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基因盒

基因盒

基因盒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45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326533篇;相关期刊67种,包括生物技术通报、微生物学通报、微生物与感染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六届全国呼吸道感染学术大会暨全国抗感染药物临床评价高峰论坛、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老年呼吸病学术会议暨中国老年医学委员会第一届全国呼吸和危重病学术会议、第三届全国细菌耐药监测与临床专题学术会议等;基因盒的相关文献由43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衡川、魏取好、王睿等。

基因盒—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4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26533 占比:99.96%

总计:326655篇

基因盒—发文趋势图

基因盒

-研究学者

  • 刘衡川
  • 魏取好
  • 王睿
  • 石磊
  • 顾兵
  • 刘又宁
  • 刘渠
  • 张茂棠
  • 白松涛
  • 管希周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雨蕾; 李晓芳; 侯温甫; 王宏勋; 周敏
    • 摘要: 该研究采用纸片扩散法对生鲜食品源沙门氏菌分离株进行耐药表型检测,玻片凝集法测定血清型,MLST方法分析其序列型。用PCR检测结合序列比对,对多重耐药沙门氏菌携带的Ⅰ类整合子及其基因盒、ISCR1及其基因盒进行分析。共筛选出32株多重耐药菌株,多重耐药率为48.48%。多重耐药株中分为11种血清型,优势血清型为S. Thompson(21.88%)和S. Agona(18.75%),MLST的序列分型将多重耐药株分为15种ST型,优势序列型为ST26(21.88%)和ST13(12.50%)。多重耐药菌株中,Ⅰ类整合子的检出率为43.75%(14/32),其中有5株扩出耐药基因盒,检出率为35.71%(5/14);11株检出ISCR1序列,检出率为34.38%(11/32),其中4株扩增出耐药基因盒,检出率为36.36%(4/11);同时含有这两种遗传元件(Ⅰ型复合整合子)的菌株共检测出9株,检出率为28.13%(9/32),检出的基因盒大多包含1~2种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具有较好的相关性。通过blast比对,发现28号菌株中的Ⅰ型复合整合子耐药基因盒与沙门氏菌Nsa217质粒和肺炎克雷伯菌的KP15-2-53质粒具有同源性。生鲜制品中沙门氏菌耐药性相对严重,且沙门氏菌多重耐药性与携带的Ⅰ型复合整合子之间具有相关性。
    • 闫爽; 冯涛; 王东阳; 李雪惠; 薛原
    • 摘要: 为了解东北地区狐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及其整合子—基因盒系统的流行特征,本研究采用K-B纸片法检测东北地区分离的330株狐源大肠杆菌对6类1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通过PCR检测这些分离菌株中I类整合酶基因(intI1)、II整合酶基因(intI2)和I类、II类整合子基因并测序,采用DNAStar软件分析I类、II类整合子基因携带基因盒的组成方式,根据PCR结果分析整合酶及整合子基因与大肠杆菌耐药表型的相关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330株狐源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和四环素类药物耐药性较高,耐药菌株均超过80%;其次是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和磺胺类药物,耐药菌株超过60%;对β-内酰胺类药物亚胺培南、氨基糖苷类药物阿米卡星相对敏感,敏感菌株分别占86.97%(287/330)和83.94%(277/330),且87.88%(290/330)的狐源大肠杆菌表现为多重耐药性。整合酶和整合子基因的检测结果显示,intI1和intI2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63.64%(210/330)和15.45%(51/330),且有36株(10.9%)狐源大肠杆菌同时携带intI1和intI2基因。I类整合子基因的检出率为62.86%(207/330),其中33.81%(70/207)I类整合子基因中携带基因盒,其余66.19%(137/207)I类整合子基因中未携带基因盒,为空整合子,且未检出II类整合子基因;70个I类整合子基因的测序结果显示,共检测出10种基因盒,且存在6种不同的基因盒组成方式,其中aadA22基因盒数量最多,达48.57%(34/70),其余基因盒组成分别为dfrA17-aadA5、dfrA27-aadA2、dfrA5、dfrA1-aadA1、dfrA12-orfF-aadA2。