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2128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贸易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92篇、会议论文36篇、专利文献2747篇;相关期刊963种,包括社会科学、经济研究参考、世界经济等; 相关会议31种,包括第十三届北京迈向国际化大都市论坛暨2015北京经济论坛、“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与发展”学术研讨会、第三届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论坛等;国际分工的相关文献由217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幼文、王社荣、张二震等。

国际分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92 占比:42.91%

会议论文>

论文:36 占比:0.74%

专利文献>

论文:2747 占比:56.35%

总计:4875篇

国际分工—发文趋势图

国际分工

-研究学者

  • 张幼文
  • 王社荣
  • 张二震
  • 张捷
  • 刘臣
  • 魏嵩寿
  • 刘焱
  • 康桂芬
  • 张为付
  • 张伯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晨; 林航; 施雪如
    • 摘要: 新科技革命诱发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促使国际生产的微笑曲线趋平、缩短全球生产供应链、引发研发创新的全球化,影响着国际分工的格局.新科技革命为中国参与国际分工带来了机遇:为平台产业进化提供丰富数据资源积累;为制造产业升级提供"换道超车"机会;为研发产业提升提供全球资源整合空间;为营销产业发展提供广阔多样实践渠道.同时,中国也面临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缩水,依靠低劳动力成本参与国际分工的空间缩小,发达国家对新兴产业发展设置障碍等挑战.为此,中国应采取以国内大循环为基础壮大中国平台产业、以国内国际双循环为抓手发展中国实体产业、培养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型人才等措施,积极应对,努力提升国际分工地位.
    • 闫晨
    • 摘要: 马克思认为国际分工的产生根源于生产力的发展。以资本主义国际分工形式主导的国际产业链中,中国承载了大量以资源消耗性为主体的中低端制造业,碳排放量接近环境承载力红线。中国将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双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生产力进步引起国际分工变化,破除不平等国际分工困境。当前,中国改革与发展面临挑战,经济问题与环境问题矛盾交织,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整体性失衡。但在实践中仍要以大力发展生产力为核心,走绿色发展道路,加强对外开放,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利用好碳中和发展的机遇,让中华民族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王涓
    •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和国际分工不断细化背景下,如何加快西安新一线城市经济发展步伐是值得研究的问题。由于受到全球范围内疫情的影响,国内一些地区零星出现的疫情影响到西安的经济发展。为了不断增强陕西省西安市抗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以2021年末之际西安市局部暴发的疫情为案例,以短期和长期效应经济波动为出发点,定性地分析疫情对西安宏观经济的影响。同时,针对西安的城市文化特色,给出了加快西安市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 李健
    • 摘要: 2021年,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数字经济仍然不断渗透和扩张,成为影响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国际分工和国家竞争力核心的因素。从大趋势来看,数字经济的发展已不可避免,会展业的重构也势在必行。2021年,杭州会展集团针对运营模式的可能性进行了思考、探索与实践,笔者通过四个关键词来与业界探讨。
    • 刘健羽
    • 摘要: 关于分工及专业化,亚当·斯密在《国富论》的研究中有所涉及,他指出,劳动者可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和熟练度,并缩短工作转换时间,这表明,劳动分工使得劳动生产率提高。分工和专业化还促使企业引入机器进行生产,激励企业采用新技术。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兴起以及全球科技的发展,全球生产要素和创新资源的流动性加大,分工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产品层次进行分工成为趋势,劳动分工的内容也正从传统上的产业间分工向产品间分工深化。
    • 马文景; 顾国达; 李建琴
    • 摘要: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兴起,人工智能发展迈入新的阶段,正在引领纺织行业多领域变革。本文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构建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衡量一国国际分工地位,运用多维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人工智能对纺织业国际分工地位的作用机制及影响效应,拓展了纺织产业国际分工的研究边界。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发展对纺织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效用显著;机制检验表明,人工智能主要通过技术创新、生产效率和人力资本三个渠道对纺织业国际分工地位产生影响,其中通过生产效率提升产业国际分工地位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激发。
    • 裴长洪
    • 摘要: 改革开放后,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成为中国加快现代化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中国逐步实现了对外贸易的跨越式发展。但中国与贸易强国仍有差距,真正的贸易强国是高度开放的经济强国,科技、文化、教育高度发达,不仅在国际分工中占主导地位,而且在贸易结算、规则制定和全球贸易治理等领域也举足轻重。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已经成为中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之一,探讨中国贸易强国之路也是经济学界的重要课题之一。
    • 韩丽婷; 叶劲松
    • 摘要: 随着国际局势日益严峻,国外对中国进口高技术产品封锁加重,中国企业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低端,进口高质量中间品成为中国企业跃升的突破口。基于2000—2013年《海关进出口贸易数据库》,《中国工企数据库》的高度细化合并数据,考察中国企业进口中间品质量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进口中间品质量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有显著抑制作用;企业创新和对外直接投资正向调节了进口中间品质量和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关系;对企业和产品的异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贸易类型,进口产品关税水平,进口来源国类型,企业融资约束水平也会影响进口中间品质量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作用。
    • 郑丽琳; 刘东升
    • 摘要: 基于2007—2019年国际机器人联盟披露的工业机器人数据和UIBE GVC数据库公布的全球价值链相关数据,深入考察工业智能化对一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业智能化有利于提高各国制造业GVC的参与度,但其对GVC分工地位的影响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关系;从人口结构和经济环境来看,工业智能化更易推动劳动力资源充沛和经济欠发达国家GVC参与度的提升,但对不同国家GVC分工地位的倒U型影响普遍存在;工业智能化对GVC的影响还具有明显的示范效应,即不仅有利于缩小同一国家不同行业GVC参与度的差异性,增强产业的整体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不同国家相同行业之间的国际竞争。因而加快工业智能化发展,进一步释放技术红利,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是进一步提升我国GVC参与度、实现GVC分工地位跃升的必由之路。
    • 胡紫薇
    • 摘要: 随着多边贸易和全球化格局的不断深化,生产要素实现了跨国流动,这使得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由此形成了全球价值链。各个国家以其比较优势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分工,以寻求利益最大化。本文选取了比较具备代表性的28 个国家,并基于2010—2018 年的投入产出数据测算了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并通过实证研究来分析影响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因素,从而寻求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制度质量、环境规制、创新能力、基础设施、人力资本、贸易开放度等因素对全球价值链地位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这也为探究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攀升带来了启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