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
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

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海口
  • 出版时间: 2013-06-20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会议文集: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说明了早期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而80年代后PTCA, PCI以及CABG等再灌注治疗等时代,为主动血运重建,冠心病急性心梗死亡率逐步下降至5%左右,技术进步,使其治疗由保守转 活血化癖治疗己风光不再,并从中医角度讲述了瘀毒互结与经脉下陷和祛瘀生新与活血生脉,指出护作用。活血化痕有望从内源性调控保护,证明其缓解冠心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发挥其远期心脏保护作用,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黄芪当归合剂治疗3个月对CKD3~4期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以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初步探讨该药对CKD患者的疗效及其中医靶标.rn 方法:2011年7月至2013年5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及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肾病科规律随访的患者,所有患者在原有的饮食及生活行为方式管理、控制血压、纠正贫血、钙磷代谢紊乱及代谢性酸中毒等CKD合并症基础上,加用黄芭当归合剂每日1剂(相当于生黄茂、当归饮片各30克),疗程3个月,在此期间停用其他治疗CKD的中药(包括:处方中药饮片、中成药)。rn 结果:受试者的一般情况及:共32例纳入并完成了3个月的观察,其中男性例,平均年龄:49.23±12.91;肾功能处于CKD3期和4期各16人导致CKD慢性肾小球肾炎11例,慢性小管间质病13例,高血压肾损害8例。受试者的中医辩证分型(以本虚证计):气阴两虚者12例,脾肾气虚者俱虚者6例,气虚两虚者8例。rn 结论:黄茂当归合剂对CKD3-4期患者的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这种作用与改善了患者的气虚、血虚、阳虚证有关,但CKD是虚实夹杂之证,单纯补益可能会对湿热、浊毒等标实证不利;患者处于肾功能不同阶段并不影响该药的疗效,中医辨证与所用处方方证相应者不论在实验指标还是中医证候方面均疗效好。
  • 摘要:目的:观察寒凝血瘀证与热毒血瘀证兔球结膜血瘀证目征、血液流变学、血清ET-1、vWF、TNF-α、CD62P表达变化,分析两种血瘀证的不同特性.rn 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寒凝血瘀组、热毒血瘀组,每组8只.造模前后分别观察兔球结膜微循环、检测血液流变学、ELISA检测兔血清ET-1、vWF、TNF-α水平,细胞流式法检测CD62P变化.rn 结果:热毒血瘀证血瘀证目征总积分与寒凝血瘀证组无明显差异,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在具体分项积分中,两血瘀证组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血瘀证组兔血流变主要指标、血清ET-1、vWF、TNF-α及CD62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热毒血瘀组TNF-α、CD62P明显高于寒凝血瘀组(P<0.05).rn 结论:寒凝血瘀证及热毒血瘀证的血瘀证目征改变具有不同特点,可以反应两种血瘀证不同特性.血液高凝状态、炎症反应、血小板活化及血管内皮损伤是两者共同病理基础,但热毒血瘀证的炎症反应及血小板活化更为明显.
  • 摘要:丹参酮ⅡA是从活血化瘀中药丹参中提取的脂溶性单体成分之一,具有抗血小板凝聚,抗血栓,抗炎,改善微循环药理作用.目前,丹参酮ⅡA已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无论在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研究中都表现出了对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肯定的保护作用.本文查阅相关文献,对丹参酮ⅡA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进行了归纳与总结.一直以来,脑血管疾病都是危害生命健康的多发病,其中脑卒中所占比例较大.脑卒中发病机制错综复杂,涉及到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损伤神经细胞,导致细胞的凋亡和坏死,细胞内钙离子超载,线粒体损伤导致能量代谢紊乱等一系列级联反应,最终导致脑组织损伤和坏死.丹参酮ⅡA (TanshinoneⅡA,Tsn)是从活血化瘀类中药丹参中提取的脂溶性单体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血栓溶解等作用.目前,丹参酮ⅡA广泛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国内外较多的动物试验与临床研究中,发现其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包括吸神经细胞的修复,减轻脑组织水肿,减少脑梗塞体积等.根据临床应用的结果来看丹参酮ⅡA治疗脑缺血性疾病,在体应用丹参酮ⅡA的毒副作用不明显,治疗效果较好.
