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色彩
城市色彩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751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工艺美术、艺术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71篇、会议论文71篇、专利文献58729篇;相关期刊328种,包括美与时代·城市、艺术与设计:产品设计、设计等;
相关会议35种,包括2015中国色彩学术年会、2014年中国流行色协会学术年会、2012中国流行色协会学术年会等;城市色彩的相关文献由979位作者贡献,包括郭红雨、蔡云楠、孙超等。
城市色彩—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8729篇
占比:98.75%
总计:59471篇
城市色彩
-研究学者
- 郭红雨
- 蔡云楠
- 孙超
- 王京红
- 王占柱
- 于文龙
- 张妮媛
- 李桂媛
- 李玮奇
- 杜小东
- 柳森
- 蒋跃庭
- 路旭
- 陈柳钦
- 吴昊旻
- 宋建明
- 张威媛
- 张楠楠
- 徐宁
- 徐雷
- 李文玲
- 王伟
- 王凌绪
- 王利
- 莫莉
- 赵思毅
- 赵颖雯
- 郭晓君
- 陈磊
- 陈静勇
- 严晶
- 乔国玲
- 付猛
- 任宇
- 刁艳
- 刘存
- 刘晓阳
- 刘洪彩
- 刘爽
- 刘瑞杰
- 刘磊
- 单学军
- 吕微露
- 吴丽宁
- 吴敬
- 吴晗
- 吴琛
- 吴豪
- 吴静子
- 周立
-
-
李如诗;
王行健
-
-
摘要:
城市色彩的客观采集与量化,是城市色彩设计的前提与基础。然而城市尺度下的采集工作困难重重,因此需要设计合理的数字化技术来改善相应问题。本文在“事理学”、“艺科融合”理论的指导下,设计无人机色彩矫正实验,通过无人机采集、色彩矫正方法的研究,对无人机镜头成像的色彩进行校正,得出针对无人机在不同光照、环境、高度下拍摄的照片进行色彩还原和矫正的方法,以期为城市色彩的前期取样提供更加庞大、精准的色彩样本。
-
-
张亚军;
程智超
-
-
摘要:
在全球化浪潮下,城市特色呈现出明显的隐性发展趋势。作为城市特色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色彩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但当今城市色彩的生成与应用出现泛视觉化、同质化和模糊化的问题。设计文化学强调设计与文化之间的深层联系,提出“大历史观”“大文化观”“大设计观”三个研究维度,对于当下城市色彩的生成与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依托设计文化学基本理论对城市色彩生成及应用展开探讨,希望为城市色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有益的借鉴。
-
-
施俊;
江雪
-
-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国土空间规划不再只是满足基本的空间功能需求,还应在此基础上提升规划的品质。城市色彩是一个城市中最醒目、最突出的视觉元素,可以给人以直观的视觉冲击和城市第一印象,能够协调城市空间,包括人工建筑空间和自然空间,使城市规划更加清晰、富有层次,还能增强艺术性。基于此,以下就从城市色彩的角度入手,探讨国土空间规划的新思路,希望能为相关领域工作者提供些许参考。
-
-
刘佳音
-
-
摘要:
色彩能带来强烈的感受,色彩鲜明、有序、独特的城镇会为人留下直观且深刻的印象,对地方形象的塑造至关重要。城市色彩,一个不容忽视的城市文化构成要素。理想的城市色彩应既能恰当的配合自然条件和景观,又能反映当地的审美、文化。但在色彩设计时要兼顾自然和人文两个角度绝非一件易事。文章将从世界城市色彩规划发展主要脉络及重要事件出发,研究六大主要色调的代表城市;并从大连出发,研究国内城市色彩规划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优化策略。
-
-
代光鑫
-
-
摘要:
城市色彩规划工作开展已久,然而具体实施效果不甚理想。传统色彩规划提供的“推荐色谱”或基调色既难以被城市管理者用于风貌控制,又无法满足微观层面建筑师及开发商的使用需求,时常面临弹性引导作用不强、刚性管控不足的窘境。文章以上海北外滩地区色彩规划研究为例,改变以宏观指引为主的色谱建议,将色彩规划管控对象分层传达,通过宏观—中观—微观多层次规则传导,明确取值范围与管控要求,将上位管控目标量化传达,并以色彩通则与地块综合约定的方式将推荐色谱应用于建筑色彩管控中,实现色彩规划的落地实施。
-
-
冯明兵
-
-
摘要:
通过研究城市色彩在地铁公共空间中的应用方法与理论,可了解城市色彩与地铁公共空间的关联性。分析了城市色彩的构成,并提出了城市色彩的提取及分析方法。以成都地铁、武汉地铁和西安地铁等公共空间的色彩设计应用为例,从点、线、面3个不同视角探究了城市色彩在地铁公共空间中的应用特色及表现手法。
-
-
韩梦丹;
李静
-
-
摘要:
城市色彩塑造城市意象,本文从城市色彩的概念、重要性和国内外城市色彩的进程三方面来概述城市色彩的形成与规划发展,以期把握城市色彩发展的趋势,推动我国城市色彩的基因再生,营建出富有文化色脉的个性城市.
-
-
牟紫菡
-
-
摘要:
城市色彩承载着城市文化与历史的最初印象,同时也记载着城市各类色彩的变化与演进,本文将在我国传统环境美学、社会美学、色彩美学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传统城市、景观及建筑色彩的构成规律进行研究,归纳并分析城市色彩的演绎及构成方法,在传统城市色彩观与现代城市色彩观并存的多元审美时代下,探寻传统城市色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传承与现代化演绎.
