技术标准和方法进行扼要介绍,并针对几种常见的地面业务间的干扰场景及计算方法进行讨论.
  • 摘要:据联合国资料显示,我国预计将于2050年全面迈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届时我国老龄化人口数量将达总人口的30%以上.以此为背景,未来30年内移动互联网将会完成以信息化"养老"和"防老"为主的新型商业模式转变,从而引发新一轮的理论创新及技术革命.未来无线体域网盈利模式将会以传统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为基础,并伴随着革命性的创新。较之以往传统移动互联网,其盈利模式主要包括四类,分别为:依靠网络入口或门户有偿注册、游戏点卡及游戏货币买卖、商业有偿服务及广告收入。而未来由医疗信息化所带动的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将成为涵盖医疗提供单位、医师个体、药企、政府、人寿保险行业及消费者在内的综合性“魔方”体系。换言之其将成为以移动互联网为中心链接医疗体系所涉及各方角色的综合性一体化盈利平台。将促进包括云端数据服务、为医资机构提供信息化服务、慢性疾病管理体系、体域网设备生产与供应、网络医院运营商的建立、为老龄化人口提供网络远程医疗服务等诸多新商业模式。
  • 摘要:论述对于QQ/微信客服等移动互联网新业务的网络需求,深圳业务平台承载网络在接入方式、路由协议设计、安全策略等方面的设计思路和实施效果,业务平台承载网络有效地支撑新业务的运行和扩展.
  • 摘要:IEEE 802.11ax作为下一代WLAN标准,计划于2019年正式发布,目前受到产业界与学术界越采越多的关注.笔者对正在标准化过程中的IEEE 802.11ax的发展过程进行总结和回顾,并对该项标准可能涉及的关键技术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和展望.笔者详细回顾了下一代wLAN标准IEEE 802.11ax的发展过程,并且就IEEE 802.11ax工作小组的研究进展,包括研究内容以及研究目标进行详细阐述,最后给出802.11ax标准的研究时间线以及可能采用的关键技术。作为重要的下‘代wLAN标准,802.1 1ax的标准化进程势必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将进一步推动wLAN的发展。
  • 摘要:创新性地提出一个算法框架,将移动伪基站定位与跟踪问题分解为异常检测、异常聚类、伪基站定位、伪基站追踪4个模块.针对异常检测模块,提出一种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突发特征检测算法.针对异常聚类模块,提出一个多维度层次的聚类算法.针对伪基站定位提出同时考虑定向天线和全向天线两种可能性,并结合GIS信息进行位置矫正的定位方案.针对伪基站追踪,同时考虑固定伪基站和流动伪基站两种情况,提出基于贪婪算法的实现方案.
  • 摘要:基于扫频、TD-SCDMA基站ISCP轮询和单站验证等多种测试数据,分析、归纳出LTE F频段各类干扰源特征,并针对干扰根源制定特定的解决方案.针对LTE F频段干扰情况,采用“全网综合测试”和“单站验证测试”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首先利用“全网综合测试”查找出全网F频段问题黑点和区域,然后对干扰原因较为复杂、受干扰严重的路段及站点进行“单站验证测试”。LTE F频段干扰源种类繁多,特别受共站建设的其他制式无线网络影响严重。目前,已在使用的GsM900、Dcsl800、TD—scDMA都可能对LTE F频段产生干扰。同一种类的干扰具有相同的根源,必定会具有某些相似的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可以快速定位干扰源类型,缩短干扰定位时间,提高干扰排查效率。同时,针对每类干扰根源制定整治计划,可以更加有效地解决干扰问题。
  • 摘要:2012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我国2.6GHz频段的全TDD规划方案,由于与目前已规划该频段的接壤国家规划方案不同,在2500~2570/2620~2690MHz频段存在着IMT FDD与TDD之间的边境干扰协调.以该频段为例,介绍一种基于宏微混合组网的边境干扰协调方案,在保证基站间干扰可控的前提下,有效提高边境地区的IMT网络覆盖效果.对于IMT运营商而言,随着2.6GHz频段全球的陆续商用。FDD/TDD网络间边境干扰问题是推动4G发展,提高移动通信服务质量必须要解决的难题,如何在边境地区规避干扰和提供优异服务中寻找一条折中的技术方案至关重要。以上提出的协调方案在规避基站干扰的前提下极大减少了边境区域的覆盖盲区,可为我国2.6GHz频段以及未来类似场景的频段边境干扰协调提供技术参考。
  • 摘要:首先以密集市区ISD500m场景为例,通过比较网络覆盖性能和容量性能的系统仿真结果,给出下行总功率不同配置情况最佳天线下倾角的建议值,然后总结天线下倾角的规划策略,最终给出2.1GHz频段LTE FDD网络典型场景最佳天线下倾角建议值.天线下倾角规划策略的研究,为未来LTE FDD网络的部署与规划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
  • 摘要:基站节能技术作为一种降低运维成本的有效手段,一直以来都受到广大运营商和设备商的关注.3GPP从Rel-9阶段就开对于LTE节能技术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多种LTE基站内的节能方案.笔者对于当前标准中的几种基站内节能方案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从覆盖、容量以及节能效果三个方面对于节能技术进行了评估,为LTE运营商选择合适的节能技术提供了指导.3GPP从R9阶段在soN议题中对于节能技术进行研究,整个SI阶段于在2010年5月RAN第48次全会上完成冻结。3GPP在R10通过了由中国移动起草的立项报告,从而将节能技术作为单独的一个议题在RAN3中进行讨论,该阶段的研究目标是分析在EUTRAN中的潜在节能方案,并且对于相关的方案进行初步的性能评估。在3GPP的讨论中,共有四种基站内的节能技术得到了广泛的讨论与研究。本节中将分析4种备选的基站内节能技术的性能,分别从节能技术对于网络的覆盖与容量的影响,以及对于功放的能耗需求两个方面进行评估,这四种分别是配置MBSFN子帧、减少DwPTS的时域长度、减少发射带宽、减少天线端口数目等,2.6GHz频段,如果采取10:2:2的特殊时隙配比,那么可以在业务低峰期,将特殊时隙的配置修改为3:9:2,即配置5。特殊时隙的配置信息包含在小区的广播信息SIB1中,网络可以采取寻呼和RRc消息的方式去通知空闲态和连接态的终端更新配置信息。如果在业务高峰期也采用的是3:9:2的特殊时隙配置,则不使用本方案。系统带宽配置信息保存在基站广播消息MIB信息中,当小区的带宽发生改变时,基站通过寻呼或者RRc消息指示空闲态和连接态终端更新配置信息。MBSFN子帧的配置信息包含在广播消息SIB2中,当MBSFN子帧的配置信息发生变化后,基站可以利用寻呼消息通知空闲态终端,利用RRC消息通知连接态终端其配置发生变化。
  • 摘要:针对通过F频段升级方式建设TD-LTE过程中,遇到与已有GSM900、DCS1800及TD-SCDMA网络之间的干扰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并给出排查和评估方法.根据TD—LTE系统所受干扰类型进行分析,主要有GSM900二次谐波干扰、DCSl800杂散干扰、DCS三阶互调干扰以及TD—SCDMA载波干扰。杂散信号一般表现为干扰系统在主用频率外,因滤波及各种有源无源器件性能等原因,产生的不期望发射信号。规避使用高站,可以同时避免高站被干扰及高站下行本身带来的越区干扰。间歇性干扰与用户业务相关.当现网F频点载波被用户占用时,用户的上行信号同样存在落入TD—LTE上行的可能,由于站点较高,此类现象比较明显,从图4统计波形来看,基本能够确认为TD—SCDMA载波。当两个或两个以上频率的大功率信号同时出现在无源器件中,由于异质材料连接的非线性而产生新的频率信号称为无源互调。典型的情况是,其奇数阶互调产物(如)会落在基站的上行或接收频段内,造成接收机性能下降。在多频段系统共站或共天馈的情况下,各个频段的互调就更为复杂,GSM900下行频点为935-954MHz,二次谐波为1870~1908MHz,其刚好落在F频段TD—LTE的工作频带1880~1900MHz内。协议没有规定二次谐波指标,二次谐波指标基本可以作为杂散来考虑。二次谐波带来的底噪抬升、带宽拓展为GsM基站工作频率的2倍,即400kHz宽度,同时干扰信号强度与GSM基站话务量相关,话务量较大时,干扰也较大。当F频段TD—LTE与DCSl800共站时,应充分考虑DCS1800频点使用情况,必须规避1860MHz以上频点使用,另外对隔离度较低的小区,不使用700以上频点。根据底噪抬升程度,增加额外的隔离度或滤波器,如底噪为-95dBm,为达到小于-110dBm的目标,需要额外增加隔离度15db,或者增加干扰源发射端1860~1880M比的滤波器。