  •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益心舒胶囊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100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应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心舒胶囊治疗(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80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常规药物抗心力衰竭药治疗.2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治疗过程中的射血分数(EF)和脑尿钠肽(BNP).结果:治疗组的EF值和BNP值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疗效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药物联合益心舒胶囊可以更好地提高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
  • 摘要: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近年其发病率仍趋高不下,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我国每年新发冠心病患者约130万例次.我国冠心病中医证候特征的地域分布差异值得探讨,本研究对624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发病情况与中医证候分布特征进行比较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南方地区气虚证、痰浊证、血癖证所占比例高于北方地区,北方地区寒凝证所占比例高于南方地区;证型相兼方面,北方地区证型个数所占比例由大到小排列为两证相兼>单证>三证相兼>四证相兼,南方地区证型个数所占比例由大到小排列为三证相兼>两证相兼>四证相兼>单证,北方地区证型相兼总体趋势少于南方地区;北方实证(56.6)所占比例最大,而南方本虚标实证(86.2)所占比例最大。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二:一是环境因素造成南北差异,岭南地域位于亚热带,终年气温较高雨湿较盛,且人们喜食阴柔之物,常贪凉饮冷,致脾胃受伤,痰湿内生,故岭南地区患者痰湿较多,又因为天气炎热,易耗气伤阴,故气虚多见;而北方天气寒凉,寒性凝滞,寒邪致病可使人体气血运行不畅,心脉不通,表现为心绞痛症状,故北方寒凝证高于南方。二是体质因素,体质不同决定着发病倾向的不同,北方人体质多壮实,感邪易致气机郁滞,血液运行不畅,故多见气滞证、血癖证等单一实证,南方则多以证型本虚标实证多见。
  • 摘要:目的:为评判多奈哌齐联合天然水蛭素对轻到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rn 方法:在20周时间内进行了一项随机,开放式和对照的研究,84例患者或者接受多奈哌齐(前4周5mg/天,随后10mg/天)或者接受多奈哌齐加天然水蛭素(3g/天)治疗.根据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和神经精神量表(NPI)评估疗效.rn 结果:较之单纯服用多奈哌齐组,服用多奈哌齐加天然水蛭素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认知减退程度显著改善.第8周后差别显著.NPI评分组间无显著差异.但是,在水蛭素治疗组,有血管危险因素(VRF)的较之无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对NPI的改善更显著.联合治疗组耐受性好.联合治疗组的退出率(50%)显著高于单用多奈哌齐组(39%).不良反应的事件比率也类似(23.8%vs19.0%),但是无统计学差异.副反应事件是退出研究的最常见原因.尽管出血和过敏在多奈哌齐和脉血康联合组更常见,联合组(11.9%and7.1%),多奈哌齐组(2.4%and2.4%),但两组表现无显著差异.经济困难是另一个重要的退出原因.rn 结论:对于轻至中度AD患者,与多奈哌齐治疗组相比较,多奈哌齐联合天然水蛭素可能改善患者的ADL, BPSD(痴呆的行为和心理症状)以及认知能力.
  • 摘要:目的:研究皮层下缺血所致不同阶段血管性认知损害(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患者的临床特征.rn 方法:以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除海琴斯基缺血量表(Hachinski Ischemic Scale,HIS)<7分的患者.利用MMSE量表为筛查量表,MMSE≥27分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把MMSE<27分的患者,综合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评分和临床诊断结果分为非痴呆的血管性认知损害组(VCIND组)和血管性痴呆组.采用Clox、ADAS-Cog、ADL对47例皮层下血管性认知损害患者和3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测量.rn 结果:1、非痴呆的血管性认知损害(VCIND)组患者较对照组MMSE、CLOX1评分下降,ADAS-cog总分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血管性痴呆患者较VCIND组、正常对照组患者MMSE、CLOX1、CLOX2评分下降,ADAS-cog总分、ADL评分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2、ADAS-cog各项评分比较,VCIND组物体命名、服从指令、结构性练习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管性痴呆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rn 结论:皮层下血管性痴呆患者表现为全面的认知功能下降,其中执行功能、记忆功能的下降尤其明显.非痴呆的皮层下血管性认知损害患者存在部分的认知功能下降,尤以执行功能的下降为主,但尚具有完整的日常生活能力.
