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与发展”学术研讨会
“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与发展”学术研讨会

“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与发展”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4-12-06

主办单位:国家民委;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科院

会议文集:“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伟业即将开启,新疆和中亚地区的文化教育如何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发挥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值得深思和研究。本文简述了丝绸之路的启示。新疆是丝绸之路中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必经之路,新疆是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纵深地带,历史上的新疆是以汉语为主的双语或多语使用之地。分析了新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发展的历史机遇。新疆的地缘优势,古代丝绸之路的文化遗产,新疆跨界民族的语言优势。阐述了如何让古老的丝绸之路重现辉煌。在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过程中,“民心相通”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新疆则可以凭借地缘优势以及中亚国家在文化上的许多共同性,借助各方力量,形成中亚地区的文化教育交流中心,从而达到“民心相通”的目的。构建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教育文化交流的平台,促进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在中小学和大学本、硕、博不同层次的教育合作与交流,将“丝绸之路”主题纳入中国新疆和中亚国家的教育教学体系。“丝绸之路”的历史己源远流长,其文化也早己深入欧亚各国人民的心中,其影响更是波及世界。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将“丝绸之路”的文化复兴并发扬,更应该让它与时俱进,因地制宜,达到为中国服务,为世界服务的目的。
  •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是当代中国促进西部社会发展和周边国家友好合作的综合战略.但由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是跨越亚欧众多国家疆界的合作与发展大计,因此因多源性、突发性、跨国性、交织性和破坏性而上升为边疆安全的问题就会对这一战略的实施带来负面影响.这些边疆安全问题从内而外依次是边疆地区群体性事件和暴力事件、边界纠纷、边疆重大自然灾害、跨国民族生存发展问题、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关系问题、恐怖与极端组织活动等.解决以上问题的途径是:达成保护和重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生态环境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落实亲诚惠容的外交政策;逐步实现兴边富民的国内发展战略目标;逐步实现兴边富民的国内发展战略目标;强调文化认同在前,经济社会合作在后;在战略实施过程中逐渐改变中国倡议、一带沿线国家响应为中国与一带所有国家实质合作共同推动的亚欧腹地发展战略;在战略实施的人文环境方面,重视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安全合作.从而真正化解以上边疆安全问题,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安全发展.
  • 摘要:论文按照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趋势与需要,强调通过加强边境地区合作开发,来共同构筑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跨国桥头堡.以我国西南边境为例,分析边境地带跨国合作开发的有利条件,认为我国西南边境跨国地区具有良好的政治经济关系与地缘经济合作条件、资源与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互补共生性、良好的交通联系与口岸对接条件、良好的动力机制及推动力量与制度保障.提出了两大共同构筑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国桥头堡的策略:一是采用口岸增长极开发的模式,依托口岸增长极,促进增长极发展与口岸特色经济建设的良性互动;二是采用点轴开发模式,依托口岸及其通联的跨国交通干线与沿线城镇,促进跨国经济走廊的建设.
  • 摘要:建设"经济走廊"是相关国家或地区基于强化跨国经济合作、促进双边或多边贸易与投资增长、推动国民经济与社会事业可持续发展等目标的经济发展方式选择.不同国家或地区对于推动"经济走廊"建设的历史沿革、比较分析、决策视角以及"经济走廊"建设进程面临的不确定性等诸多要件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现阶段,中国政府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对外经济开放新战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老泰经济走廊以及中巴经济走廊以及部分沿边省区提出的多条经济走廊等形成了中国跨国经济走廊建设的多元化格局,日本、美国对中国推动的"经济走廊"建设构想采取"定点清除"的策略正在见效,中国推动的"经济走廊"建设需要在技术层面形成系统可行的实施方案.
