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SRAM

SRAM

SRAM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2177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02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1563篇;相关期刊204种,包括电子产品世界、电子与封装、电子技术应用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第十五届学术年会、第十二届计算机工程与工艺全国学术年会(NCCET'08)、第九届全国抗辐射电子学与电磁脉冲学术年会等;SRAM的相关文献由2939位作者贡献,包括吴秀龙、彭春雨、蔺智挺等。

SRAM—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02 占比:27.65%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55%

专利文献>

论文:1563 占比:71.80%

总计:2177篇

SRAM—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韩源源; 程旭; 韩军; 曾晓洋
    • 摘要: 提出一种12T结构的抗单粒子翻转和多节点翻转的SRAM存储单元,通过功能和电荷注入仿真研究该单元结构的读写性能和抗单粒子翻转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PSQ-12T存储单元的面积为0.95μm^(2);数据保持、读和写的静态噪声容限分别为0.37,0.22,0.61 V;静态功耗为1.09 nW;当工作频率为500 MHz时,动态功耗为21.6μW;发生单节点“1-0”翻转的临界电荷大于500 fC;同一势阱和不同势阱中特定的多节点产生翻转的临界电荷也都大于500 fC。
    • 许爽; 唐青; 肖再南; 曹唯一; 陈志强
    • 摘要: 在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过程中易出现部件失效、总线冲突以及噪声干扰等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构建了基于CPLD的双CPU冗余通信系统,采用CPLD作为仲裁模块,实时监测两个CPU的运行状态,及时做出准确的逻辑判断,实现双CPU之间的总线切换。此外,CPLD外接一个SRAM作为双CPU之间工作信息的存储器,保证信息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高效性,以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而且系统采用双以太网和双RS 422组成的交互通信冗余网络,利用冗余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该技术能有效保障通信系统持续稳定地运行,在各个领域的通信系统中都有非常大的应用价值。
    • 赵振栋; 陶文泽; 李衍存; 成毅; 张庆祥; 安恒; 全小平; 张晨光
    • 摘要: 单粒子翻转(SEU)是影响空间电子设备可靠性的重要因素,本文提出了一种SEU甄别与定位技术方法,研制了原理样机。硅探测器与辐照敏感器件在垂直方向相互临近安装,粒子入射到硅探测器的位置区域与目标辐照器件单粒子翻转的物理位置相对应。采用波形数字化技术实现了多道粒子甄别与能量信号测量,通过数据回读比较法实现了SRAM器件翻转逻辑定位检测。根据实验室测试和单粒子辐照试验结果,可探测高能粒子的LET≥6.06×10^(-3) MeV·cm^(2)/mg,入射粒子的位置分辨率优于5 mm,最大计数率≥10000 s^(-1),SRAM器件的SEU巡检周期时间分辨率为13.76 ms。通过掌握大容量SRAM型器件的SEU甄别与定位及其辐射环境感知能力,有助于提升空间电子设备的在轨工作性能。
    • 范学仕; 王松; 唐茂洁; 李鸣晓
    • 摘要: 针对多行扫多通道恒流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显示驱动芯片的SRAM选择问题,突破常规选择,基于通用类型的SRAM IP,设计了SRAM控制器。该控制器由控制电路、指令译码电路、数据处理电路、存储内建自测(Memory Build in Self-Test,MBIST)电路等主要部分组成。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电路设计的显示驱动芯片可以减小芯片面积,降低成本,节省系统带宽,进一步提升显示的刷新率,降低系统设计的复杂度,为类似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