  • 摘要: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对脂质沉积和血管内皮的影响与动脉粥样硬化(artherosclerosis,As)的发生密切相关.本实验以颈总动脉套管和高脂饵食法建立家兔局部低剪切应力As模型,通过检测造模8周的血流量、切应力、血脂水平及血管病理形态,发现颈总动脉套管法在近心端可形成局部低剪应力;阿托伐他汀和参莲胶囊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地增加近心端血流量(P<0.05),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P<0.05),减少As模型家兔近心端血管病变程度.证实了参莲胶囊(由丹参和穿心莲组成)对As斑块形成的抑制作用与改善血流有关.
  • 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分布特点,初步探索不同证候组患者体重指数、腰臀比、胰岛素抵抗指数、β细胞胰岛素分泌指数等指标的变化规律.rn 方法:中医临床症状采用5级记分法,结合舌脉进行中医辨证,检测不同证候组患者的OGTT血糖及血真胰岛素水平、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计算体重指数、腰臀比、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β细胞胰岛素分泌指数,采用统计学方法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处理.rn 结果:在101例糖尿病前期患者中,证候分为气阴两虚血瘀证、气虚痰湿证、阴虚证、气滞证,以气阴两虚血瘀证最多见.其中气虚痰湿证组的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均高于其他三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四个证候组OGTT血糖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β细胞胰岛素分泌指数、血脂等指标存在一些变化,OGTT血真胰岛素水平差异不大,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均无差异(P>0.05).rn 结论: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以气阴两虚血瘀证多见,气虚痰湿证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更为严重,上述不同证候的糖尿病前期患者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功能基本相似.
  • 摘要: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较健康人动脉硬化程度的差异及IgA肾病患者发生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rn 方法:选择初次诊治经肾活检病理检查确诊为IgAN且未经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40例,同时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均排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血脂异常等病史.测定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踝-肱指数(ABI),并测定病例组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SUA)、肾小球率过滤(GFR)、肌酐清除率(Ccr)、空腹血糖(FBG)、24小时尿蛋白定量、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收缩压、舒张压等,分析IgAN患者与正常对照组baPWV、ABI的差异及baPWV、ABI与IgAN患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rn 结果:IgAN患者的baPWV及ABI显著高于正常人.双变量相关分析示动脉硬化指标baPWV与Scr、BUN、SUA、肌酐清除率、GFR、24小时尿蛋白、血糖、收缩压、舒张压、年龄有相关性;ABI与Scr、BUN、Ccr、GFR、收缩压及年龄有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尿酸、血糖、肌酐是baPWV的主要影响因素;肌酐及TG是ABI的主要影响因素.典型相关分析示Scr、BUN、SUA组与动脉硬化组整体比较有相关性(P<0.01),GFR、Ccr、24小时尿蛋白组与动脉硬化组整体比较也有相关性(P<0.01),且在这些肾脏病指标中,PWV主要和尿酸相关,ABI主要与GFR相关.rn 结论:1 IgA肾病患者的动脉硬化程度较正常人高;2.IgA肾病患者的肌酐、尿素、尿酸、Ccr、蛋白尿、GFR等非传统危险因素也对动脉硬化起了关键作用,提示肾脏病指标是动脉硬化指数变化的独立因素.
  • 摘要:考虑到人种间的差异,适合德国民众的禁食疗法方案不一定完全适合中国人,于是2008年5月回国后,立即着手进行禁食疗法在中国的本土化。在全面理解德国版的禁食疗法方案后,经过与我的研究团队进行反复认真的讨论、修改,制定出了第一个中国版的禁食疗法方案,该方案的主要流程分为缓冲、禁食和恢复三个阶段。缓冲期一至两天,主要目的是让身体逐渐过渡到禁食状态。禁食期是治疗方案的核心,此时机体的代谢、功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恢复期是让身体逐渐适应食物。
  • 摘要:本文从痰瘀学说的提出、冠心病的痰瘀病机、证候及其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论述了痰瘀学说的渊源、冠心病的痰瘀病机及其证型证候要素,提出了冠心病"脏气虚于内、痰瘀痹于中"的病机学说及从痰瘀论治的辨证论思路,认为将痰瘀学说这一理论用于冠心病的防治,有利于对冠心病的认识从理论上进一步深化,并指导临床遣方用药,进一步提高冠心病的中医药防治水平.
