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外周静脉穿刺

外周静脉穿刺

外周静脉穿刺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89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0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22979篇;相关期刊106种,包括中国农村卫生、国际护理学杂志、护理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二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中华护理学会第16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等;外周静脉穿刺的相关文献由462位作者贡献,包括熊慧、赵风岭、陆一春等。

外周静脉穿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0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22979 占比:99.88%

总计:123123篇

外周静脉穿刺—发文趋势图

外周静脉穿刺

-研究学者

  • 熊慧
  • 赵风岭
  • 陆一春
  • 宇丽
  • 栾贝贝
  • 汤玉霞
  • 余竹春
  • 余艮珍
  • 余辉蓉
  • 倪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袁智云; 林艳芬; 吴静静; 陈静
    • 摘要: 目的分析在外周静脉穿刺困难患者中应用超声引导下外周静穿刺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60例存在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设为两个组别,给予对照组(30例)传统穿刺,给予观察组(30例)超声引导外周静脉穿刺。对比两组患者一次穿刺置管成功、平均穿刺次数、并发症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穿刺次数相较对照组更低,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相较对照组更低,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两组总满意率,观察组明显更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应用于外周静脉穿刺困难患者中,相较于传统穿刺的效果更好,能够提高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控制穿刺后并发症的出现。
    • 刘丹; 王慧馨; 李丽珍; 徐占媛
    • 摘要: 目的:分析白噪声缓解新生儿外周静脉穿刺疼痛的效果。方法:将86例新生儿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新生儿外周静脉穿刺时实施安抚奶嘴及白噪声干预,对照组采用安抚奶嘴干预。使用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IPS)和心率、血氧饱和度作为效果评价指标。结果:观察组外周静脉穿刺时及穿刺后30s、60s、90s、120s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外周静脉穿刺时及穿刺后30s、60s、90s、120s、150s、180s的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外周静脉穿刺时及穿刺后30s、60s、90s、120s、150s的经皮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噪声能有效缓解新生儿外周静脉穿刺疼痛,可在新生儿疼痛管理中加以应用。
    • 刘嘉斌; 唐荔
    • 摘要: 目的 应用循证护理方法获取超声引导外周静脉穿刺的相关证据,探讨使用超声技术引导外周静脉穿刺的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根据循证医学PICOS原则,提出临床问题并转换成检索式,在数据库中检索相关证据.经过评价后,筛选岀可供参考的相关证据.选取2018年6月11日-8月31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危重患者2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非随机对照试验,分为试验组(n= 12)和对照组(n=11),试验组采用超声引导外周静脉穿刺,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周静脉穿刺,对两组在初次置管成功率、穿刺次数、置管成功所需时间、留置针消耗数量、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在穿刺次数、置管成功所需时间、留置针消耗数量方面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初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在穿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通过超声引导技术的循证及用证,使危重患者的外周静脉置管成功率得到提高,同时使护理人员循证及用证能力得到提升.
    • 余艮珍; 易君丽; 朱振云; 熊晓菊
    • 摘要: 目的对儿童外周静脉疑难穿刺进行规范化管理,以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方法组建平台建设团队,成立儿童外周静脉穿刺疑难会诊小组,设计儿童外周静脉穿刺疑难会诊平台,即在原有京颐护理质量管理系统上报事件管理模块中设置儿童护理会诊,会诊科室通过信息系统提出会诊申请,以儿科门诊护士为主导的会诊小组完成会诊并实施相关诊疗措施。统计会诊穿刺成功率、首次穿刺成功率、会诊满意度等。结果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共完成外周静脉疑难穿刺会诊505例,会诊穿刺成功率为100%,首次穿刺成功率为88.91%;平均会诊时间为8.93 min;患儿家属对会诊满意度达97.90%。结论儿童外周静脉穿刺疑难会诊平台能满足临床科室会诊需求,使会诊更加方便、快捷,有利于全院儿童外周静脉穿刺的同质化管理,有助于提高儿童疑难外周静脉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属满意度。
    • 余艮珍; 易君丽; 朱振云; 熊晓菊