  • 摘要:分析4种先进接收机,包括增强MMSE-IRC、符号级干扰删除、码字级干扰删除、低复杂度ML接收机,并评估对比各先进接收机的链路性能.结果显示,这4种先进接收机在强/弱干扰级别下可获得2~10dB的性能增益.NAICS技术增强终端接收机能力,利用网络侧通知的干扰信息,结合自身盲检,可以在终端侧对邻小区的干扰信号进行有效删除,大幅提升性能。综上分析了NAICS工作流程并讨论4种先进接收机的算法原理,仿真评估4种接收机算法相比于R11的基准线MMsE—IRc接收机的性能增益。最终得到下述结论:NAICS接收机可以大幅提升吞吐量,且在一定范围内干扰越大,NAICS接收机的性能增益越显著,最大可获得12dB。NAICS接收机更适合在干扰较为严重的情况下使用,以取得性能和复杂度的平衡。
  • 摘要:LTE网络的大规模建设,给传输网的建设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更好地完成PTN传输网的扩容与优化等已日益成为通信运营商传输网建设的主要课题.主要介绍镇江移动针对现网的实际情况,实现LTE配套传输网模型构建的思路以及对传输网扩容优化的思考.核心层oTN网络主要设备类型为华为optix osN8800、optix osN 6800,各环路均为10Gbit/s×80波系统,OTN网络承载PTN的核心层,需经过容量测算,目前配置的波道容量可能无法满足LTE需求。根据LTE站点带宽以及4:3:2的收敛比方式,测算各接入层、汇聚层环路容量,接入层环路容量超过70%,需要通过跳点组环或者裂环的方式进行环路扩容优化(每个环路6个节点);汇聚层环路容量超过70%,通过叠加10GE PTN环路的方式进行扩容优化。对于无空闲GE光口的站点,可对该站点进行GE光口扩容,如果该站点无槽位进行扩容,则可对该站点叠加一套PTN设备,或升级为多槽位的PTN设备。核心层OTN应根据需要扩容10GE波道。
  • 摘要:提出一种基于电磁带隙和人工磁导体结构的新型微带贴片天线,即在微带天线的上表面引入正方形金属片阵列同时在接地板上周期性的蚀刻二维光子带隙结构.接地板周期性蚀刻的圆孔可以有效的抑制天线时谐频率的谐振同时表面周期性正方金属片的引入可以有效提高天线的增益.这种新型微带天线的仿真和测试结果呈现在本文中,同时与只在接地板蚀刻周期性圆孔微带天线以及只在表面引入周期性方形金属片的微带天线的辐射模式对比图也呈现在本文中.以上提出了一种既在接地板蚀刻周期性圆孔,又在贴片周围环绕周期性方形金属片的新型微带天线,这种新型的微带天线在提高前向辐射增益的前提下可以有效抑制谐波。这样设计可以提高天线的性能,而且避免只在接地板蚀刻周期性圆孔所导致的前向增益降低,这也为设计受谐波影响严重的高增益天线提供了思路。
  • 摘要:随着通信产业的不断发展,GSM制式的移动通信终端被广泛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手机、POS机等.越来越多的厂商也将目标投入到GSM制式移动通信终端的生产中.CCC认证为国家强制性认证测试,是移动通信终端产品在上市之前必经的环节,对GSM制式的移动通信终端在CCC认证中的电磁兼容测试进行简单概述,对相关产业人员提供帮助.
  • 摘要:为确定在1690~ 1710MHz频段部署IMT-Advanced系统的可行性,针对该频段IMT-Advanced系统与卫星气象业务间的共存进行电磁兼容分析.根据典型参数,仿真计算IMT-Advanced系统基站对极轨气象卫星地球站、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地球站的集总干扰功率,并根据干扰保护准则得到保护距离.由于保护距离较大,建议IMT-Advanced系统与卫星气象系统应避免共同使用该频段.
  • 摘要:对无线电电磁环境的概念进行相应介绍,并对目前无线电电磁环境的概况进行了解,不仅对卫星地球站无线电电磁环境测试系统的组成结构进行详细描述,而且着重对包括系统测试前期的准备及分析工作以及测试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事项在内的卫星地球站无线电电磁环境的测试方法和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
  • 摘要:针对无线电监测系统信息化的不断推进,迫切需要消除不同监测系统以及监测站之间的"信息孤岛",从而实现不同应用系统之间资源、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数据的传输速率、安全性和稳定性,提高数据实时处理能力以及挖掘的深度和广度;提高系统的信息化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同时增强系统维护的规范性和便利性,基于此间题,提出一种基于SOA架构的分布式协同无线电监测系统集成架构,介绍SOA和Web Service的技术特点,分布式协同集成的思想,以及系统集成架构的具体实现过程.为了消除各个系统之间彼此孤立的问题,提高设备利用率,提高行业内和行业外的业务服务水平,提高数据分析和处理的实时性和有效性,实时掌握设备与软件的运行情况,提高设备的告警分析和故障诊断能力,实现流程和业务的管控数字化、信息化和一体化;集成这些不同厂商、不同平台之间的系统的需求就越来越紧迫,这种异构系统的集成往往非常困难。系统应用集成必须采用更加开放、分布和松散的结构,必须保证集成对象具有足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相互集成系统之间需要建立有效的通信机制,即保证系统之间传递的消息是互相可理解的;业务协同和业务流程的集成有高度动态性;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系统间的耦合,提高重用性和平台无关性,从而兼容现存系统,降低开发成本。在不改变系统集成应用底层架构的基础上,基于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的分布式协同无线电监测系统集成设计方案,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 摘要: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世界各国对其争夺越来越激烈.卫星网络作为这一资源的承载,其协调情况对于资源的使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从国际规则角度对卫星网络间的国际协调进行分析研究,并简要介绍了目前我国卫星网络开展的协调情况.对于非规划卫星网络来说,协调地位是按照“先登先占”的原则来确立的。也就是说,先向ITu申报的卫星网络具有优先使用权。然后,在国际协调中,地位落后的卫星网络要积极主动的采取措施,保障不对地位优先的卫星网络产生有害干扰。《无线电规则》第9条第11节为启动协调的程序,其中列出了卫星网络间协调或地面业务间协调时所使用的条款依据,表1列出了这些条款的使用场景。例如,在进行非规划Gso卫星网络之间的协调时,使用第9.7款。卫星网络国际协调形式分为两种:信函协调和协调会谈。而协调会谈又可分为主管部门间协调会谈和操作者间协调会谈。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是非常重要的非可再生资源。卫星网络的协调情况直接影响着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的实际使用。我国申报的卫星网络资料数量较多,卫星操作者及主管部门应当熟练掌握协调中的国际规则,积极开展与其他国家卫星网络间的协调,确保国家卫星网络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合法国际地位。
  • 摘要:首先对VoLTE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介绍了eSRVCC(单无线接入语音业务连续性方案)的语音切换过程,对如何测试eSRVCC中的语音中断时长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一个简单实用的测试方法.同时,指出语音文件对eSRVCC的语音质量评估结果、中断时长评估结果都存在影响,需要在制定测试方案时考虑如何选择合适的语音文件.
