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土壤水分含量

土壤水分含量

土壤水分含量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233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农作物、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4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48600篇;相关期刊129种,包括致富天地、生态学报、西北植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全国节水农业理论与技术学术讨论会、第十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土壤水分含量的相关文献由70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宇锋、曹昀、李琴等。

土壤水分含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4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48600 占比:99.87%

总计:148797篇

土壤水分含量—发文趋势图

土壤水分含量

-研究学者

  • 刘宇锋
  • 曹昀
  • 李琴
  • 梁芷姮
  • 秦芳
  • 苏利荣
  • 苏天明
  • 陈高峰
  • 叶优良
  • 张振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海霞
    • 摘要: 长期以来,旱地小麦种植受缺水的影响,产量不仅低而且不稳定。近年,人口不断增长,而耕地面积却不断下降,旱地复种指数也在不断提高。提高旱地小麦种植的产量,已经成为粮食增产的主要动力。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笔者总结出一套旱地种植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一、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多年小麦生产资料数据显示,豫北旱作冬麦区,年降水量在400~600 mm,大部分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每667 m;旱地小麦产量在200~300 kg。
    • 辛亮; 王文章; 范锐锋
    • 摘要: 为探究土壤水分对不同类型土壤有机氮矿化作用的影响,以东北地区黑土和西北地区棕钙土为研究对象,通过15 d的短期室内恒温(30°C)培养,分析了两种土壤在不同含水量(60%和100%田间持水量)条件下,土壤有机氮矿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培养的进行,各土样有机氮矿化累积量逐渐增加,有机氮矿化速率逐渐降低。土壤类型从一定程度上对土壤有机氮矿化影响显著,100%田间持水量条件下,黑土有机氮矿化累积量和平均矿化速率分别是棕钙土的1.84倍和1.95倍(P<0.05);60%田间持水量条件下,分别为棕钙土的1.89倍和1.95倍(P<0.05)。水分同样影响着土壤有机氮矿化,与60%田间持水量相比,100%田间持水量条件下黑土和棕钙土有机氮矿化累积量分别提高36.69%和40.70%(P<0.05),平均矿化速率分别提高37.97%和38.27%(P<0.05)。黑土有机氮矿化作用较强,同时含水量增加会促进有机氮矿化,增加土壤有机氮累积矿化量。因此,建议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综合考虑土壤类型与水分条件对土壤有机氮矿化过程的影响。
    • 孟盈盈; 张黎明; 远勇帅; 贾璇; 程桦; 皇甫超河
    • 摘要: 凋落物分解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碳和养分循环的关键过程.对比叶片凋落物和细根的分解速率,有助于阐明水分变化条件下不同凋落物类型对湿地碳循环的相对贡献,提高人们对不同有机碳源分解驱动机制的理解.以安徽省升金湖湿地典型湿生植物——陌上菅(Carex thunbergii)为研究对象,采用分解袋法进行凋落物分解试验,分析叶片凋落物和细根在不同土壤水分含量(30%、50%和70%)下的分解动态.结果表明:①经过5个月的分解,在30%、50%和70%的土壤水分含量下,陌上菅的细根质量残留率分别为46.7%、58.1%和60.1%,叶片凋落物的质量残留率分别为37.9%、31.6%、33.9%.②在30%、50%和70%的土壤水分含量下,陌上菅的细根分解速率常数分别为1.78、1.27、1.12,叶片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常数分别为2.56、2.94、2.54,且它们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③细根的分解速率与土壤水分含量之间呈负相关(P<0.001),而叶片凋落物的分解速率与土壤水分含量呈正相关(P=0.01).④根据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可知,凋落物分解受凋落物类型、分解时间及二者交互作用的影响,且凋落物类型是主导因素.分别对细根和叶片凋落物的质量损失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在细根的分解过程中,土壤水分含量是主要影响因素,而在叶片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分解时间是主导因素.研究显示,相同土壤水分含量下,叶片凋落物的分解速率比细根快;湿地水位变化条件下,土壤水分含量对细根和叶片凋落物分解具有不同的影响,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促进了叶片凋落物的分解,但对细根的分解产生了抑制作用.
    • 谢婷; 李云飞; 李小军
    • 摘要: 植被恢复与重建是沙区退化土地修复的有效途径,是生物土壤结皮(Biological Soil Crusts,BSCs)拓殖和发育的关键影响因素.采用室内恒温培养-碱液吸收法研究了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不同恢复年限固沙植被区BSCs及其下层0-5 cm土壤的碳矿化特征,分析了其与水分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 表明:BSCs及其下层土壤有机碳的瞬时速率、最大和平均矿化速率以及累计释放量均随着恢复年限的延长而增大,同一植被区表现为BSCs大于下层0-5 cm土壤(P<0.001).土壤含水量的增加显著促进了有机碳矿化过程(P<0.001),土壤水分含量从5%增加到20%时,BSCs有机碳的平均和最大矿化速率及累计释放量分别增加了1.48-2.08倍、1.60-2.00倍和1.48-2.08倍,下层土壤分别增大了1.36-2.08倍、1.21-2.00倍和1.36-2.08倍.土壤电导率、有机碳和黏粒含量是影响有机碳矿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表明沙区植被恢复与重建背景下BSCs的发生发展促进了土壤碳矿化过程,而BSCs参与的碳循环过程受其理化属性及水分等环境因子的共同影响.
