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岩溶泉

岩溶泉

岩溶泉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76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地质学、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1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272篇;相关期刊45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二届全国藻类多样性和藻类分类学术研讨会、国土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和国土资源部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重点实验室2016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香港中医学会、教育研究基金会2017国际针灸高峰论坛等;岩溶泉的相关文献由178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林立、姜光辉、杨平恒等。

岩溶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1 占比:3.03%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13%

专利文献>

论文:2272 占比:96.85%

总计:2346篇

岩溶泉—发文趋势图

岩溶泉

-研究学者

  • 李林立
  • 姜光辉
  • 杨平恒
  • 况明生
  • 刘玉
  • 吴吉春
  • 谢世友
  • 丁坚平
  • 何绕生
  • 刘朋雨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韦丽琼; 郭芳; 姜光辉
    • 摘要: 近年来我国西南岩溶地区一些岩溶泉出现水生生态系统由草型向藻型转变的问题,但水化学监测却显示泉水水质依旧良好.岩溶泉的水质变化与水生生态系统退化不同步,故探寻岩溶泉水环境的变化以及浮游生物群落的响应,对全面掌握和客观评价泉水的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于2016年7月、2020年7月两个时期对广西武鸣盆地内4个岩溶泉进行了浮游生物调查和水环境监测.结果显示,4年后浮游生物检出种类和数量增加.浮游植物快速繁殖,总丰度由1.71×10^(5) cells/L上升至79.92×10^(5) cells/L,蓝藻门或绿藻门比例上升;浮游动物总丰度由264.28 ind./L降至137.25 ind./L,大型甲壳类浮游动物密度减少,部分泉口轮虫类密度增加.同时,优势种转变为更适应于富营养化环境的耐污种,或耐污种种类和数量上升.浮游生物的多样性与水体营养水平并未完全吻合.理化指标的水质评价结果显示,4个泉的水质仍属于Ⅰ类或Ⅱ类,但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显示营养状态均向富营养化方向发展,大部分泉基本已处于中富营养水平.冗余分析结果显示,水温、pH、亚硝态氮、总磷、硝态氮浓度是影响岩溶泉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水温、亚硝态氮、氨氮和叶绿素a浓度显著相关.两个时期浮游生物对主要水环境因子的变化有了一定的响应.建议岩溶泉的水质评价依据理化指标的同时还应关注生物指标,多个指标的相互验证才能更全面的反映水体健康状况.同时,为使泉口以及区域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建议对重要泉口划分泉域保护区,控制泉口污染物的输入,合理开发和管理地下水资源,对已转变的水生生态系统可考虑尽快进行生态修复.
    • 罗平; 肖胶; 胡大彪
    • 摘要: 青坪水库始建于1973年4月,1976年10月完工后正式投入运行,2019年提出加高扩建。青坪水库工程库盆位于一岩溶复合洼地内,区内岩溶暗河发育,地下水通过岩溶暗河补给库区错综复杂。青坪水库地下集雨面积、分水岭位置、补径排关系、形成机理以及流量大小的确定,是为青坪水库加高建设、规模论证,水文计算的必要条件。通过地表地质测绘分析工程区出露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以及岩溶水文地质条件,运用现场测流对比分析,而查明了青坪水库集雨面积及流量大小。
    • 黄淑卿; 赵瑞一; 张乾柱; 何世季; 何迁; 黄薇巍; 刘畅
    • 摘要: 为探究土壤CO_(2)浓度变化特征及其对岩溶碳循环的影响,于2018年6—12月对重庆市南川区后沟泉水化学及泉域上覆土壤CO_(2)(监测点土地利用类型为玉米-油菜轮作地)进行为期7个月的连续监测和采样,并结合1—5月的监测数据,定量分析旱雨季土壤CO_(2)浓度与岩溶碳汇量的季节性演变特征及二者的相互关联性.结果表明:①土壤CO_(2)浓度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雨季较高、旱季较低,其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9月(13316μmol/mol)和1月(2262.63μmol/mol).②温度与土壤CO_(2)浓度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R^(2)=0.82,0.0010.5),说明土壤CO_(2)浓度主要受温度的影响.③泉水Ca^(2+)+Mg^(2+)、HCO_(3)^(−)浓度在雨季明显高于旱季,而水体CO_(2)净消耗量在旱雨季无较大差异,这可能是由于受土壤CO_(2)效应、降水稀释效应和H_(2)SO_(4)/HNO_(3)释放CO_(2)的共同影响.研究显示,土壤CO_(2)浓度的变化特征表现为季节性差异,但在土壤CO_(2)浓度及外部环境的多重影响下,岩溶碳循环的季节性变化并不明显.
    • 周翠琼; 张贵; 张文鋆; 高瑜; 何绕生; 王波; 张华; 彭淑惠
