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后循环脑梗死

后循环脑梗死

后循环脑梗死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191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8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58660篇;相关期刊127种,包括家庭保健、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实用临床医药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十四届全军神经病学专业学术会议暨第十届中瑞国际神经病学学术会议、中国微循环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2017年度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七次全国高压氧医学学术会议等;后循环脑梗死的相关文献由49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亚静、刘朝艳、崔雷雷等。

后循环脑梗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8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58660 占比:99.93%

总计:258851篇

后循环脑梗死—发文趋势图

后循环脑梗死

-研究学者

  • 刘亚静
  • 刘朝艳
  • 崔雷雷
  • 迟宝权
  • 丁欣
  • 宋文
  • 张艳红
  • 李禄卿
  • 王冬梅
  • 王洪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江天丽; 陈夏玲; 雷栩
    •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后循环脑梗死静脉溶栓时间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90例,发病时间窗0.05)。A组、B组两组患者90天死亡率虽低于C组但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而言,其发病时间越短,静脉溶栓后神经功能恢复越好,在严格筛选患者的情况下,延长静脉溶栓时间窗至6~12h也可获益,不增加脑出血及死亡率。
    • 迟宝权; 刘亚静; 崔雷雷; 刘朝艳; 赵鹏
    • 摘要: 目的对比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VCTDS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CT血管造影(CTA)在后循环脑梗死椎动脉狭窄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分别采用VCTDSA(32例)、MRA(30例)、CTA(40例)检查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结果为准,评价VCTDSA、MRA、CTA对椎动脉狭窄、狭窄程度、发育不良的诊断价值。结果102例后循环梗死患者中84例存在椎动脉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以V1部位狭窄比例最高,占65.48%。经Kappa一致性检验VCTDSA、MRA、CTA对椎动脉狭窄检出结果与DSA一致性系数分别分为0.756、0.432、0.602(均P<0.05)。以DSA诊断结果为准,VCTDSA、MRA、CTA诊断椎动脉狭窄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3、0.760、0.797,灵敏度分别为92.59%、72.00%、84.38%,特异度分别80.00%、80.00%、75.00%。经Kappa一致性检验VCTDSA、MRA、CTA对椎动脉狭窄程度判断结果与DSA一致性系数分别分为0.603、0.415、0.569,经Kappa一致性检验VCTDSA、MRA、CTA对椎动脉发育不良判断结果与DSA一致性系数分别分为0.771、0.395、0.631,以DSA诊断结果为准,VCTDSA、MRA、CTA诊断椎动脉发育不良AUC分别为0.901、0.636、0.804,灵敏度分别为88.89%、50.00%、75.00%,特异度分别93.75%、79.16%、85.71%。结论VCTDSA可精确评价后循环脑梗死责任血管,诊断效能较MRA、CTA突出,可作为诊断后循环脑梗死椎动脉狭窄的可靠手段。
    • 董晓辉; 曾星; 侯跃钢
    • 摘要: 目的探讨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与硫化氢、同型半胱氨酸(Hcy)以及呼吸系统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60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39例为预后良好组,21例为预后不良组。通过单因素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再对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通过Pearson法对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与硫化氢、呼吸系统感染、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时NIHSS评分、血清Hcy、呼吸系统感染以及病变部位等一般资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P=8.731/<0.001,8.851/<0.001,10.924/0.001,11.307/0.02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血清Hcy、呼吸系统感染以及多区域病变是致后循环脑梗死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28,0.040,0.016,0.003)。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与硫化氢无相关性(r/p=0.132/0.368),与血清Hcy水平呈负相关,与呼吸系统感染呈正相关(r/P=-3.254/<0.001,0.374/0.023)。结论入院时NIHSS、血清Hcy、呼吸系统感染以及多区域病变是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可为其早期治疗以及预后诊断提供参考。
    • 刘文涛; 吴锋; 席建平; 杨宝军; 马新; 王谦
    • 摘要: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评估后循环脑梗死(PCCI)患者椎基底动脉狭窄的价值及其与血清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该院收治的142例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根据MRI检查结果确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PCCI,分析患者血管病变情况与梗死部位,比较TIA、PCCI斑块性质,以及不同斑块性质PCCI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S100B)、泛素C末端水解酶L1(UCH-L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炎性反应指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几丁质酶-3样蛋白1(YKL-40)]、斑块性质相关蛋白酶[半胱氨酸组织蛋白酶S(CatS)、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10(MMP10)、血小板反应蛋白解整合素金属肽酶12(ADAMTS12)]水平的差异,分析不稳定斑块性质与上述血清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并观察预后情况。结果不稳定斑块组患者PCCI构成比高于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且PCCI患者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TIA(P<0.05);椎动脉颅外段血管病变以远段梗死为主,椎动脉颅内段血管病变以近段梗死为主,基底动脉血管病变以中段梗死为主,大脑后动脉血管病变以远段梗死为主;不稳定斑块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NSE、S100B、UCH-L1、GFAP、ICAM-1、VCAM-1、PECAM-1、VE-cadherin、YKL-40、CatS、MMP9、MMP10、ADAMTS12水平均高于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P<0.05);Pearson相关性显示,不同斑块性质与血清生化指标水平均呈正相关(P<0.001),不稳定斑块PCCI患者复发率高于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P<0.05)。结论PCCI患者椎基底动脉狭窄的CTA评估价值较高,动脉粥样斑块性质稳定性与神经损伤程度、炎性反应及斑块性质相关蛋白酶分子异常激活密切相关,且斑块性质不稳定患者复发风险高。
