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突厥语

突厥语

突厥语的相关文献在1961年到2022年内共计47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语言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71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457篇;相关期刊147种,包括内蒙古社会科学、新疆社会科学(汉文版)、西域研究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纪念成吉思汗诞辰850周年学术研讨会、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学术研讨会、首届全国民族文化论坛等;突厥语的相关文献由433位作者贡献,包括牛汝极、李树辉、杨富学等。

突厥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71 占比:24.37%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26%

专利文献>

论文:1457 占比:75.38%

总计:1933篇

突厥语—发文趋势图

突厥语

-研究学者

  • 牛汝极
  • 李树辉
  • 杨富学
  • 王远新
  • 范丽君
  • 马伟
  • 耿世民
  • 钱伯泉
  • 刘戈
  • 李贺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摘要: 帖木儿,草原上的一粒麦在突厥语和蒙古语中,帖木儿有“铁”之意。根据《蒙古秘史》的记载,帖木儿的家族源自黄金家族博尔济吉特氏的分支,祖先是成吉思汗的高祖父敦必乃。这个传奇的出身,真实性被很多历史学家诟病,但无可置疑的是,在14世纪混乱的中亚时局中,帖木儿抓住了机遇,凭借出色的政治手腕和军事才能,建立了帖木儿帝国。
    • 杨富学; 熊一玮
    • 摘要: 关于“敦煌”一名的含义,学界给出了多种解释,或汉语,或藏语,或羌语,或吐火罗语,众说纷纭,长期为学界公案。综观西汉武帝设立河西四郡前著于史册的五个早期地名——合黎山、黑水、祁连山、焉支山、敦煌,其中四个大体可以确定都属于突厥语,即合黎=Qara,意为“高”,合黎山意为“高山”,黑水=QaraSu,意为“清亮的水”,祁连=Tängri,意为“天”,焉支(胭脂)=yänggä,意为“嫂子”,同于匈奴单于夫人“阏氏”和今天维吾尔语嫂子yänggä。从史书遗留的当地民族的词汇看,先后生活于敦煌一带的月氏、乌孙、匈奴所操的语言皆为突厥语。说明彼时河西为突厥语分布区,从大概率讲,“敦煌”之名亦应为突厥语突厥语中有tawuz一词,意为“瓜”或“西瓜”,敦煌古以产瓜闻名,在相当长时间被称作瓜州。将敦煌解释为突厥语tawuz的音译,或许更接近敦煌地名起源之真义。敦煌原为区域名称,以产瓜闻名,后因作为敦煌郡治而特指敦煌绿洲。
    • 摘要: 郭宏珍1975年生,民族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民族历史与宗教文化。著有《突厥语诸族社会组织研究》等。
    • 孙维国
    • 摘要: 阿力麻里故城遗址位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崔城县西北克干平原上,在如今一望无际的农田之中已找不到昔日繁华城镇的痕迹。阿力麻里,突厥语意为“苹果之城”,或许因这一带盛产苹果(古称“林檎”)而得名。耶律楚材在《西游录》中不仅见到了果子沟的野苹果林“树荫蓊翳”,还记载了当地居民称“林檎”为“阿里马”,并推断因“附郭皆林檎园囿”而得名。
  • 5. 突厥地名札记 北大核心 CHSSCD CSSCI CSTPCD
    • 茨默; 朱虎
    • 摘要: 对德藏吐鲁番出土突厥语写本T II Y 58的解读表明,其中涉及古代高昌地区的重要地名,部分为古突厥语、梵语双语表达而梵语词以婆罗谜字母书写,是这段文字的特殊之处,如Dagahaihura/On Uyγur“十姓回鹘”.相当于汉语地名“高昌”的地名,文书中也有古突厥语和梵语两种形式:Secuvadega(a)r(a)nagara/Qo(c)o,前者的Secuva仍可以追踪其汉语来源.对应于汉语地名柳中城的突厥语Lük(c)üng Bal(i)q,前半音译自汉语,突厥语tal(i)ǐγotruγ在语义“柳之洲”上与汉语原型柳中有所迁移,暗示当时一地可能存在多语、多种形式的地名.
    • 邢亚南
    • 摘要: 前隋时期,突厥语已经是一种成熟的语言体系,且书面语系统也相当成熟.北齐年间,佛教就已传入突厥,带动了汉语—突厥语的翻译活动.突厥汗国时期的汉语借词主要有三类,即佛学类借词、官职类借词、生活类借词.佛学类借词的产生与佛教在突厥地区的传播有关,官职类借词来源于中原政权与突厥频繁的政治往来,生活类借词是由移民和突、汉杂居的社会生态造成的.
    • 齐治国
    • 摘要: 雄浑壮丽的大兴安岭,纵贯我国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它峰峦逶迤,林海苍茫。位于内蒙古根河市的奥克里堆山,山高1520公尺,是大兴安岭北段最高山峰。围绕着这座高耸的大山,当地人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大兴安岭森林地带是东胡活动地区。因为这个族群在匈奴生活的蒙古草原的东边,所以历史上称他们为"东胡"。东胡部落联盟占有大兴安岭全部及其以西的大片草原地带,因为在阿尔泰语系蒙古语与突厥语中,"胡"有"人"与"太阳"的含义.
    • 姜照中; 土耳其Seda Karatas
    • 摘要: 乐府名篇《木兰诗》的创作时间是学界长期关注的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该诗中重要的、足以断代的风物进行了事件、语言、风俗、制度等方面的考据。并着重将拓跋神话中的“木兰”传说与古代突厥-回鹘人的史诗《乌古斯传》做了对比。发现与很多传世文献类似,《木兰诗》必非一蹴而就地完成于一时一地,却是在其主体写就之后的长期流传中经历了后世信息的加入,如此“层累地造成”的。其主体,即第一层写成于北魏神麝二年、太和十四年之间(429~490)的平城,反映了北魏、柔然间的战争,并展示了北族的语言、传说;作为太和改制的成果,第二层出现在太和十四年孝文帝亲政之后;第三层则是唐代才加入的。
    • 马晓娟
    • 摘要: 哈剌鲁,即唐之"哥逻禄""歌逻禄""葛逻禄"等;蒙元时期,汉文文献多作"哈剌鲁",亦有"合儿鲁""哈儿鲁""阿儿鲁""匣剌鲁""柯耳鲁""哈鲁""哈剌奴""罕禄鲁"等不同写法。;是中古时代蒙古草原和西域历史上一支重要的操突厥语的部族。在蒙元王朝历史进程中,哈剌鲁人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