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娃娃菜

娃娃菜

娃娃菜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3年内共计457篇,主要集中在园艺、轻工业、手工业、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7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3753篇;相关期刊147种,包括长江蔬菜、上海蔬菜、中国蔬菜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八届全国微灌大会、2015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等;娃娃菜的相关文献由88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文斌、华军、李鹏霞等。

娃娃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7 占比:2.81%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3753 占比:97.18%

总计:14152篇

娃娃菜—发文趋势图

娃娃菜

-研究学者

  • 张文斌
  • 华军
  • 李鹏霞
  • 王勤礼
  • 李文德
  • 陈修斌
  • 郁继华
  • 周宏胜
  • 徐学军
  • 郭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魏周秀; 张文斌; 王勤礼; 华军; 李文德; 孙倩
    • 摘要: 为筛选适宜张掖市钢架大棚秋茬栽培的娃娃菜品种,引进新品种6个,以华耐B1102为对照,在钢架大棚内开展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首尔、黄金2号从产量、商品性、抗病性等方面均表现优异,符合目标市场消费需求,适宜在张掖市及同类地区钢架大棚秋茬种植。
    • 华军; 张文斌; 李文德; 李文伟; 王勤礼; 张荣
    • 摘要: 为了进一步提高连栋钢架大棚利用率,提升“金张掖夏菜”栽培效益,近年来,张掖市科研人员探索了“连栋钢架大棚娃娃菜复种番茄高效栽培模式”,前茬种植娃娃菜亩均收入0.7万元,后茬种植番茄亩均收入3万元,该模式一年两茬亩均收益可达3.7万元,经济效益较为可观。笔者总结了娃娃菜复种番茄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连栋钢架大棚娃娃菜复种番茄模式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 曹少娜; 李玉莲; 李颖; 张倩男; 王倩
    • 摘要: 为探究秸秆生物质炭对娃娃菜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机理,确定出适合宁南山区雨养旱作娃娃菜的最佳秸秆生物质炭添加量。以金皇后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共设8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分析不同处理对雨养旱作区娃娃菜生长、产量和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施氮肥时,添加生物质炭10 t·hm^(-2)对叶片净光合速率累计值影响较大,添加20 t·hm^(-2)时地下部分干、鲜物质质量的积累最大,当生物质炭添加至30 t·hm^(-2)时,则可显著提高后期叶绿素含量;相反,施氮肥后,添加生物质炭20 t·hm^(-2)利于娃娃菜生长,可显著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524.63 mg·kg^(-1)),提高娃娃菜的单株重(1992.74 g)、单株净重(1431.33 g)、生物产量(159.50 t·hm^(-2))、经济产量(114.56 t·hm^(-2))和水肥利用效率(17.00%~56.31%),当生物质炭添加至30 t·hm^(-2)时,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及娃娃菜的可溶性糖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均显著性提高。综上,在配施氮肥条件下,添加20 t·hm^(-2)生物质炭可明显降低宁南山区雨养旱作娃娃菜硝酸盐含量,提高娃娃菜水肥利用效率,实现节水增效。
    • 马玉峰; 周忠雄; 李雨桐; 高雪琴; 乔亚丽; 张文斌; 颉建明; 胡琳莉; 郁继华
    • 摘要: 【目的】所有高等植物均会调控其根系形态,以便能更好地在土壤环境中获得充足的养分和水分,其中,氮素是调控根系形态的一个关键因子。探究氮素水平及形态对娃娃菜根系形态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明确参与根系形态塑造的关键因子,为进一步研究氮素调控植物根系形态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娃娃菜(品种‘惠农金娃娃’)为试材,设置两个氮素浓度(0.1和1 mmol·L^(-1))及两种氮素形态(NO_(3)^(-)和NH_(4)^(+))共4个处理组合,使用根系扫描仪以及生理试验等方法,测定娃娃菜根系形态指标:总根长、总根体积、总根表面积和根尖数;生理指标:NO_(3)^(-)含量、NH_(4)^(+)含量、糖、一氧化氮(NO)和过氧化氢(H_(2)O_(2))以及生根相关酶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以及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采用同位素内标法,对内源激素细胞分裂素类(CTK)、茉莉酸类(JA)、生长素(IAA)、水杨酸(SA)、1-氨基环丙基-1-羧酸(ACC)和脱落酸(ABA)含量进行LC-MS/SM绝对定量分析,并分析根系形态与各生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相同形态下,不同氮素水平对娃娃菜根系形态和生理作用不同。