  • 摘要:研究从网络质量和用户感知两个层面进行地铁网络性能分析的方法,能够将不同运营商的网络从用户感知角度进行横向对比.同时利用全国34条地铁线路的实际测试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举例,指出目前地铁网络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建设优化的方向.与其他室内深度覆盖场景不同,地铁覆盖环境更为复杂,除了站台、站厅之外,大部分为隧道区域,想要达到良好的覆盖效果更为困难。所有线路覆盖好干扰差的比例均低于1.8%,地铁干扰问题并不突出,信号比较纯净,地铁的语音接通率和内网分组业务建立成功率均不理想,容易发生未接通或数据业务建立失败的情况,若长时间出现此类情况将严重影响用户感知。地铁保持性能各项指标均较差,用户在地铁中进行语音和数据业务时,掉话和掉线情况出现频率较高,与其他区域形成明显差异,用户负面感知突出。地铁中上传/下载平均速率可满足用户需求,但业务时延较长,用户进行数据业务时等待比较久;FTP下载和上传低速率比例偏高,对比下载/上传低速率比例和无线好下载/上传低速率比例可知,内网业务质量表现欠佳主要源于覆盖问题,应从提升覆盖质量着手解决内网业务质量较差的问题,用户打开网页时存在失败率高和等待时间较长的问题,但HTTP速率指标较好,在能够成功浏览网页时速率体验比较好,流媒体播放速率能够支持视频的正常播放,但播放失败率和掉线率较高,用户有时无法打开视频或观看时被中断;流媒体播放时延较长,重缓冲次数较多,用户打开视频和观看过程中需多次等待且时间较长,用户感受较差。
  • 摘要:介绍关于隧道移动通信网络无线传播模型的理论计算及实际测试情况,为隧道无线网络建设,尤其是3G网络建设提供依据,以便建设更加符合实际需求的移动网络.建议首选采用全RRu方式,便于监控维护,性能稳定,减少因直放站前端耦合带来的天线输出功率下降和干扰;其次为RRU带直放站方式,可以节省部分资金,同时直放站与RRu关系为1个RRu最多带直放站不超过两个,且直放站在RRu的两侧,一侧一个。隧道覆盖基站容量可以不作为更多考虑,但应更多考虑网络稳定因素,最好一个隧道一个BBU,同时一个BBU不要超过4个RRU。
  • 摘要:随着汇聚层通信机房用电负荷的不断增加以及动力维护管理要求的不断提升,汇聚层通信机房内动力资源未得到合理分配使用的问题日益凸显,表现为通信机房外电容量不足但剩余装机面积很大,空调制冷量不足但开关电源剩余容量很大等。为了便汇聚机房的动力资源得到合理分配使用,选取一批机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PUE值、空调工况、机房面积、设备负荷之间的数据关系,发现单位面积的通信设备负荷是影响机房PUE值的首要因素,以动力资源分配最合理的机房作为范例,分析得出理想动力资源分配模型.新建汇聚机房在机房选址、市电报装、电源空调工程设计阶段均可参考此模型进行动力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实现绿色网络的建设目标.
  • 摘要:在SP短信业务的基础上,分析从客户端到用户端全业务的流程,梳理出影响SP短信质量的主要因素,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干预,以提升SP短信业务质量,提高用户体验的良好感知度,促进业务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维护企业的社会形象.在实际操作中发现,一方面,很多sP对短信业务流程和业务规范不了解,经常向不能使用联通在信sP短信业务的用户号码发送sP短信,导致消息下发失败,严重影响短信接通率;另一方面,也有很多sP不清楚各种错误代码的含义,无法自我进行s P短信业务下发成功率优化。针对这些问题整理了相关的sP短信业务流程及规范文档。通过sPoA发布了《sP短信业务用户接通率提升操作指引》、《短信中心错误代码表》、《submit包字段填写范例》、《短消息业务联网协议1.2版sGIP》。针对sP群发信息的目的号码不明确,存在大量未知用户、固话号码、号码位数不正确等情况,在信网关定期核实提取存在不正常的目的号码,并对号码进行归类汇总。挑选出涉及不正常号码最多的前20家sP作为重点优化提升对象,针对这20家sP,一对一单独给出涉及的不正常的号码,同时提供操作指引,督促sP按照指引在客户端目的号表中删除不正常的号码,以减少因号码不正常导致信息下发失败的现象。
  • 摘要:在移动数据业务流量的激增以及中国移动流量精细化经营的大环境下,首先阐明基于综合网关(ISG)的流量增值实现,从用户使用行为变化出发,就如何实现业务流量分流展开阐述,并对基于ISG快通道的业务分流进行比较深入探讨,从硬件架构、系统架构调整两个方面说明ISG业务分流能力.
  • 摘要:提出基于TD-LTE无线网络和云计算技术的新一代无线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给出这种新系统的架构与原理,重点分析TD-LTE视频传输模块的设计与技术实现方案.视频存储管理云平台部署在云服务器,负责接收TD—LTE视频传输模块发送的数字视频数据,并进行存储和管理。由于采用云存储作为视频存储设备,可以提供海量的低成本运算和存储资源。该平台采用负载均衡、智能分析、动态扩容等先进技术,实现对视频数据的存储管理和转发,对前端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对监控视频内容智能分析;支持1080P高清预览,提供全通道音频接口,并具备丰富的网络应用协议,支持多种组网方式,为大规模监控中心环境提供可用性、可靠性极高的视频监控网络存储解决方案;可扩展环通输出,实现与第三方系统的轻松整合,支持双码流技术,支持手机实时观看监控视频。基于TD—LTE和云计算的视频监控系统充分利用TD—LTE网络高带宽、低时延的特点并结合云计算资源低成本、高扩展性的优势,弥补传统有线视频监控系统成本高、部署慢、机动性差的缺点,市场潜力显而易见,在未来几年势必得到高速发展。
  • 摘要:随着无线城市接入的业务越来越多,业务服务的质量越来越重要,因此设计一套业务健康扫描探针模式,通过自动化方式解决第三方业务的服务质量监控问题,避免人工方式的低效率和长周期弊端.在无线城市平台内部署独立业务健康扫描探针,周期性地对通过第三方接口接入的业务服务状态进行扫描检测,通过评分系统进行量化评价并监控表现,一旦检测出业务服务状况问题,及时通过网管和短信将故障信息传递出去,并通过管理平台对该故障业务进行处理。在无线城市平台内部署独立业务健康扫描探针,周期性地对通过第三方接口接入的业务服务状态进行扫描检测,通过评分系统进行量化评价并监控表现,一旦检测出业务服务状况问题,及时通过网管和短信将故障信息传递出去,并通过管理平台对该故障业务进行处理。通过无线城市业务健康探针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目前面临的业务质量问题,从3个月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共发现应用异常324次,业务平均完成屏蔽需要15min,最快时达到5min。业务维护人员平均15min内可以接收到告警短信。在检测到业务恢复正常时,业务平均展现为7.5min,最快达到2min。通过无线城市业务应用自动化管理,可以自动完成已上线的业务管理,对业务做到精确控制。该应用具有广泛的推广性,通过简单部署,可直接运用到其他省份的无线城市平台,对于当前无线城市发展的业务接入规划和发展方向,以及提高已接入的业务服务质量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 摘要:随着WCDMA网络快速发展, RNC数量迅速增加,RNC边界增加且边界环境日趋复杂,随着3G业务的快速发展,本地网RNC数量迅速增加,随之RNC边界问题成为影响用户感知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lur接口的策略研究、Iur接口容量配置方案及参数优化多方探讨,有效改善跨lur接口的接入失败和掉话状况,lur接口综合性能得到有效提升.
  • 摘要:从网络覆盖方案、网络结构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方面探讨WCDMA高速铁路的建设方案,通过对部分实测数据的分析反映包括组网方案、站址规划等建设对实际网络运行过程中的影响,并给出相应的规划建设建议.在WCDMA高铁刚络覆盖中站间距和基站到铁轨垂直距离的设置是网络规划设计关注的重点,合理的网络结构设置能够带来更好的网络覆盖效果,也为网络后期的优化工作奠定了重要的基础。RNC设置选择新建和利旧方式需要综合考虑高铁专网基站割接同一RNc的难易度和归属RNc的负荷问题,能够满足利旧条件的首先应考虑RNC利旧方式实现。
  • 摘要:以高速移动下的WCDMA网络为切入点,对高铁网络特性、高铁列车损耗、高铁用户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以HSDPA与HSUPA的速率优化作为重点,开展进行基础网络提升、网络扩容、参数优化等措施,提升数据业务速率,最终经过测试验证,效果明显,有效保障高铁数据业务用户的体验.
  • 摘要:主要针对传统通信机房设备资产管理手段单一、工作量大、效率低下的问题,重新建立通信机房设备全生命周期跟踪管理体系,基于物联网技术自主研发二维码台账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提出O2O模式的通信机房资产管理.基于O2O资产管理模式的工作流程简便易行,通信机房设备资产管理效率得到显著提高,资产台账准确率达到99.9%.
