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2012海峡两岸休闲产业与乡村旅游学术研讨会
2012海峡两岸休闲产业与乡村旅游学术研讨会

2012海峡两岸休闲产业与乡村旅游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12
  • 召开地:台湾
  • 出版时间: 2012-03

主办单位:中国地理学会

会议文集:2012海峡两岸休闲产业与乡村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研究将透过问卷调查,了解长住型民宿之潜在需求与目前所提供的服务的满意度。目的为利用品质机能展开之系统整合技术,找出顾客对民宿需求的优先顺序,提出关键品质技术改善之建议。调查结果表明长期住宿这一新型旅游型态,多半赞同未来确实有发展的潜力,尤其针对国人婴儿潮世代这一区块顾客,对其民宿长期住宿的消费能力显现乐观态度,认为未来若有良好的配套措施,顾客旅游习惯改变后,的确是可以操作的行销市场。因此建议提供关怀服务:民宿主人与员工应随时注意游客,以服务有效的解决游客的问题,维持与游客之间的良好关系。员工面对游客时所应有的礼仪,包括面带微笑、有礼貌和服装仪容整洁,使游客能倍感亲切,以及民宿的人员在第一时间就能处理游客问题的能力,故可加强员工训练。使社区结合与生活机能网路连结:有鉴于国外长宿休间之发展多是以社区为单位作整体性规划,所以民宿内各项软硬体设施可与社区进行配套,与居民进行交流,并妥善利用社区资源,使社区发挥最大效能:既然是以社区做为单位,所以应与邻近地区之食、衣、住、交通、金融等相关单位建立完整的生活机能网路,以满足长期住宿游客之需求。注重游客安全管理:各项设施的维护与保养、定期检查修缮;游客的人身安全也必须注意,注意可疑及危险人物的出现。当有意外发生时,服务人员的基本医护常识更显重要,再者民宿与大型医院距离应适中。提供讯息、解说服务:资讯解说服务包括服务人员的口头解说及定点式服务解说设备的提供,应该加强服务人员对于民宿内部资讯之了解及熟悉,在游客提问时能即时的回应游客的问题。民宿内部应多加架设解说牌,并定期更新定点解说设备之内容资讯。
  • 摘要:农家乐旅游是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目前农家乐在各地发展势头迅猛.本文将关注的焦点放在沿海城市,以浙江省宁波市和舟山市为例,探讨近些年我国沿海城市农家乐旅游业的发展情况,并建议服务特色化,文化品位升级,政府制定农家乐考核与星级划定标准,从基础条件、安全标准、卫生标准、资源与环境保护、综合管理、接待设施、服务品质等几个方面对农家乐进行综合评价,用网路行销创建品牌。
  • 摘要:本次以台北、桃园、新竹、台中、台南、高雄及花莲等7大都会区之国中小教师为调查对象,欲了解中小学教师与生态保育相关的生活经验与其在生态保育教学之现况与融入方式,再探讨中小学教师生态保育经验与教学之相关性。本研究发现教师生态保育生活经验与教学具显着相关性,实践保育生态与传统创新兼具的相关性高于崇尚保育生态与传统教法的相关性,实践生态保育愈强之教师在教学上愈偏向于结合其他教材,而崇尚生态保育愈强之教师在教学上愈偏向于传统教法。另外,影响实践保育生态大的因素为认知资讯,影响崇尚保育生态最大的因素为负面态度,换言之,教师本身对于认知资讯与反对负面态度会较其直接行为对于教学之影响为大。因此,鼓励教师增进生态认知资讯是有助于其生态保育教学的课程融入与辅助教材之运用。
  • 摘要:本文以珠三角区域绿道为例,通过实地调查访谈,对各市(区)、县现状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各地区的经营管理模式,并对其进行评价,并建立健全安全巡查机制,切实保障绿道使用安全。借鉴美国,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绿道定期巡查,对绿道及相关的安全设施进行定期检修,部分地区可由员警负责,其余地区由绿道管理机构雇佣巡逻人员负责。尽快出台绿道的经营管理办法,统一管理和服务标准。