低浓度(0.1 mmol·L^(-1))的NO_(3)^(-)(LN)与高浓度(1.0 mmol·L^(-1))的NO_(3)^(-)(HN)相比,可分别显著提高根系总根长、表面积、根尖数43%、24%和50%;LN处理与HN处理相比,还原糖含量提高了55.81%,NO含量提高了18.3%,H_(2)O_(2)降低了20.44%;低浓度(0.1 mmol·L^(-1))的NH_(4)^(+)(LA)与高浓度(1.0 mmol·L^(-1))的NH_(4)^(+)(HA)相比,分别提高了根系总根长、总根体积、总根表面积和根尖数96%、73%、85%和45%,LA处理比HA处理的还原糖含量提高了200%,NO与H_(2)O_(2)均有所降低,分别降低74.59%和13.58%。相同水平下,不同氮素形态影响娃娃菜根系形态以及生理指标,与LA处理相比,LN处理提高了娃娃菜总根长和总根表面积,降低了总根体积和总根尖数,同时提高了还原糖含量,LA处理比LN处理的NO和H_(2)O_(2)含量分别降低73.68%和40.98%;与HA处理相比,HN处理提高总根长、总根体积和总根表面积,但降低了根系总根尖数,HA处理比HN处理NO和H_(2)O_(2)含量分别降低82.16%和58.66%。根系激素中十二氧植物二烯酸(12-OPDA)含量以LA处理最大,高于HA处理55.18%,各处理下12-OPDA含量高低为LA>LN>HA>HN;吲哚乙酸(IAA)含量以HN最大,比LN高44.10%,LA比HA高93.79%,各处理下IAA含量高低为HN>LA>LN>HA。根系形态指标与生理指标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根长与还原糖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根尖数与12-OPDA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低浓度硝态氮影响根系还原糖,对娃娃菜主根和侧根的伸长产生促进作用;低浓度铵态氮调控娃娃菜根系12-OPDA,可使娃娃菜根系的侧根数量增多。
    • 陈秀香
    • 摘要: 近年来,甘肃河西冷凉灌区娃娃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品质优良,效益显著。本文总结了冷凉灌区娃娃菜一年两茬高效栽培技术,包括娃娃菜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品种选择、茬口安排、栽培方式、田间栽培管理、田间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尾菜处理等内容,以期为娃娃菜的绿色标准化生产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指导。
    • 王海燕
    • 摘要: 娃娃菜是十字花科芸薹属白菜亚种,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在西北河西走廊地区,娃娃菜栽培种植较为普遍,是主要的高原夏菜类型之一。该文结合张掖市甘州区种植现状,总结了优选品种、科学育苗、定植前准备、病虫害防治与适期收获等栽培要点,以及温湿度、水肥、土壤管理等要点,给种植者提供参考。
    • 李英; 卢绪梁; 柏广利; 李玉玲
    • 摘要: 为筛选出适宜江苏省南京市春季栽培的优质娃娃菜品种,特引进8个娃娃菜新品种,开展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明月黄”“金典”“玲珑黄”3个娃娃菜品种在风味、产量、耐抽薹性等方面的表现较好,适宜在南京市春季进行推广种植。
    • 王娇
    • 摘要: 科学合理的配方施肥是高原夏菜娃娃菜优质高产的基础。为了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永登县高海拔地区主栽作物娃娃菜优质、高产的最佳施肥配方,解决目前当地娃娃菜种植过程中施肥技术障碍,杜绝肥料滥用现象,最大限度的提高娃娃菜的产量和品质,笔者在高原夏菜种植核心区武胜驿镇富强堡村开展了娃娃菜肥料效应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N、P2O5、K2O比例为28∶15∶17和N、P2O5、K2O比例为26∶15∶16的组合施肥配方下,娃娃菜生长势强、产量高、产品合格率高、品质好、产投比高,因此在同类地区娃娃菜标准化生产中有一定的科学借鉴依据。
    • 太自华; 高森; 肖石江; 王鑫; 吴琼芬; 王锐萍
    • 摘要: 为摸清陆良县蔬菜肥料利用率状况,选择当地主要蔬菜品种娃娃菜开展肥料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在当地露地条件及常规施肥水平下,娃娃菜的氮肥利用率为31.3%、磷肥利用率为15.1%、钾肥利用率为43.5%。
    • 高宜明; 李文德; 张文斌; 华军; 魏周秀
    • 摘要: 为进一步提升娃娃菜小菜蛾绿色防控技术水平,筛选出安全高效的防治药剂,通过在张掖市甘州区上秦镇甘肃绿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蔬菜种植区开展田间试验,分析比较了1.6%狼毒素水乳剂、0.5%虫菊·苦参碱可溶液剂、20%虫酰肼悬浮剂3种生物农药对娃娃菜小菜蛾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6%狼毒素水乳剂500倍液对娃娃菜小菜蛾防效最高,药后3 d防效在90%以上,药后7 d防治效果为87.64%,仍维持在较高的防治水平,说明1.6%狼毒素水乳剂500倍液防治娃娃菜小菜蛾持效期在7 d以上,建议在娃娃菜生产中推广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