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重症超声

重症超声

重症超声的相关文献在2014年到2022年内共计191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4篇、专利文献122189篇;相关期刊96种,包括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中华内科杂志、协和医学杂志等; 重症超声的相关文献由56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小亭、吴长江、姜毅等。

重症超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4 占比:0.15%

专利文献>

论文:122189 占比:99.85%

总计:122373篇

重症超声—发文趋势图

重症超声

-研究学者

  • 王小亭
  • 吴长江
  • 姜毅
  • 晁彦公
  • 张丽娜
  • 中国重症超声研究组
  • 刘大为
  • 尹万红
  • 张宏民
  • 杨雅迪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耿欢; 姚玉龙; 卢明; 雷鸣
    • 摘要: 分析重症超声联合脉搏指示持续心排血量在监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选取48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超声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指导其临床治疗,超声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超声评估指导其临床治疗,记录并比较患者入院及治疗后肺部超声B线积分、血管外肺水(EVLWI)、氧合指数(P/F)、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等,并进行相关指标差异及监测结果的相关性统计。两组治疗前的基本情况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7 d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改善(P<0.05),其中肺部超声组在氧合指数、PVPI、住院时间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治疗前后肺部超声B线积分与APACHE-Ⅱ评分结果、EVLWI水平以及SOFA评分、PVPI均呈现正相关关系(P<0.05);PVPI与氧合指数(P/F)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EVLWI水平呈正相关(P<0.05)。通过重症超声联合脉搏指示持续心排血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液体管理治疗,可以改善其临床症状,其中肺部超声指导临床治疗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可作为脉搏指示持续心排血量的有效补充手段。
    • 李少基
    • 摘要: 目的研究重症超声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管理精确调整中的价值,以期提高治疗管理质量。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10月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30例。常规组患者行常规治疗与液体复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重症超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 h血流动力学参数[中心静脉压(CVP)、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平均动脉压(MAP)]、治疗后3 h出入量情况(累计输注液体量、液体正平衡量及尿量)及预后情况[机械通气(MV)时间、ICU住院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28 d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CVP、收缩压、舒张压、心率、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VP、收缩压、舒张压、MAP显著高于治疗前,心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MV时间、ICU住院时间及MODS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重症超声可有效提高精准液体管理效率,促进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稳定,改善预后。
    • 卢燕; 李学莉; 张悦; 姜城
    • 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超声联合PICCO技术容量管理对ARDS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ARDS机械通气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重症超声联合PICCO技术组)和对照组(PICCO技术组),每组30例,分别收集2组病人基线资料,对比2组第1、3、5、7天的累积液体平衡量、氧合指数、中心静脉压(CVP)。收集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ICU天数和28天病死率,对比2组各指标间的差异。结果研究组第1、3、5、7天累积液体正平衡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PICCO监测技术,重症超声联合PICCO技术更有利于ARDS容量管理,是PICCO技术的良好补充,能更好改善氧合、缩短ARDS机械通气时间、缩短住ICU时间,但不能降低28天病死率。
    • 刘江; 刘立江; 杨华萍
    • 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超声下膈肌定量参数检测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萍乡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接收的82例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依据撤呼吸机结果分为撤机成功组(n=63)与撤机失败组(n=19),入选患者均采用彩色超声诊断系统进行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膈肌定量参数,并采用ROC曲线评估膈肌定量参数预测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的价值。结果超声检查膈肌显示,撤机成功组膈肌活动度(DE)、呼吸末膈肌厚度(DTee)、吸气末膈肌厚度(DTei)、膈肌增厚率(DTF)均高于撤机失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DE、DTee、DTei、DTF预测撤机失败的AUC分别为0.871、0.833、0.805、0.883,联合检测预测撤机结局的AUC为0.9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超声下膈肌定量参数评估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高明菊
    • 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超声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120例我院收的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重症超声指导液体复苏,测量呼气末、吸气末下腔静脉管径(IVC)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按照公式计算下腔静脉呼吸变异指数(RVI)。水柱法测定中心静脉压(CVP),PiCCO导管法测定血管外肺指数(EVLWI)和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WI),比较液体复苏前后上述指标,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复苏后2h、6h感染性休克患者IVC最大径(IVCmax)、IVC最小径(IVCmin)、CVP及LVEDV均较复苏前显著升高,CVP较复苏前显著降低(P<0.05)。复苏后2h、6h感染性休克患者ITBVI、EVLWI均较复苏前显著升高(P<0.05)。IVCmax、IVCmin、LVEDV均与ITBVI、EVLWI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VI与ITBVI、EVLWI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P<0.05)。复苏6h后,感染性休克患者SOFA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均较复苏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重症超声在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监测IVC、RVI及LVEDV能够有效评估患者的容量反应性,充分实现液体复苏目标,改善患者病情预后。