  • 摘要:本文简述了“一带一路”战略真正开启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分析了中国西北地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战略定位以及从内陆开放视角看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主要是欧亚大陆陆权国家;中国的沿边地区、内陆地区也是亚欧大陆的内陆地区;宁夏是全国唯一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从内陆开放视角来分析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问题,能够更加认清内陆地区的优劣势。探讨了新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应该充分重视民族地区现代化问题。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使西北地区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人文优势、资源优势等,积极承接产业转移,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和内地一边疆结构,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论述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必须深入分析伊斯兰经济走廊问题。阿拉伯财富基金“向东看”的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必须创新吸引阿拉伯国家投资的模式,准确评估人文优势:投资不取决于宗教,而取决于利润。中国西北地区不具有出口清其牛羊肉的比较优势。
  • 摘要:本文主要立足于国家战略和区域实际,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市为研究对象,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通过模型测度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以为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 摘要:清真食品工业的大发展有利于把新疆的资源、地缘和人文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可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加速形成,还可以有效促进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就业、解决农牧产品"卖难"等问题的有效解决.本文对新疆清真食品工业现存的竞争力弱、资金环节薄弱、市场秩序混乱、对外拓展滞后等一些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把发展清真食品工业纳入“丝绷之路经济带”建设发展规划,金融支持,助推清真食品工业的发展。按标准使用“HALAL标识”,拓展国外市场,做大做强特色品牌,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
  • 摘要:90年代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关税制度的变革,促进了生产工程体系的国际化发展,打开了商品由世界多个国家或地区共同生产完成的道路,中间产品交易在全球发展迅速.全球化过程中,东亚地区"雁型模式"垂直分工的产业链条被打破,水平化分工不断增强,中间产品贸易快速发展.中间产品贸易的增长在传统统计方法下处于生产组装等中间环节的中国及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顺差额大幅增加.名义出口贸易额的增加使得中国的国际竞争力被高估的同时面临外部贸易环境不断恶化的风险.
  • 摘要:本文简述了宁夏清真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宁夏清真产业发展的优势,人文优势,地缘优势,产业优势。清真产业特色正在形成,清真产业基地发展迅速,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不断扩大。质量标准和认证体系建设。分析了宁夏清真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把握机遇,力争把宁夏打造成中国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聚集区。不断完善清真食品认证标准体系,把握时代潮流,发展大数据应用,打造“网上丝绸之路”。充分发挥伊斯兰金触的特点,解决清真产业发展中的资金短缺问硬、以加快其国际化的发展步伐。
  • 摘要:论文以民族地区的生态补偿、对口支援、民族旅游为研究议题,论述了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性,阐述了对口支援民族地区的功能定位,梳理和描述了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战略格局.针对生态补偿、对口支援、民族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摘要:本文简述了宁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势。积淀深厚的人文优势,凌空对接的平台优势,向西开放的通道优势,资源深加工的科技优势,民族团结的政治优势,支撑引领的人才优势。分析了宁夏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的方向。把宁夏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支点的定位,打造宁夏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的重点任务,战略支点的框架体系。阐述了宁夏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的重点。文化交流合作,产业融合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好产业项目带动,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双方的需求对接,实现有机结合,建立区域协同互动机制,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 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是目前理论和实践发展的热点问题.有要素集成性特征和政策承载力基础的草原是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明确草原生态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系,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草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极为重要.本文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我国草原生态系统的"二元"耦合机制,从两方面明确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与我国草原生态系统发展的耦合关系,并在探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草原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形成了具体的草原可持续发展战略.
