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TC18钛合金

TC18钛合金

TC18钛合金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98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航空、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234510篇;相关期刊50种,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西安工业大学学报、材料导报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二届航天工程和高性能材料需求与应用高端论坛暨探月工程与空间环境、新材料学术研讨会、第四届中西部地区理化检验学术年会暨实验室主任经验交流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十四届材料科学与合金加工学术年会等;TC18钛合金的相关文献由266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昌明、沙爱学、上官晓峰等。

TC18钛合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9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34510 占比:99.96%

总计:234608篇

TC18钛合金—发文趋势图

TC18钛合金

-研究学者

  • 张昌明
  • 沙爱学
  • 上官晓峰
  • 孙继锋
  • 王庆如
  • 王晴晴
  • 王永鑫
  • 余槐
  • 周科朝
  • 张晓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爽爽; 张昌明; 蒋红元
    • 摘要: 通过Gleeble-3800热模拟机对TC18钛合金进行热压缩实验,在变形温度范围780~930°C、间隔50°C、应变速率0.01~1.00 s^(-1)及变形程度60%条件下,获得了流变应力曲线。分析了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对流变应力的影响规律,发现流变应力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大及变形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根据实验得出的应力应变数据,建立了Arrhenius本构模型,检验得到其相关系数R为0.975,平均相对误差AARE为4.788%,结果表明模型可以较为准确的预测TC18钛合金在不同变形条件下流变应力。
    • 杜彬; 曹寿林; 王龙; 马小艳; 王倩; 张炜华
    • 摘要: 采用BMO-25型电子束冷床炉(EB炉)熔炼TC18钛合金铸锭,利用Langmuir定律建立了熔炼过程中各组元饱和蒸气压及挥发规律的数学模型,并根据实测挥发率对TC18钛合金各组元的活度系数进行验证性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数学模型获得的活度系数及挥发率能够较好地匹配实际熔炼过程,理论挥发率与实测挥发率吻合度较高。EB炉熔炼TC18钛合金过程中,Al、Cr元素挥发明显,实测挥发率分别为12.06%~18.27%和30.77%~37.16%。将Al、Mo、Cr补加率分别设为15.6%、4.25%、30%,并通过控制熔炼电流使熔炼速度稳定在178 kg/h左右,由此所获得的TC18钛合金铸锭化学成分均匀性良好,符合GB/T 3620.1—2016要求。
    • 和磊
    • 摘要: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维氏硬度计对存在低倍条状缺陷的TC18钛合金锻件进行金相显微组织、显微硬度和微区域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β相稳定元素含量的波动是引起低倍条状缺陷组织的主要因素。缺陷区域中的V、Fe和Mo元素含量略微增高,则会产生β斑,在加热过程中条带缺陷区域将会先到达单相区并更快地促使原始β晶粒的长大;在冷却过程中条带缺陷区域更晚结束单相区,造成条带缺陷区域的原始β晶粒不断长大,并且在变形过程中被拉长,最终呈现长条状缺陷。
    • 郑超; 胡生双; 张颖; 张颖云; 吴海峰; 舒文芳; 张兵宪
    • 摘要: 利用拉伸试验机、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金相显微镜等手段研究了退火工艺(650°C/2 h/AC)对TC18钛合金的激光增材修复TC18钛合金锻件的拉伸性能、冲击性能、断裂韧性的影响,并且分析了拉伸试样和冲击试样的断口形貌。结果表明:退火处理后,增材修复件的强度从锻件基体到增材修复区逐渐增强,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从基体到修复区逐渐降低。激光增材修复件经退火热处理后,基体、过渡区和修复区力学性能均能达到TC18锻件国军标规定值。
    • 王运; 张昌明; 张昱
    • 摘要: 为了研究车削参数对难加工材料(300M钢、A100钢及TC18钛合金)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以及优化车削参数,首先采用硬质合金刀具对难加工材料进行正交车削试验,依据试验结果分析车削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及显著性;然后构建表面粗糙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最后以材料最大去除率和最小表面粗糙度为评价指标,对车削参数进行多目标函数优化分析.结果 表明:难加工材料的表面粗糙度随切削速度的增加而减小,随进给量的增加而增加,随背吃刀量的增加而增加,且A100钢的表面粗糙度远大于300M钢的表面粗糙度,TC18钛合金的表面粗糙度与300M钢的表面粗糙度相差较小;进给量对难加工材料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程度最大,背吃刀量次之,切削速度对其影响程度最小.获得了难加工材料在满足不同工艺要求下的最优车削参数组合.
    • 赵猛; 郭超
    • 摘要: 超音速火焰喷涂涂层是一种高强度、高耐磨性的表面保护涂层,广泛应用于零件表面防护。某民机起落架钛合金零件首次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工艺,该零件使用WC-10Co4Cr团聚烧结粉末对TC18钛合金90°圆弧表面进行喷涂。文中阐述采用直线叠加的喷涂方式,通过专用的喷涂模拟工装,对各类试片/试件进行工艺验证试验,保证在钛合金90°圆弧面上的任意角度涂层金相组织、硬度、结合强度等各项性能满足设计及使用要求。
    • 贾晓鹏; 林乐刚; 刘会杰
    • 摘要: 研究了TC18钛合金高压气瓶电子束焊接技术,通过对原材料理化分析,制定电子束焊接工艺,对焊接接头进行X射线探伤及拉伸检测.结合电子束焊接的特点,分析了常见典型问题,对后续产品焊接工艺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 全秀煜; 孙小勇; 刘继雄; 何书林; 李巍; 刘钊; 张平辉
    • 摘要: 文章主要介绍了TC18钛合金大型铸锭的组织特征,利用热模拟试验机对铸态组织开展了热压缩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和应变速率下的热变形行为,分析了应力应变曲线,计算了表观变形激活能、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和应变硬化指数等表征指标.结果表明:TC18钛合金铸锭头部和中部低倍组织相比,中部铸态组织出现了大晶粒区域;TC18钛合金铸态组织的表观变形热激活能平均值为189.81kJ·mol-1.当应变为0.6时,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在应变速率1s-1时,随变形温度的增加,m值先增加后降低.
    • 钱诚成; 白春玉; 杨强; 杨素淞; 王标; 胡伟平; 詹志新
    • 摘要: 为研究航空典型金属材料的重复冲击拉伸力学性能,自主设计加工了一套重复冲击拉伸试验装置,在Instron 9350型落锤冲击试验机上实现了圆棒状TC18钛合金试件的重复冲击拉伸加载试验.试验测试得到TC18钛合金试件在不同冲击能量加载下的冲击载荷—时间历程和冲击次数.建立了冲击拉伸过程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分别采用按冲击速度加载和按冲击载荷—时间历程加载两种方式,计算了试件轴力—时间历程以及等效塑性应变—时间历程.冲击载荷—时间历程曲线的重复性,以及数值计算中锤头速度—时间历程结果表明了试验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两种加载方式下等效塑性应变-时间历程对比为后续进一步建立合适的重复冲击数值计算模型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 蒋红元; 张昌明
    • 摘要: 采用组合热源模型,建立了4 mm厚TC18钛合金平板电子束焊接温度场和应力场的数值模型。通过间接耦合计算,得到温度和应力的分布规律。仿真结果表明,TC18电子束焊接温度场类似于拉长的椭圆形。在电子束直接作用区域温度最高,随着与焊缝中心距离增大,温度随之降低。电子束焊接残余应力主要以纵向残余应力为主,集中在焊缝中部及其附近区域,横向残余应力较小。焊缝及附近塑性区的纵向和横向收缩较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