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多铁性

多铁性

多铁性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356篇,主要集中在物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2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511363篇;相关期刊56种,包括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第十三届全国电介质物理、材料与应用学术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固体薄膜会议等;多铁性的相关文献由776位作者贡献,包括蒲永平、符春林、蔡苇等。

多铁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2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11363 占比:99.98%

总计:511458篇

多铁性—发文趋势图

多铁性

-研究学者

  • 蒲永平
  • 符春林
  • 蔡苇
  • 邓小玲
  • 陈刚
  • 高荣礼
  • 任慧君
  • 夏傲
  • 谈国强
  • 师裕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作者

    • 李胜; 宋国强; 张媛媛; 唐晓东
    • 摘要: 多铁材料在新型器件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其研究已成为当今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钛酸钡(BaTiO_(3),BTO)在室温下具有较强的铁电性、高介电常数和电光特性等丰富的物理性能,吸引了科研人员对其进行多铁化的研究。本工作通过固相烧结法制备BTO和BaTi_(0.94)(TM_(1/2)Nb_(1/2))_(0.06)O_(3)(TM=Mn/Ni/Co)陶瓷,系统研究了B位共掺杂对陶瓷的生长特性与电学、磁学和光学方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掺杂有效抑制了六方相的产生,样品晶体结构由四方相向立方相转变,不同元素离子半径的差异使得相变的程度有所不同。通过拉曼散射发现BTO基陶瓷四方相的特征峰变弱,进一步证明了共掺杂导致四方相减少。介电温谱表明BaTi_(0.94)(TM_(1/2)Nb_(1/2))_(0.06)O_(3)的居里温度(TC)也较BTO有大幅度降低,同时样品的铁电性虽然也明显削弱,但是还保持有较好的铁电性,这些都和晶体结构的相变程度密切相关。磁性测试结果表明:在三组共掺组分中,Ni-Nb共掺杂具有最好的室温铁磁性,铁磁性的形成机制可以通过F中心交换(F-center exchange,FCE)理论来解释。与BTO相比,BaTi_(0.94)(TM_(1/2)Nb_(1/2))_(0.06)O_(3)的带隙明显减小,这主要是因为掺杂产生杂质能级使带隙减小,与能带理论吻合。上述结果表明:通过B位共掺杂可以获得室温下铁电性与铁磁性共存的BTO基多铁陶瓷,有望在多铁性功能器件中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 万凯奇; 金昊; 黄帅; 霍德璇
    • 摘要: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具有莫来石结构的单相Bi_(2)Fe_(3)AlO_(9)多铁性陶瓷材料,并对其结构、磁性和磁介电效应展开实验研究。与母相Bi_(2)Fe_(4)AlO_(9)相比,由于Bi_(2)Fe_(3)AlO_(9)中的非磁性离子掺杂破坏了原有的自旋失措结构,因此,在温度为70 K附近,样品出现1个亚铁磁转变;当温度进一步降低到24 K时,样品表现出类自旋玻璃相。温度为247 K时,样品的介温曲线出现1个介电峰,其特征温度与频率无明显依赖关系;随着外加磁场的增大,介电特征峰强度增大,特征温度向高温移动,表现出磁介电效应。在特征温度附近表现出正磁介电效应,而在其它温度区间则表现出负磁介电效应。
    • 曾丽竹
    • 摘要: 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了0.7 Bi_(0.85)Nd_(0.15)Fe_(1-x)AlxO_(3)-0.3 BaTiO_(3)(x=0,0.01,0.03,0.05,0.07)陶瓷材料,系统研究了Al元素掺杂对陶瓷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以及多铁性的影响。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Al掺杂有效抑制了体系中杂相的产生,陶瓷的晶体结构菱方结构(R3c)结构。晶粒尺寸随着掺杂量的增加而略微增大,未掺杂样品平均晶粒尺寸约为1.0μm,随着Al含量增加逐渐增大到1.5μm。此外,Al掺杂能有效抑制陶瓷中的Fe^(2+)离子产生,减少氧空位的存在,使得掺杂后的陶瓷材料铁电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实验结果表明,适量掺杂能够提升材料的剩余极化强度。适量掺杂Al元素以后,体系的漏电流密度降低了,达到了1.2×10^(-9)A/cm^(2)。