  • 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我国与中亚和阿拉伯各国合作开辟了空间,宁夏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落实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布局,建设国家面向阿拉伯国家开放合作的战略平台,构建以我国内地为腹地,宁夏为战略支点,涵盖中东阿拉伯国家、中亚穆斯林国家、北亚蒙古及俄罗斯组成的"中北亚经济圈",加强与国内丝绸之路沿线省区及相关地区的合作,将国家战略与宁夏所需紧密融合,将宁夏打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战略支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
  • 摘要:推进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国家的紧密合作,是推动民族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经过大量的调研和分析认为,回族商贸人才是发挥宁夏人文优势资源推进中阿务实合作最佳载体,穆斯林商会是发挥宁夏人文优势资源推进中阿务实合作的最佳媒介。在调查中发现宁夏回族从事中阿经贸翻译、中阿贸易投资等活动的人才的确不在少数。有的已经取得很大的成绩,成为知名回族商贸人才,在中阿经贸交流中具有一定的影响,他们在中阿务实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加快中阿务实合作,推动宁夏经济快速发展,应充分发挥回族商贸人才和穆斯林商会的作用。
  • 摘要:陆上丝绸之路国内区段主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该地区民族众多、信仰多元,经济相对落后.要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契机,振兴西北地区,必须建立和谐的生态发展体系,即积极的信仰体系、特色的城镇文化和可持续的生态文明环境.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要以保护文化多样性的为前提。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强调“和而不同”,发展要彰显更为富强、和谐的中华文化为目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文化发展,通过政府的法律政策规范,各民族的全员参与,促进文化旧传统的更新和新传统的建立,坚持生态保护,坚持文化多样性保护的原则,必将为西部地区经济的振兴,为整个中华伟大复兴奠定基础。
  • 摘要:本文简述了草原丝绸之路以及草原上面的著名商道,波兰-鞑靼大道,真人之路,马可之路,黄金之路,茶叶之路,张库大道。阐述了蒙古驿站和商路的关系。驿路和驿站为军事、政治服务的同时,也为随军贸易商队服务。随着全国的统一,北方边疆地区与中原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更加密切,这些驿路随之也变成了商队不绝的交通大道。沿着官府的驿路和驿站开辟了商业大道。在蒙古地区,驿站和商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不可分离。蒙古地区的驿站对传递情报、传播信息、商品运输、贸易往来起着重要作用。介绍了蒙古地区商业中心与商路。驿站制度对蒙古地区商路的形成起了巨大的作用,蒙古地区的道路交通无不与台站、卡伦及商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蒙古地区的站台、卡伦、驿站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商业市镇正好成为纵横交错的各条商路汇聚的中心。
  • 摘要:本文借鉴古丝绸之路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试从宏观上对建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一些设想。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建立在中国和丝绸之路沿途中亚诸等多国的基础上,也与这一大的范围地缘政治密切相关。建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还必须大力发展交通,加强道路联通。加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建设,形成大大小小的产业和人口密集的“经济带”或“经济区”,再由这些大大小小的经济带经济区组成有机的、协调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强新丝绸之路沿途各国的文化交流,是建构、巩固、发展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必要条件之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提出,不仅对于中国的经济的提升、深化改革开放,及对中亚各国经济的复兴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推进西部开发、缩小东西部差距;国家社会的稳定,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均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义。
  • 摘要: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枢纽地带的中亚,地缘政治上的博弈之动向,是本文关注的视角.简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分析了中俄两“带”之对接的前景。提出了在对接问题上我国应该采取的对策。不断提高中俄两国政治层面上互信,这个互信程度愈高,对接的基础就愈扎实。加强中俄经济合作的过程中,逐步实现技术标准的对接,比如在铁路互通就有标轨与宽轨的对接。在可预见的中俄关系愈来愈好的发展趋势下,加强中俄经济合作,前中俄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跨欧亚发展带”的对接,前景亦广阔。
  • 摘要:本文从贸易理论的视角探讨“丝绸之路经济带”实施的理论基础。尝试整理贸易理论的演进及其主要观点,为下文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进行理论分析提供线索。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域分工特征。历史形成而非刻意布局,即作为地域分工的表现形式是客观存在的。区域内不同经济主体具有多元性和多层次性,经济带具有开放性,相对稳定与发展变化共存。阐述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理论的借鉴意义。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不是重建一种区域经济安排,而是促使现有合作更加顺畅。对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双边经济关系,对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经济合作,对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欧亚国家扩大彼此间经济联系,对区内各种国际经济组织的合作,落实共同感兴趣的重大项目,都有直接促进作用。
  • 摘要:"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作为中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具有全局性、漫长性和综合性等特征.为了提高战略实施效果,必须要转变思路.包括思维上从经济至上转变为总体思考,在确立对外基本交往原则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推进;在态度上要从被动性交往转为主动性交往,知己知彼,从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到经济结构等方面,明确"己"与"彼"的长与短;实施上从行政推进转变为以点成线,充分发挥国有企业以及项目的"点"的作用,逐步形成制度、组织等更大的节点,把战略的实施范围和广度由小区域内的经济带扩展到"丝绸之路经济带"大区域.
