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雷登
司徒雷登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1年内共计516篇,主要集中在外交、国际关系、中国史、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13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5743篇;相关期刊301种,包括党史纵横、炎黄春秋、纵横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人文北京与世界城市建设”2010年北京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届学术年会、2006中国博物馆学会名人故居专业委员会福州年会等;司徒雷登的相关文献由439位作者贡献,包括傅国涌、罗义贤、陈远等。
司徒雷登
-研究学者
- 傅国涌
- 罗义贤
- 陈远
- 林怀青
- 司徒雷登
- 李辉
- 刘诚龙
- 智效民
- 于化民
- 刘若南
- 叶笃义
- 张红扬
- 梁燕
- 董之林
- 陈光中
- 高荣伟
- 齐宏伟
- 丁晓平
- 严锡禹
- 俞风流
- 刘云利
- 刘宜庆
- 刘苗苗
- 卞慕东
- 吴家锴
- 周利成
- 周文琪
- 孟文文
- 孟昭庚
- 张帆
- 张春
- 张晓莉
- 张黎明
- 徐京利
- 徐旭
- 李佳蔚
- 李桂树
- 杨天石
- 杨津涛
- 林利民
- 梅子
- 毛剑杰
- 江仙
- 江涛
- 沈嘉禄
- 王小丁
- 王振中
- 祝勇
- 秦立海
- 翟文亮
-
-
傅国涌
-
-
摘要:
司徒雷登是国民党政权崩溃前的最后一任美国驻华大使,但那不过是短短的三年。他生在中国,在中国工作、生活了半个世纪,长期担任闻名于世的燕京大学校长,因为支持抗日,被日本侵略者监禁了3年8个月。他是个传教士、神学教师,更是一位教育家,成为中美友好的象征,声望之隆是我们今天所难以想象的。一句话,在20世纪中叶之前,司徒雷登在中国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其他在华的外国人,他一生的命运也和中国紧紧连在一起。他在遗嘱中,要求将骨灰安葬在中国。
-
-
赵凯
-
-
摘要:
在执掌燕京大学期间,作为教育家的司徒雷登围绕中国化和国际化的办学方向,在课程改革、学科发展、文化营造、对外合作、管理体制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使燕大从众多教会学校中脱颖而出,成为一所享誉内外的高等学府。从燕京大学的办学经验中汲取有益成分,启示当今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应立足本土、扎根中国大地,放眼世界、吸收先进经验,兼容并包、加强交流合作,革故求新、培养综合人才。
-
-
张红扬
-
-
摘要:
本文研究了藏于北大图书馆的司徒雷登与费正清等的四通往来书信,书信的主要内容,一是关于司徒雷登1949年10月访问哈佛,与费正清及其主持的中国地区研究项目人员的交流情况;二是费正清对司徒雷登向其推荐郑友揆的回复,表示对郑友揆所著《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1840—1948)》书稿很感兴趣;三是司徒雷登对美国务院忠诚–安全委员会问询的答复,说明驻华外交官梅尔比及其与费慰梅的关系均无损害国家利益之处。将司徒雷登与费正清的书信往来放在美国的中国研究发展史中来看,可将其视为老一辈与新一代美国汉学家和中国问题专家在中国研究转向之际的交流。司徒雷登为梅尔比所写的证词,揭示了在麦卡锡主义时代,梅尔比等遭遇的不公正审查,蒙受的歧见和非难。
-
-
-
-
-
-
-
-
武洪隽;
武春霞
-
-
摘要:
1949年元旦,毛泽东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8月14日至9月16日,毛泽东挥动如椽之笔撰写5篇评论文章,《别了,司徒雷登》是第二篇,全文共3000多字,其中涉及司徒雷登的文字约占全文的六分之一。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胜利之时,毛泽东为什么在评论文章中点名司徒雷登?这文中的司徒雷登又是何许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