  • 摘要:养心氏片是青岛国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中成药.主要由黄芪、人参、党参、丹参、葛根、淫羊藿、山楂、地黄、当归、黄连、延胡索、灵芝、炙甘草等13味药物组成.功效扶正固本,益气活血,行脉止痛.临床用于气虚血瘀所致胸痹,症见心悸、气短、胸闷、心前区刺痛:冠心病心绞痛有上述证候者.养心氏片是临床常用药物,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疗效较佳.一般认为,养心氏片具有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粘度,预防血防止血栓形成,调节血脂,调节血糖,扩张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改善心功能等作用.养心氏片的药理研究是其临床应用的基础,近年来关于养心氏片的临床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养心氏片的药理作用得到临床研究证实.养心氏对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其他疾病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合并冠心病的其他疾病,心血管神经症,颈动脉硬化症等均可起到良好的调节治疗作用,在基础用药的基础上加用养心氏,能起获得更好的疗效。养心氏临床应用前景广阔,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扩展。
  • 摘要:汤益明老先生早在60年代初期,就提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辨证论治的诊疗规律.经数十载的临床研究与不懈探索,其采用益气通络法治疗冠心病,疗效愈佳.兹将近年收集资料齐全的87例病案总结并探讨,临床和实验研究均表明,应用补气强心汤后,反映心肌舒缓性的心功能指标如多普勒监测的Ev加快,Ei值增大,AC,DC增快,1/3FF增大等。与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组的临床效应及进程相类似。方中川芍、丹参等己证实具有肯定的钙拮抗效应。说明补气强心汤改善心舒张功能的机制很可能有钙通道阻滞效应参与,益气活血药具有心肌正性舒缓性功能。
  • 摘要:冠心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冠造虽是诊断金指标,但其创伤性和造影剂所致的肾损害,降低了检查依从性.临床研究证实痰瘀是目前冠心病最常见的中医证候,并贯穿疾病的始终,但由于手段方法所限,证侯实质研究进展缓慢.代谢组学技术致力于从整体角度研究机体在疾病状态下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可为冠心病的无创诊断和证候实质研究带来契机.作者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提出"痰瘀活化"假说,以冠心病"痰瘀"证患者为例,给予活血化痰药物进行痰瘀活化干预治疗,观察痰瘀证候的代谢组特征和治疗前后的变化,可为冠心病证候实质研究和新药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为痰瘀活化假说提供理论支持;同时通过与非冠心病对照的代谢物组谱差异分析,为冠心病提供新的无创诊断方法,以减少诊断时病人的痛苦和损伤;对血管病变程度和代谢组学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合临床心血管事件,验证两种诊断的一致性,有利于发现早期冠心病,预测风险.
  • 摘要:冠心病在中医属"胸痹"、"心痛"、"心悸"等范畴,其病程长,发展缓慢,其中心血瘀阻证是冠心病最常见的证型.中药治疗冠心病在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缓解临床症状方面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从活血化瘀类,清热解毒类中药在冠心病血瘀证的治疗,冠心病血瘀证各亚型的治疗,中药干预冠心病血瘀证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等方面,在系统,组织,细胞,基因,蛋白质等不同层次探讨中药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实验研究进展,以期对中医药针对冠心病血瘀证及危险人群进行辨证论治,早期干预、延缓或治疗作用方面提供新的思路.
  • 摘要:虫类药物是动物类中药的重要部分,包括一些昆虫、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及小型爬行动物等.中药早就有"草、木、虫、石、谷"的分类,"虫"字在古代就是动物的总称,《大戴礼》:"禽为羽虫,兽为毛虫,龟为甲虫,鱼为鳞虫,人为倮虫."因此虫类药不局限于生物学概念专指昆虫类的含义,还包括动物类药物.这些药物应用于临床据记载已有二千多年历史,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对虫类药物的各种临功用作了详细的记述.追至明代,《本草纲目》中载虫类药物达107种,占动物药(444种)的24%,虫类药得到了很大发展.近代中医大家叶天士,提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则正邪混处期间,草木不能见效.当以虫蚁疏通邪"的络病理论,使虫类药物的运用达到前所未有水平.现代中医根据传统理论和现代科研方法,是深入了解虫类药物的作用机理,配伍特点和临床使用,拓展了虫类药物的应用范围.近代张锡纯《医学衷中参两录》、章次公《章次公医案》均对虫类药运用有所阐释,后有朱良春等继承发扬.