且上述整合酶基因(与氨基糖苷类和磺胺类耐药基因相关)及整合子基因(与甲氧苄啶类和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性相关,但未做甲氧苄啶类的耐药性试验)与狐源大肠杆菌对氨基糖苷类和磺胺类药物的耐药表型基本一致。以70株携带基因盒的I类整合子的狐源大肠杆菌为供体菌,E.coli NK5449株作为受体菌进行接合转移试验,提取接合子质粒并经PCR测序后统计接合率;通过PCR分别检测接合子携带的整合酶和整合子基因,分析接合子中耐药基因的水平转移情况。结果显示,共获得23株接合子,接合率为32.86%(23/70),23株接合子中I类整合酶基因的检出率为34.78%(8/23),I类整合子基因检出率为43.48%(10/23)。上述结果表明,耐药基因具有水平转移的能力,但并不能将全部的耐药基因转移到受体菌中。本研究为东北地区狐源大肠杆菌的风险评估和抗菌药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 梁圆; 张丹丹; 程景; 李博; 靳光; 王栋才; 张元庆
    • 摘要: 为探究晋北地区部分养殖场腹泻犊牛中大肠杆菌耐药表型与所携带耐药基因和整合子的关系,本研究采集晋北地区3个规模场腹泻犊牛肛拭子27份进行大肠杆菌分离鉴定,采用K-B法和PCR检测分离株药物敏感性和耐药基因、整合子-基因盒的携带情况,采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24株大肠杆菌分离株对6类15种常用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头孢噻肟、头孢唑林和氨苄西林耐药的菌株均达95.83%(23/24),但对氧氟沙星耐药的菌株只占12.50%(3/24);多重耐药菌株占比70.83%(17/24),4重耐药菌株占比最高,为33.33%(8/24);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喹诺酮类、氯霉素类和四环素类耐药基因均有检出,喹诺酮类耐药基因GyrB检出率为100%;Ⅰ类整合子检出率为79.17%,最主要的基因盒排列为dfrA17-aadA5,Ⅱ、Ⅲ类整合子未被检出;耐药基因bla_(TEM)、bla_(CTX-M-1)、sul1、sul2、tetA、tetB、cat与耐药表型符合率均为100%;整合子阳性株的多重耐药表型的发生率极显著高于整合子阴性株(P<0.01)。综上,晋北地区部分养殖场犊牛源大肠杆菌分离株多重耐药情况严重,耐药表型与所携带耐药基因和Ⅰ类整合子密切相关。
    • 郝佳慧; 杨泽华
    • 摘要: 细菌整合子具有独特的结构,能够捕获和表达外源基因,通过转座子和质粒可以在细菌间水平传播。多重耐药细菌的出现是临床抗感染治疗面临的巨大挑战,而耐药细菌多携带整合子。因此,整合子的早期检测对尽早判断细菌耐药非常重要。目前,检测细菌整合子的方法主要是基于整合子的整合酶及其基因盒。文章对基于聚合酶链反应(PCR)的各种检测方法和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宏基因组测序(mNGS)、基因芯片等细菌整合子检测方法,以及各种检测方法的原理和特点进行介绍,并比较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帮助临床实验室选择更适合的检测方法,及时了解细菌携带整合子的情况,尽早确定细菌耐药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 张龙; 曹梅; 孙慕溱; 汪小桐; 孔娜娜; 肖林林; 魏取好
    • 摘要: [背景]整合子在细菌耐药性的获得及传播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整合反应检测方法的改良及反应机制的研究,可以加深我们对细菌耐药性产生和播散的理解,为遏制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播散提供新的途径.[目的]在细菌染色体上构建第1类整合子反应模型,用于评价整合酶介导的基因盒位点特异性重组.[方法]采用PCR分别扩增含氯霉素耐药基因cat的CM片段、含基因盒aadA5的LacA5片段、含整合子重组位点attI1及强可变区启动子的PcS片段和插入位点两侧的同源臂,重叠延伸聚合酶链反应连接上述5个片段制备整合子模型插入片段,通过同源重组将构建好的整合子模型片段插入大肠埃希菌JM109染色体中.转入高表达第1类整合酶的质粒pHSint,在链霉素平板上筛选发生整合的菌株,并用聚合酶链反应和测序验证.[结果J构建的整合子模型片段经测序与预期一致,整合子模型片段成功插入大肠埃希菌JM109染色体中.转入高表达整合酶的质粒pHSint后,在链霉素平板上成功筛选出基因盒aadA5发生整合的菌株,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并测序与预期一致.[结论]在大肠埃希菌染色体上成功构建第1类整合酶介导基因盒位点特异性重组反应模型,为进一步揭示整合子捕获耐药性基因盒的反应机制奠定基础.
    • 李相新; 郑芬; 李凯
