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波分析法
小波分析法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108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地球物理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272100篇;相关期刊76种,包括产业与科技论坛、统计与信息论坛、西部金融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广西省气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二十八届2014`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等;小波分析法的相关文献由321位作者贡献,包括赵艳萍、付晶晶、何建成等。
小波分析法—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72100篇
占比:99.96%
总计:272204篇
小波分析法
-研究学者
- 赵艳萍
- 付晶晶
- 何建成
- 刘辉
- 刘长胜
- 吴伟伟
- 吴志成
- 吴燕锋
- 唐敏丽
- 姚笛
- 宁娜
- 李欣
- 李燕飞
- 李福凤
- 燕海霞
- 王忆勤
- 王重阳
- 田红旗
- 袁媛
- 郭洁
- 陶丽
- 马金珠
- CHEN Chao
- GUO Yang
- Gao Xiaofei
- JIA Qingyu
- KE Zhai-Bang
- LIU Lie-shuang
- LIU Xiang-pei
- Li Yongdong
- Li Zhanlirg
- Liang Fengguo
- Liu Heping
- NI Huang-Jun
- QU Jin-xiu
- Rasulov H H
- SHI Xiao-kang
- SUN Chuang
- Su Xuequan
- TONG Xiaohui
- WANG Chongyang
- WANG Yan
- WU Zhicheng
- Wang Xiuying
- XIA Xu
- ZHANG Kai-xuan
- ZHANG Zhou-suo
- 丁之勇
- 丁珊珊
- 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
吴伟伟;
冯锦萍;
孟佩
-
-
摘要:
根据1960—2019年山西农谷降水和厄尔尼诺数据,利用线性回归法、M-K检验法、小波分析法、Z指数法对降水变化趋势、突变性、变化周期、旱涝特征等进行了分析,并对与厄尔尼诺的关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60年山西农谷降水量呈波动减少趋势,1967年发生突变,突变后降水量由升转降,在24~26年时间尺度上降水存在主周期。年际旱涝时段特征明显且集中,春季干旱集中,多在无厄尔尼诺年份,洪涝分散,多在厄尔尼诺衰退期;夏季干旱集中,洪涝分散,在厄尔尼诺发展期易发生干旱,衰退期易发生洪涝。最后分析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提出水利应对策略,为农业稳产高产提供参考。
-
-
王晓兰
-
-
摘要:
燃气负荷预测能够为燃气公司制定科学的供气方案、提高燃气使用效率、保证自身经济效益提供必要的支持。通过构建负荷预测模型,以历史负荷数据为基础,寻找燃气使用变化规律,可以对未来一定时间段内的燃气负荷值进行准确预测。本文首先介绍了常用的几种短期负荷预测技术,如SVM支持向量机预测、BP神经网络预测、小波分析法等。随后提出了一种将神经网络与小波分析相结合的负荷预测理论,并对该组合方法的负荷预测方式、算法流程进行了简要概述。通过设计仿真实验,证明了小波神经网络在短期燃气负荷预测方面,平均绝对误差、标准误差更小,预测结果精度更高。
-
-
李博;
许久俊;
钟杰;
周宇;
李迎春
-
-
摘要:
岩体工程中,节理面的轮廓特征是决定节理岩体剪切特性的重要因素,既往研究发现节理的表面轮廓可分解为一阶大起伏和二阶小凸起,且两者在剪切特性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为了定量分析两阶表面特征对节理剪切强度的影响,本文通过小波分析法分解节理表面,并利用二维颗粒流数值模拟结合直剪试验验证,研究了具有不同起伏角(4°、8°、12°、16°、20°)波形节理面的细观破坏模式以及波面参数对剪切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波长对剪切强度影响较小,而起伏角是决定节理剪切强度的关键因素,随着起伏角增大剪切强度和摩擦角线性增大;直剪切过程中裂纹数量随法向应力的增大而增加,以拉伸裂纹为主;一阶大起伏与二阶小凸起的波形起伏角和摩擦角正相关。以上研究成果为预测节理岩体强度提供了理论支撑,对保障边坡、隧道等岩体工程的安全稳定性具有参考价值。
-
-
杨大寨;
王志猛;
仰望
-
-
摘要:
针对海量数据流量,基于流量相似性的DDos攻击检测对弱攻击检测力度不足的问题,本文提出利用流量分类算法分解背景流量.通过流量的分解,把攻击流量尽可能分配到流量固定的分支中,从而间接强化攻击流量.通过利用FGN模型生成背景流量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流量分类的方式显著提升了自相似性的异常流量检测模型对弱攻击的检测力度.