  • 摘要: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及复发率高,严重影响到人类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其死亡率占到总死亡人数的22%-24%以上,为当代三大致死病之首.其中,缺血性中风占全部脑中风的43%-65%.古代医家已认识到其严重性和难治性,将其列为"风、痨、臌、膈"四大难证之首.因此,对中风病的探索一直是古今医家的重要课题.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证实,活血化瘀是缺血性中风十分有效而常规的治疗方法.
  • 摘要:从2012年~2013年3月运用中药活血化瘀汤配合西药激素+免疫制剂治疗狼疮性肾炎30例,研究显示,活血化癖汤中紫草、生地、丹皮、赤芍具有凉血活血化癖之功,配以茅根、石苇、获荃、甘草健脾清热利湿调和诸药,全方具有活血化癖,清热解毒利湿之效,配合西药激素,致血液粘滞性,凝固性增加,导致血液呈高凝状态,血栓形成等副作用,又可增加疗效,比单纯用中药或单纯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疗效好,副作用少。
  • 摘要: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一类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自2005年更名以来备受学界关注.长期以来,中医药作为现代医学的补充或替代疗法在我国肾脏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既往研究与临床实践中,看到基于整体观的中医药个体化治疗在AKI的防治方面具有良好的前景,深入研究急性肾损伤的中医药治疗特点和进展,对提高AKI的中医临床诊疗水平以及明确未来研究方向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对近年来有关AKI中医药干预性治疗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AKI中医临床辨治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 摘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病机为糖尿病日久,久病入络,久病必瘀,经临床实践与研究证实,在有效控制血糖基础上配合活血通络、益气养阴药物,可以缓解和解除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为临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提供更多的依据和选择用药的方向,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 摘要:针对肝硬化腹水久病多瘀,"先病血结而水随蓄者"为主要病机,自拟活瘀利水系列方辨证治疗肝硬化腹水,治疗组53例,对照组18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活瘀利水系列方,治疗观察期20天,观察标准主要为小便量、腹水消退情况,治疗组临床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 摘要:卵巢囊肿是中医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自拟加味桂枝茯苓汤治疗卵巢囊肿69例,疗效颇佳,69例系中医门诊就诊病人,均经过多普勒彩超或B超检查确诊后就诊治疗与复查.年龄最大者45岁,最小者20岁.其中患有月经不调的18例,不孕症的6例,亦或兼有经行腹痛、行经期时间延长、慢性盆腔炎的病例.全部病例均以自拟加味桂枝获等汤治疗,痊愈57例,占82.6% ;显效8例,达到94.2%。在治愈病例中,服药一个疗程治愈者占11.6%;无效4例,占5.8%。总有效率49例;二个疗程治愈者8例。
  • 摘要:脓毒症(Sepsis)是由感染因素引起的损害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严重时可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和(或)循环衰竭.脓毒症并不依赖致病菌和毒素的存在而进展变化,病情严重程度取决于机体的反应性,其反应机制一旦启动遵循自身规律发展.由于脓毒症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故目前,国际上对严重脓毒症的防治研究已成为医疗卫生领域常见的重大疑难疾病.近年来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中药以独特的治疗思路及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其中,活血化瘀法已成为脓毒症临床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
  • 摘要:带状疱疹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一种累及神经和皮肤的病毒性皮肤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笔者跟随霍清萍教授临床学习,每见治疗带状疱疹均有意想不到之奇效,且患者较少有神经痛等后遗症状,临诊中,霍师注重中医综合治疗,既辩证施治给予内服汤剂外,也善用成药或内服、或外敷配合治疗。尤其擅用季德胜蛇药与云南白药,老方新用。前者取其解毒,后者取其化疲止痛。季德胜蛇药既内服,也外敷;并以不同比例配以云南白药外敷,共凑清热凉血解毒,化痕通络止痛之功,临证屡获奇效。
  • 摘要:王清任是我国晚清时的一位注重临床实践,极富创新精神的医学实践家.他勤求古训,师古而不泥古,继承和发扬了《皇帝内经》等古代医学经典的精髓,晚年著《医林改错》一书,书中共载33方,其中活血化瘀方25张,总结王氏活血化瘀大法,囊括了行气活血、益气活血、通窍活血、益痹活血、温阳活血、养阴活血、解毒活血、化痰活血之法,在现代中医临床和研究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 摘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病)的负担不断加重,为此我国引进了先进设备,采用了先进技术,但始终未能抑制其持续上升的发病趋势.虽然目前仍尚待彻底研究其发生、发展规律,众多研究成果标明其基本机制已出现大体轮廓,提示老年慢病这一类血栓性疾病发生发展和氧化应激与血管内皮损害关系密切,为此注意氧化和抗氧化水平的调理,维护血管内皮细胞生理功能,修复已破损的血管内皮,介入防病理念,引入健康管理,进行综合干预,应当是抑制慢病及慢病早发发病率持续升高的一种新途径.