  • 摘要:在21世纪世界复兴丝绸之路大潮中,将以经济发展为引领,互利共赢创造丝路新文明,将和中亚等沿线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好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核心区,这即是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更是有效可行、促进新疆经济更快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最佳发展方式.优化和提高新疆丝带核心区同中亚等沿线国经贸合作水平。建设新疆丝带核心区先进的装备制造基地。建立新疆核心区完善的金融体系。建立新疆丝带核心区和中亚等沿线国科技文化教育体育旅游等交流合作。建设新疆丝带核心区将加强与中亚等沿线国家的安全合作。提高我国在区域安全保障中的快速反应能力,增强我国在区域安全的影响力,并有助于新疆的长治久安。
  • 摘要:研究东亚地区特别是中、日、韩三国与中亚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对于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亚欧大陆桥经济体系,拓展更广泛的全球性经济合作和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的积极意义。简述了中亚国家地理优势及其各国经济发展概括。分析了中、日、韩与中亚国家资易现状及其发展趋势。阐述了中、日、韩与中亚国家贸易形态及国际分工特征。中、日、韩与中亚各国的贸易形态及其特征,即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分工和生产要素互补。论述了东亚区域生产网络深化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随着中、日、韩三国对中亚国家的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将会带动东亚地区和中亚各国的经济联系,不但有利于进一步深化东亚区域生产网络,有利于东亚地区改变过多依赖欧美市场,实现贸易多元化和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有利于中亚国家通过投资和贸易的双边流动,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带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
  • 摘要:战略性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在我国西部地区已经全面展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正在贯彻实施这个新战略.为此,塔吉克族民众向两个方面投入了经济力量:向东南方向建设"中巴经济走廊",向西北方向建设"中塔自由贸易区".中国联通中亚、南亚的帕米尔高原这个关键区域出现新的大规模建设,一个跨越国界、影响洲际的新的经济发展态势出现轮廓.
  • 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把中国与中亚联系在一起.中亚具有较好的资源禀赋和转型发展潜力,通过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实现互利双赢.必须深化理论与政策研究,创造有利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内外环境.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参与新世界经济体系构建的扛鼎之作。丝绸之路经济带展示了中国在新发展阶段对于亚欧大陆一体化发展包括深化与周边国家合作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中国经济实力增强后建立跨国利益共同体和进一步扩大开放的企图心,揭示了把中国的国内协调发展与跨国一体化结合起来的意愿,无疑会成为21世纪前期中国全方位开放的重要引擎。
  • 摘要:着眼于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搭建新平台,习近平主席今年先后2次倡议俄方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均得到了普京总统的积极响应,所以将会把双方合作开拓21世纪东北方向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跨国项目提到日程.为此,需要透视中俄合作开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时代背景,分析中俄合作开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现实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创意中俄合作开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推进对策:注重全面加强海洋领域合作,充实两国战略协作合作伙伴关系内涵;依托两国相关沿海区域,共同开拓21世纪东北方向海上丝绸之路;注重加强科研合作,奠定21世纪东北方向海上丝绸之路开发基础.只有这样努力下去,才能逐步合作开拓出21世纪东北方向的海上丝绸之路,为亚欧区域经济繁荣做出历史性贡献.