负责绿道管理的有关职能部门,应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各项维护和恢复、重建工作。应用地理资讯系统和遥感等3G空间资料技术,建设绿道资料库,加强绿道网的动态资讯化管理。绿道机构或组织可组织到各地宣传演说,引发市民的关注: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对绿道相关活动进行报导;在官方、教育机构等网站中设置绿道专栏或开设绿道网页,对绿道进行全面的介绍。优化服务,开发绿道附加项目,深入发掘绿道网的综合功能和效益。如开展各种文化主题活动,完善文化服务功能;完善体育健身设施,定期举办体育赛事和康体健身活动,发挥绿道体育服务功能;开展绿道生态、观光、探险、养生等旅游活动,挖掘旅游服务功能;开展生态考察、历史文化教育、摄影写生等科教活动,完善科普教育服务功能。
  • 摘要:本文以成都市为例,首先着手研究城乡统筹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关系,提出城乡统筹背景下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思路,建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农林牧副渔产业综合发展,夯实乡村旅游发展的资源基础和产业基础,创新乡村旅游产品的供给模式,实现产品结构的转型升级,创新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组织,规范经营管理,保护典型的乡村聚落景观,使之成为乡村传统风貌和聚落文化展示的载体,创新土地利用的制度设计,把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用地纳入地方政府的土地利用规划,构建区域性乡村旅游网站,推进资讯化建设的步伐。
  • 摘要:从德国住宿业标准分类的经营形态,可看出民宿业的产业定位,虽然民宿与一般旅馆业两者皆以提供短期住宿(以日或周住宿方式)为主,但其差异之处,则在于房间规模(数量与大小)、是否有专属餐厅、膳食提供与相关休闲娱乐服务之提供,故民宿业可视为规模较小、商业专业化程度较为简易的住宿服务业,而民宿主人是否必须与房客同住一屋内空间,则非必要的条件。此外,德国民宿相关产业而言,则呈现多样化发展的现象,民宿与一般旅馆,甚至是渡假住宿经营型态间的界线,也逐渐有重叠或聚合的情形。因此,有必要修正国人对于德国民宿(Pension)的传统刻板印象,因为德国的民宿概念范围,从小旅馆或旅社、供食宿旅社、民宿、B&B民宿、渡假公寓、渡假屋,到新兴的渡假农宅,拥有不同的民宿经营。尤值得我国借鉴之处,在于德国对于住宿业提供不同的分类与分级管理制度,且交由民间的专业评等机构,如德国旅馆与餐饮业协会与德国旅游业协会,分别负责不同经营型态的住宿业星级评等制度,以确保旅游住宿品质,并维护消费者权益。
  • 摘要:以下拟先文化创意精神及其概念作一探讨,再提出文化创意指标,接下来则运用这些指标于休闲农业之中,对文化创意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构成,建立系列评估指标,用于检视文化创意成分,此种检视不在辨识或判定绝对的是或不是,而在相对的有多少成分的文化创意意涵。评估指标依据评估目标分为酝酿过程、外显效应、波及效果三类,前二类的酝酿过程、外显效应用于评估文化创意成分,加入第三类的波及效果则用于评估文化创意产业成分,借由对文创的认知,导入其概念作为发展休闲农业产品的原则,设计了农业资源、休闲农业产品以及文创精神的关联图,农业资源分为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类,再分为十二项细项资源,每一项都可能发展出伴手礼、体验活动以及作为体验空间的一部分;文化创意产业,由酝酿过程、外显效应及波及效果分为三个过程,亦有十二个细项,每一细项亦皆可作为伴手礼、体验活动以及体验空间发展时的重要指标。