-
-
李睿
-
-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几年城市色彩一词频繁出现.回顾沈阳市城市色彩的发展历程,由于建设速度的加快以及对于城市色彩监管手段的缺失,沈阳市的城市色彩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意在通过对沈阳市城市色彩的现状调研,深入研究国内外城市色彩规划设计优秀案例,进而对沈阳市进行城市色彩营造方法的研究以及探索,以期能够为沈阳城市色彩的发展提供较为有益的规划办法以及可行性建议.
-
-
房庆丽
-
-
摘要:
构建人本主义关怀下的城市色彩意象,设计廊坊城市名片色彩.围绕以人为本的核心,基于色彩心理、分析了色彩记忆、色彩意象之间的关系,阐述了色彩意象的表达路径,研究由色彩意象引导城市色彩设计.通过设计廊坊城市名片色彩,建构了以人为本的城市色彩意象.色彩意象引导城市色彩设计,为城市色彩设计与规划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
-
ZHANG Heng;
张恒
- 《2018(第十三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 2018年
-
摘要:
城市色彩规划是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基于地域性视角对城市色彩规划研究与方法进行了丰富与扩展:在分析城市色彩的众多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首先归纳出城市色彩的地域性因素影响层,并基于因素影响层从自然环境色彩、人工环境色彩以及人文环境色彩三个方面整合城市色彩现状色谱,然后提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层次分类型研究、历史切片研究、公众参与的规划方法层,最终构建城市地域性的城市色彩总谱.并以庐城城市色彩规划为例,从庐城的城市色彩现状整合、色彩的规划定位、总体规划策略、色彩分区与划分控制单元指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基于地域性的城市色彩规划工作提供借鉴.
-
-
李玮奇;
吴晗
- 《2018年(第三届)京津冀高校建筑与土木领域研究生论坛》
| 2018年
-
摘要:
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以及城市精神的重要表现方式,城市色彩的营造和设计有着很多的现实意义.城市色彩作为展示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代表着该地区的色彩特质和城市形象,还能侧面反映出该地区所特有的地域文化特征和地域性色彩.但是在具体的城市色彩设计过程中,很容易重视色彩系统的建立,而忽视对于具体设计对象的地域特点以及背后潜藏的地域文化、地域色彩的发掘和整理.本文通过对地域文化、地域色彩的概念界定,基于地域文化的地域性色彩在城市色彩营造中的考虑因素,对城市色彩的地域性营造做一个简要分析.
-
-
张姝;
付梦真
- 《2017中国色彩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城市色彩是一个城市的面容,是城市形象在人们脑海中的第一印象,一个城市的富有特色的主色调可以增强这个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从城市的地理位置上来说,主要受大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自然环境因素包括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和地方材料三大因素.
-
-
郭红雨
- 《2017中国色彩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本文分析城市色彩与时代变迁的关系,总结提出影响城市色彩形象的三类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变化、科学技术发展、社会文化风尚等促动因素,特别结合居住建筑的色彩演进,揭示城市色彩中的时代发展印记,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符合时代发展走向的城市色彩趋势.
-
-
樊源;
游兮;
曾勇
- 《第三届全国规划实施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城市色彩景观是在长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环境影响下形成的,是城市的宝贵财富,在城市的规划设计中发挥塑造城市特色的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人类对自身的居住环境不单纯是对城市环境的各种物质条件的要求,而是已经上升到人性、文化、美学等"精神"环境的要求.本文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背景,以湘潭市城市色彩专项规划为例,对城市色彩规划与管理进行探讨,为今后城市色彩规划提供可资借鉴的方法与依据.
-
-
Guo hongyu;
郭红雨
- 《2015中国色彩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本文采用文化符号理论的视角,通过研究城市文化与城市色彩的关联,阐述城市色彩是在传统文化文本作用下形成的文化符号的观点,论述了作为文化符号的城市色彩的文化表达作用,结合安康城市色彩形象规划设计实例,论证城市文化内涵通过色彩转译表达的策略方法.
-
-
郭红雨;
蔡云楠
- 《2014年中国流行色协会学术年会》
| 2014年
-
摘要:
本研究通过丰富例证,深入分析地域专属性的城市色彩系统的生成环境,论证了城市色彩的地域属性来自于它所属的自然环境和人环境的观点,并结合多个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实例,提出了表达地域属性的城市色彩实践策略与方法,期望借助科学技术的力量,为城市寻求专属的色彩体系.
-
-
刘博;
史晓成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标志着中国城市发展逐渐由增量建设到存量建设、从硬件建设到软件建设、从大拆大建到更新优化的转变.色彩作为最直观的城市形象载体,其选择和搭配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城市品味和居民的精神体验.本文以西安中心城区色彩管控规划为例,着重讲述如何在城区全域色彩蓝图指引下,通过分层研究、分区划定、分轴控制、分块设计、分类实施的五分法则,建立一套多层级的城市色彩规划管控体系.规划最终以导则的形式将美学感知下的城市色彩主基调量化成为具有实操功能的行政审批蓝本,最终实现城市色彩规划从非法定向法定,感性向理性,美学向科学的转化.
-
-
-
孙瑞丰;
朱莉;
屈永超
- 《全国第十四次建筑与文化学术讨论会》
| 2014年
-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新城建设加速,越来越多的城市呈现出"单质化"和"同质化"现象,城市文化个性不足或缺失是造成"千城一面"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对地域文化特征的分析,挖掘长春地域文化对新城建设的引领影响,在深层次结构中寻找根脉,探索规律,最后梳理出地域文化塑造对长德新城城市文化延续具有的重要作用.本文将长春传统地域文化融合到长德新城的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城市色彩等方面中,对提升新城的整体品质、营造文化氛围将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