  • 摘要:提及"旅蒙商"一词,仿佛翻开了中国北方一支商业劲旅尘封的历史,置身远去的鲜活记忆.地处锡林郭勒大草原南端的多伦诺尔,自元代以来就是中原通往蒙古高原、连接欧亚大陆"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明末清初它一路崛起为中原地区旅蒙商沟通南北贸易的商业重镇.基于此,本文把握历史发展的时间刻度,围绕多伦旅蒙商的肇始、兴盛以及衰落三个阶段的基本情况展开论述,最后结合时代背景对其历史作用进行了反思.指出多伦旅蒙商对内地汉文化和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它又具有不等价交换及放高利贷经营的不足之处.多伦旅蒙商的经营几百年经久不衰,从根本上讲,是由于农牧两种生产方式互相补充的需要,尤其是牧业经济对农业经济的依赖.
  • 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构想的提出,不仅是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新举措,也是亚欧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新要求.本文选取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我国所涉及的28个节点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节点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将节点城市分为4级节点,以经济带现有的城市群和都市圈为桥墩,以节点城市为桥梁,以产业为支撑,确定各个节点城市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产业定位,促进节点城市产业协同发展,为经济带的迅速崛起与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产业支撑,从而打造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 摘要:民族医药事业在经历了衰退期后,目前正进入高速发展期,正在从单一的农业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化与传统相结合的产业化发展方式转变,正趋于本土化、科学化、现代化和国际化.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来自西医药和中医药的强烈竞争,其本身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耦合性差、产业组织倒置、种植基地规模较小和技术人才缺失等问题依然突出,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民族医药产业的发展基础和问题,在规划、产业组织形式、资金、人才技术、种植基地和市场开拓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应该高度重视民族药产业化,设立独立机构,制订中长期规划。构建合理的民族药产业组织体系,优化区域布局,加甄规范化药派基地建设。加快民族药规范化标准化制定和认证步伐,构建完整的民族药研发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民族医药人才体系建设,加强民族药市场体系和优化民族药产业发展的软环境。
  • 摘要:旅游资源空间格局是旅游资源开发战略选择的依据,也是旅游地发展的基础.本文以新疆优质旅游资源为核心,基于ArcGIS技术,采用核密度和可达性分析法研究其空间格局分布特征和空间可达性.结果表明:新疆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呈现一轴一带格局,一轴即亚欧第二大陆桥,一带即新疆沿边境带.新疆优质旅游资源空间可达性较低,尤其是南疆,计算以乌鲁木齐为原点出发到达新疆各优质旅游资源点的时间,有116个景点在6h(半天)可达圈内,占研究景点的44.96%;有62个景点在十小时可达圈外,占研究景点的24.03%.
  • 摘要:中国有几样产品对中国乃至世界的交通史、文化史、商品史都很重要,它们就是茶叶、丝绸和瓷器。由于它们的流通和贸易往来,亚洲大陆上经诞生了丝绸之路与茶马古道,太平洋、印度洋上出现了海上瓷路。这些交通线路不仅是历史上中国对外贸易与机构及交流的重要通道,同时也将中国同世界各地在许多方面都连接在了一起,是中国文明同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印度文明等世界文明交流往来的动脉。隋唐开通的大运河使江淮地区的茶叶开拓了广阔的中原和西北市场,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商人云集于此,“银婚给素求市”,“或乘负,或肩荷”,或者“先以轻舟寡载,就其巨艘”,将本地和邻近茶叶产区的茶叶通过便捷的大运河系统贩运到了北方地区,促进了茶叶和饮茶习俗在全国范围内的传播与流行。
  • 摘要: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走廊,是指中国西南-印度的国际文化走廊,从成都平原向南,经四川西南、云南、缅甸,到达印度东部、中部和北部以及孟加拉,并进一步延伸到中亚、西亚和欧洲的国际交通线。本文从南方丝绸之路概况、古代中国西南与印度的文化交流、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走廊建设等方面加以论述。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走廊的建设模式,应在保护、开发、利用的原则框架内,以南方丝绸之路为载体,中、印、缅、孟四国通力合作,线性研究,全线开发,共同建设,利益共享。由南方丝绸之路蜀身毒道延续而来的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走廊,是有着数千年深厚历史积淀的国际文化走廊,是中国、缅甸、孟加拉和印度共有的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资源和巨大的历史文化财富。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大背景下,在建设和谐友好邻国关系,促进共同发展的认识己经日渐被各国人民广泛接受的形势下,继往开来,建设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走廊,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价值和现实意义。