  • 摘要:本研究冀望能针对乳牛的家休闲牧场目前之观光发展,进行游客满意度与行为意图之探讨,借以了解休闲牧场可发展的核心产品以及可开发的目标客群,以作为业者将来经营之参考方针。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建议加强对五分车体验之行销,针对游客特性进行目标市场行销,提升服务品质以增加游客满意度,保持餐饮环境设备的维护及整洁。
  • 摘要:本研究目的是为探讨现行澎湖海域游憩活动风险来源因素,借由文献的探讨与专家的意见,分析撷取澎湖海域游憩活动风险认知的优先顺序建立一个架构,以期本研究结果能有助于管理单位、相关业者及游憩活动参与者确立风险管理之思考方向,其具体目的在于促使管理单位清楚了解所管辖海域范围之主要风险,以形塑风险管理文化,提升风险 管理能量,有效降低风险发生之可能性,并减少或避免风险之冲击,以助达成其目标,提升管理绩效与民众满意度。促使相关业者对场地设施、器材维护、活动设计、培育专业人才、参与人员掌控与风险管理的重视,提供游憩参与者安全、满意的游憩体验,进而提升游客满意度,以达企业永续经营之目的。唤醒游憩活动参与者对自我健康管理与风险管理的重视,进而能够尽情享受安全、愉悦的游憩活动。针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建议提供安全、卫生的游憩环境与有趣的游憩活动体验,始有助于游客参与活动的意愿,进而活络产业的发展。游憩活动指导人员与场地管理人员的专业训练及培训,是发展海域游憩活动所不能缺少的,故需适时的训练并辅导其取得相关证照。事故的预防重于事故的处理,永远是管理单位的最高行动准则,有见于海域事故救助的高困难度,有效的运用相关的专业志工,更能收得事半功倍之效。就业管职责,应适时的协助、督促各游憩活动业者相关管理与风险管理机制之建立。
  • 摘要:银发族是观光旅游产业须积极开发的市场,而发展无障碍旅游将更是未来的趋势,因此本研究以休闲农场业者为研究物件,借此探讨休闲农场业者对于银发族发展无障碍旅游的态度。经由研究分析结果,得到相关论证,因此本研究将针对未来新进休闲农场业者与主管机关提供相关建议,对于休闲农场业者,由于多数休闲农场业者多已具备高度的发展无障碍旅游认知概念,显示他们了解台湾逐渐迈向高龄化社会,银发族将成为极具潜力的新兴市场,所以在面对身体机能与体力多呈现退化状态的银发族,此方面的需求较高,所以休闲农场业者更应注意场内无障碍环境的塑造、无障碍设施与服务的提供,其中无障碍设施系为较易增设的专案,因此建议休闲农场业者宜优先增设各项银发族所需的辅具设施,以提升银发族在休闲农场从事户外活动的便利性及安全性,以吸引更多银发族的客群,如此不但可增加营收,更可以填补休闲农场于淡季时所产生的营运缺口。对于主管机关,由于多数休闲农场业者有较大的发展无障碍旅游阻碍,其中在经费、人才与交流平台的阻碍尤甚,主管机关宜经常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与人才培训等活动,以对休闲农场业者进行协助辅导:定期至各休闲农场进行无障碍旅游的相关资讯宣导与说明,让业者能了解最新政令与可申请的补助专案,并印制刊载无障碍旅游地点的旅游手册于各大旅游通路与在主管机关之官方网站增加连结点等,如此方能降低休闲农场对于发展无障碍旅游所感到的阻碍,以期增加他们发展无障碍旅游的意愿。
  • 摘要:回顾了自由行开通之前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市场发展历程,以问卷的形式对上海居民赴台旅游意向进行了立意抽样调查,并对国内四家知名旅游网站的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以日月潭、阿里山为代表的自然风光类旅游资源对大陆居民最具吸引力.台北仍为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作为中国经济中心的上海市,当地居民赴台旅游意向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准,上海赴台旅游产品丰富多样且具有充足的旅游航空交通保障.上海游客对台湾旅游航空收入贡献最大.