  • 摘要:随着全业务的转型发展,中国移动开始在光纤网络的建设和管理方面入手,探索智能高效的方式,在智能光纤配线网络的建设方面取得一定的经验.2010年温州移动开始深入研究IODN技术,并进行试商用部署,在光纤网资源管理以及业务开通效能提升方面,取得较大突破.主要阐述智能ODN技术应用以及部署策略研究的情况.传统oDN作为“哑资源”,究其原因,纸质标签所代表的无源特性是光纤资源难以管理的根因。改变这一现状的首要条件是改变哑资源不可感知的特性,通过一种可感知的标签技术来标识曰渐庞大复杂的光纤网络以及通过对这些标签的管理来实现对光纤网络的调度和管理。电子标签是通过电子编码信息,用来标识和识别物体。按照读取方式的不同,电子标签可分为接触式电子标签和非接触式电子标签。通过智能ODN系统实现光纤自动化查找及精确操作,大大提高光纤网络的运维效率,解决FTTx规模部署带来的海量光纤管理难题。针对ODN大多为无源的应用场景,可以借助手持版终端工具软件与智能ODN网管的无线交互,实现智能ODN各节点设备自建的端口资源信息与工单系统、CRM以及资源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同步,实现智能ODN的智能光纤管理,详细分析业务和场景需求,完成传统ODN设备的改造、配合资源管理系统的智能业务流程以及对接室外配线设备间歇供电等创新课题。同时,基于智能ODN解决方案的特点,为实现业务的端到端开通及大规模网络布放、快速抢占市场及提升用户满意度。从这一年多的部署和实施来看,智能ODN技术比较符合中国移动的发展需要,无论是电子标签技术的选择和应用,还是管理系统的规划,都能为运营和管理提供支持和帮助。
  • 摘要:阐述了基于WCDMA高话务模型基站的软调整.在不降低基站发射功率、硬件不扩容、不影响移动台接收质量的情况下,为有利于话务量的增长,同步降低WCDMA的呼吸效应,通过相关参数使话务分担资源均衡化,提升载波的实际利用率.在现网实际操作中,通过对WCDMA资源组的调整、用户数的限定、盲切换邻区的调整,并根据实际案例对高话务基站解决方法提出了建议,实现拥塞站点的软着陆.
  • 摘要:无线体域网(wireless Bodv Area Network,wBAN)作为无线网络的延伸,是以人体为中心,将与之相关联的网络元素(个人终端、皮肤表面、植入人体内部的传感器及其相关的网络组建设备等)组成一个小型无线通信网络,使其能够在医疗、智能化生活、物联网等方面为人们提供高效率和高便利性的一种技术。主要介绍了WBAN的传播特性和低功耗、安全、可拓展、高可靠的特点,以及它在医疗健康领域和娱乐生活方面的应用,并阐述了它未来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将MIMo技术应用在wBAN技术中,利用其功率控制机制可以节省大量的功率消耗,但采用此项技术也会带来很大的局限,其频率一空间一极化都对wBAN的应用有一定的影响,可能会减低信道传输性能。简单采用MIMo技术难以有效地改善wBAN的系统性能,空间分集利用波束赋性进行定向的空间指向;基于写作中继模型建立虚拟的MIMo机制,能够解决多天线间空间相关性和功率最大化的问题。目前,wBAN能处在初级发展阶段,还面临很多关键技术的挑战,比如减少数据冗余并获取数据特征、决策数据的融合、传感器(特别是植入体内)的尺寸大小和低功耗问题、多节点的协同问题等。
  • 摘要: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FDD-LTE,相较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优势在于能够提供更快更好的高速率业务,但高速率性能却是收到系统内同频干扰的影响,而邻区信号作为主要干扰信号又是不能够避免的,所以研究服务小区的下行吞吐率与来自邻区信号的干扰大小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在实际应用中优化网络性能.
  • 摘要:主要分析日常的WCDMA无线扩容需求,针对当前仅从现网无线资源利用率、RAB拥塞情况、CE利用率、在线用户数等指标进行扩容需求评估,但这种扩容需求评估方式严重滞后,从用户体验层面来说,无法起到网络拥塞预防的作用,提出一种基于ARIMA模型的WCDMA无线扩容预测,解决WCDMA无线扩容的前瞻性需求分析,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 摘要:当前的网络优化工作越来越从KPI指标优化向用户感知优化转变,但是在日常的优化工作中,如何能将用户感知与常规的无线环境优化相关联,一直是困扰优化人员的难题.从海量实测数据的详细分析中找到无线环境与数据速率这一重要用户感知的内在关联关系,得到保证不同业务速率要求的无线环境需求,为网络规划和优化工作提供参考,另外本文的分析结果基于FTP下载业务,FTP下载业务不受外网服务器、外网传输、频繁的信令交互等其他因素的影响,速率普遍大于其他业务速率,反映的是相同无线网络环境下的理想速率,实际规划和优化工作中,应结合目标区域的主要客户群体和业务组成,确定满足用户感知的速率门限,并结合具体的业务特点,对无线环境进行相应的规划和优化。
  • 摘要:主要通过分析我国集群专网的宽带化发展需求,总结了宽带集群专网系统较公众移动通信的技术特点,并结合国内外宽带专网的标准化和频率分配情况,提出了我国宽带专网发展的趋势和挑战.总体上看,我国已规划的专网集群通信频谱主要包括四个频段,当前,基于LTE技术已被广泛认为是宽带集群专网的演进方向。TD—LTE宽带集群通信系统不仅可以继承TD—LTE系统高速率、大带宽等诸多优点,与现有集群通信系统相比,具有更大的信道容量、更高的频谱利用率、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和更好的传输性能,满足现代集群通信网络在容量、带宽、传输速率和频谱利用率等方面的需求,我国于2011年开始建设基于TD—LTE的政务网专网,并在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广东等开展了基于TD—LTE技术的政务物联数据专网试验,主要开展物联数据和移动视频监控等业务。2014年6月,我国成立了B—Trunc宽带产业联盟,致力于制定基于TD—LTE宽带集群B—Trunc标准,推动其产业化和国际化的发展。为了解决频谱共享技术可以打破频谱的排他性占用,开放出更多的可用频谱资源,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提升无线频谱利用率的方案。引入频谱感知、频谱共享等技术手段来提高频谱使用率是目前热点的解决方案,同时可以有效降低安全、电力、石油、环保等行业的经营成本,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主流的频谱感知技术包括基于静态数据库的频谱共享技术、基于动态频谱感知的频谱共享技术和多系统动态抗干扰技术等。
  • 摘要:目前,传送网华为PTN关于DCN域的规划需要人为手动进行,由于PTN中网关可带的网元数量有限,且为了网络安全起见每个网元又需要配置主备两个网关,因此人为手动规划的过程较为繁琐,容易造成DCN域划分不合理,为网络带来安全隐患.通过聚类算法将PTN划分成多个群结构,每个群结构划分在同一DCN域内,实现根据网络组网和网关资源自动规划DCN域的划分.基于聚类算法的PTN DCN域划分方法在本地华为PTN测试、试用,部署后的网络架构完全满足现网网管对设备监控的需求。通过此DCN规划方法,DCN域划分更加合理且无需人为手动进行规划,既增加网络的安全性,又降低PTN维护的工作量。
  • 摘要:用户因欠费引发被动停机,一直是困扰电信运营商的难题.一方面用户被停机会导致感知差,满意度下降,投诉升高,另一方面大规模的停机、复机会造成沉重的系统负担.最关键的,用户多在网1min,就可能产生多1min的收入.因此,研究一种"永不停机"的模式,对存量用户经营,提高ARPU值极具意义.易充值业务系统通过对接银行系统、浙江移动Boss,充分挖掘用户需求,实现用户随时随地,通过最简便的方式进行缴话费,并且结合浙江移动Boss现有的催缴系统,在用户话费余额不足时及时通知用户,并提供充值方式。现有运行数据充分证明,本项目提供的充值模式深受用户欢迎,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浙江移动话费充值酬金的支出。并分析了可信客户订购分析系统,便捷缴话费系统等,该项目的创新点包括大数据运营挖掘用户需求,提供业务发展抓手,低成本高收益,建设共赢价值链,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摘要:由于伪基站发送的短信未经过运营商内部的任何网络设备(短信中心、行业网关等),垃圾短信拦截系统根本无法对其进行监测或拦截。为了监测和发现伪基站的活体描述及局限性分析。分析当前治理方式的局限性,总结伪基站治理难点,进而提出一套网络侧、终端侧配合的伪基站治理系统方案.网络侧实时分析信令话单,综合考虑伪基站信令特征、小区地理信息、历史轨迹等多种因素,设计智能预警与联合定位机制,实现对"伪基站"活动进行准确预警、快速定位及追踪;终端侧根据网络侧提供的实时信息进行现场准确定位和取证,并且对定位和取证的流程进行系统的优化;本治理方案包括网络侧预警分析和终端侧现场定位两部分。网络侧预警分析负责快速、准确地发现“伪基站”活动,对活动地点进行快速定位和不间断跟踪。终端侧现场定位,负责根据网络侧的实时情况,在“伪基站”疑似活动区域进行准确定位和取证。通过网络侧预警分析和终端侧现场定位的配合,大大提高伪基站的发现效率和抓捕的快速反应能力。
  • 摘要:针对交通干线WCDMA多载波边沿掉话问题,提出基于负荷分担的智能业务分层优化策略,较好地解决交通干线多载波不连续覆盖边沿掉话问题.在当前多载波不连续覆盖的网络条件下,多载波边沿的异频切换性能是影响交通干线场景网络质量的主要问题。对时延要求严格的业务,如语音、可视电话等,应尽量承载于覆盖最完善的第一载波;而第二、三载波应尽量承载时延要求较低的数据业务。采用覆盖不完善载波向覆盖完善载波单向切换的异频切换策略,通过负荷分担避免多载波站点由于负荷不均衡导致个别载波严重拥塞,引起接入失败和切换掉话问题。
  • 摘要:从资源调度、网络结构以及无线环境等方面对影响LTE系统吞吐量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梳理有效定位LTE吞吐量异常问题的方法和优化手段.首先,从资源配置以及调度链路可靠性角度分析影响LTE小区吞吐率的关键因素;其次,分析重叠覆盖和不同加载场景下PCI模三干扰对LTE网络性能的影响;最后,基于试验网测试数据对RSRP、SINR与吞吐量进行关联分析,提出高SINR是LTE无线网络优化的目标,并基于MIMO双流调度机制提出有效排查双流占比低的分析思路.