    • 左鹏; 倪小宇; 徐长松; 程冠亮; 倪贵华
    • 摘要: 突发性聋可由局部或全身因素引起,常见的病因包括血管性、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1]。内听动脉是供应内耳的唯一动脉,其来源于椎-基底动脉系统,多数起源于小脑前下动脉(an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AICA),少数起源于小脑后下动脉(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artery,PICA)或基底动脉。
    • 张在行; 温昌明; 孙军; 高军; 陈笛; 汪宁; 刘义锋; 王彦平
    • 摘要: 目的探讨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中性粒细胞计数和信号素7A(Sema7A)水平变化。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诊治的80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均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在治疗前1 h及治疗结束后第3天参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积分变化情况进行评价疗效。治疗前1 h及治疗结束后第3天检测GFAP、中性粒细胞计数和Sema7A水平。根据临床疗效结果将临床总有效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将无效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结果80例患者中基本痊愈41例、显著进步20例、进步9例,无效10例。总有效70例,总有效率为87.50%,无效率为12.5%。在治疗前、治疗后,预后良好组患者血清GFAP、中性粒细胞计数均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积分均低于预后不良组患者(P<0.05)。血清GFAP、中性粒细胞计数与NIHSS积分呈正相关(P<0.05),与临床疗效呈负相关(P<0.05);Sema7A水平与NIHSS积分呈负相关(P<0.05),与临床疗效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GFAP、中性粒细胞计数和Sema7A水平影响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血清GFAP、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升高不利于预后,而Sema7A水平升高有利于临床疗效及预后。
    • 赵汝旺; 梁红斌; 陈捷; 黄小燕; 李炯泰; 陈静妮; 周钊江; 庞小敏; 徐孟国
    • 摘要: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治疗超时间窗后循环脑梗死(PCCI)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医院收治的超时间窗PCCI患者142例,以随机数表法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给予强化抗血小板聚集、降脂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给予替罗非班治疗,两组治疗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神经功能及临床疗效,统计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及情况,记录治疗期间药物安全性及近期预后状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近期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替罗非班治疗超时间窗PCCI患者可明显减轻神经功能损伤,增强治疗效果,改善血液流变学状况,稳定凝血功能,改善近期预后,且安全性良好。
    • 陈瑞鹏; 麦华德; 陈蓉; 赵文杰; 陈浩; 陈丽君; 赵宝珠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发病到溶栓的时间窗将患者分为A组(时间窗≤3.0 h)、B组(3.0~4.5 h)、C组(4.5~6.0 h),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在治疗时间窗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 h、治疗后90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3组患者溶栓治疗后90 d的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观察3组患者治疗24 h后脑出血发生率,90 d后的复发率及病死率。结果A组、B组治疗后24 h及治疗后90 d的NIHSS评分低于C组,且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脑梗死复发率高于A组,且C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越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神经功能恢复越好,治疗安全性越高。
    • 张帮献; 梁盛华; 贾绍府; 黄荣新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栓素B2(TXB2)、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脂蛋白(a)[Lp(a)]在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水平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就诊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民族医院后循环脑梗死患者430例为观察组,依据椎基底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组226例、中度组120例、重度组84例,同期选取体检健康人员100例,所有人员均检测及比较TXB2、oxLDL、Lp(a)水平。结果后循环脑梗死患者TXB2、oxLDL、Lp(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346、52.718、52.031,均P<0.05);轻、中、重三组TXB2、oxLDL、Lp(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714、64.241、71.087,P<0.05)。重度组TXB2、oxLDL、Lp(a)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组及轻度组,中度组TXB2、oxLDL、Lp(a)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XB2、oxLDL、Lp(a)水平与椎基底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801、0.875、0.834,均P<0.05)。结论TXB2、oxLDL、Lp(a)与椎基底动脉狭窄程度成正相关,可能与后循环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有关。
    • 周安
    • 摘要: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DGMI)治疗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胱抑素C(CysC)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12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阿加曲班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加曲班联合DGMI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评分、血清UCH-L1、PAF、CysC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循环脑梗死采用阿加曲班联合DGMI治疗能提高疗效,改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血清UCH-L1、PAF、CysC水平,改善预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