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薪所得
工薪所得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19年内共计164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法律、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4篇、专利文献2589篇;相关期刊121种,包括政府法制、思想政治课教学、浙江人大等;
工薪所得的相关文献由119位作者贡献,包括吉文丽、宋唐、宋建梅等。
工薪所得
-研究学者
- 吉文丽
- 宋唐
- 宋建梅
- 张贵彬
- 李武
- 沈静
- 王慧
- 王长勇
- 雷凤潮
- 高峰
- 丛明
- 云波
- 何平
- 何炜
- 何赟
- 余佳徽
- 克愚1
- 党杨
- 兰海
- 刘丽莎
- 刘佐
- 刘凤峰
- 刘华
- 刘小川
- 刘建和
- 刘德颖
- 刘艳琨
- 叶笑中
- 吉文丽2
- 周寅
- 周沫
- 姜莉
- 孙千里
- 孙哲
- 孙国华
- 孙洋
- 孙璐
- 孙莉
- 宋凤轩
- 屈路影
- 峻岭
- 常红晓
- 康振明
- 廖楚晖
- 张俊祥
- 张华
- 张家如
- 张帮俊
- 张明浩
- 张睿
-
-
-
克愚1
-
-
摘要:
2019年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后,李克强总理表示:今年下决心要进行大规模减税降费,把增值税和单位社保缴费率降下来,减税红利达到两万亿。4月1日要减增值税;5月1日要降社保费率,全面推开。这是总理继3月5日政府宣布制造业增值税率,从16%降至13%,允许地方将养老保险费降至16%。
-
-
-
黄思彦
-
-
摘要:
目前关于实习生报酬税目问题的讨论并没有取得共识,该问题根源于劳动关系认定标准.回溯工薪所得与劳务所得认定标准的立法谱系,说明判断劳动关系的本质在于人身从属性,不能将劳动合同等价为人身从属性.纯粹从有无劳动合同判断是否形成劳动关系、劳动所得是否认定为工薪所得,在条文逻辑、主观目的和客观目的上均对实习报酬税目判断产生消极影响.针对劳务所得税目征收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过低的社会现实,需要我们借助法律解释技术,以目的解释、法律推定和设证推理等方式,严格依法认定劳务所得,并结合现有案例和法律法规明确人身从属性的判断标准.在难以判断时,从立法原意和社会效果出发,推定为工薪所得,从而更新实习报酬应税项目的具体认定标准.
-
-
党杨;
周沫
-
-
摘要:
在税收实践中,我国个税起征年限晚,还存在诸多问题,个税,尤其是占主要部分的工薪所得税收并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对居民收入的调节作用,随着贫富差距的逐步扩大,这会给经济的增长与社会的维稳带来反面的影响.由此可以发现,现阶段对个税进行改革是一项迫切的任务,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从我国个人所得税中的工薪所得纳税的角度入手,根据现实生活中产生的问题寻找工薪所得课税存在的缺陷,并针对问题提出有效建设.同时,还将对现实的具体操作问题进行分析,做到操作与制度相配套,发挥好个税对收入分配调节的重要作用.
-
-
-
-
-
摘要:
3月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财政部部长楼继伟、部长助理许宏才就"财政工作和财税改革"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对于地方债务风险问题,楼继伟说,关键在于规范债务管理。今年地方到期债务还有5万亿元左右,允许地方发行债券置换到期债务。以后只要在债务余额之下,地方借新还旧不是大问题。
-
-
-
何炜
-
-
摘要:
个人所得税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现行的个人所得税税制中,仍然面临诸多考验,主要包括税率结构与现收入状况不适应、征收管理信息不畅、税收征管不力、公众纳税意识淡薄等。如何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进行改革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