    • 武泽宇; 薛亮; 张显松; 李金垚; 李生; 王佳
    • 摘要: [目的]研究喀斯特白云岩区典型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化及分布规律,为石漠化地区植被快速恢复和生态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贵州省普定县喀斯特白云岩草地、灌丛、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4种不同植被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11月利用网格法分0~10cm和10~20cm 土层进行土壤取样并分析,利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土壤水分含量及其空间变异特征.[结果](1)除草地和人工林之间差异不显著外,不同植被类型间土壤水分含量呈极显著差异(p<0.01),土壤水分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天然次生林>草地>人工林>灌丛,最大值(40.22%)是最小值(18.59%)的2.16倍,变异系数为5.34%~29.42%.(2)草地和灌丛浅层土壤水分半变异函数的最优模型为高斯模型,深层土壤为指数模型,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均为指数模型,草地变程最小(4.24m),而人工林变程最大(16.48 m),灌丛基台值最大(14.42),天然次生林块金值最大(1.27).(3)土壤水分含量最高值均发生于样地内上半部,深层土壤水分含量高于浅层土壤,且同种植被类型在0~20cm土层有相似的空间分布格局.(4)土壤水分含量与土壤总孔隙度成正相关,与土壤密度成负相关,植被类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壤水分含量,但并非随植被的正向演替而增加.[结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空间结构明显,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4种植被类型中天然次生林土壤水分含量最高,草地土壤水分连续性最差,人工林土壤水分连续性最好,同种植被类型在0~20 cm 土层水分分布相似.在相同气象条件下,植被类型、坡位、土壤密度和孔隙度可能是影响土壤水分含量分布的重要因子.
    • 蒋丽华
    • 摘要: 为探求适宜的整地抗旱措施,在阜蒙县新民镇开展春玉米不同整地方法田间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方法,以6种整地措施设置6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土壤水分含量及春玉米出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秋做垄整地措施可以使耕层土壤水分含量提高10.0%以上、春玉米出苗率达90.0%以上,适宜在阜新地区推广应用.
    • 赵常明; 申国珍; 徐文婷; 熊高明; 樊大勇; 周友兵; 葛结林; 谢宗强
    • 摘要: 土壤水分含量是研究土壤水分状况和动态的基础指标,是陆地生态系统水环境长期定位观测的重要指标之一。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我国北亚热带地带性的植被类型。研究区域位于湖北西部神农架地区,是三峡库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集水区。本数据集收集了湖北神农架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暨中国科学院神农架生物多样性定位研究站(简称神农架站)2009年5月至2016年12月的土壤水分含量数据,总数据量7425条。测定方法为时域反射法(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TDR)定点连续观测,观测深度为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40–50 cm,观测频度为每月2次。在20 m×5 m(水平投影)的人工径流场的上部、中部和下部分别埋设了3根测管,共9根测管。用户可以按照观测时间、观测深度和坡位进行数据检索。初步统计表明:1)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2009–2016年土壤水分含量(体积比)平均值为0.313±0.165,最大值为0.647,最小值为0.000。2)2009年(5-12月)土壤水分含水量最大,为0.342;其次2012年,为0.340。2010年最小,为0.293。3)1月土壤水分含水量最高,为0.343;其次为11月,0.342。8月土壤水分含量最低,为0.271;其次为7月,0.291。4)土壤水分含量从上层到下层逐渐增加,10–50cm土层分别为0.084(±0.070)、0.222(±0.092)、0.359(±0.108)、0.431(±0.078)和0.468(±0.065)。5)2009–2012年0–50 cm土壤平均储水量为156.99(±56.99)mm,相当于1569.9(±186.6)t/hm2。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土壤水分含量数据库的建立与共享,为理解水利工程集水区水分涵养和水量调节功能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为理解未来全球变化条件下该类型森林的土壤水分动态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了数据支撑,对区域森林生态系统水量平衡和水文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升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森林水文学的科学研究,对推动我国森林水文学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杜伟; 郭晓凤
    • 摘要: 在农业生产中,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将会影响到生产工作的开展,甚至直接决定了最终产量,但是当前存在较为严重的水资源浪费情况,导致农业灌溉缺水,从而影响到农业生产,这便需要加强对土壤水分含量检测工作.本文就针对土壤水分含量检测中光谱技术运用进行探讨,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光谱技术越来越成熟,能够充分发挥出其在土壤水分含量上所具有的作用.
    • 杜伟; 郭晓凤
    • 摘要: 在农业生产中,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将会影响到生产工作的开展,甚至直接决定了最终产量,但是当前存在较为严重的水资源浪费情况,导致农业灌溉缺水,从而影响到农业生产,这便需要加强对土壤水分含量检测工作。本文就针对土壤水分含量检测中光谱技术运用进行探讨,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光谱技术越来越成熟,能够充分发挥出其在土壤水分含量上所具有的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