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复方小儿退热栓

复方小儿退热栓

复方小儿退热栓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1年内共计8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儿科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6444篇;相关期刊50种,包括东方食疗与保健、母婴世界、中国药业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等;复方小儿退热栓的相关文献由113位作者贡献,包括万代香、孙卫星、孟秀荣等。

复方小儿退热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5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6444 占比:99.87%

总计:66530篇

复方小儿退热栓—发文趋势图

复方小儿退热栓

-研究学者

  • 万代香
  • 孙卫星
  • 孟秀荣
  • 廖真贵
  • 张玲
  • 张立新
  • 徐银华
  • 李丽敏
  • 杨书琴
  • 栗建明

复方小儿退热栓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学科

年份

    • 柯秀云
    • 摘要: 目的 探讨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从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13例高热惊厥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给予对乙酰氨基酚治疗,观察组给予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9%,高于对照组的82.14%(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1%,低于对照组的16.07%;观察组惊厥发生次数、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高热、惊厥好转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 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高热惊厥,退热、惊厥停止快,不良反应小.
    • 谢思敏; 陈家仪; 顾利红; 栗建明
    • 摘要: 目的 建立测定复方小儿退热栓中对乙酰氨基酚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研究其均匀度.方法 色谱柱采用Agilent ZorbaxSB-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20:80,V/V),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44 nm,柱温30°C,进样量10μL.结果 对乙酰氨基酚进样量在0.0819~1.639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5);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结果的RSD均小于1.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25%,RSD为0.87%(n=9);17批样品的平均含量为99.35% ~107.37%,含量均匀度(A+2.2 S)为2.92~9.38.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用于复方小儿退热栓的质量控制.
    • 聂玉凤
    • 摘要: 目的研究复方小儿退热栓对感冒发热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民乐县中医医院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100例感冒发热患儿分为参照组(50例,小儿氨酚黄那敏片治疗)与研究组(50例,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3 d。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临床指标,不同时间段体温情况,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研究组患儿退热时间、惊厥好转时间、高热退去时间均短于参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12、24、72 h后两组患者体温均逐渐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治疗72 h后两组患儿血清IgA、IgM、IgG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均P<0.05)。结论给予感冒发热患儿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可有效降低患儿体温,加快临床症状恢复,从而增强患儿机体免疫力,提高临床疗效。
    • 彭玲玲
    • 摘要: 目的:对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本研究中回顾了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之间在我院实施了小儿感冒发热治疗的106例患者治疗资料,将所有10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3).对照组使用双黄连口服液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复方小儿退热栓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中所有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以及并发症出现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低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对比存在意义(P0.05).结论:在对小儿感冒发热患者实施治疗期间,采取复方小儿退热栓药物治疗具有较好效果,治疗安全性相对较好.
    • 聂玉凤
    • 摘要: 目的 研究复方小儿退热栓对感冒发热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民乐县中医医院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100例感冒发热患儿分为参照组(50例,小儿氨酚黄那敏片治疗)与研究组(50例,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3 d.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临床指标,不同时间段体温情况,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研究组患儿退热时间、惊厥好转时间、高热退去时间均短于参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12、24、72 h后两组患者体温均逐渐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治疗72 h后两组患儿血清IgA、IgM、IgG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均P<0.05).结论 给予感冒发热患儿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可有效降低患儿体温,加快临床症状恢复,从而增强患儿机体免疫力,提高临床疗效.
    • 谢思敏; 陈家仪; 汤迎湛; 顾利红; 栗建明; 侯惠婵
    • 摘要: 目的:提高复方小儿退热栓的药品质量标准.方法:在原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建立处方中人工牛黄和南板蓝根的薄层色谱(TLC)鉴定方法;建立胆酸、猪去氧胆酸、对乙酰氨基酚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结果:复方小儿退热栓中人工牛黄和南板蓝根的TLC图谱均与相应的对照品或对照药材在相同位置上显现相同颜色的斑点,且相应的阴性样品无干扰.HPLC法采用色谱柱分别为Welch Xtimate C18柱(胆酸、猪去氧胆酸)、Agilent ZORBAX SB-C18柱(对乙酰氨基酚);流动相分别为乙腈-0.5%甲酸溶液(梯度洗脱,胆酸、猪去氧胆酸)、甲醇-水溶液(20∶80,V/V,对乙酰氨基酚);流速为1.0mL/m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的漂移管温度为105°C,载气流速为2.0 L/min(胆酸、猪去氧胆酸);紫外检测波长为244 nm(对乙酰氨基酚).胆酸、猪去氧胆酸、对乙酰氨基酚进样量分别在0.150 0~4.500 0、0.212 5~6.375 0、0.081 9~1.638 5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均大于0.999 2);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试验的RSD均小于3%(n=6或n=7);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35%、101.39%、98.81%,RSD均小于3%(n=6).结论:本研究在复方小儿退热栓原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人工牛黄和南板蓝根的TLC鉴别方法,并采用HPLC法测定胆酸、猪去氧胆酸、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能有效地提高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 杜宇鹏; 陶霞飞
    • 摘要: 目的:探究小儿热惊厥运用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热惊厥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患儿给予地西泮、苯巴比妥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控制情况(退热时间、惊厥好转时间)及治疗前后惊厥次数.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8.0%,高于对照组的90.0%.治疗前两组患儿惊厥次数比较(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惊厥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热惊厥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及症状及体征,且安全性较高.
    • 程有德
    • 摘要: 目的:探讨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效果.方法:以5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为对象,就诊时间段为2017年9月到2018年10月期间,将其中常规治疗的25例患儿纳入对照组,另外的25例纳入观察组给予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比较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热惊厥患儿给予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能明显提升临床治疗效率,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 樊建; 张群跃; 李洪晶; 刘艳超; 关枫; 韩凤娟; 王艳宏
    • 摘要: 栓剂是中药传统剂型之一,至今仍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以肛门栓和阴道栓较为普遍.查阅了近年来发表的有关中药肛门栓、阴道栓的文献,结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上市的该剂型的新药,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综述了复方小儿退热栓、野菊花栓、肛安栓等肛门栓,复方沙棘籽油栓、消糜栓、紫金化毒栓等阴道栓的临床应用、质量控制、制备工艺等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为中药栓剂的质量提升提供可行性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