-
-
辛磊;
于洋馨;
孙启政;
刘文倩;
段景涛;
马娟娟
-
-
摘要:
为了寻找太原市降雨变化特征和变化周期,分析旱涝灾害的影响因素,为太原市的农业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从中国气象数据网收集了太原市气象站近70年(1951—2020年)的最新降雨量,并采用线性趋势法和滑动平均法对多年降雨情况进行了年际分析,采用Mann-Kendall法和累积距平法确定多年的年际降雨量突变年份,采用小波分析法得出该地区降雨序列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结果表明:太原市多年的年际降雨量变化呈上升和下降交替波动的变化趋势;多年的年际降雨量的突变年份为2016年,多年的年际降雨量变化幅度波动较大;主要存在时间尺度为40~46年、6~12年、2~5年的3个周期变化规律,在40~46年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最为明显,能量最强;降雨量对太原市主要农作物的影响极大,应结合灌溉或采取一些措施以保证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
孟雅琦;
古远;
庄新颖;
魏广远;
夏付芝
-
-
摘要:
汽车发动机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故障,轻者会影响汽车安全运行,重者会导致交通事故,甚至人的生命安全.运用BP神经网络与小波分析法两种运算相结合的模式对发动机故障进行诊断,选择使用时间3年以上的汽车发动机进行实验,分别采集发动机在正常工作、进气管堵塞两种情况下的振动信号进行分析研究,确定了发动机故障的具体位置及严重程度,建立了波信号与发动机故障之间的规律,为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技术提供了借鉴.
-
-
李秉宇;
杜旭浩;
苗俊杰;
王浩彬;
马延强;
李争
-
-
摘要:
为解决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无法对故障线路精确辨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包分解的剩余电流接地故障智能感知方法.依据小波分析法和智能感知原理,针对接地故障产生的剩余电流进行故障信息采集,将收集到的剩余电流信息进行分析对比,以感知接地故障并进行故障识别;通过研究交流电源剩余电流在线式监测和基于小波变换方法的弧光接地故障诊断技术,利用小波包分解得到电流时频特性进行故障选线;分析故障线路和正常线路中电流特性的差异,并精确辨识出故障点;在仿真软件中对所提出的小波包分解基础上的故障线路选线方法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精确提取时频信息,有效确定故障线路.研究结果为站用交流电源接地故障选线方法提供了参考.
-
-
任大朋;
杨金鹏;
张建涛
-
-
摘要:
以北京站为代表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Kendall检验法、R/S分析法和小波分析法对北京市降水趋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841—2016年北京地区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且下降较为明显,年均降水量下降0.5 mm/a;北京未来一段时间处于枯水期末段,降水量虽仍将维持偏枯水平,但有增多趋势。
-
-
曲欣瑶
-
-
摘要:
本文采用常规统计法分析青海省1960—2008年夏季6—8月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用Mann-Kendall突变检测法、经验正交函数分析(EOF)及小波分析等方法检验降水突变特征,结果表明:青海省降水总量年际变化波动明显,最高值最低值差值不大;降水在青海省呈斜板式从最高向西北部逐渐减少.
-
-
李玉兰
-
-
摘要:
海上作战的探测器灵敏度越来越高,舰船要想在执行作战任务时不被发现,就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隐蔽性能.舰船的辐射噪声是导致其暴露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舰船的噪声特性非常重要.大量试验表明,船舶的噪声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推进电机的转动.本文重点研究船舶推进电机噪声的特点,结合小波分析算法,研究了一种船舶推进电机的降噪工艺,对于改善舰船的噪声性能,提高隐身特性有重要意义.
-
-
袁媛;
唐敏丽;
郭洁;
陶丽
- 《第十五届泛珠三角区域气象学术论坛》
| 2018年
-
摘要:
利用1961-2015年大渡河流域15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应用滑动平均、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Morlet小波周期分析对大渡河上、中、下游极端降水序列的演变趋势、突变情况和周期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M-K检验法,分析极端降水时间序列,发现上游增加趋势显著,突变年份为2011年;中游下降趋势显著,突变年份为1976、2011年;下游增加、减少趋势不明显,没有突变年份.(2)基于小波分析法,在极端降水的时间序列中,上游(13a)、中游(14a)、下游(5a)的第一主周期都经历偏多到偏少4次振荡.
-
-
高翠翠;
陈浩伟
- 《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2014年
-
摘要:
选用南雄国家基准站1955-2000年的日照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和累积距平法分析南雄年、季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用曼-肯德尔(Mann-Kendall)法和山本(Yamamoto)法检验南雄年、季日照时数的突变情况;用小波分析法对年日照时数的周期性振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雄年、季日照时数随时间都在减少,年日照时数以-11.10h/a的速度呈显著减少趋势,年代日照时数自20世纪60年代的最多值逐年代波动减少到90年代的最少值;各个季节的日照时数减少趋势明显,但各个季节减少幅度不同,秋季>夏季>春季>冬季.年日照时数在时间序列上有明显的突变,各个季节的突变情况不同,其中春季和夏季日照时数发生了明显的突变,而秋季和冬季日照时数未发生突变.南雄年日照时数变化在32年、12年和5年时间尺度上存在周期振荡,对应的周期分别为21年、8年、3年。
-
-
蒋春宇;
黄领梅;
沈楠;
沈冰
- 《第十一届中国水论坛》
| 2013年
-
摘要:
基于内蒙古地区1960-2011年的45个气象代表站的降水量,利用Mann-Kendall和小波分析法,根据年降水量分析地区降水变化及特征.结果表明就降水量而言,内蒙古地区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并且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有明显下降趋势,1980年更为显著,这段时间是内蒙古地区历史上最为干旱的时期.小波分析显示内蒙古东、中、西部都存在10年左右的震荡周期且对年降水变化有主要的影响.
