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低温冷害

低温冷害

低温冷害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724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农作物、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55篇、会议论文40篇、专利文献85424篇;相关期刊258种,包括农民致富之友、灾害学、吉林气象等; 相关会议26种,包括广西省气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等;低温冷害的相关文献由168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春乙、马树庆、朱海霞等。

低温冷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55 占比:0.76%

会议论文>

论文:40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85424 占比:99.19%

总计:86119篇

低温冷害—发文趋势图

低温冷害

-研究学者

  • 王春乙
  • 马树庆
  • 朱海霞
  • 何燕
  • 姜丽霞
  • 张敏
  • 李政
  • 欧钊荣
  • 陈莉
  • 张玉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贾顺超; 李四春; 范玉莲; 田玉霞; 许艳萍
    • 摘要: 应城市糯稻种植有着悠久历史,1980年以来糯稻种植面积逐年递增,其中籼糯稻种植面积全国第一,因此糯稻生产一直是应城市的优势和特色。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力常年外出打工,双季的糯稻种植模式已向一季中糯的种植模式转移。应城市2012年糯稻种植总面积2.13万hm^(2),其中中籼糯1.73万hm^(2),占总面积的83.2%,基本上以中籼糯为主。由于历史习惯,中籼糯在应城市的播种期从每年的4月5日至6月5日,因此在两个月的播种期中,选择最佳适宜播种期,可充分利用气候资源,趋利避害,达到优质高产。
    • 柴恒金
    • 摘要: 我国的水稻种植行业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但黑龙江省开展水稻种植工作时,受天气因素的影响,导致水稻生长阶段经常发生低温冷害的问题。针对黑龙江省水稻低温冷害问题与水稻产量之间具有密切联系,需相关部门与工作人员提高重视程度,通过对黑龙江省水稻种植区域农业气象观测站的水稻生长和温度数据的分析,采取先进化计算方式建立有关水稻低温冷害问题出现的规律,明确黑龙江省水稻低温冷害影响程度和产量大小以及生长阶段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以此来掌握低温冷害问题在黑龙江地区分布的特点。
    • 于省元; 李鹏伟
    • 摘要: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是重要的优质水稻生产基地。为降低低温冷害对水稻生产的影响,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开展黑龙江省水稻低温冷害遥感监测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遥感影像结合气象数据和水稻生长观测资料等,提取水稻种植面积、识别生育期,用冷害监测指标、植被指数与遥感反演数据结合构建监测模型,并进行监测精度评价,提供时空连续、覆盖全省的低温冷害监测专题信息,为保障粮食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 王龙; 刘丹丹; 马明哲; 赫东玉
    • 摘要: 对北方水稻低温冷害指标持续适用性的检验和比较进行研究,运用了数据统计法、案例分析法、文献调查法和试验研究法等方法。在综合考虑多项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设计试验材料与方法。结果表明:在水稻低温冷害界定中,每年5~9月气温指标、积温差额指标、日均气温指标、日最低气温指标和具体持续时间指标在后续5年可继续使用,而积温距平指标因正确率偏低,不适合继续使用。
    • 郭扬
    • 摘要: 文章以敏感型玉米品系先玉330及抗性品系先玉335为实验材料,经低温处理后,探究不同品系玉米生理生化的变化。实验发现:低温胁迫下玉米膜脂受损,导致细胞膜透性明显增大;由于膜脂过氧化,丙二醛的含量也明显升高;光合作用相关的数据指标明显呈现下降趋势,造成玉米干物质的积累量下降;为了清除自身多余的活性氧,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含量明显升高,提高了玉米对低温胁迫的抗性。通过了解玉米在低温胁迫下的生理活性变化,以期为玉米的高效抗逆品系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
    • 曹涤环
    • 摘要: 早稻育秧期间,常会受到低温冷害、长期阴雨及大风雷雨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对培育早稻壮秧威胁极大。因此,在育秧时应密切注意天气变化情况,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减轻危害,育足、育好早稻秧苗。1.长期低温冷害春播育秧期间,如果温度急剧下降到10°C时,极易发生受冻死苗的现象。
    • 顾忠良; 荣裕良; 毛瑗璇; 高慧莉; 计天岑; 何玮杰; 沈寒
    • 摘要: 为探索再生稻在上海市松江区种植的气候适宜性,于2018年、2019年对再生稻品种‘松早香1号’进行试验,并结合上海市松江区气象观测站1999—2019年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再生稻两茬总产量明显高于一季稻;‘松早香1号’作为再生稻栽培,从播种到后茬齐穗需要10°C以上有效积温2640°C·d;再生稻前茬收割较晚时,后茬开花期遭遇低温冷害的风险较大。后茬无效穗的形成与开花期最低气温关系密切,在低温来临前尚未开花的颖花一般都不能受精,低温冷害指标为日最低气温≤13°C或连续2 d≤14°C。在露地育秧、4月10日播种的情况下,后茬齐穗期遭受低温冷害的风险较高;如果采取塑料大棚育秧,达到80%安全齐穗保证率的安全播种期为4月1日。研究结果为再生稻在上海地区推广提供技术依据。
    • 陆大雷
    • 摘要: 初春时节,突然的低温冷害会对玉米播种出苗造成较大影响,所以各地要及时调查苗情,加强分类管理。一、一般地块无须特殊措施管理正常播深情况下,玉米出苗至4叶期以前,其生长点处在地表以下3厘米左右,遭遇短时间冷害后只是地上部叶片症状表现较重,而生长点受害较轻,影响不大。因此,这个阶段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对于一般没有明显冷害的或一些轻微冷害的地块,进行正常管理。没有播种的地块,要及时机械抢播快种。
    • 刘明国
    • 摘要: 机械化侧深施肥技术是在水稻插秧的同时将肥料施于秧苗侧位土壤中的施肥方法,是一种可促进前期生育、防御低温冷害、省工省本、减轻水质污染的低成本稳产、高产的技术。为实现提高肥效、减少化肥施用量的目标,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应当把握如下技术要点。
    • 姜丽霞; 李树岭; 张雪梅; 曹蕾; 刘艳华; 闫平; 韩俊杰; 姜蓝齐; 初征
    • 摘要: 利用1981—2018年黑龙江省玉米农业气象观测站资料,基于国家气象行业标准中水分亏缺指数、≥10°C积温距平指标判识玉米出苗—乳熟期干旱、低温冷害,规定同一站同1年内干旱和低温冷害均有发生为两种灾害复合发生,以数理统计、对比分析方法分析其温水特征及玉米相对产量变化率。研究结果表明:1981—2018年间,研究区玉米出苗-乳熟期干旱和低温冷害复合发生累计110站年,各站发生3~11年,时间上呈减少趋势,1980年代为高发期,1990年代中期以后发生减少,空间上呈西多东少态势,松嫩平原西南部为多发区;玉米出苗-乳熟期干旱和低温冷害复合发生期间的温水特征总体表现为日均温非持续偏低,而呈波动-间隔式偏低,64站年发育期内50%以上时间的日均温较常年偏低,平均低温日数为54.0 d,未出现有效降水量的日数平均多达73.2 d,有效降水量大于0 mm的日数平均仅16.0 d,有效降水量少,88站年不足300 mm,大雨以上等级有效降水频次少,平均仅2.1 d;研究区93.3%站点玉米出苗-乳熟期发生干旱和低温冷害复合灾害年份与未发生复合灾害年份相比,玉米相对产量变化率均为负值,一定程度上表明干旱和低温冷害的复合发生将引起玉米单产下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