  • 摘要:本文简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驱动力。经济发展驱动力,贸易驱动力,金融驱动力。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会在以下几个方面给民族地区发展带来机遇。为西部大开发增添新动力,对外开放格局巨变,民族地区成为开放前沿,产业空间格局将会巨变,民族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面临机遇。阐述了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所带来的经济发展背景的重大变化,民族地区的对策。制定包容性发展战略,做好枝叶规划,打通毛细血管。练好内功,优化地方投资环境,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积极进行自贸区试验,暂时处于核心外的民族地区也要有积极姿态,努力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通过科学、细致、严密的谋划,积极作为,抓住机遇,克服短板,实现经济腾飞。
  • 摘要:本文简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问题的提出及其方法论。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提出的历史原因。是国家改革开放产生的必然成果,是国家深化西部大开发的要求,是加快西部各族经济文化建设、减小东西部发展差距、使西部民族地区快速进入小康的必由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是将地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一个极具战略性的宏图设计,这一重大的战略行动必然也会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反思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问题提出产生的一系列现象,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是有着深远的历史原因和极其重要的现实原因,这一战略规划的提出,提供了一个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升中国经济国际化水平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平台,对于推动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有着重要指导和借鉴意义。
  • 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实现,必须要依赖于贸易的推进以及依赖于贸易的投资。因此,研究国际贸易当中重要的口岸建设问题,就具有非常强烈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了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内涵以及该战略当中口岸建设的作用之后,分析我国边境口岸建设过程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适度增加口岸投资额度,加强国家协调层面的协调,给予边境口岸地区新的优惠政策,充分利用丝路基金与亚投行来实现口岸对等发展。
  • 摘要:综合运用区位优势、战略通道、特色资源和南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青海当前和今后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本文简述了青海省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四大战略”地位。西部交通的战略枢纽,资源开发的战略基地,生态环境的安全屏障,稳藏固疆的战略要地。阐述了青海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明确发展的战略定位,建好贸易“大通道”,发挥比较优势,搭建文化交流平台,突出生态优先战略。
  • 摘要:本文简述了青海在古代中西交通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分析了青海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比较优势。青海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支撑平台和能源开发合作战略基地,青海是承东启西、联通南北的主要交通枢纽。青海是我国中西方经贸往来的重要支点,青海是建设“美丽中国”最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青海是我国与中亚、南亚各国人民开展人文交流的桥梁和纽带。青海是维护祖国统一和反分裂斗争的重要后方。阐述了青海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战略取向。未来青海向西开放的主渠道,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搭建开发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有利于青海更好发挥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引导多领域合作及投资,从而不断扩大对外交流,推进与丝路沿线地区经济的深度融合,从而进一步释放开发开放和创新创造的活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 摘要:公元7-9世纪唐地丝绸大量输入吐蕃,受到吐蕃贵族及上层人士的喜好与珍视,形成"重汉缯"的社会风气.但吐蕃气候寒冷,并不适合穿着丝绸,吐蕃贵族除用作头巾和衣饰以体现身分与等级外,一般不直接穿着丝绸.因实用空间受限,丝绸趋向了文化象征意义的发展路径.吐蕃中后期丝绸与佛教信仰日渐结合,成为体现佛、法、僧之崇高地位和表达敬仰的特殊礼仪品,也被视为"灵性"之物,此外还作为酬金、借贷和利息等进入交换领域.吐蕃丝绸使用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用价值,并奠定了后来藏地丝绸使用的基本路径.
