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岩溶泉保护净化装置

一种岩溶泉保护净化装置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岩溶泉保护净化装置,包括主环、浮板、主筒和发散底筒,所述浮板固定连接于主环的圆周内壁,且主环为中空管状,主筒固定连接于浮板的顶部外壁,且浮板的一端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进水管,进水管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外箱,外箱的顶部外壁与主筒的顶部外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主筒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发散底筒,且发散底筒的顶部外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旋转轴,旋转轴的圆周外壁设置有吸附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旋转状态下的旋转框架和吸附板对岩溶泉中含有的杂质进行吸附过滤,实现了对岩溶泉的净化效果,放置于发散底筒内的净化颗粒会随着搅拌杆的转动而通过顶网进入到主筒中,加强了对岩溶泉的净化效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6890385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陈晓军;

    申请/专利号CN202220543893.4

  • 发明设计人 陈晓军;李颖刚;李娜;

    申请日2022-03-14

  • 分类号C02F9/02(2006.01);C02F1/28(2006.01);

  • 代理机构安徽华晟智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93;

  • 代理人王媛媛

  • 地址 041000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鼓楼东大街56号临汾市水利局

  • 入库时间 2022-08-23 07:58:0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7-05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溶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岩溶泉保护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岩溶泉按照动态,分为常流泉、间歇泉或季节泉、反复泉或落水洞泉、溢洪泉、周期性泉;按照泉口形态,分为溶蚀裂隙泉、溶洞泉、上升斜井泉和溶潭泉;按照出口的地理地质位置,分为河底泉、谷边泉、海岸泉、海底泉、断层泉、悬挂泉等。

由于水资源的重要性和泛用性,因此对于水资源的保护和净化也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在针对岩溶泉进行净化的实际操作中,大多数净化装置都只能在固定地点进行抽水净化,装置无法移动,导致净化效率较低,净化效果也不佳,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岩溶泉保护净化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岩溶泉保护净化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岩溶泉保护净化装置,包括主环、浮板、主筒和发散底筒,所述浮板固定连接于主环的圆周内壁,且主环为中空管状,主筒固定连接于浮板的顶部外壁,且浮板的一端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进水管,进水管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外箱,外箱的顶部外壁与主筒的顶部外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主筒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发散底筒,且发散底筒的顶部外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旋转轴,旋转轴的圆周外壁设置有吸附机构,且主筒的另一端外壁与浮板的顶部外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排水管,主环的圆周外壁设置有防撞机构。

优选的,所述外箱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水泵,且进水管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滤网。

优选的,所述主筒的顶部两端外壁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且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均为倾斜状,主筒的两侧内壁中间位置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横轴,横轴的圆周外壁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齿盘,且横轴的两侧圆周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等距离分布的多个旋转板,旋转轴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齿盘,第一齿盘与第二齿盘相啮合。

优选的,所述吸附机构包括等距离分布的多个旋转框架,且旋转框架均固定连接于旋转轴的圆周外壁,旋转框架的四周内壁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吸附板,主筒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筒,且旋转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限位筒的圆周内壁。

优选的,所述发散底筒为圆台状,且发散底筒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顶网,旋转轴的底部圆周外壁固定连接有等距离分布的多个搅拌杆。

优选的,所述防撞机构包括等距离分布的多个连接杆,且连接杆均固定连接于主环的圆周外壁,且连接杆的另一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等距离分布的多个防撞气囊。

优选的,所述排水管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增压筒,且增压筒为空心圆台状,增压筒的一端圆周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的顶部和底部两端外壁之间均开有通水槽,安装板的一端外壁插接有滚动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的主环和浮板,空心材质的主环可对浮板以及位于浮板顶部的主筒提供漂浮在水面上的能力,并且当水泵在通过进水管将岩溶泉抽进主筒中时,岩溶泉被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限位后,流至旋转板的一端,并且带动旋转板转动,此时横轴会带动第一齿盘旋转,并且与第一齿盘啮合的第二齿盘会带动旋转轴转动,从而通过旋转状态下的旋转框架和吸附板对岩溶泉中含有的杂质进行吸附过滤,实现了对岩溶泉的净化效果,并且放置于发散底筒内的净化颗粒会随着搅拌杆的转动而通过顶网进入到主筒中,加强了对岩溶泉的净化效果,并且通过排水管排出主筒的岩溶泉会对漂浮在水面上的装置起到辅助推动的作用,从而实现了装置的无规则移动效果,再次加强了对岩溶泉的净化效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主环外的多个防撞气囊会对主环提供防护效果。