    • 曾丽竹
    • 摘要: 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了0.7 Bi0.85Nd0.15Fe1-xAlxO3-0.3 BaTiO3(x=0,0.01,0.03,0.05,0.07)陶瓷材料,系统研究了Al元素掺杂对陶瓷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以及多铁性的影响.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Al掺杂有效抑制了体系中杂相的产生,陶瓷的晶体结构菱方结构(R3c)结构.晶粒尺寸随着掺杂量的增加而略微增大,未掺杂样品平均晶粒尺寸约为1.0μm,随着Al含量增加逐渐增大到1.5μm.此外,Al掺杂能有效抑制陶瓷中的Fe2+离子产生,减少氧空位的存在,使得掺杂后的陶瓷材料铁电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实验结果表明,适量掺杂能够提升材料的剩余极化强度.适量掺杂Al元素以后,体系的漏电流密度降低了,达到了1.2×10-9A/cm2.
    • 赵银花; 刘舒; 熊俐慧; 范慧敏; 王炳武; 蒋尚达; 王哲明; 高松
    • 摘要: 金属甲酸铵是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中独特的一类.它们可在温度、压力等维度上发生结构相变和电、磁相变,并表现出与之相关的性质和功能,如介电/铁电/反铁电性、磁性、多铁性、负热膨胀、负压缩、键重排、机械性质等, 10余年以来引起国内外许多研究者的极大关注.本文介绍本课题组在八面体金属离子构成的金属甲酸铵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部分其他研究者的相关重要研究成果,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
    • 熊能; 方梦珠; 潘裕柏; 孙大志
    • 摘要: 以固相合成法制备了铁酸铋(BiFeO3,简称BFO)掺杂的铌铟酸铅-铌镁酸铅-钛酸铅(Pb(In1/2Nb1/2)O3-Pb(Mg1/3Nb2/3)O3-PbTiO3,简称PIN-PMN-PT)多铁性陶瓷材料,X射线衍射(XRD)测试结果表明:样品具有钙钛矿结构,电滞回线显示其铁电性良好,剩余极化值(Pr)可达18μC·cm-2.由于BiFeO3掺杂后,样品电矩减小,氧空位增多,使其铁电畴翻转困难,样品的电性能略有下降,但是其磁性能随BiFeO3掺入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强,且样品居里温度(Tm)为200°C左右.该材料在电磁学领域有望成为具有应用前景的多铁性材料.
    • 熊能; 方梦珠; 潘裕柏; 孙大志
    • 摘要: 以固相合成法制备了铁酸铋(BiFeO_(3),简称BFO)掺杂的铌铟酸铅-铌镁酸铅-钛酸铅(Pb(In_(1/2)Nb_(1/2))O_(3)-Pb(Mg_(1/3)Nb_(2/3))O_(3)-PbTiO_(3),简称PIN-PMN-PT)多铁性陶瓷材料,X射线衍射(XRD)测试结果表明:样品具有钙钛矿结构,电滞回线显示其铁电性良好,剩余极化值(Pr)可达18μC·cm^(-2).由于BiFeO_(3)掺杂后,样品电矩减小,氧空位增多,使其铁电畴翻转困难,样品的电性能略有下降,但是其磁性能随BiFeO_(3)掺入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强,且样品居里温度(Tm)为200°C左右.该材料在电磁学领域有望成为具有应用前景的多铁性材料.
    • 安明; 董帅
    • 摘要: 磁电耦合效应是百年铁电领域中新兴的科学话题和前沿难点.包含两种及以上铁性序的多铁性材料则是追求本征强磁电耦合的理想体系,其展现了丰富的物理性质,蕴含着很高的应用潜力.作为关联电子大家庭的一个分支,多铁性材料体系也涉及电荷、自旋、轨道,以及晶格多重自由度.但过往的磁电耦合研究对自旋与晶格自由度关注最多,却往往忽略了其中的电荷自由度.实际上,电荷自由度可以在磁电耦合中扮演重要的媒介作用.本文将介绍异质结中的铁电场效应和单相多铁性材料中的电荷序所涉及的磁电耦合物理机制,以及回顾作者近年来在此方向上的若干尝试,希望能为本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
    • 李翔; Cheong Sang-Wook
    • 摘要: 凝聚态物理学往往为对称性所支配。自发对称性破缺将导致相变,而且许多可观测量或物理现象都与破缺的对称性有关,如铁电极化、铁磁磁化、旋光性(包括法拉第旋转和磁光克尔旋转)、二次谐波发生、光伏效应、非互易性、霍尔效应型输运以及多铁性。在这里,我们提出以下观点:从对称性破缺的角度来看,当构成量(如自旋排列、晶格畸变,或处于外场以及其他环境中等)或测量方式(如光学探测,或处于不同极性态中电子和其它粒子探测,或对体极化[磁化]等的测量)遵循对称操作相似(symmetry operational similarity,SOS)原理时,我们便可以观测到某些特定的物理现象。这种SOS原理提供了一种在复杂材料中用简洁而清晰的物理图像描述非直观物理现象的途径。反之,也可以用于甄别具有潜在需求特性的新材料,或发现已知材料中新的物理现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