  •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医大师朱良春早在52年前提出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江苏中医》1961年1月),相继又对"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重要性及其关系的探讨"(《中医杂志》1962年3月)作了全面论述,然后分析了朱老提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从临床到理论,探索其内在的统一规律,创造新的诊疗体系”。并认为“中医辨证、西医辨病各有短长,因此必须给予有机结合,证候是机体的病理反应,疾病是症状产生的原因,两者有因果关系,临床实践证明,证病紧密结合,具有重要意义,最后说明了朱老从病证结合出发,从民间发掘出金荞麦治疗肺痈(肺脓疡),挽救了数以千万计患者的生命,改写了《金匾要略·肺痪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所载“始萌可救,脓成则死”的记载。
  • 摘要:升解通瘀汤是史载祥教授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效方之一,临床应用范围较广,主要用于各种程度冠心病的治疗,对很多其他疑难病症也具有卓越疗效,下面就史载祥教授对该方的临床应用情况作一详细介绍.一、理论依据、处方来源处方的拟定是在长期对付难治性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实践中逐渐摸索出来的.《素问·平人气象论》云"胃之大络名日虚里,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张锡纯认为"内经之所谓宗气亦即胸中大气",史载祥教授认为,这里所言的脉之"宗气"、"胸中大气"多指现代中医所言的"心气".
  • 摘要:目的:探讨非传统活血化瘀药治疗血瘀证的研究思路.方法:通过对传统活血化瘀药的定义、种类和分类的回顾,以冠心病心绞痛为例,从中医气血理论、五脏相关理论、血瘀兼证认识的探析,对非传统活血化瘀药治疗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非传统活血化瘀药的活血化瘀作用历代文献有记载,但现代临床被忽视,辨证运用非传统活血化瘀药治疗血瘀证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结论:适当扩大活血化瘀药物的范围,可以提高血瘀证的疗效,拓展血瘀证的研究视野,使血瘀证的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
  • 摘要:关于虫类药的使用,在我国第一部药学典籍《神农本草经》就有了记述,但该书对药物只是说明其功效,并没有组方记载;至汉代张仲景在运用虫类药方面有所发挥,其中以《金医要略》尤为突出,是现存首部以虫类药加入组方中专著.在其二百余首方剂中总计用有土鳖虫、水蛭、虻虫、蜣螂、蛴螬、蜘蛛、蜂窠、鼠妇、白鱼9味虫类药,散在于鳖甲煎丸、大黄蟅虫丸、下瘀血汤、蜘蛛散、土瓜根散、滑石白鱼散等6个方剂中,以达破血逐瘀、活血通经止痛、消积化癥、通利除疝等多重治疗目的,显示了虫类药独特的功效和作用.
  • 摘要:史载祥在继承《内经》对失眠病机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失眠总因阴阳失调,阳不入阴,心神被扰所致.在治疗上形成了独特的辨证规律和用药特点.指出实证多从痰热、心火论治,治以清化痰热或滋阴降火;虚证多从阴阳两虚论治,治以温补阴阳,镇潜浮阳;久病多从瘀血论治,治以活血祛瘀,交通阴阳.同时强调专病专药,善用半夏治疗失眠.并介绍了典型验案.
  •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内科方案,评估临床疗效.rn 方法:将170例确诊为颈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颈复汤低、中、高剂量分别联合西药倍他司汀)组,中药颈复汤中剂量组,西药倍他司汀对照组,共计5组,每组34例,疗程1周.临床观察指标:DHI眩晕障碍评分量表,眩晕缓解天数量表,症状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rn 结果:治疗后中西医结合三组DHI眩晕障碍评分量表、眩晕缓解天数量表、症状积分比较均较中药对照组差异显著(均分别p<0.05);低、中、高剂量三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均分别p<0.05);中、高剂量组DHI眩晕障碍评分量表与症状积分较西药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均分别p<0.05).rn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优于单纯中药组和单纯西药组;中、高剂量组疗效优于低剂量组.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更有优势,是有效、安全、科学、规范、便捷、经济的内科综合诊疗方案,值得推广.
