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训练
口译训练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118篇,主要集中在常用外国语、教育、语言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6篇、专利文献91389篇;相关期刊101种,包括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等;
口译训练的相关文献由113位作者贡献,包括史玮琳、周芷羽、孔雁等。
口译训练—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1389篇
占比:99.87%
总计:91505篇
口译训练
-研究学者
- 史玮琳
- 周芷羽
- 孔雁
- 孙娅楠
- 季绍斌
- 徐传慧
- 徐正虎
- 李悦瑄
- 李梦瑜
- 李诗丽
- 杨健
- 杭安琪
- 林梅
- 王敏
- 秦勤
- 聂宝钰
- 范文卿
- 董文博
- 蔡任栋
- 许罗迈
- 赵敏懿
- 邓建华
- 邵云娜
- 高格
- 黄张莉
- 黄晶
- 丛亚平
- 丹丹
- 乐静
- 亢江瑶
- 亦农
- 何永娇
- 刘和平
- 刘建珠
- 刘慈
- 刘杨
- 刘鸣心
- 刘鹏康
- 吕颖
- 吴云龙
- 吴志超
- 周仕宝
- 唐日芳
- 姜春香
- 孙海霞
- 常耘赫
- 张倩
- 张勇
- 张强
- 张楠
-
-
金汤
-
-
摘要: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在口译领域,人工智能语音翻译技术已能够完成源语语音识别并转换成目标语语音输出的同声传译工作,对人工口译和口译教学都造成了一定冲击。面对AI语音翻译技术带来的挑战,口译学习者应充分认识其优势和局限性并加以利用。本文以英汉互译的个性化口译训练为例,探讨口译学习者如何利用AI语音翻译软件提升口译能力、提高口译质量,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在口译训练中的辅助作用。
-
-
陈辰;
黄龙杨
-
-
摘要:
探讨视译、交替传译、同声传译的训练步骤以及国内翻译资格考试要求。这三部分阐释口译的核心技巧其实只有一个,即“顺译”,在此进一步说明顺译和错误纠正之间的逻辑关系,并阐述了“宏观处理”在时间紧凑的口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论及了同声传译、交替传译和视译的语篇练习范本设计。在此认为口译训练不需要完全依赖实况会议,只需利用范本在教室进行教学即可。
-
-
邓建华;
李晓雯
-
-
摘要:
本研究基于中介语理论,分析了东北大学英语专业学生的汉英交传口译输出中介语偏误,研究发现,学生口译输出的中介语偏误主要包括:词汇屈折变化失误、词汇误用、固定用法表达不准确和句子内部结构混乱.口译中介语偏误产生的原因包括:语言迁移、训练迁移、二语习得策略、二语交际策略和目的语材料的过度泛化.根据中介语偏误产生的原因,结合中介语渗透性和稳定性的两个特点,提出教师及时点评修正、进行无笔记主旨口译训练和鼓励学生建立语块库的口译训练建议.
-
-
李梦瑜
-
-
摘要:
日语听力课程是日语专业教学中的重要课程,但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课时较少等问题.本文将跟读等口译训练法融入日语听力课程教学,将口译与听力课程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同时,达到"以译促听"的效果.
-
-
李悦瑄
-
-
摘要:
同伴互评是翻译教学中给予学习反馈的重要模式,对提升学习者的口译质量和口译水平有重要影响,值得翻译院校和口译学习者重视.基于上外高翻口译课堂和课后的口译训练同伴互评模式,结合翻译教学和口译实践等理论,对口译训练中同伴互评的原则和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
-
李悦瑄
-
-
摘要:
同伴互评是翻译教学中给予学习反馈的重要模式,对提升学习者的口译质量和口译水平有重要影响,值得翻译院校和口译学习者重视。基于上外高翻口译课堂和课后的口译训练同伴互评模式,结合翻译教学和口译实践等理论,对口译训练中同伴互评的原则和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
-
李梦瑜
-
-
摘要:
日语听力课程是日语专业教学中的重要课程,但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课时较少等问题。本文将跟读等口译训练法融入日语听力课程教学,将口译与听力课程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同时,达到“以译促听”的效果。
-
-
-
-
朱文哲
-
-
摘要:
众所周知,短时记忆能力是俄语口译译员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技能.然而,超强的短时记忆力并非先天禀赋,而需依靠后天长期训练培养而成.但是在高校俄语基础教学阶段,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短时记忆能力的训练,并误认为该项能力的训练应在高阶段的口译课上完成.文章以基础俄语课程为例,简要论述俄语基础教学阶段短时记忆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可行性、训练形式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