  • 摘要:本论文,以谷关风景区及斯可巴部落为研究对象,对原住民文化与观光发展提出建议.现今部落发展缺乏大格局思考及规划,且大多只着眼在经济发展之上,没有兼顾注重到其他方面的考量,不平衡的发展势必造成日后很多难解的隐忧。因此若能尊重居民意愿并整合集体的价值意识,建立整体美好生活的定义,将可避免现今赚钱为目的、物质条件为主的错误生活型态;若能以宏观的视野去做整体性、全面性、长期性规划,将可避免日后发展杂乱无章或无谓浪费:若能将发展的制度建立好,决策及财务都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将可避免质疑与误解;若能引进适当外援,形成有效率的利益共生结构,将可打破维持现状的趋力或发展过于缓慢的情形;若能发展生态观光,既可兼顾经济又可维持环境,是较为理想的发展模式,只要吸引游客对部落及土地产生同理心及认同感,共同展现文化性、社会性的活力,再加入公益性的理念,旅游者在这种氛围下必能引起共鸣,最后并落实承载量制度,如此将可避免游客产生不当行为或游客数过多的情形,永续观光发展将是可以达成的目标。
  • 摘要:本研究以台湾各主要旅游地之民宿产品为研究物件,借由游客对该地区民宿产品意象认知的调查,再透过因素分析、群落分析等方法,了解台湾各主要旅游地民宿产品的类型,结果以期提供各地区民宿经营者了解自身产品定位与竞争优劣势,并可借此研拟有效的行销宣传策略。研究结果显示,民宿产品意象可分为五构面,分别为:民宿服务、文化资源、民宿多样性、旅游价格、旅游景点。依据前述五个构面为准则,经阶层群落分析可将7个主要旅游地之民宿产品分成四个类型:民宿服务主导型、民宿多样主导型、文化资源依附型、旅游景点依附型,其中民宿服务主导型旅游地有台东、花莲及宜兰;民宿多样主导型旅游地为清境;文化资源依附型旅游地为南庄;旅游景点依附型旅游地有垦丁及九份。位于民宿服务主导型地区内之民宿以其民宿服务为竞争优势,但以民宿多样性选择的专案较差,显示出旅游地可增加其民宿选择以提升竞争优势。位在民宿多样主导型旅游地之民宿则以提供游客多样的民宿选择为其竞争优势,然应多强化旅游地周边旅游景点丰富性之宣传策略。文化资源依附型旅游地针对旅游地意象五个构面中以文化资源最高,显示行销者可将行销注重于特色小吃上,应多增进旅游地周边旅游景点丰富性加以行销宣传。此外,旅游景点依附型旅游地于五个构面中以民宿服务较低,显示出旅游地可加强其民宿服务品质以增加竞争优势。
  • 摘要:本文阐述了农家乐的起源,探讨了农家乐的定义,回顾了农家乐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农家乐的发展类型及其发展效益.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农家乐的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建议政府应帮助制定“农家乐”发展规划,积极引导,政策支持,改变农户分散经营、单打独斗的状态,而应在农家的基础上成立农家乐合作组织或管理服务中心,实行统一领导,联合经营,从而提高农家乐的综合吸引力。编制农家乐发展规划,是科学发展农家乐的重要前提。编制规划,首先应对当地的区位条件、资源特点、生态环境、社会文化、客源市场等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在此基础上,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确定农家乐发展的方向和重点,设计适合游客需要的旅游产品,完善农家基础设施,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制定规范管理和发展措施,为发展农家乐提供科学依据。农家乐必须注入当地的乡村文化,提高它的精神内涵。乡村文化包括传统风情、传统民居、传统工艺、农耕文化、节庆活动等。农家乐要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突出乡村文化的主题,展示乡村文化的魅力。只有增强农家乐的文化内涵,才能体现当地农家乐的特色,增强农家乐的竞争力。农家乐的品牌,要依托当地特色农业资源,培育出农家品牌,只有建立起农家自己的品牌,才能长久保持农家乐的吸引力。必须提高农民的业务素质,加强对他们的业务经营培训,加强经营管理,制定农家乐旅游的地方行业标准,对符合标准的实行农家乐旅游行业管理;农家乐旅游凭照经营,对符合行业标准的农家乐都给予办理相关证照,合法经营,制定农家乐品质评定标准,按照标准进行品质评定,对优者进行奖励。同时还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市场促销。