  • 摘要:本文简述了“关东”地域概念的形成以及“关东之路”的历史脉络。自古代开始,东北亚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就十分紧密和频繁,中原地区文化经过东北地区的连接辐射整个东北亚地区,中原地区也受到其他民族习俗和观念的影响,东北地区与中原地区的商贸往来,与西伯利亚地区,朝鲜半岛,日本群岛的商业贸易文化交流路线,经过历史的沉淀,形成了“关东之路”。在这条“关东之路”上,不同国家民族的人口流动迁移,不同类型物品被交换,城镇兴起又消亡,东北地区是其中重要的桥梁和纽带。当代东北地区发展对外贸易,不可避免地需要依赖“关东之路”的复兴,激活“关东之路”的活力,赋予东北地区桥梁纽带作用新的含义,对东北亚地区区域合作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有重要意义。加强“关东之路”沿线国家互通有无,有效维护东北亚地区各国的共同利益,实现合作共赢,这需要充分认识到东北地区连接东西沟通南北的桥梁作用。“关东之路”在新时代的复兴可以成为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平台,构建“关东之路”有利于提升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水平,有利于东北亚地区的商品贸易往来。
  • 摘要:通道经济是依托通道的地缘优势,吸引生产要素资源向通道区域集聚、布局,以推进通道区域经济发展的经济模式.文章在分析通道经济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从本质上说是通道经济带的建设.从通道经济的视角出发,文章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切入点与重点领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实施对策.
  • 摘要:中国对外援助是中国开展国际外交,参与国际事务,发展国际经贸关系的特殊手段,具有独特的作用."丝绸之路经济带"是21世纪中国主动提出的规划全球战略部署的重要战略,是应对当前复杂国内国际环境的关键举措.根据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求,中国对外援助中要高度重视对中亚国家的援助,并调整和改革对外援助的策略和方式,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和发展.
  • 摘要:本文围绕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主要讨论。分析了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地位与作用。新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在中国向西开放的战略中所起的作用,也决定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处于核心区的地位。新疆重要的战略地位决定了它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核心区地位。探讨了历史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关于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在新疆建设区域性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文化科教中心和医疗服务中心;建设国家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和储备基地、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大型风电基地和国家能源资源陆上大通道,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努力当好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力军和排头兵。
  • 摘要:本文简述了固原市的发展现状和基础条件。分析了政府决策层选择和工作重点。在工作重点选择上,政府对民生、规划、生态、文化各要素定位准确,产业结构调整、城乡统筹、生态移民和扶贫开发是面对现实的实际选择。阐述了固原市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仍需做的努力。政府决策层的驱动和谋划积极有效,非公企业参与丝绸之路战略有其特有优势。大力推动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整体提升本区域人口文化素质,有序开发阿拉伯语教学教学,培养相关人才。固原积极参与丝绸之路战略,在劣势中寻长自身特长,转换观念,积极行动,打造自身实力。固原寻求发展之路仍然充满挑战和艰难,一方面要搞好本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已有的人才和资源,将网络技术和思维运用到经济、教育、人才发展等方面的工作中,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并形成合力,在发展中创造更多的机会。
  • 摘要:本文认为,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构成了新时期的"民族经济走廊",跨境民族是其中的活跃主体.在新的时空背景下,跨境民族的发展面临着人口安全、宗教信仰、生态退化以及国际与地缘政治因素干扰等现实问题.而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视角下,边疆既是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文化交流互动的通道,又是国家利益的有形保障,因而跨境民族借助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过程也是"民族经济走廊"中国家边疆治理策略之体现.
  • 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连接亚、欧、非三大洲的战略大通道,对促进亚欧非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在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资源与社会经济格局的基础上,提出符合经济带区情特色和地缘政治经济发展要求的典型模式,为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资源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建议.丝绸之路经济带油气矿产资源互补性强,存在广阔的市场合作前景;而经济发展存在两端高中间低的格局,东亚、欧洲经济发展势头较好,而中亚、中东地区经济增长相对缓慢,且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分工协作不合理.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资源经济的格局,提出生态文明模式、资源合作共赢模式与丝绸之路经济共同体模式,以此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资源经济可持续发展.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