    • 徐勇; 祁鹏赫; 黄苒; 赵博华; 刘梦新
    • 摘要: 以传统的6T SRAM(5T+1MOS驱动管)结构硅基OLED像素电路为例,分析了开关管尺寸对数据写入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型数字型硅基OLED像素电路,用5T(4T+1MOS驱动管)实现与6T SRAM(5T+1MOS驱动管)结构相同的功能.另外新型的像素电路与传统的SRAM结构相比,其数据写入不受开关管尺寸的影响,可以采用最小尺寸的开关管.基于SMIC 0.18μm 1.8 V/5 V混合信号工艺设计,通过仿真得出6 T SRAM结构像素电路能正常写入的开关管最小尺寸为540 nm/600 nm,像素单元版图面积为4.3μm×4.3μm;新型5T结构像素电路中的开关管尺寸可以为工艺最小尺寸,即300 nm/600 nm,版图面积为3.91μm×3.91μm,相比之下单个像素单元版图面积缩小了17.3%.
    • 姜会龙; 朱翔; 李悦; 马英起; 上官士鹏; 韩建伟; 蔡莹
    • 摘要: 密码设备面临故障攻击的威胁,针对密码芯片的故障攻击手段研究是密码学和硬件安全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脉冲激光具有较好的时空分辨性,是一种准确度较高的故障攻击手段.该文详细描述了激光注入攻击的原理和方法,以集成AES-128算法的微控制器(MCU)为例实施了激光注入攻击实验.实验以微控制器的SRAM为攻击目标,分别成功实现了差分故障攻击和子密钥编排攻击,恢复了其16 Byte的完整密钥,其中后一种攻击是目前首次以激光的手段实现.研究表明,激光注入攻击能准确定位关键数据存放的物理位置,并能在任意的操作中引入错误,实现单比特的数据翻转,满足故障攻击模型的需求.激光注入攻击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自动攻击和密文收集,攻击过程贴近真实场景,对密码芯片具有极大的威胁.
    • 李光远; 唐翌; 胡志良; 梁天骄
    • 摘要: 中子诱发中子单粒子效应进而影响电子设备或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文基于中国散裂中子源BL06测试束线,在20 kW、50 kW、70 kW、80 kW和100 kW束流条件下,对800 nm、500 nm、350 nm和130 nm工艺静态随机存储器开展了不同注量率下白光中子单粒子翻转研究.实验发现:在误差允许范围内,中子注量率为1.34×107~6.68×107 n/(cm2·s)时,白光中子诱发的中子单粒子翻转平均位翻转截面无明显变化,即当前注量率范围内,中子单粒子翻转基本不考虑注量率效应.
    • 王勋; 罗尹虹; 丁李利; 张凤祁; 陈伟; 郭晓强; 王坦
    • 摘要: 航空航天电子系统对电子器件选型评估时需考虑器件的多单元翻转(MCU)情况,而MCU信息提取面临的最主要困难是缺少器件的版图信息.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概率统计的单粒子MCU信息提取方法,其可在无版图信息条件下以较高精度提取单粒子翻转(SEU)实验数据中的MCU信息.该方法通过统计分析SEU实验数据中不同翻转地址间的按位异或和汉明距离以提取MCU模板,然后利用该模板提取MCU信息.采用一款位交错SRAM器件的重离子实验数据对上述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以较高的精度提取实验数据中的MCU信息.该方法可省去对器件进行逆向工程的时间和成本,提高科学研究和航空航天器件选型效率.
    • 刘彤; 王德龙; 张艳飞; 蒋婷
    •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查找表的移位寄存器链的设计,以查找表的配置存储单元作为移位模块,以查找表的输入信号作为移位地址选择信号,通过对时钟和写使能的控制进行移位操作.1个查找表最大实现32个时钟周期的移位操作,4个查找表通过配置,可实现4条相互独立的32位移位寄存器链,或首尾级联实现一个128位的移位寄存器链.基于28nm工艺,对所设计的结构进行了仿真和优化,并对电路进行了多项目晶圆流片.测试结果与仿真匹配良好,实现了32×4和128×1的移位功能,且最高工作频率达到500 MHz,与参考芯片相比,性能提高了10%.
    • 摘要: 近日,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FSE:IFX/OTCQX:IFNNY)旗下的Infineon Technologies LLC宣布推出第二代非易失性静态RAM(nvSRAM)。新一代器件已通过QML-Q和高可靠性工业规格的认证,支持苛刻环境下的非易失性代码存储和数据记录应用,包括航天和工业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