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史集

史集

史集的相关文献在1961年到2022年内共计13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1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60072篇;相关期刊65种,包括内蒙古社会科学、西域研究、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纪念成吉思汗诞辰850周年学术研讨会等;史集的相关文献由12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一新、余大钧、魏曙光等。

史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1 占比:0.22%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0072 占比:99.78%

总计:60205篇

史集—发文趋势图

史集

-研究学者

  • 李一新
  • 余大钧
  • 魏曙光
  • 党宝海
  • 甄金
  • 陈得芝
  • 乌日娜
  • 刘迎胜
  • 周建奇
  • 周清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朱玲敏; 贺阳
    • 摘要: 基于法国国家图书馆藏《史集》波斯细密画插图中几十身蒙元时期蒙古族贵妇形象均身着蒙古族传统服饰、头戴罟罟冠,文章通过文献、图像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其服用场合,分析研究图像中罟罟冠的基本形制、造型及其装饰特点。研究认为,《史集》插图中的罟罟冠形制特点除守丧时会只留兜帽及冠帔外,随着服用场合变化不大。罟罟冠仿生天鹅的造型以示图腾崇拜,上方下圆的结构特点诠释了男女结合的意义。其朵朵翎长度、羽团数量,兜帽颜色及冠帔长度的变化表现出罟罟冠的实用性被装饰性取代,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中晚期罟罟冠装饰纹样频繁出现十字金纹,凸显贵族妇女中不乏景教徒身份。该版本《史集》插图为研究蒙元时期贵族妇女首服形制及其象征意义提供了珍贵的图像资料,通过展开系统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 李心宇
    • 摘要: 哈剌章、察罕章是元代蒙古人对云南境内大理、丽江地区的称呼,但其确切含义,至今仍存争议.以往学者大多根据《经世大典》和《元史·兀良合台传》中的记载,分别将之解释为乌蛮和白蛮,但该观点存在诸多问题,难成定论.本文认为,14世纪初期伊利汗国宰相拉施特编撰的《史集》将哈剌章译为"大国"或"大的地区"是迄今为止最为合理的解释.察罕章的含义很有可能与江水、雪山等具有白色意象的自然地理事物有关.哈剌章与察罕章含义的背后,呈现出蒙元时期云南地区汉、梵、蒙、藏多种文化相互碰撞交融的格局.
    • 孛·额勒斯(蒙古族)
    • 摘要: 波斯人拉施特的《史集》上记载,圣主成吉思汗说:"出生在巴儿忽真—脱窟木、斡难、怯绿连的男孩子,每一个都很勇敢,未经教导就懂道理,很聪明。那里出生的每一个女孩子未经装饰、梳理就很美貌,面色泛红,而且无比灵巧、伶俐,品德好。"他所说的巴儿忽真—脱窟木、鄂嫩河、克鲁伦河地区,是包括今天的呼伦贝尔草原在内的贝加尔湖以东、蒙古国东部直至斯塔诺夫山脉、大兴安岭森林的辽阔地域。从不朽的游牧人民心灵史册《蒙古秘史》上看.
    • 伊朗纳思霖·达斯坦