    • 摘要: 为解决岩溶高原山区缺水的问题,合理开发利用表层岩溶水,开展了水文地质详细调查。查明区内表层岩溶泉出露13个,流量0~67.53 L·s^(−1),动态变化与降水关系密切。文章总结了表层岩溶水“泉-池(窖)-库”优化调控、绿能高效开发利用模式:①在有砂泥岩夹层分布的凹部山岩溶洼地,采用防渗帷幕灌浆,建设悬挂式凹部山水库,积蓄地表水、表层岩溶水形成自流供水;②在湾半孔表层泉处建设蓄水池直接引流利用;③在湾半孔表层泉附近建设水泵站、光伏电站,平水期时通过光伏电站发电,由泵站自动控制抽取表层岩溶水补给凹部山水库,形成地表、地下水优化调控,联合调度调蓄利用25.3万m^(3)·a^(−1),解决了区内13000余人的生活生产用水困难问题。
    • 毛玉洁; 邢立亭; 陈奂良; 李常锁; 王立艳; 赵振华; 李传磊; 宿庆伟
    • 摘要: 为明晰济南四大泉群水化学动态变化特征及成因,利用离子比例系数、PHREEQC模拟以及氢氧同位素反演等方法分析各泉群水化学成分特征及其形成过程。研究表明:(1)四大泉群阳离子Ca^(2+)为优势离子,阴离子HCO_(3)^(-)为优势离子;(2)潭西泉和珍珠泉水化学类型稳定,而趵突泉和黑虎泉由HCO_(3)-Ca型变为HCO_(3)·SO_(4)-Ca型;(3)四大泉群受地表水、寒武系凤山组-奥陶系岩溶水以及寒武系张夏组岩溶水混合补给,其中趵突泉、黑虎泉接受寒武系凤山组-奥陶系岩溶水补给占比略大,而潭西泉、珍珠泉接受寒武系张夏组岩溶水补给占比略大;黑虎泉滞留时间最短,循环交替强烈;(4)水岩相互作用强弱程度导致泉群水化学成分差异,溶解沉淀作用强度整体大于阳离子交换作用。趵突泉阳离子交换作用强度最弱,黑虎泉伴随有去白云化作用,潭西泉和珍珠泉水化学作用及强度类似,进一步印证潭西泉和珍珠泉有相同的补给来源及运移机制。该研究成果对水资源合理利用和岩溶大泉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 郭艺; 秦大军; 王枫; 甘甫平; 闫柏琨
    • 摘要: 济南城区岩溶泉是当地主要的供水水源,查明泉水动态规律并科学合理的预测泉水位对于泉域岩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将趵突泉和黑虎泉自2012年5月2日至2018年10月31日的逐日水位数据分解为趋势项、周期项和随机项,分析其水位动态变化规律并建立水位预测模型,结果显示泉水位动态在该阶段无显著趋势性;但受降水的影响,泉水位动态变化呈现两个主要的周期,多年性变化(3.2年)和季节性变化;同时由于受到各种无规律干扰因素的影响,泉水位动态呈现随机波动的随机项.其次,利用2018年11月1日至2020年8月24日的逐日泉水位数据验证上述水位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该模型运行合理,预测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最后利用该模型预测了2020年8月25日至2022年10月31日泉水位动态变化,为当地岩溶水资源开发和管理提供了依据.
    • 张松涛; 辛瑞刚; 龚艳
    • 摘要: 龙子祠泉是山西省19处岩溶大泉之一,也是山西省13个国家级饮用水水源地之一。为了更好地保障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文章对龙子祠水源地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阐述,对气候变化、人工开采、采煤等自然与人为活动对地下水水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对水质进行了检测及成因分析,提出了加强水资源合理配置、增加岩溶地下水补给、水源涵养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 余保汶; 肖敏杰; 王旭; 费璇
    • 摘要: 岩溶水是指赋存于岩溶孔隙中的地下水,是我国南方生产生活主要用水来源.随着社会对水资源需求的逐步扩大,岩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越发重要.通过定期监测岳麓山泉水流量、电导率、pH值,结合岳麓山岩土层性质和长沙市降雨量,采用统计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泉水流量变化和泉水水质定性评价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气降雨对岩溶水进行补给从而使泉水流量增大,泉水流量的改变除与降雨量有关外,还受土壤入渗率和降雨时长的影响.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可定量计算电导率与时间的相关性,间接判断周围环境对泉水水质影响的难易程度,有利于识别电导率代表性位置泉眼,更好地监测和评价岩溶水.土壤酸沉降污染严重或酸雨频繁地区易导致岩溶水pH值呈酸性.对泉水流量和水质的研究有利于科学开发利用岩溶水资源.
    • 姜伏伟; 董颖; 杨涛
    • 摘要: 我国是一个岩溶大国,已知的岩溶分布面积约340万平方千米,其中地表岩溶出露面积约90万平方千米;已知不同深度的埋藏于地下的岩溶分布面积约250万平方千米。广泛分布的岩溶,给我国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如桂林的岩溶峰丛峰林景观、黄果树岩溶瀑布景观、云南路南岩溶石林景观、广西乐业大石围岩溶天坑景观、四川黄龙和九寨沟岩溶钙华景观、山东趵突泉岩溶泉景观、广西布柳河岩溶天生桥景观、重庆奉节地裂缝式的岩溶峡谷景观,以及遍布全国的岩溶洞穴景观,如双河洞、织金洞、黄龙洞,等等。
    • 王银军
    • 摘要: 玻利泉群位于黔中水利枢纽工程总干渠玻利隧洞中部、玻利槽谷谷底,属岩溶泉,出露高程高于玻利隧洞底板高程.泉群补给区较为封闭,有较为独立的补给、径流及排泄区,区内溶洞、岩溶管道及溶隙等极发育.玻利隧洞从泉群补给区穿过,且隧洞底板低于泉群出露点高程,隧道开挖会造成区内地下水渗入隧洞内,向隧洞下游出口排泄,泉群干枯,玻利槽谷底部小河断流,分析研究玻利泉群受隧洞开挖的影响,以便今后同类工程引以为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