    • 杨晓静; 马琴琴; 张洪艳; 李云峰; 冷育清; 柯慧娟; 吴爽
    • 摘要: 目的研究目标导向治疗(EGDT)联合重症超声在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EGDT,观察组在床旁超声指导下行EGDT。比较2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气分析(pH值、PaO_(2)、HCO_(3)^(-))、氧代谢指标[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氧合指数(OI)、乳酸(La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脑钠肽(BNP)、肌钙蛋白I(TnI)、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28 d病死率。结果2组治疗前HR、MAP、CVP、pH值、PaO_(2)、HCO_(3)^(-)、ScvO_(2)、PO_(2)/FiO_(2)、Lac、CRP、PCT、BNP、TnI、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HR、Lac、CRP、PCT、BNP、TnI、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MAP、CVP、pH值、PaO_(2)、HCO_(3)^(-)、ScvO_(2)、PO_(2)/FiO_(2)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HR、Lac、CRP、PCT、BNP、TnI、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低于对照组,MAP、CVP、pH值、PaO_(2)、HCO_(3)^(-)、ScvO_(2)、PO_(2)/FiO_(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28 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DT联合重症超声应用于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能够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组织氧代谢和预后。
    • 丛锋
    • 摘要: 目的重症急会诊超声流程(CCUE)在急性呼吸困难病因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盘锦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46例急性呼吸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常规检查及CCUE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初步诊断时间、确定诊断时间、开启治疗时间、诊断准确率,及应用CCUE检查法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46例患者中男27例,女19例;平均年龄(58.2±16.4)岁;平均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评分(APACHEⅡ)(21.5±8.1)分。急性呼吸困难病因:心源性肺水肿9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3例,肺炎10例,气胸3例,肺栓塞2例,胸腔积液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哮喘14例,CCUE检查法确诊准确率均高于常规检查法。CCUE检查法初步诊断时间、确定诊断时间、开启治疗时间短低于常规检查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UE检查法诊断心源性肺水肿敏感度为91.3%,特异度为92.7%;ARDS敏感度为90.5%,特异度为88.3%;肺炎敏感度为85.4%,特异度为95.3%;AECOPD/哮喘敏感度为82.2%,特异度为84.6%。结论对于收入ICU的急性呼吸困难患者应用CCUE检查法可快速、准确地判断急性呼吸困难的病因,缩短对症治疗时间。
    • 刘光娣; 刘欢; 唐荔; 田永明
    • 摘要: 目的 探讨外周静脉置管最佳超声探头握持技术手法。方法 将我科2020年12月-2021年5月收治的需要在重症超声引导下进行外周静脉置管的101例患者按照住院顺序法随机分成2组,分别设执笔式组50例和下午茶式组51例。比较2组技术目标靶血管评估情况(评估耗时、短/长轴比值测量)、目标靶血管穿刺情况(穿刺置管耗时、总穿刺耗时、穿刺频次、首次穿刺成功率);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血肿形成、导管脱出、静脉炎等)。结果 下午茶式组目标靶血管评估时间为62.00(42.00,114.00)s、血管横截面直径短/长轴测量比值为0.95(0.92,0.97)、目标靶血管穿刺置管耗时85.00(68.00,102.00)s、总穿刺耗时345.00(313.00,414.00)s、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导管脱出、血肿形成、静脉炎)方面优于执笔式握持技术组(P<0.05);执笔式握持技术组分别为103.00(83.00,191.25)s、 0.77(0.71,0.85)、97.00(76.50,158.00)s、396.00(320.00,644.00)s, 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频次较执笔式握持技术组有减少(P<0.05);首次穿刺成功率较执笔式握持技术组提高18.2%(P<0.05)。结论 在危重症患者超声引导的外周静脉置管中使用下午茶式握持技术手法,可以有效稳定探头,明显提高穿刺置管过程中的静脉图像显影质量,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降低操作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程瑞峰; 靳慧洁; 梁晓光
    • 摘要: 目的:针对重症患者循环管理中使用重症超声的具体方法展开分析,并探讨其临床使用价值。 方法:此次总计纳入 100 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 2019 年 3 月~2021 年 3 月,其中在 2019 年 3 月~2020 年 3 月期间,纳入 50 例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 2020 年 3 月 ~2021 年 3 月期间,纳入 50 例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重症超声检查),分析探讨其在循环管理中的使用效果。 结果:在金标准方面,两组均有 18 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2 例急性肺水肿、13 例心源性休克、7 例急性肺栓塞,检出率分别为 36.00% 、24.00% 、26.00% 、14.00% 。 观察组各项检出准确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更优,P<0.05,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诊断时间组间相比,观察组更低,P<0.05。 结论:通过将重症超声应用在重症患者循环管理工作开展中,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疾病检出率,同时缩短其各项诊断时间,提升效果,因此值得普及与推广。
    • 辛恺; 何银燕; 龙艳红; 何松彬
    • 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超声指导下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行液体复苏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72例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给予重症超声指导下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排出量(cardiac output,CO)、氧合指数(PaO_(2)/FiO_(2))]、血乳酸、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细胞免疫指标(CD4^(+)、CD8^(+)、CD4^(+)/CD8^(+)T淋巴细胞)、体液免疫指标(IgA、IgG、IgM)、临床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前,各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24 h,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和ScvO_(2)水平均显著上升,血乳酸水平显著下降,且治疗后6、24 h观察组MAP、PaO_(2)/FiO_(2)、ScvO_(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发生率、28 d病死率分别为11.11%、8.33%,较对照组33.33%、25.00%显著降低(P<0.05)。结论重症超声指导下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液体复苏效果更优,促进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善,保护患者心肺功能,改善患者细胞和液体免疫水平,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