-
-
-
-
-
-
LIU Xiang-pei;
刘向培;
LIU Lie-shuang;
刘烈霜;
SHI Xiao-kang;
史小康;
TONG Xiaohui;
佟晓辉;
JIA Qingyu;
贾庆宇
- 《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2015年
-
摘要:
基于GIMMS/NDVI数据,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在年内、年际尺度上研究了1982-2006年我国东北区域地表植被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了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对植被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区域地表植被动态变化特征显著,总体上(-I)NDV(描述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年际尺度平均状况)沿东北西南方向递减,其中林地(-I)NDV及△INDV(描述NDVI年内变化)最大,分别为0.41和070,草地最小;草地区域(-I)NDV平均增加6.21%,耕地(-I)NDV有小幅增加,林地有所减小.温度、降水是影响地表植被动态变化的重要因素,总体上与温度的相关系数大于与降水的相关系数,年内尺度的相关系数大于年际尺度的相关系数;在年际尺度上,NDVI与温度的相关系数以耕地最大,平均为0.60,耕地和林地区域NDVI与降水的相关性不显著;在年内尺度上,NDVI与温度、降水的相关系数以林地最大,分别为0.90和0.75;滞后相关分析表明,在年际尺度上,温度对地表植被的影响随着滞后时间的延长以近似线性的趋势降低;在年内尺度上,温度、降水的影响随着滞后时间的延长而加速减小,温度和降水对林地的影响均较快;降水的影响较温度的持续时间更短.
-
-
LIU Xiang-pei;
刘向培;
LIU Lie-shuang;
刘烈霜;
SHI Xiao-kang;
史小康;
TONG Xiaohui;
佟晓辉;
JIA Qingyu;
贾庆宇
- 《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2015年
-
摘要:
基于GIMMS/NDVI数据,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在年内、年际尺度上研究了1982-2006年我国东北区域地表植被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了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对植被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区域地表植被动态变化特征显著,总体上(-I)NDV(描述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年际尺度平均状况)沿东北西南方向递减,其中林地(-I)NDV及△INDV(描述NDVI年内变化)最大,分别为0.41和070,草地最小;草地区域(-I)NDV平均增加6.21%,耕地(-I)NDV有小幅增加,林地有所减小.温度、降水是影响地表植被动态变化的重要因素,总体上与温度的相关系数大于与降水的相关系数,年内尺度的相关系数大于年际尺度的相关系数;在年际尺度上,NDVI与温度的相关系数以耕地最大,平均为0.60,耕地和林地区域NDVI与降水的相关性不显著;在年内尺度上,NDVI与温度、降水的相关系数以林地最大,分别为0.90和0.75;滞后相关分析表明,在年际尺度上,温度对地表植被的影响随着滞后时间的延长以近似线性的趋势降低;在年内尺度上,温度、降水的影响随着滞后时间的延长而加速减小,温度和降水对林地的影响均较快;降水的影响较温度的持续时间更短.
-
-
LIU Xiang-pei;
刘向培;
LIU Lie-shuang;
刘烈霜;
SHI Xiao-kang;
史小康;
TONG Xiaohui;
佟晓辉;
JIA Qingyu;
贾庆宇
- 《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2015年
-
摘要:
基于GIMMS/NDVI数据,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在年内、年际尺度上研究了1982-2006年我国东北区域地表植被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了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对植被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区域地表植被动态变化特征显著,总体上(-I)NDV(描述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年际尺度平均状况)沿东北西南方向递减,其中林地(-I)NDV及△INDV(描述NDVI年内变化)最大,分别为0.41和070,草地最小;草地区域(-I)NDV平均增加6.21%,耕地(-I)NDV有小幅增加,林地有所减小.温度、降水是影响地表植被动态变化的重要因素,总体上与温度的相关系数大于与降水的相关系数,年内尺度的相关系数大于年际尺度的相关系数;在年际尺度上,NDVI与温度的相关系数以耕地最大,平均为0.60,耕地和林地区域NDVI与降水的相关性不显著;在年内尺度上,NDVI与温度、降水的相关系数以林地最大,分别为0.90和0.75;滞后相关分析表明,在年际尺度上,温度对地表植被的影响随着滞后时间的延长以近似线性的趋势降低;在年内尺度上,温度、降水的影响随着滞后时间的延长而加速减小,温度和降水对林地的影响均较快;降水的影响较温度的持续时间更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