    • 摘要: 到目前为止,关于中国与伊朗文化艺术交流中相互影响的例子,在不同领域都有不少。这些影响可以分为两个重要阶段:在伊斯兰教兴起前,产生于伊朗的摩尼教的传播,使得中国绘画的特殊技法得以流传到安息和萨珊时期的伊朗。在伊斯兰教兴起后,随着经贸往来和伊斯兰教的传播,这种互动影响越来越显著。蒙古人占领伊朗之后。大力弘扬伊朗文化和艺术,宫廷中聚集了大量的艺术家。由于蒙古统治者对中国艺术的兴趣,这一时期的伊朗绘画特别关注中国,书籍装帧艺术的精品层出不穷,蒙古画派出现在伊朗绘画中,《史集》等是这一时期被配上插图的书籍。由于伊利汗国和中国元朝的蒙古统治者之间的特殊关系,有些中国绘画元素在当时的伊朗绘画中得到体现。本文拟通过分析与比较《史集》中的插图,来研究中伊艺术相互影响的不同阶段和因素。
    • 刘迎胜
    • 摘要: 唆鲁禾帖尼为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正妃,元宪宗蒙哥、元世祖忽必烈、伊利汗国创立者旭烈兀以及阿里不哥之母.明初修《元史》时,为其立传,收入卷一一六中,但内容极为简陋,仅数百字,其中三分之二以上为至大二年(1309)册封为显懿庄圣皇后之次年所上之“玉册”文字,此外仅介绍了其名字及其与宪宗与世祖的母子关系,显示明初与修《元史》的汉臣对早期蒙古历史的知识极为缺乏.笔者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承担该卷汇注任务.本文汇集了元代其他史料中有关唆鲁禾帖尼的记载和史学界有关研究成果,以听取学界批评建议.
    • 刘迎胜1
    • 摘要: 唆鲁禾帖尼为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正妃,元宪宗蒙哥、元世祖忽必烈、伊利汗国创立者旭烈兀以及阿里不哥之母。明初修《元史》时,为其立传,收入卷一一六中,但内容极为简陋,仅数百字,其中三分之二以上为至大二年(1309)册封为显懿庄圣皇后之次年所上之"玉册"文字,此外仅介绍了其名字及其与宪宗与世祖的母子关系,显示明初与修《元史》的汉臣对早期蒙古历史的知识极为缺乏。笔者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承担该卷汇注任务。本文汇集了元代其他史料中有关唆鲁禾帖尼的记载和史学界有关研究成果,以听取学界批评建议。
    • 李鸣飞
    • 摘要: 13-14世纪,蒙古人对欧亚大陆的征服使得中西方交流空前繁荣.《马可·波罗游记》即当时最重要的东西交流文献之一.马可·波罗在《游记》中对忽必烈登基时间和年龄的记载与汉文史料不同,之前学者认为这只是简单的笔误.通过分析《史集》对蒙古诸汗王生平纪年的记载与汉文史料记载的不同,推测马可·波罗的记载受到了伊斯兰历影响.
    • 刘震; 陈靖文
    • 摘要: 本文概述了百颂体《弥勒授记经》现存的梵文诸写本和古代诸译本的情况,并主要聚焦于其收录于《史集·印度史》中的波斯文译本.根据雅恩、叔本以及笔者的比对,本文总结了波斯文《弥勒授记经》译本与其他文本,特别是梵文本相比所发生的变化.文中将能够反映各类变化的最具代表性的文句,以梵—汉—波斯对勘的形式呈现出来,并且加以评注.
    • 刘清涛
    • 摘要: 本文综合对《蒙古秘史》与《史集》相关文本的分析,认为泰亦赤兀惕氏由察剌合-领昆的后裔构成,包括了其侄子屯必乃的后裔,即成吉思汗直系祖辈。但随着氏族支系的繁衍和内部矛盾冲突,到成吉思汗时代,泰亦赤兀惕氏似乎成为专指俺巴孩·合罕后裔这一分支的名称。由于成吉思汗与泰亦赤兀惕氏的冲突,《秘史》和《史集》尽管记述泰亦赤兀惕氏起源不同,但都刻意将成吉思汗直系祖辈与泰亦赤兀惕氏撇清关系。本文经过分析推断,乞牙惕氏作为一个古老的氏族名号,可能并未如《史集》所言后来逐渐湮没无闻,可能一直作为成吉思汗所属的源于同一祖先或说有着共同祖源记忆的诸亲族构成的群体总称,作为蒙古诸部的一支的名号,与弘吉剌惕氏这样的部族名称类似。只是在成吉思汗崛起后,其显然代表了其所属的乞牙惕氏和孛儿只斤氏,这些名号遂成为其家族的氏族名称,导致《史集》将乞牙惕这一氏族名称又附会地追述至其直系先祖合不勒·合罕后裔。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