  • 摘要:本研究以Parasuraman et al.(1988)年提出的SERVQUAL服务品质衡量模式为基础,利用其层级结构中的问项语意,配合生态旅游的重要特性,施以德菲法与层级分析法,试图发展一套适用于台湾生态旅游产业的服务品质指标参考,并期望此指标的发展可提供于生态旅游业者服务品质改善方向的参考,或关心生态旅游服务品质者观察注重的焦点,以及提供政府规划设计与评监生态旅游经营管理之建议方向。本研究认为在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服务品质评量指标中,除了要满足游客的需求之外,更应该追求社会责任的实践。研究中也显示信念成为量表中最重要的评量项目,即意味着在生态旅游的发展概念中所必须具备社会基线的基本概念,并且使推动生态旅游的愿景成为全人类迈向永续发展的坚定信念,才能使服务品质的提供在利益与环境的动态平衡中,确认顾客的需求能获得满足并且能够建构一种能使游客经由了解而获得需求得以满足且愿意共同参与生态保育的社会责任的参与模式。同时乐趣性的存在,才是游客积极参与的动机,乐趣性的强调,则相关的概念是经营者对生态资源的管理与运用将会倾向于借由解说的服务活动而与游客产生体验机会的互动模式,来增进服务品质的满意程度。
  • 摘要:本文以宁夏生态移民的典型县—西吉县为例,在回顾其生态移民历程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生态移民后西吉县的旅游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建议树立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理念,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加快旅游设施的建设、改善旅游景点的服务功能,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相结合,开展特色旅游项目,整合旅游资源、加大宣传力度,形成生态旅游热点。
  • 摘要:在后危机时代的大背景下,乡村旅游业已经成为拉动内需、扩大消费的重要推动力,并且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文章通过北京市统计局的具体资料来分析金融危机前后以及后危机时代以沟域经济为特色的北京乡村旅游业发展变化,同时对北京市当前乡村旅游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建议建立良性发展的组织体系,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保护生态环境,以高科技为支撑发展乡村旅游新业态品牌行销。
  • 摘要:本文试图从系统论的视角出发,对城乡旅游统筹发展的要素维、时间维、空间维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城乡旅游统筹发展的三维分析框架,根据城乡旅游统筹发展的三维分析框架,认为城乡旅游统筹发展的调控对策可以概括为:立足要素维,增强城乡旅游统筹发展的系统能力;推进时间维,加快城乡旅游统筹发展的进程;拓展空间维,优化城乡旅游统筹发展的空间布局;系统分析,解决城乡旅游统筹发展中的问题。首先整合和创新旅游资源,通过统一规划,分层开发,优化现有旅游产品结构,提升旅游产品档次,增强现有城市旅游资源与农村旅游资源之间互补性;其次,通过产业链的对接,实现城市产业与农业生产之间的良性回圈;最后,继续加大对城乡旅游业的扶持力度,加大对旅游的投入,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加强资讯化建设,配套完善城市旅游服务体系和旅游产业体系,优化城市旅游环境,提升城市文化品位,营造亲旅友善的旅游城市氛围,为城乡旅游业的统筹发展构筑坚实的保障。