    • 摘要: 目的 对儿童外周静脉疑难穿刺进行规范化管理,以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方法 组建平台建设团队,成立儿童外周静脉穿刺疑难会诊小组,设计儿童外周静脉穿刺疑难会诊平台,即在原有京颐护理质量管理系统上报事件管理模块中设置儿童护理会诊,会诊科室通过信息系统提出会诊申请,以儿科门诊护士为主导的会诊小组完成会诊并实施相关诊疗措施.统计会诊穿刺成功率、首次穿刺成功率、会诊满意度等.结果 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共完成外周静脉疑难穿刺会诊505例,会诊穿刺成功率为100%,首次穿刺成功率为88.91%;平均会诊时间为8.93 min;患儿家属对会诊满意度达97.90%.结论 儿童外周静脉穿刺疑难会诊平台能满足临床科室会诊需求,使会诊更加方便、快捷,有利于全院儿童外周静脉穿刺的同质化管理,有助于提高儿童疑难外周静脉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属满意度.
    • 谢胜南; 邱桂飞; 李永斌; 黄宇
    • 摘要: 目的:观察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对危重病患者进行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德庆县人民医院接受抢救的150例危重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对参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外周静脉穿刺.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接受静脉穿刺的一次性成功率、接受抢救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接受静脉穿刺的一次性成功率及抢救的成功率均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危重病患者进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效果显著,可提高对其进行静脉穿刺及抢救的成功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陈智; 栾贝贝; 汤玉霞; 宇丽
    • 摘要: 目的 探讨Buzzy?装置对4~11岁患儿外周静脉穿刺的疼痛及医疗恐惧的缓解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9月—12月入院的84例患儿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1月—2月入院的84例患儿为观察组.通过检索国外指南及国内相关文献,获取证据并汇总.观察组应用Buzzy?装置减轻外周静脉穿刺疼痛;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儿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差值、哭闹时间、患儿外周静脉穿刺的依从性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FPS-R疼痛评分、儿童医疗恐惧评分及家属对外周静脉穿刺疼痛管理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儿的FPS-R疼痛评分、穿刺依从性、哭闹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医疗恐惧评分及家属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证据的Buzzy?装置在4~11岁儿童外周静脉穿刺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程婷婷; 刘丹; 张从
    • 摘要: cqvip:外周静脉穿刺作为一种在临床广泛应用的护理技术,是医疗救治的重要给药途径之一,静脉穿刺水平直接影响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和临床疗效[1-2]。成功的静脉输液能够迅速准确地对患者进行治疗,并减少不必要的输液安全问题,防止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而快速准确地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实施静脉治疗是缓解病情和挽救生命的第一步。通常外周静脉穿刺是基于肉眼观察和触摸来寻找合适的静脉。
    • 向成林; 冯仁; 米元元; 黄海燕; 胡恩华; 庞志强; 明耀辉
    • 摘要: 目的:基于重症超声护理团队构建,探索情景模拟教学法联合OSCE在ICU超声引导外周静脉穿刺培训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选择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57名,通过建立护理超声小组,制定超声引导外周静脉流程,然后分组进行情景模拟教学培训超声引导外周静脉穿刺的理论和实践,最后通过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多站式考核。结果:培训学员对培训模式的多项评价均超过85%,理论成绩合格率为96.49%,操作成绩为87.72%均达到理想效果,培训学员其中7组护理组首次培训到课率均为100%,白班首次培训培训到课率为75%。结论:该培训方法较传统的培训模式更适合ICU护士的培训。
    • 卢福长; 沈鸣雁; 陈华清; 徐婷; 韩春茂
    • 摘要: 2017年2月6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1例25岁烧伤总面积99%体表总面积(TBSA)男性患者.患者伤后1 d由基层医院转入,其中Ⅲ度烧伤面积达95% TBSA.入院时患者意识清楚,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实施补液抗休克、抗感染及营养支持,清创植皮负压治疗等处理.住院期间病情危重,先后行28次中心静脉置管术和1次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护士依托多学科合作,在做好充分风险评估的前提下,重点加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护理,导管尖端附着物、创面分泌物和血微生物培养检出抗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肺炎克雷伯菌后,改良中心静脉导管护理措施.积极预防中心静脉导管周围血栓形成.在翻身床使用、浸浴治疗、患者躁动期间重点做好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入院第171天,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在右上臂瘢痕形成处行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留置55 d后拔除导管,患者康复出院.随访18个月,恢复良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