    • 摘要: 目的 调查金黄色葡萄球菌中I类整合子携带情况和所携带I类整合子可变区基因分布.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600株,分别分离自儿童447株和成人153株,用BD Phoenix 100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PCR扩增Ⅰ类整合子;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和Sanger测序技术进行基因盒分析,并比较分析不同分群分离菌株基因盒携带情况及与耐药性的关系.结果 60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236株检出Ⅰ类整合酶基因,检出率为39.3%;检出14种基因盒并组成13种组合形式,可介导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氯霉素、甲氧苄啶及季铵盐耐药.成人与儿童Ⅰ类整合酶和整合子可变区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frA12基因盒在儿童分离株检出率高于成人分离株(P<0.05).儿童与成人分离株在甲氧苄啶、环丙沙星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与成人分离株均表现出携带耐药基因盒的菌株对相关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更高.结论 儿童与成人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Ⅰ类整合子及可变区检出率较高,并参与相应药物耐药;儿童分离菌株所携带磺胺类耐药基因盒高于成人分离株.
    • 胡海珍; 朱国萍; 李小宁
    • 摘要: 目的 研究芜湖地区肺炎克雷伯菌携带的整合子-基因盒分布情况,分析耐药基因盒与耐药表型两者的相关关系.方法 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105株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株.通过PCR扩增技术,对整合酶基因进行扩增,对含有整合子的肺炎克雷伯菌的可变区进行PCR扩增,检测碱基序列,并对序列进行耐药基因盒比对及分析.结果 对105株肺炎克雷伯菌整合子进行检测,发现含Ⅰ类整合子的菌株有61株(58.1%),未发现含有Ⅱ、Ⅲ类整合子菌株.对含有Ⅰ类整合子菌株的可变区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进行凝胶成像系统检测,有39株可见亮条带,其中非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有3株,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有18株,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又产碳青霉烯酶的肺炎克雷伯菌有18株.将显示出亮条带的39株肺炎克雷伯菌菌株的5'-3'可变区的PCR产物进行测序,其中27株可比对出耐药基因,总共有5种耐药基因,分别为磺胺类dfrA1、dfrA12和氨基糖苷类aacA4、aadAl、aadA2,且这27株的药敏试验显示均对磺胺类、氨基糖苷类的抗菌药物耐药.结论 研究发现芜湖地区肺炎克雷伯菌以Ⅰ类整合子为主,尚未发现Ⅱ、Ⅲ类整合子.多重耐药菌较非多重耐药菌整合子的检出率高,芜湖地区肺炎克雷伯菌菌株对氨基糖苷类及磺胺类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应尽量避免使用.
    • 曹梅; 孙慕溱; 张龙; 汪小桐; 孔娜娜; 肖林林; 魏取好
    • 摘要: 目的 探讨社区泌尿系感染大肠埃希菌中整合子的分布及其与系统发育群、细菌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5年11月至2018年12月非重复分离自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肾内科门诊就诊患者尿液样本的大肠埃希菌152株.采用Phoenix 10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PCR筛查第1、第2类整合酶基因、整合子可变区和各分离株的系统发育群,通过测序分析确定可变区启动子类型及基因盒组合,并分析第1类整合子与系统发育群、细菌耐药性的关系.结果 152株大肠埃希菌对氨苄青霉素的耐药率为70.39%(107/152),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40.00%.152株大肠埃希菌中65株(42.76%)检测到第1类整合酶基因intI1,共检出68个第1类整合子,8种基因盒组合和14种耐药基因盒,其中基因盒组合dfrA17-aadA5检出率最高(51.47%,35/68),12株intI1阳性菌株未扩增出可变区.第1类整合子可变区中共检出5种可变区启动子,相对较弱的PcH1检出率最高(77.94%,53/68),同时检测出基因盒组合arr-2-cmlA5-blaOXA-10-aadA1.65株intI1阳性菌株中各系统发育群以B2群和D群为主.4株(2.63%,4/152)检出第2类整合酶基因intI2,其可变区基因盒组合均为dfrA1-sat2-aadA1.结论 社区泌尿系感染中分离到的大肠埃希菌第1类整合子与细菌耐药性密切相关,其携带的第1类整合子可变区启动子以弱启动子为主.intI1阳性菌株中各系统发育群的分布与总体菌株的分布一致.在大肠埃希菌中检出基因盒组合arr-2-cmlA5-blaOXA-10-aadA1.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