  • 摘要:对LTE网络端到端支持IPv6进行深入技术分析,包括终端、接入网、核心网、支撑平台,在此基础上提出LTE网络部署IPv6的整体策略和分阶段实现方案.初始阶段,终端和业务小规模支持IPv6,实现用户面Ipv6,提供IPv6用户接入,验证各种过渡技术。发展阶段,网络规模支持IPv6,逐步实现各网元设备开始支持Ipv6,IPv6用户规模放号,业务支持IPv6,使用过渡技术实现IPv4和IPv6网络互通和业务互访。成熟阶段,网络实现全I Pv6,终端和业务全部支持IPv6,使用过渡技术实现IPv4网络间互通。
  • 摘要:着重介绍深度共建共享的可行性,当前通信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是鉴于运营商利益关系、配套设施容量、电磁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共建共享还无法更深入的实现,因此对深度的共建共享形式、方法及可行性进行探讨性研究.当前,就公众热议的国家成立铁塔公司的运营模式,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本文也将对此情况进行考虑,提供参考.结合实际,提出了铁塔荷载不足,但机房空间充足的基站共建共享的实现方式、铁塔荷载充足,但机房空间不足情况下的共建共享的实现方式以及采用直流电表计量。实现直流共享的机制。基站共建共享利国利民,深入研究和提升共建共享的实施方法和技术手段,都可以节省投资。共建共享可有效降低能耗与原材料消耗,符合环保和节能减排的需要;可有效节省投资,增大效益,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因此,基站共建共享是通信企业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是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后实施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是推动移动通信可持续发展,实现利国利民利企业的重要举措。共建共享是通信运营商之间、通信运营商与通信服务商之间,站点建设实现共赢的最好投资模式,也是全社会共同的美好愿景。
  • 摘要:主要针对电路域网络规划中话务模型搭建与设备配置机制进行重点研究,结合现网示例分析网络规划扩容设备配置的方法,以指导现网网络规划建设.WCDMA电路域话务模型主要包括主要话务量、各补充与增值业务占比、主要信令路由次数及链路负荷四方面。WCDMA电路域主要采用R4架构,网元设备主要包括Msc seⅣer与MGw。Msc server作为电路域的控制层设备,主要完成基于IP/TDM的语音等业务的呼叫控制和连接管理功能。MGw作为电路域的承载层设备,主要完成业务承载、信令转换、设备互通与业务流格式处理等功能。话务模型与设备配置作为网络建设与规划的两个重要部分,需根据网络运行条件与设备演进方向随时调整,因此需建立完整详尽的模型方案与各厂商设备对应配置库,才能更好地进行规划实施。
  • 摘要:为了满足在5G移动时代的多接入、全业务、高带宽、易运行维护的发展需求,实现2G、3G、LTE、5G和WLAN异构网络之间的融合互通,以及满足接入网日益迫切的智能化需求,一种基于网络创新研究SDN软定义的新型网络解决方案愈来愈受到业界和学界的重视.笔者通过研究将目前运营商的封闭、孤立的网络转变为可编程化、智能化、开放式的SDN(软件定义网络),并且指导和推进制定SDN的共同标准.基于sDN重新构建移动核心控制网络,需要分析现行的2G/3G、wi-Fi、LTE以及未来5G核心网网络功能,整合抽象后依据sDN的理念进行设计。接入层包括目前2G/3G、LTE、wi_Fi网络及未来的5G无线接入网。转发层在控制层的调度下,只负责转发者流量包。控制层与转发层间采用标准接口及标准协议。控制层包括控制网元及数据库网元。控制网元将实现移动网络所有的控制功能,如呼叫控制、路由选择、网络感知、策略部署等功能,将涵盖Msce、sGsN、PDsN、MME、PcRF等网元的控制功能。
  • 摘要:研究在4G网络下实时计费关键技术以及参数配置对网络速率的影响,通过理论推导、模拟计算、现网验证等多种方式,得出Quota、VQT的参数配置模型.根据相关技术文献要求以及当前阶段的话务模型,取定ccR/ccA时延丁,≤0.2s,PGw满配N=100万用户数时,ccR/ccA交互数M=30000个/s,每用户大包(>5(讯bit/s)平均下载速率E=1.6Mbit/s,单用户峰值速率n=80Mbit/s,得出理论建议值:Quota=6.25MB,Quota=1.25MB。实际应用时,可综合考虑网络速率、设备负荷、流量提醒精度等因素,对以上理论建议值进行优化调整。
  • 摘要:针对目前3GPP国际标准组织对LTE-A系统中低成本MTC终端的覆盖增强技术进行阐述,分别分析了各物理信道的覆盖增强目标及提升覆盖的潜在技术手段,并对物理接入信道(PRACH)的关键技术点及对系统实现的影响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总结.
  • 摘要:首先介绍混合业务的业务特征与业务模型,其次,总结出数据业务、VoLTE业务和混合业务容量评估指标,最后,通过系统仿真方法,分别给出VoLTE容量估算结果、VoLTE业务引入后数据业务性能的变化及混合业务的整体性能.可以预见,当引入voLTE业务后,数据业务感知有所下降。如果调度算法过于强调业务优先级,那么小区能够容纳的voLTE用户数进一步增加的同时,数据业务感知会进一步下降。反之,如果调度算法强调业务优先级的程度不足时,会降低voLTE用户的感知。
  • 摘要:多天线MIMO技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是一种提升频谱效率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天线架构的限制,当前MIMO技术重点关注水平维度的波束赋型.三维的MIMO (3D-MIMO)技术可以通过在垂直的维度上给每个天线阵元分配不同的权值而充分利用垂直维度的空间自由度.因此,需要将现有的信道模型以及仿真场景进一步扩展到三维空间模型.建议引入高楼场景以及相关的信道模型,并给出视线和非视线下的路径损耗模型.
  • 摘要:重点介绍一种前期规划PCI(物理小区标识)的方法,该规划方法结合不冲突、不混淆及PCI码字对参考信号的影响三个原则,采用将PCI进行三元绑定的方式,针对模3值为0、1、2的PCI如何分配给基站小区进行规划,最大程度地将PCI的模3干扰在规划阶段降到最低,避免由于邻区模3相等,而造成的参考信号干扰导致的小区间干扰.
  • 摘要:深入研究将LTE带宽优势与IMS网络业务融合的优势结合,打造4G融合多媒体平台的可行性,提出能力开放的架构模式,基于PCC的融合智能管控以及融合通信的解决方案,4G融合多媒体平台是在LTE网络建设发展初期以及业务及推广模式尚不清晰的背景下,发挥LTE网络的带宽优势和IMs网络和业务融合的特性进行的探索与研究,具有突出的创新性。综上提出的能力开放架构模式、基于Pcc的融合智能管控以及融合通信的解决方案,对于固移融合、多媒体业务融合等均起到突出的作用,为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具有一定的落地及实用价值.