2.通过设置的增压筒,通过排水管进入到增压筒内的岩溶泉会被滚动球以及圆台形的增压筒限位,从而增大了岩溶泉排出时的动能,增强了装置的机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岩溶泉保护净化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岩溶泉保护净化装置的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提出的一种岩溶泉保护净化装置的增压筒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环、2浮板、3连接杆、4防撞气囊、5排水管、6主筒、7连接管、8外箱、9进水管、10滤网、11水泵、12第一挡板、13第二挡板、14旋转板、15第一齿盘、16第二齿盘、17限位筒、18旋转框架、19吸附板、20搅拌杆、21旋转轴、22发散底筒、23顶网、24增压筒、25通水槽、26滚动球、27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实施例1

参照图1-2,一种岩溶泉保护净化装置,包括主环1、浮板2、主筒6和发散底筒22,浮板2通过螺栓连接于主环1的圆周内壁,且主环1为中空管状,主筒6通过螺栓连接于浮板2的顶部外壁,且浮板2的一端顶部外壁焊接有进水管9,进水管9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连接有外箱8,外箱8的顶部外壁与主筒6的顶部外壁之间焊接有连接管7,主筒6的底部内壁通过螺栓连接有发散底筒22,且发散底筒22的顶部外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旋转轴21,旋转轴21的圆周外壁设置有吸附机构,且主筒6的另一端外壁与浮板2的顶部外壁之间焊接有排水管5,主环1的圆周外壁设置有防撞机构。

其中,外箱8的顶部内壁通过螺栓连接有水泵11,且进水管9的底部外壁通过螺栓连接有滤网10。

其中,主筒6的顶部两端外壁分别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一挡板12和第二挡板13,且第一挡板12和第二挡板13均为倾斜状,主筒6的两侧内壁中间位置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横轴,横轴的圆周外壁中间位置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一齿盘15,且横轴的两侧圆周外壁均通过螺栓连接有等距离分布的多个旋转板14,旋转轴21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二齿盘16,第一齿盘15与第二齿盘16相啮合。

其中,吸附机构包括等距离分布的多个旋转框架18,且旋转框架18均通过螺栓连接于旋转轴21的圆周外壁,旋转框架18的四周内壁之间均通过螺栓连接有吸附板19,主筒6的一侧内壁通过螺栓连接有限位筒17,且旋转轴2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限位筒17的圆周内壁。

其中,发散底筒22为圆台状,且发散底筒22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连接有顶网23,旋转轴21的底部圆周外壁通过螺栓连接有等距离分布的多个搅拌杆20。

其中,防撞机构包括等距离分布的多个连接杆3,且连接杆3均通过螺栓连接于主环1的圆周外壁,且连接杆3的另一侧外壁均通过螺栓连接有等距离分布的多个防撞气囊4。

工作原理:使用时,空心材质的主环1可对浮板2以及位于浮板2顶部的主筒6提供漂浮在水面上的能力,并且当水泵11在通过进水管9将岩溶泉抽进主筒6中时,岩溶泉被第一挡板12和第二挡板13限位后,流至旋转板14的一端,并且带动旋转板14转动,此时横轴会带动第一齿盘15旋转,并且与第一齿盘15啮合的第二齿盘16会带动旋转轴21转动,从而通过旋转状态下的旋转框架18和吸附板19对岩溶泉中含有的杂质进行吸附过滤,实现了对岩溶泉的净化效果,并且放置于发散底筒22内的净化颗粒会随着搅拌杆20的转动而通过顶网进入到主筒6中,加强了对岩溶泉的净化效果,并且通过排水管5排出主筒6的岩溶泉会对漂浮在水面上的装置起到辅助推动的作用,从而实现了装置的无规则移动效果,再次加强了对岩溶泉的净化效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主环1外的多个防撞气囊4会对主环1提供防护效果。

实施例2

参照图3,一种岩溶泉保护净化装置,本实施例相较于实施例1,排水管5的底部外壁焊接有增压筒24,且增压筒24为空心圆台状,增压筒24的一端圆周内壁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有安装板27,安装板27的顶部和底部两端外壁之间均开有通水槽25,安装板27的一端外壁插接有滚动球26。

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排水管5进入到增压筒24内的岩溶泉会被滚动球26以及圆台形的增压筒24限位,从而增大了岩溶泉排出时的动能,增强了装置的机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