政府要准确把握城乡旅游统筹发展的阶段特征,继续规范和引导发展农家乐、乡村观光、农业旅游园等乡村旅游产品;鼓励发展采摘体验、农事参与、乡村俱乐部、乡村康体养身等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同时大力发展动漫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城市旅游新业态。科学调控,通过增强城市旅游与乡村旅游的实力,协调两者之间的利益,加强两者之间的互动,推进城乡旅游统筹发展的进程。政府应完善城市重要景区(点)和市郊乡村旅游点的公共旅游交通线路,形成公交、旅游集散、计程车等综合旅游交通体系,加快自驾车旅游的服务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现有城乡旅游增长极之间的联系,使其集群化发展。同时应根据各区域旅游资源及发展条件,继续培育新的旅游增长极,增强系统发展实力,使得城乡旅游系统内部呈现出多级的空间增长格局,区域旅游内部的合作关系得以加强,城市整体旅游竞争力得以提升。系统分析,要求政府部门站在全局的角度,系统的看待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旅游资源联系、产业联系,积极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通过在政策制定、发展规划、环境优化、市场监管、形象宣传、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安全保障等方面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协调城乡旅游发展之间的利益分配,解决城乡旅游统筹发展中的问题。
  • 摘要:本文拟从体验的观点,探讨农家乐资源运用、体验设计,及营运管理的现况,建议营运活动融合体验经济精神,加强经营管理,提高服务品质,完善农村公用基础设施,坚持乡村的主体性,政府应有周延的辅导方案及配套措施,应与乡村旅游结合,而绩效好的转型为休闲观光农场。
  • 摘要:本研究使用层级程式分析法,此一方法可决定各专案之权重大小,本研究利用分析结果,可以将重要性较高之农业旅游产品,列为开发专案,针对专家问卷结果,进行问卷分析,借由权重大小,决定农业旅游产品开发之专案。调查结果表明农业旅游产品专案包括农业体验、教育体验、生态旅游、健康效益、主题旅游、民俗活动、乡土美食、地方特色等,休闲农场可依个别资源及专业需求,选择其中几项为开发之专案。本研究结果显示,农业旅游产品中,排名前五名的项目分别是生态旅游、农业体验、教育体验、地方特色、民俗活动,本研究建议休闲农场可以依据所拥有之资源搭配使用,例如位于台湾南投埔里的休闲农场,可以其特有的青蛙生态,作为生态教育体验的主力产品,提供游客了解与观赏:同样的,埔里又以茭白笋闻名全台,休闲农场也可提供采茭白笋、种茭白笋这类型的农业体验活动,并与当地相关业者结合,提供具地方特色的产品,例如可以与埔里酒厂策略联盟,就近在农场贩卖绍兴酒、酒蛋、香肠等特产给旅客;亦可以与纸教堂结合,让游客观赏纸类的手工艺品与建筑物:当然,休闲农场亦可与日月潭结合,提供具有旅游文化内涵的套装旅游产品,像日月潭的花火音乐嘉年华、万人泳渡活动。因此,本研究认为,为了提供游客更深度之农业旅游,休闲农场除了可以参考本研究的结果,掌握自身的优势资源,并有效与当地相关业者结合,提供更具竞争力的农业旅游产品。
  • 摘要:台湾的创意农业旅游将传统农耕文明、小作坊生产方式及在地文化紧密结合,并通过文化创意赋予鲜明的主题和时尚特色,创造了一种新业态的农业与农业旅游的创新发展模式,充分体现了文化创意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核心价值. 目前,传统农业向现代高科技农业的过渡正成一种趋势,而伴随的则是传统乡村文化、乡村风貌和传统农耕文明的消失,为此台湾创意农业旅游的新型发展模式提供了几点敢示:“在地文化”是农业旅游发展的灵魂,产业组织模式影响效益大小,台湾创意农业旅游创造了一种紧密型的、适合小区域农业旅游开发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不仅能够持续维持农产品、深加工后工业产品的品质,而且通过与地方文化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主题和品牌形象,使这些主题鲜明的产品既有市场感召力,又对市场形成了一种品质承诺,自然就产生了较高的附加值。