  • 摘要:就LTE语音解决方案的技术构成进行分析,并根据LTE全IP网络的最终演进方向,探讨基于IMS的VoLTE+RCS(富通信)的整体解决方案,Rcs(Rich communication suite)富通信的业务体系就是一套基于增强型电话簿和状态呈现功能,实现增强型语音、消息、视频、内容共享、文件传送为一体的融合通信业务,它的核心控制是基于IMs核心网的。Rcs业务允许用户使用多种终端进行状态和通信能力呈现,在呼叫过程中进行内容共享和文件传输,增强型消息功能为用户提供集短彩信、即时消息、邮件、留言等一体化的会话体验。阐述在未来全新业务运营模式下,VoLTE+RCS是电信运营商应对移动互联网巨大冲击和挑战的利器.IMs是3GPP/3GPP2(移动)和TIsPAN/ITu—T(固定)网络架构的核心IMs是开放的网络架构,提供基于IP承载的,与接入无关的IP多媒体业务控制能力,支持多种固定及移动接入方式,支持IP多媒体业务,采用全IP的sIP/Diameter协议。在用户通话过程中移出LTE覆盖范围时,IMs作为控制点与cs域交互,通过sRvcc技术,将原有通话切换到cs域,保证语音业务连续性。其技术关键点如下:在Msc server和MME之间定义sv接口,提供异构网络间接入层切换控制;通过设置IWF互通网元,终结sv接口,避免对原有电路域设备的改造;IMs网络作为会话锚定点,统一进行会话层切换,保证会话跨网切换的连续性。
  • 摘要:作为提升频谱效率的关键技术之一,基于多天线的多输入多输出(Muldple—Input Mul邸le—ou中ut,MIMo)技术能极大地改善系统性能,且已在现有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波束赋形作为LTE中一项关键MIMo技术,能够集中能量对准用户进行数据传输。研究如何在TD-LTE系统中实现3D-MIMO传输,并评估将3D-MIMO应用于TD-LTE系统后的性能增益,最后分析在现有系统中实现3D-MIMO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3D—MIMo的硬件复杂度和成本需增加。3D—MIMo的性能增益来源于更多的天线所提供的灵活且精确的波束方向调整,但全数字域、用户级的灵活波束赋形要求收发通道数相应增加,导致功放等器件的数量随之增加,从而使硬件成本上升。一种解决方法是降低3D—MIMo中每个天线的发送功率要求。从而降低收发通道相应器件的成本,尤其是功放的成本;另一种方法是降低波束赋形的灵活性,不采用全数字域波束赋形,而通过引入可调移相器等手段来达到小区级和用户级联合波束赋形,从而减少收发通道的数目,降低硬件成本。其次,如何以低的系统开销获取和反馈信道状态信息是一个挑战。对于基于码本的传输方式,这要求设计灵活且开销低的参考信号。此外3D—MIMo利用更多的天线数增加业务信道的覆盖能力,如何基于3D—MIMo对控制信道覆盖能力进行增强需要深入研究。
  • 摘要:以用户价值、市场导向为目标,提出价值区域这一研究体系.该体系综合用户、业务、终端三大维度信息,引入AHP层析分析法,准确高效地得到全网价值小区.通过对价值小区的组合,形成价值区域,用以指导网络建设、网络优化工作,。笔者在价值区域维度信息权重计算上创新性地引入了AHP层次分析法,该方法由专家评价入手,经过严格数学计算,得到权重排序向量,最终计算出小区价值。相对于分层权重、曲线拐点等方法,该法摒除了过多认为权重赋值,计算结果准确有效。
  • 摘要:分析移动互联网业务中向用户推荐的信息种类和特点,提出用户智能推荐系统的设计建议.互联网服务提供商需要利用业务平台收集到的数据,将用户特征数据予以整理和汇总,向客户推送信息。信息包括软件(包含手机应用程序,也即手机APP)升级信息、软件新功能教学信息、新闻信息、公益信息、商品促销和活动推荐信息等。数据层从数据源获取各种数据经过处理并存储。因各种需要产生的推荐初始信息经过个性化推荐引擎和推荐过滤引擎,转换为最终推荐信息,推向各推荐平台应用系统。同时,也可以由用户的主动行为引发推荐请求,向推荐引擎发起,推荐引擎经过计算反馈适当的推荐信息。
  • 摘要:移动在线教育的产生条件逐渐成熟,包括智能终端普及,4G网络快速部署,互联网企业深度参与,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快速发展,手机逐步成为"第一屏幕"趋势等.移动在线教育将呈现规模化发展、形成"大平台、微细分"模式、遵循"端—产品—创新模式"的发展趋势,并面临着来自产品质量保障、盈利模式探索、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挑战.
  • 摘要:对于多个制式通信系统共同覆盖同一室内场景的室分工程建设项目,通常可以通过合理的网络覆盖方案设计来避免多系统间互干扰.完整的网络覆盖方案设计包括初步规划、现场勘察、模拟测试、施工图设计以及设计审核等流程,在设计方案中考虑多系统共存的干扰设计要求后,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干扰对网络性能的影响.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并不能完全保证整个工程最终的质量和效果,作为通信工程建设关键阶段的工程建设期以及网络运营期存在诸多可能导致多系统干扰的工程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可能会使方案设计的质量大打折扣,甚至严重影响整个室分建设项目的最终效果.主要对通信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多系统干扰的工程因素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规避措施,工程建设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图的设计以及施工规范进行施工,设备或器件的选取、馈线的走线路由以及天线的安装位置等必须与施工图保持一致,设备或器件的安装方式必须正确,施工工艺必须达标,以及提高信源设备射频性能,加装带通滤波器,采用后端合路方式或者直接合路方式等。
  • 摘要:“伪基站”即假基站,通过相关设备伪装成运营商的基站,能够搜取以其为中心、一定半径范围内的手机卡信息。现有伪基站主要是“垃圾短信型”:以私人为主,向用户手机发送诈骗、广告推销等短信息,以获取暴利。通过分析研究伪基站的工作原理和网络特征,摸索出针对性的排查手段,并通过现网实施的效果对比,总结"话统分析、信令跟踪、现场排查"等三部曲的处理方法,以清查出伪基站,同时通过CRO策略的调整,消除伪基站对网络的影响,改善用户感知.
  • 摘要: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用户对移动通信网络的无线速率和时延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国际标准化组织3GPP提出EPs(演进的分组系统)网络演进架构,包括无线网络(LTE)和核心网络(sAE)。在EPs网络架构中,无线网络采用LTE/TD—LTE(uTRAN长期演进)来提高频谱效率,降低时延和优化分组数据,并利用OFDMA/MIMO等一系列先进技术,使得下行吞吐量可达100Mbit/s,上行吞吐量可达50Mblt/s。介绍LTE语音业务连续性问题,介绍3GPP提出的主流标准化方案CS Fallback的内容、网络架构和基本流程,还通过分析CSFB方案还存在的问题得出CS Fallback只能作为LTE部署初期的过渡方案.在LTE建网初期,网络的覆盖面很小形成孤岛,虽然可以给用户提供高速率的数据传输业务,但是却不能向用户提供作为移动通信的主要业务的语音业务,因此为了解决语音业务需求问题以及合理的利用已经建设有一定规模的2G/3G网络,就要研究CSFB语音回落技术来保证语音业务的提供。
  • 摘要:主要介绍WCDMA高铁网络存在的边界问题,切换问题、接入问题、数据业务速率低等,并对不同类型的边界问题开展分析,提出优化解决方案,提出开通lur接口、参数调整、基站布局调整等建议,并在实际的高铁网络优化工作中予以验证和推广.
  • 摘要:随着4G牌照的发放和智能终端的普及,LTE网络已进入大规模部署阶段.基站趋于密集化覆盖,且面临大带宽回传需求,新建站址光纤缺失,无法快速实现热点覆盖,影响用户体验.IP微波凭借灵活组网、架设方便,大带宽等优势,成为运营商3G/LTE网络的有效回传方案.
