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大豆孢囊线虫

大豆孢囊线虫

大豆孢囊线虫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54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农作物、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5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17935篇;相关期刊59种,包括生物技术通报、黑龙江科技信息、植物保护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十一届全国植物线虫学学术研讨会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中国昆虫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等;大豆孢囊线虫的相关文献由390位作者贡献,包括彭德良、赵洪海、黄文坤等。

大豆孢囊线虫—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5 占比:0.64%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17935 占比:99.26%

总计:18068篇

大豆孢囊线虫—发文趋势图

大豆孢囊线虫

-研究学者

  • 彭德良
  • 赵洪海
  • 黄文坤
  • 王从丽
  • 段玉玺
  • 李春杰
  • 彭焕
  • 刘学义
  • 胡岩峰
  • 郑经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孟凡立; 于瑾瑶; 李春杰; 黄铭慧; 赵磊; 王旋; 姜野; 秦瑞峰; 王从丽
    • 摘要: 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病是大豆生产上重要经济病害之一。东北地区作为我国大豆主产区,大豆种植面积增加同时该地区病害呈逐年加重趋势。为有效防控大豆孢囊线虫病,文章阐述东北地区大豆孢囊线虫生理小种种类、分布和变异及病害发生程度等规律。根据该区大豆孢囊线虫病害发生特点综述已有防控技术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农业措施、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利用抗病品种等。最后展望未来潜在防控技术,以期为东北地区大豆丰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 孟凡立; 于瑾瑶; 李春杰; 黄铭慧; 赵磊; 王旋; 姜野; 秦瑞峰; 王从丽
    • 摘要: 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病是大豆生产上重要经济病害之一。东北地区作为我国大豆主产区,大豆种植面积增加同时该地区病害呈逐年加重趋势。为有效防控大豆孢囊线虫病,文章阐述东北地区大豆孢囊线虫生理小种种类、分布和变异及病害发生程度等规律。根据该区大豆孢囊线虫病害发生特点综述已有防控技术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农业措施、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利用抗病品种等。最后展望未来潜在防控技术,以期为东北地区大豆丰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 赵明明
    • 摘要: 大豆孢囊线虫近些年在大豆生产中频繁发生,导致大豆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失,不利于当地大豆的稳定生产。文章结合上蔡县当地大豆生产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大豆孢囊线虫病症状识别、病原形态、发生特点、原因、影响因素等,提出了绿色防控的措施,包括加大对种子的检疫、选择抗病能力强与耐病的大豆品种进行种植、采取合理的轮作措施,以及加强栽培管理、生物防治、药剂防治等,以期为减少大豆孢囊线虫病的发生提供理论借鉴。
    • 罗宁; 李惠霞; 刘永刚; 李焕宇; 杨顺义; 李金章; 石明明; 李金鸿
    • 摘要: 为探讨甘肃陇东地区大豆孢囊线虫田间侵染动态,于2017年-2019年对大豆根系和根际土壤定期定点取样,采用漂浮法、贝曼漏斗法及酸性品红染色法对土样中和根组织内线虫进行分离计数,研究其繁殖数量与气温、降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2017年土壤中2龄幼虫和新鲜孢囊的数量有3个明显高峰,大豆根组织内2~4龄幼虫均出现3个明显高峰,即发生3代,平均世代历期35 d。2018年-2019年土壤中2龄幼虫和新鲜孢囊均有4个明显高峰,大豆根组织内2~4龄幼虫亦出现4个明显高峰,即发生4代。第1代侵染数量最多,是主要危害世代。最后1代侵染数量极少且发育缓慢。在2017年-2019年生长季中,线虫繁殖数量与生长季平均温度具有相关性,与累积降雨量无相关性。
    • 摘要: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线虫和细菌病害监测防控创新团队应用寄主诱导基因沉默(HIGS)技术,研发出靶向大豆孢囊线虫几丁质合成酶基因(SCN-CHS)的转基因大豆遗传材料新种质,该种质材料为国际首例,对大豆孢囊线虫具有高度抗性,同时兼抗尖孢镰刀菌。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植物生物技术杂志》。
    • 贾建平; 李金鸿; 于敬文; 余曦玥; 彭德良; 李惠霞; 黄文坤