  • 摘要:本文所亟欲深入探究之研究动机与课题在于:在观光休闲产业发展之主流热潮下,地方农会作为一个集人力、物力与财力等多元资源于一身的组织,在面对将传统农业产销任务定位下的农产品展售中心转型为以观光休闲发展取向过程所面对的经营困境与问题。目的是希望借由次级文献资料的分析归整,再从经营模式与组织创新两个理论观点进行演绎推论,以更深刻剖析现况问题。结果表明农会所属之休闲农业展售中心在因应产业大环境变迁的组织转型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深层的困境,像是经营模式的发展困境、创新能力的发展困境、社区网路连结的困境与地方政商纠葛的困境。这些影响展售中心进行经营转型困境的原因,或是源于经营观念之守旧、短视与能力局限,或是起自经营心态之消极、对地方文化认同与使命之欠缺,或是受地方政商复杂关系之束缚。
  • 摘要:本研究针对首批开放自由行的试点城市上海及北京进行问卷调查,借以了解出境旅游(含来台)的大陆人士,对台湾之观光意象,以及来台自由行行为意图之关系,并探讨不同属性之大陆观光客,来台自由行旅游动机之差异。通过对调查结论进行分析,建议美食佳肴、自然美景及文化气息是台湾对陆客之主要观光吸引力。对业者在排定观光行程,以及政府在拟定观光发展政策时,可列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北京、上海的旅客对台湾之观光意象具显着差异。大陆幅员辽阔,不同省份、城市居民差异性大,对大陆进行观光行销时,应考虑他们对台湾意象认知的差异,进而提供正确且为他们需要之观光资讯,以协助降低陆客访台后之意象认知落差。未曾访台的大陆观光客对台湾的原始意象,对台湾之人文环境及旅游的完整度,普通认知程度低于曾访台者之感受程度。未来业者或者是政府部门,对大陆行销台湾观光时,应强化人文环境及旅游完整度之元素。为提升大陆观光来台从事特定之主题旅游,应透过观光意象广告,改变大陆观光客对台湾之原始意象,例如,强化台湾旅游资源丰富及旅游完整度高之意象广告,可提升陆客来台深度旅游及参与生态旅游的意愿。
  • 摘要:本研究利用深度访谈的方式,探讨并分析三义乡客家桐花祭活动举办时,当地政府与休闲业者及休闲业者彼此之间的互动情形,三义乡客家桐花祭经由地方休闲业者彼此互动的结果,共同创造了经济及社会层面的价值,然而近年来客委会将客家桐花祭的资源分散至全国各地,使得三义乡所得到的资源也渐渐减少,但对于三义乡休闲业者如此高度依赖政府资源的现象而言,是个危机也是个转机,因此建议除了地方业者必须凝聚彼此的力量之外,若能借由西湖渡假村这种大规模的企业带领地方业者,透过各自不同的专业能力,让业者了解自己在节庆活动上所扮演的角色及定位,将资源整合共同筹办三义乡客家桐花祭。在文化方面,地方业者可以彼此交流并了解客家桐花之文化意涵,使桐花商品的设计上能以深度文化层面的角度出发,而非只是应景形式之商品。业者除了在各自的产业里向游客导览解说之外,若能共同举办客家桐花文化之相关活动,将使游客对当地文化了解的效益提高。如此一来,借由地方休闲产业之业者共创客家桐花祭的节庆活动价值,除了三义乡的客家桐花祭能永续发展之外,也能使桐花成为真正的客家文化。
  • 摘要:基于对若干乡村旅游点的实际调查研究以及大量乡村旅游文献的基础上,认为有必要从TDZ这一更加全面和权威的视角,来提升贵州乡村旅游等级,丰富贵州乡村旅游的活动内涵,发现贵州乡村旅游的特色规律。贵州国家公园省的景观环境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品牌打造的空间,发展与东部和中部地区完全差异化的乡村旅游。目前的乡村旅游远没有发挥周边环境的优势,还是照搬东、中部的“四在农家(住农家屋、吃农家菜、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模式,只不过享农家乐变成了打麻将。因此利用村寨周边几乎被景区包围的资源基础,将游客从屋内吸引到户外享受健康的休闲活动和游览活动,需要按照TDZ的理念视角,制定高品质的吸引物及活动策划,在此基础上由乡村所在地的上级政府出资帮助编制规划、建设高品质的解说标示系统。只有建成了TDZ,才能视野开阔地找出各个乡村旅游发展的差异性,才能发挥乡村的地方景观和地方精神价值,才能留住老客源,开发新客源,提升乡村旅游的内涵,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并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