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墨香

墨香

墨香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24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轻工业、手工业、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1篇、相关期刊175种,包括作文成功之路(中旬)、当代、大众软件等; 墨香的相关文献由234位作者贡献,包括本刊编辑部、赵伟、刘诚龙等。

墨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1 占比:100.00%

总计:241篇

墨香—发文趋势图

墨香

-研究学者

  • 本刊编辑部
  • 赵伟
  • 刘诚龙
  • 张建学
  • 张金鹏
  • 朱铁力
  • Villen
  • 丁靖绵
  • 上官万平
  • 严凡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吴彤轩; 张媛媛(指导)
    • 摘要: 每到周末,只要你走进我家,就会被浓浓的墨香吸引。你瞧,我爸爸正在书桌前写毛笔字呢!这张书桌每个周末会轮换多个主人———妈妈、外婆、爸爸和我。从我记事开始,我经常听外婆说:“咱们家有写毛笔字的传统,一笔一画,写的是耐心,练的是品格。这是咱家的家风。”那时的我并不明白这句话的深意,但每次妈妈把我的书法“作品”拿给外婆看时,我总忘不了外婆欣慰的笑容。
    • 唐安永
    • 摘要: 独坐窗前,打开已经读到一半的书,行行文字,散发着墨香,让我的心充实而安宁。静坐常读书,已成为我生活中不曾变更的习惯。每每打开书,母亲的面容就不自觉地浮现在我面前,“我就高兴看到娃读书!”这句话时时回荡在耳畔。
    • 陆彩萍
    • 摘要: 清代刘熙载在《书概》中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是的,书写是一个人学识、才情、志气的写照。书法艺术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表现着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教育部多次发文,在中小学推广普及书法教育,明确部署书法进课程、进校园工作。各基层学校也愈发注重打造“书香墨韵、品高行远”的校园文化,齐抓共管促发展,融合致远蕴墨香
    • 严凡
    • 摘要: 美,是一颗清晨晶莹的露珠,是一朵初绽芬芳的花朵,是一缕浓浓的书本墨香……美,处处都有,只是我们未曾发现。夏日的傍晚,伴着蝉儿“知了,知了”的清脆乐曲,我漫步来到“南通的皇冠”——濠河边。瞧,几朵荷花绽开花瓣儿,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傲然挺立在荷塘中。
    • 刘诚龙
    • 摘要: “内宴方酣出殿迟,绿签几度泛琼卮;墨香酒气余罗帕,檀口争吟海野词。”这是宋朝姚宽《姚氏残语》中的一首诗,写的是宋孝宗时期的皇宫酒宴。这诗要寻关键词,不是墨香,不是酒气,倒是绿签。这首诗说绿签,其实还有白签,“孝宗坐侧有牙签,凡二十,半白半绿”。半白半绿有何用?是酒杯数,“酒至出白签,斟只半杯;出绿签则满”。
    • 刘诚龙
    • 摘要: "内宴方酣出殿迟,绿签几度泛琼卮;墨香酒气余罗帕,檀口争吟海野词。"这是宋朝姚宽《姚氏残语》中的一首诗,写的是皇宫酒宴。这诗的关键词,照我看来,不是墨香,不是酒气,倒是绿签。这首诗说绿签,其实还有白签。签者,牙签也。孝宗每次用膳要喝些酒,酒宴上摆牙签。出白签,太监就给斟半杯,出绿签,太监便满杯。但"泛一席之间,用绿签止二三而已"。孝宗上台后,晓得逸豫于人会亡身,逸豫于国会亡国,很注重节俭。"自古人君当艰难之运,未有不节俭;当承平之后,未有不奢侈。朕他无所为,止得节俭。"
    • 杨丽丽
    • 摘要: 作家梁晓声曾说过:“人的社会经验,都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最好的家风,一定是有读书传统的家风。书架,应该是一个家庭最好的不动产。”说得多好,我始终相信一本好书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好的家风可以改变人生的命运。回忆少年时期的生活,我对父母充满了感激。是他们的开明和鼓励让我在最好的年华里与书籍为伴,与墨香为伍,让我在文字和墨香里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 潘微微; 董彩霞
    • 摘要: 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更是华夏文明精髓的体现。学习书法不仅可以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品质,还能提升审美情趣、培养良好品德。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第二小学教育集团“快乐娃中队”的队员们以书法为特色,积极参加“墨香行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争做时代新人。
    • 摘要: 4月14日下午,阳光明媚,春意盎然,河津市铝基地曙光小学操场上更是翰墨飘香,掌声阵阵。这里正在举行“墨香雅韵·献礼百年华诞”首届校园书法艺术节活动。气氛热烈的操场上,数百名选手列队整齐,阵容壮观,一人一桌,手持毛笔,在古典音乐的伴奏下一丝不苟用心书写,饱含激情挥毫泼墨,现场弥漫着浓浓的笔墨之香。
    • 王嘉威
    • 摘要: 高尔基曾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周总理年少时期就立下壮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唐太宗李世民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通过读书,我在墨香里与更好的自己相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