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史德

史德

史德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203篇,主要集中在史学理论、中国史、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3篇、专利文献2794篇;相关期刊158种,包括江汉论坛、求索、安徽史学等; 史德的相关文献由192位作者贡献,包括瞿林东、刘泱育、刘炳范等。

史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3 占比:6.77%

专利文献>

论文:2794 占比:93.23%

总计:2997篇

史德—发文趋势图

史德

-研究学者

  • 瞿林东
  • 刘泱育
  • 刘炳范
  • 张博阳
  • 徐赐成
  • 李乔
  • 穆涛
  • 肖方
  • 范红霞
  • 许凌云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嘉川
    • 摘要: 史才三长论在清代更加深入人心,史学领域不但普遍使用这一史家标准的专业术语,而且将三长衍生为史家的代名词,并更加广泛地将这一术语运用于史学领域之外,发展成为通论人才标准的代名词。一些学者对史才三长论的内涵进行了探讨,只是除了将三长由作史者扩及对读史者的要求外,没有太多新意。章学诚在三长之外补以“史德”的概念,但其本旨乃是以封建纲常伦理为准则的道德标准,在当时已经是迂腐和落后的东西,并非对史才三长论的有益补充和发展。不过“史德”概念的提出也有其积极意义,后人可以对这一概念做出符合时代发展的思想阐发,而不必舍弃这一简洁明了的概念术语。
    • 吴荣政
    • 摘要: 《史通》为刘知几树立起一座永久的丰碑.它体现了知几进步的历史观,反对命定论,宣扬人事决定论.知几进步的文献观表现在反对曲笔,力主直书.这些说明知几史识卓越,史德高尚.再者,知几论人论书全面,《史通》对史学、文学影响重大深远.
    • 刘辰硕
    • 摘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了"四史"教育,突出其在繁荣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重要性。"四史"教育应与当今思政课教育有机结合,从引导学生习得必要史学、养成端正史德与认同科学史识三个方面入手,使学生夯实历史知识基础、形成健康的历史评价标准、领会历史背后深刻的理论知识,从而提升思政课教学水平。
    • 何永生
    • 摘要: “辨心术以议史德”说是清代史学理论家章学诚对中国史学理论的重要贡献之一.这一思想不仅是对中国古代史家修养理论的高度概括,而且成为中国传统史学向近现代史学转变接力中重要的一棒.由“心术”而至“史德”之渐的考察,可以从某一侧面发现“心术”由政治空间向学术场域转移的某种轨辙.养“心术”作为诸子“道德”论的普遍内容,是先秦政略术和学术思想的核心;究“心术”是古代君臣互相考察以决定彼此关系的重要方面和史家评价历史人物的重要标准,也是社会和史评家评价史家良莠的一个很重要的尺度;借“心术”以论史家之思想品质与道德,史家道德成“良史三才”之外“第四才”的执着追求;“辨心术以议史德”集心术论之大成,开“史德”为史家修养而至近现代史学之科学性与主体性重要理论贡献之渐.
    • 王青山
    • 摘要: 直书善恶素为历代史家所推崇.为保护史官能够据实直书,古代在实践中形成了一些制度或传统,"天子不观起居注"便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梳理相关史实,可发现唐宋之际起居注经历了从"天子不观"到"进呈御览"的历程.为捍卫据实直书的传统,唐宋史官也曾进行过抗争和努力,但终在内外因素交相作用下失败,而起居注也逐渐成为以道事君、以史辅治的重要素材.
  • 6. 中国特色近现代史学研究三题 北大核心 CHSSCD CSSCI CSTPCD
    • 戚学民
    • 摘要: 中国特色近现代史学是一个政治性极强的学科,“革命”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它的构建和发展反映了中国革命和中国道路的内在逻辑.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的近现代史学同样肩负重任,深化它的研究必须具有探索和开放的精神,在方法论的本然层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也要具备通史眼光,扩张学科边界,学习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尤其需要一批具有德、才、学、识兼备的学者积极参与,他们应当思想敏锐,时代感强,了解民族传统,深具探索精神.
    • 何晓明
    • 摘要: 章学诚在乾嘉经学(考据学)一统天下的时代潮流中,为史学摆脱经学附庸地位、自立主体,慨然发声,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史学主体地位的确立,根本在于史家主体地位的确立.章学诚在刘知几"史家三长"才、学、识之论的基础之上,更添"史德"一目,最终完成古典中国史家的"学格—人格"建构.章学诚的重要学术创见,是依据学术理路的不同特质,将史学研究区分为"圆而神"的撰述和"方以智"的记注两大宗门.章学诚所谓"圆而神",说的是史学研究中侧重价值性判断的一门,强调灵动的、发散性思维,突显"史意";而"方以智",说的是史学研究中侧重事实性判断的一门,强调规整的、收敛性思维,讲究"史法".这其间正蕴藏着非常宝贵的史学理论启示:不同宗门的史学著述,应当追求不同的风格与神韵,并行不悖,相得益彰.
    • 韩益民
    • 摘要: 作为重要的史学理论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提出“史德”之说,实则是对史家理性的自觉反思,意义不可谓不深远.然而,在《文史通义》涉及袁枚的篇章里,章学诚不但做不到他所谓的理性自觉,相反,充斥着偏见扣对事实的有意扭曲,甚至于情绪化的攻击和谩骂.选取章氏攻击袁枚的三条,即袁枚编造与画家童钰的友情、刘墉欲诛杀袁枚、袁枚有意抬高朱硅对他关于古文观点的赞许,通过相关的史料考证,证明章氏并未忠实于事实,足证他与自己所提出的“史德”标准,相距甚远.知难,行更不易.
    • 宫陈
    • 摘要: 史德观作为传统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出现较早,自春秋战国至清代中期历代史家围绕这一问题都曾进行过讨论.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吸收前人研究成果,明确提出“史德”这一概念并将其赋予“心术”“敬恕”等内涵.近代以来,梁启超、刘咸炘、柳诒徵等学者对于章学诚的史德观各有阐说,展现了在中国传统学术的近代转型这一大背景下,受治学取向差异之影响的学人对于传统史学的不同态度.
    • 张博阳
    • 摘要: 在中国史学思想史上,心术说具有重要的地位.元代史家揭侯斯最早在史家修养论层面上提出“心术”这一概念,明清两代有不少史家自觉应用“心术说”.“心术说”主要指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但也暗含一些内在的史家修养,是修养心术理论出现的理论前提.“心术说”将心术由儒学移用于史学,为史家修养论开拓出了新的范畴,也是史家四长说的雏形.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