  • 摘要:一般情况下,室内分布系统无源部分庞而复杂,涉及到的元器件众多,能够造起室内分布系统RTWP异常的因素也很多,对小区RTWP(宽带接受总功率)异常问题会对网络性能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阐述,并结合典型场景总结出问题处理的思路和手段.引起室内分布系统RTwP异常的两大主要因素为系统合路和施工工艺及无源器件问题,我们应从这两个方面着手预防问题的出现,现在多系统(包括2G、3G、wLAN和LTE)合路的现象普遍存在,挑选高性能的合路器十分必要。施工工艺及无源器件问题的原因很多,包括施工质量、系统老化、器件性能不佳等。一方面,需要在施工质量和器件挑选上加强审核力度;另一方面,需探索更快速、更有效的方法定位问题,提高问题处理效率。
  • 摘要:主要论述了北向接口的技术方案及演进方案两部分内容.其中在北向接口的技术方案中包括了北向接口信息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各类实现方法的对比分析,主要论述了LTE/EPC北向接口实现所需的功能点;北向接口演进方案中主要包括3G/4G共网管建设方案的研究及北向接口和私有接口共存方案的研究,北向接口演进方案是OSS体系架构中重要的内容,为联通OSS体系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 摘要:通过对LTE FDD和LTE TDD两种主流技术的区别和共同点进行分析,阐述各自系统的优缺点,以及网络融合的主要功能,提出融合组网是运营商网络发展的方向.LTE两种模式物理层帧结构导致的系统设计差异性逐步淡化,TDD系统和FDD系统的融合技术壁垒基本得到解决,网络融合必将是后续4G网络组网的首选方式。终端可以实现在LTE两种模式下的流畅互操作,LTE FDD和TDD数据服务的无缝互通已经可以实现。处于连接态的终端在LTE FDD和TDD共覆盖区域,当服务小区的PRB利用率超过一定门限,eNodeB触发小区忙,并向终端下发A4门限;当目标小区电平好于A4门限后,eNodeB下发向目标小区的切换命令,终端顺利切换至目标小区,用户面时延可控制在60ms级别,在网络负荷得到均衡的同时最大化地提高用户业务感知。多个主流芯片和终端厂商都已有成熟的双模解决方案,用户可以在LTE TDD和LTE FDD两种制式的网络之间自由切换,真正实现差异体验。
  • 摘要:5G无线网络将支持1000倍的容量增益,至少1000亿个设备的连接以及超低时延、超快响应的10Gbit/s个人用户极速体验,这些网络蓝图将在2020-2030年间部署实现.5G无线接入基于新的无线接入技术和演进的现有无线接入技术(如LTE、HSPA、GSM和Wi-Fi),无线网络的创新突破也将以全新的方式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5G将实现人与互联设备之间的零距离通信.本文就全频谱接入、超业务立方、先进的波形技术与编码超高密度的无线网络以及大规模MIMO、虚拟化架构等一系列新技术进行了分析展望。
  • 摘要:首先分析FDD和TDD融合组网的可行性及需求,接下来探讨三种能够增强无线资源使用灵活性的融合组网具体解决方案,包括负载均衡、FDD-TDD载波聚合以及双连接方案,并给出方案使用的建议.双连接方案由于其可用于TDD—TDD、FDD—FDD宏微场景,以及FDD—TDD联合部署的场景,应用相对广泛。在现网部署过程中,可以考虑FDD和TDD共享基带设备,共BBU;共享电源、传输等配套设施;采用独立RRU;由于FDD系统和TDD系统天线数可能不同,因此倾向于采用独立的天馈系统。在跨制式载波聚合方案中,FDD和TDD可共用基带处理部分,但需要完全独立的射频链进行数据传输。负载均衡方案是对现网部署改动最小的方案,适用于叠加组网和存在一定重叠区域的分区域组网,对回传链路的的质量无特别要求。
  • 摘要:近年采随着物联网应用的蓬勃发展,各行业对信息化的支撑能力提出新需求.在原有物联网体系架构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针对现有的"电动自行车防盗"问题,提出并实现新型终端处理技术及方案,包括智能传感检测算法、RFID PKE技术等,使该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通过自主研发的时域频域结合的检测算法,对MEMs传感器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充分提高检测准确性(对车的异常位移及震动等),将检测准确率提高30%以上,同时通过采用传感数据和G Ps数据结合的定位算法,将GPs数据静态漂移率减少30%以上。通过该算法,降低对MEMs芯片的要求,即普通MEMs输出数据即可,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标准化程度。该智能检测算法具体运用到电动自行车防盗应用中,从而实现车辆异常振动检测。面向高端的电动自行车,本项目通过创新的RFIDPKE自动探测技术(2.4GHz单频感应)和自主研发智能控制算法及机制,成功实现防盗终端自动化设防和撤防机制(人在撤防、人走设防,无需任何按键操作),解决困扰所有前期同类产品难以自动设防、撤防状态切换的问题,极大地改善用户体验。该技术当前还快速应用在“车行无忧”等汽车防盗物联网应用中。
  • 摘要:首先梳理传统室内覆盖系统应用于LTE的局限性,对三种新型LTE室内覆盖系统的结构、特性进行分析和比较,如变频同轴电缆分布系统、多制式光纤/五类线分布系统、信源型微RRU或点系统、对它们的不同应用场景进行推荐,并给出典型案例.
  • 摘要:在LTE FDD网络中上行链路覆盖研究与设计中,上行链路的干扰抬升将作为重要的依据之一.笔者通过大量的系统仿真,着重分析了各种因素在不同场景下对LTE FDD网络上行链路干扰抬升的影响,并最终给出典型场景与配置上行链路干扰抬升的建议值.对不同场景LTE FDD网络上行链路干扰抬升的详细研究,为LTE FDD网络上行链路覆盖的研究与设计提供了详实可靠的参考数据.通过以上对不同场景LTE FDD网络上行链路IoT仿真结果的分析,各项因素对上行链路IoT的影响是不同的,现总结如下。上行链路IoT随着网络站间距的增加而降低。上行链路IoT随着网络负载的增加而升高。上行链路IoT随着eNod出接收天线数量的增加而降低。上行链路IoT随着网络室内用户比例的增加而降低。
  • 摘要:搭建基于LTE-Advanced中继的系统级仿真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对中继采用的新方案进行评估验证,比如,站址规划技术、多用户MIMO方案设计以及回传链路的增强方案等.为解决回传链路的瓶颈问题,提出多种MIMO方案进行对比,比如EBB算法、块对角化算法以及信泄漏比算法等,并且通过仿真证明多用户方案更适合回传链路传输.
  • 摘要:主要研究在广州市区复杂建站环境下,各种场景LTE天馈系统改造方案,指导建设部门有效、快速进行LTE站点建设.同时给出LTE与GSM/WCDMA共天馈场景下优化调整的合理性建议.fDD天线中常规天线改造方案、共用多端口天线、美化天线改造以及TDD天线选择及改造建议,比如站点选取尽量考虑天面安装条件较为充裕站点,在保证原有2G/3G以及LTE系统独立和隔离条件下,增加TDD-LTE天线。对于TDD-LTE,优先考虑新增独立4口天线,次选考虑与GsM网共用高低频6端口天线。
  • 摘要:多输入多输出(MIMo)是LTE的关键技术之一,利用MlMo技术可以提高信道的容量,同时也可以提高信道的可靠性,降低误码率,到目前为止的标准中,对MIMo的端口数最多定义到了八端口,因此,未来的LTE网络建设有可能会使用八收八发的多阵列天线充分发挥MIMo性能。首先介绍LTE多阵列天线的设计方案,然后对不同阵列间距的关键性能指标进行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尝试从中得出一些规律性结论,天线的阵列间距直接决定了天线的物理尺寸大小,同时对天线的关键技术指标有很大影响,天线阵列间距的取值需要综合考虑天线机械性能、电气性能和辐射特性指标等各方,面的影响,需要在物理尺寸和技术指标之间找到平衡点,是一个折中取舍的结果。为多阵列天线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参考意义。
  • 摘要:本研究成果的关键点是将二维码技术应用到网站真伪识别领域,提出网站二维码信息备案思路,利用二维码方式和用户自定义验证码的方法,进行双重网站真伪识别的解决方案,即通过网站注册认证服务器生成的二维码信息比对、用户自定义验证码比对的网站真伪识别技术。同时,与以往网站真伪识别技术对比,本研究成果的优点在于通过二维码的技术和用户自定义验证码的方式解决注册网站的真伪识别。用户通过自己定义的验证码方式,能够更好地信任验证结果。这种通过维码技术的网站真伪识别成果,在未来大规模的应用将会成为互联网用户保护自己的有力武器。
  • 摘要:研究策略和计费控制(PCC)对于流量经营的重要性,针对目前PCC运营中需求多、影响大、要素多、实施复杂等特点,提出建立PCC运营平台.该系统能从经营分析系统、VGOP系统等上游各系统获取用户数据,形成完整的PCC策略,然后下发到下游负责策略执行的PCRF平台,并由PCRF指挥控制各网元最终完成策略的执行,执行的结果再回传到PCC运营平台进行效果评估,最终形成完整闭环的流量经营管控和营销体系,助力流量经营智能化.