    • 摘要: 为了探索施氮肥对大豆孢囊线虫病的控制效果,进行了不同施肥水平的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以分析氮肥对大豆孢囊线虫卵孵化和繁殖的影响,及其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盆栽试验设置了0.016,0.032,0.048,0.064 g/kg土壤4个施氮水平,分析土壤淋溶液和根系浸出液对卵孵化及线虫繁殖的影响;田间试验设置了22.50,56.25,67.50,78.75 kg/hm^(2)4个施氮水平,分析不同氮肥水平对孢囊减退率的影响,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均以不施用氮肥作为空白对照。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氮肥后的土壤淋溶液和根系浸出液都可以显著提高卵孵化抑制率,0.032,0.064 g/kg土的土壤淋溶液中大豆孢囊线虫卵孵化抑制率较高,分别为34.21%,29.31%;0.064 g/kg土的根系浸出液中大豆孢囊线虫卵孵化抑制率最高,达55.09%,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田间试验表明,适量施用氮肥可以显著提高孢囊减退率,增加大豆产量。使用56.25 kg/hm^(2)氮肥处理对线虫的防治效果最好且增产率最高,孢囊减退率达25.29%,增产率可达14.75%;而对照区孢囊数量增加了30.77%。因此,适当增施氮肥对大豆孢囊线虫病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该方法是一种防治大豆孢囊线虫经济安全的方法。
    • 郭宾会; 宋丽
    • 摘要: 乙烯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其合成和信号传导相关基因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及防御反应。为阐明大豆孢囊线虫侵染和定殖对寄主植物乙烯合成及信号传导途径的影响,本研究以8个抗病品种和2个感病品种为材料,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比接种与未接种孢囊线虫大豆根中乙烯合成基因GmACS和信号传导基因GmEIN的表达水平。实验结果表明,与感病品种相比,抗病品种中乙烯的生物合成受到显著调控,其中PI 548316中GmACS显著上调,而在PI 437654和PI 88788中GmACS显著下调。同时,GmEIN在4个抗病品种中轻微上调,但在其它抗病品种和2个感病品种中均未受到显著调控。研究表明GmACS和GmEIN的表达受到孢囊线虫侵染与定殖调控,其中被显著调控的GmACS基因可以作为提高大豆抗病育种的候选基因。
    • 刘刚
    • 摘要: 截至2021年2月20日,我国已批准129个阿维菌素产品登记防治线虫病害(有效状态),包括小麦线虫(主要为孢囊线虫)、大豆孢囊线虫、花生根结线虫、番茄根结线虫、山药根结线虫、姜根结线虫、黄瓜根结线虫、西瓜根结线虫、胡椒根结线虫、香蕉根结线虫、柑橘树根结线虫、烟草根结线虫、蔷薇科观赏花卉根结线虫、松树松材线虫等,但仅批准42个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产品登记防治线虫病害(有效状态),包括大豆孢囊线虫、西瓜根结线虫、烟草根结线虫、松树松材线虫。
    • 王惠; 张顺斌; 金贺; 王晗; 张耕华; 夏诗宁; 陈井生; 段玉玺
    • 摘要: 大豆孢囊线虫是大豆产区病虫害防治策略的重要目标之一,大豆孢囊线虫的防控也一直是线虫领域研究热点之一.大豆孢囊线虫侵染不仅会造成大豆地下部分损伤,也使得地上部分受损从而影响其产量,因此需对大豆孢囊线虫的抗性机制进行分析以达到防控的目的.大豆孢囊线虫成功寄生宿主植物需对其细胞壁进行降解融合,形成为其生长发育提供唯一营养来源的合胞体.而阻碍大豆孢囊线虫移动和合胞体建立的细胞壁抗性是大豆抵御大豆孢囊线虫的关键,其中木质素是细胞壁发挥抗性的重要成分.木质素的生物合成主要包括莽草酸代谢途径、苯丙烷代谢途径和木质素合成的特异途径,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oumarate-Coenzyme A ligase,4CL)作为连接苯丙烷代谢途径和木质素特异合成途径的重要转折酶,决定了木质素的合成,其很可能是响应大豆孢囊线虫胁迫的重要调控因子.本文从线虫入侵需要细胞壁降解融合建立合胞体出发,围绕木质素导致的细胞壁抗性展开讨论,分析了4CL在细胞壁抗性中的响应机制,为进一步探索大豆孢囊线虫胁迫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 韩少杰; 郑经武
    • 摘要: 大豆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费国、进口国,且进口大豆数量逐年递增.大豆孢囊线虫病是威胁全球主要大豆产地的重要病害,每年全球范围内造成超过数十亿美元经济损失,防控形势严峻.抗性品种的种植是防控大豆孢囊线虫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然而,单一抗性品种的过度使用及大豆孢囊线虫生理小种不断演化,导致抗性降低,威胁大豆产业安全.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大豆孢囊线虫抗性机制研究不断深入,在遗传学、转录组学、蛋白功能等相关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本文综述了已知的大豆主要抗性位点(Rhg1和Rhg4)的抗性机制及囊泡运输、植物激素通路与大豆孢囊线虫抗性产生的关系,讨论了相关功能蛋白对大豆抗性的意义以及研究方向上可能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了该领域的后续研究.相关的研究将有利于充分发掘大豆优良抗性基因,为抗大豆孢囊线虫转基因大豆新种质创制奠定理论基础,服务于我国大豆产业的长久安全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