  • 摘要: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同时也对互联网业务感知技术提出新的挑战.给出移动互联网中大数据感知技术的特点、存在的挑战以及现有的解决方案,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网络安全问题日趋严峻,移动互联网的业务感知技术需要处理两方面的隐私问题。首先,越来越多的应用为了保证用户的隐私不受侵害,使用加密的传输协议,如HTTP,来保证传输过程的安全,业务感知技术无法解析这种加密传输过程,也就无法对业务进行细粒度的感知;另一方面,业务感知技术本身会影响到用户的隐私安全,由于细粒度的业务感知技术需要分析应用层的负载,这就意味着用户的所有信息都暴露在业务感知系统之下。虽然业务感知系统被设计为仅关注用户的行为,而不关注行为的内容(如只关心用户是否在收发邮件,而不窥探或保存邮件的内容),但必须要承认,不合理的使用业务感知技术确实会给用户隐私带来风险,就对业务感知技术的隐私问题提出新的挑战。
  • 摘要:随着各类通信网络的融合以及运营商自身业务运维管理的需求,融合网络的管理已成为运营商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然而现有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网络管理北向接口,侧重于设备级别的网络监控管理,无法满足融合网络下,对于业务质量的端到端管理.因此,文中就此问题,在对现有国际标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业务模型概念与设计思想,并给出与现有的物理资源模型相融合的方法,以解决融合网络管理的北向接口需求.将网管管理需求分解为事务性与业务性需求,对需求中涉及的管理信息以及交互操作,分别建立接口功能以及信息模型,以确保接口技术的标准化;在此基础上,通过模型属性的调整,满足不同运营商的管理需求,确保接口的技术实现低成本与高效。
  •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给运营商带来巨大的移动数据流量,在流量经营中,统筹网络资源,用最低成本实现持续发展成为运营商的工作重点.WLAN作为流量经营的有效补充方式,能够缓解GSM网络中数据流量的承载压力;规划统一的流量计费型融合产品,集中资源推广2G/3G/4G流量产品体系,分流且不分收入;基于未来网络特征,可以发展具有运营商特色的符合物联网发展及用户个性化应用的业务服务.为此辽宁移动提出流量产品及创新优势业务拓展体系,实现通过网络资源提供高于现有传统单一数据连接价值之上的附加价值目标.
  • 摘要:对运营商SGi/Gi-LAN的增值业务及复杂流处理部署的现状及两种方式增强网关和静态业务链进行分析和比较,介绍基于SDN的Service Chain的总体架构及基本处理流程,对Service Chain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标准制定、关键问题及部署方面的需求进行分析.
  • 摘要:旨在分析中国移动目前四种网络发展现状,提出将前端用户数据与后端网管数据进行融合分析的思路.以网络性能、资源、话单为主要数据源,对GSM、TD、WLAN、LTE四网流量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充分发挥四网资源的各自优势,对领导层、市场部门、业务支撑部门、网络建设部门和维护优化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和任务调度,使得四网数据业务流量区域均衡发展,在充分提高无线资源价值的同时,提高客户感知度,增加市场效益.本系统采用分层架构设计,主要由数据采集层、数据处理层、应用展现层组成。数据采集层主要完成数据采集及入库,数据处理层完成各类KPI指标计算机业务规则处理,应用展现层主要完成面向用户提供交互的界面,用于呈现系统相关的分析结论及日常使用的报表等。
  • 摘要:随着3G、4G无线通信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其对时间同步的高精度要求逐渐显现。由于TD—scDMA/TD—LTE等制式属于TDD时分双工系统,在相同的频率上发送上下行数据,需要无线通信基站间保持时间同步,以避免时隙和上下行帧之间的干扰。时间和频率的偏差影响移动台在基站间切换成功率,当基站间的时间偏差超过限值时,移动台会出现跨基站切换失败。讨论以1588v2协议为核心的高精度时间同步系统的原理及其应用,以及在应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案,原有100ms级别的NTP时间同步已逐渐不能适应技术的发展,而1588v2协议的启用,将这个精度指标提升了近万倍。在解决现存建设、运营阶段的相关问题后,1588v2协议高精度时间同步必然有着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为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 摘要:针对现有无线传感器网络多信道MAC层协议没有区分数据业务优先级的问题,在深入研究EMcMAC协议的基出上,提出一种基于区分服务的多信道DP-McMAC协议.该协议采用优先级调度策略和区分服务机制,对不同数据业务设置不同的退避参数和竞争窗口,并对提出的改进协议进行数学建模及延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协议在高优先级数据传输时延和吞吐量等性能方面比现有的协议有所提高,并且保证高优先级数据传输的实时性要求.
  • 摘要:设计工频汽油发电机全桥逆变单元的拓扑结构和控制策略,完成基本元件参数的给定、主控芯片和开关器件的选型;选取与控制策略相对应的反馈模拟量进行反馈调节,讨论逆变单元PID及重复控制结合控制策略选取的原因及两者各自优缺点,结合相应的控制策略进行Matlab仿真以及对逆变器原有参数的相应调节.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逆变电源负载输出电压波形可靠稳定,输出谐波小,幅值达到要求(平均值198V左右),可以用于应急通信中通信车的逆变电源.
  • 摘要:通过分析现有井下对讲机中常用静噪算法,提出在低信噪比的情况下一种基于差分功率谱叠加的导频静噪算法的对讲机技术,当井下通信环境复杂,低信噪比情况下良好的静噪性能是衡量对讲机的重要指标。以上提出一种基于差分功率叠加的静噪算法,并完成算法的仿真和FPGA实现,在实际普通环境中长距离通信的电台系统中得到有效应用,也同样适用于复杂环境的井下通信。i融寸仿真和实际试验数据分析表明该算法提供的有效静噪性能,达到实际井下对讲机的性能指标要求。
  • 摘要:首先介绍DC-HSDPA的技术原理,结合实际的WCDMA网络,对选定的区域进行实施,根据实施规划制定的策略,进行验证测试,最终测试结果与预期相符,实现DC-HSDPA的实际应用.Dc—HsDPA开通后各项业务正常,DT和cQT测试速率及切换达到预期值,从后台观察KPI基本没有影响,速率的提升有助于改善用户体验。针对更高速率的Dc—HsDPA网络,目前全国多个地区的联通也已经完成了升级功能,有些用户也已经通过支持Dc—HsDPA网络的手机使用到了峰值可达42Mbit/s的联通网络服务,极大提升了用户粘性,为今后升级4GFDD打下坚实基础。
  • 摘要:主要介绍LTE-Advanced(LTE-A)系统的载波聚合技术及其在网络中的部署方案.首先介绍多载波聚合分类及设计原则,随后介绍载波聚合技术的部署场景,最后总结多载波聚合技术的演进路线及应用前景.LTE—Advanced TDD中的载波聚合:载波聚合对LTE—Advanced TDD上行控制信道设计构成挑战。为了保持上行控制信道传输的单载波特性,要求一个上行物理控制信道同时传输针对多载波以及多子帧的ARQ应答。同时,在下行信道传输中,如何合理调度频域上的多载波以及时域上的多子帧资源值得深入研究。通过聚合不同频段的峰值容量和吞吐量性能,最大化峰值数据速率和吞吐量,提升用户感知;通过减轻不同频段的非连续载波无线部署所固有的低效因素,改善移动性;通过跨频率和系统的负载均衡,向用户提供一致且优秀的Qos,在一个频段遇到阻塞的用户可以无缝调度至另一个频段或系统下可用的容量。
  • 摘要:随着国际无线电频率和卫星轨道资源日益紧张,拓展和维护卫星频率轨道资源权益的任务将更加艰巨,需要探索和研究更高效的空间业务管理方法.本文针对空间业务管理中的技术分析与数据存储方法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建设卫星频率轨道资源管理系统从而实现资源智能化管理的思路.卫星频率轨道资源管理系统将贯穿于空间业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包括申报、登记、协调、维护、干扰分析以及数据存档等,以卫星频率轨道数据为核心,实现空间业务管理工作的智能化。卫星频率轨道资源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获取和维护卫星频率轨道资源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建设卫星频率轨道资源管理系统,将极大提高现有空间无线电业务管理的业务能力和办公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为国家卫星频率轨道资源管理提供更加科学有力的技术支撑。
  • 摘要:首先分析了我国电视频道总体占用情况,按照我国电视标准,一路射频电视信号频道占用8MHz带宽.我国在分配给无线开路电视使用的VHF和UHF波段内,共规划了48路频道.其中,第5频道部分频率用于调频广播业务.全国各省(区、市)47个电视频道占用情况通过统计全国各省(区、市)所有频道的占用情况得到:全国共有14个省(区、市)占用了全部的电视频道,大部分省(区、市)占用了40个以上的电视频道(只要某省任一地市占用了某频道,即认为该频道被占用).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全国不同城市之间电视频道的分配及占用情况存在明显差距,建议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一步提高电视频谱的使用效率,包括科学管理频道资源,另一个就是加快模数转换进程。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