  • 摘要:史老师临床多年,对半夏的使用多有领悟和发挥,广泛用于各科疾病的治疗,每每取得良效.跟师门诊以来,得以对半夏的应用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现总结如下:半夏为天南星科药用植物,药用部位为块茎.其味辛,性温,有毒;归脾、胃、肺经,能行水湿、降逆气、善祛脾胃湿痰.水湿去则脾健而痰涎自消,逆气降则胃和而痞满呕吐自止,故为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良药.半夏内服用治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饮眩悸、痰厥头痛,头晕失眠;外用可消肿止痛,治疗痈肿痰核.因生半夏毒性较大,多炮制后使用,以减轻毒性.依炮制方法不同分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竹沥半夏、半夏曲等,其药性和功效也不尽相同.生半夏取原药材,有毒,多外用,以消肿止痛为主.清半夏为白矾浸泡或煮或腌制,消除了辛辣刺喉的副作用,降低了毒性,功用以燥湿化痰为主.姜半夏为姜、矾煮或腌制或蒸制,或姜炒,增强了其降逆止呕作用,功效温中化痰、降逆止呕为主.法半夏为石灰制半夏,以治寒痰、湿痰为主,同时具有调脾和胃的作用.竹沥半夏是将半夏或法半夏用竹沥拌透阴干,炮制后温燥大减,适于胃热呕吐,肺热痰黄稠粘,痰热内闭中风不语.半夏曲:生半夏浸泡晒干研粉,姜汁、面粉调匀,发酵制成,增强了其健脾温胃、燥湿化痰的功能,长于化湿健脾,消食止泻.
  • 摘要:史载祥教授师从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在临床实践中认真贯彻病证结合的理念,指出病证结合是更高层次中西医结合的具体体现和高级形式,积极而有成效的挖掘其中咬合更加紧密的病、证结合的典型范例。其中肺痈就是符合病证结合理论的典范。肺痈之名,始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金匾要略·肺痪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云“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脉数虚者为肺痪,数实者为肺痈。在朱良春教授的带领下,史载祥教授有幸参加了金荞麦治疗肺脓疡治疗临床研究的攻坚阶段,系统观察临床验证506例病人,治愈率达91. 8%,好转率达8.2%,总有效率100%。效果奇佳,胜出当时多种广谱抗生素的疗效.
  • 摘要:心血管病作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已波及全球. 恩师史载祥教授在研究经典和前人经验基础上,结合四十余年临床实践,认为冠心病属于本虚标实,本虚包括心气虚、心阳虚、心阴虚和阴阳两虚;标实主要有血癖、痰浊。并结合当代西医对冠心病研究成果,创立了升陷祛疲汤(主要组成:生黄茂知母柴胡桔梗升麻三棱羲术党参山英肉益母草)。该方用于治疗难治性心绞痛,介入术后或冠脉搭桥术心绞痛、心力衰竭、复杂心律失常等疾病方面屡获奇效。该方宗于张仲景的薯菠丸、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和张锡纯的升陷汤。探究该方理论渊源,其中渗透着黄帝内经、仲景思想精髓。史载祥教授认为,我国近30年来在冠心病辨证方面,绝大部分辨证标准是以八纲辨证为主,认为在此基础上,应强调气血,气血不单纯是心阴心阳,心主血脉,全身气血也受到影响。在胸痹中医治疗领域,不单要活血化疲,更要重视气血的调整。认为治疲必先言气、血(水),言气必察虚实升降。言血(水)务辨痰饮寒热。要重视气、血、水三者的关系。今仅就其中的气机升降和气血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 摘要:冠心病和代谢综合征都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发病率正逐年增高,且二者常并存在于同一个体,呈现出代谢综合征增加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特点,近年来备受关注.本研究采用多中心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和随访,收集冠心病稳定期患者1503例,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旨在了解冠心病稳定期合并MS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比较冠心病稳定期合并MS与不合并MS临床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同时分析MS各组成成分与终点事件的关系,探讨中医证候、hs-CRP、临床终点事件三者间的关系,以期为冠心病及合并MS的中医临床辨治、冠心病的二级预防与预后工作提供参考.
  • 摘要:目的:观察桂枝茯苓丸合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方面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后,治疗组在心绞痛疗效、降低Hs-CRP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心电图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茯苓丸合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确切,中西医结合治疗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半夏泻心汤治疗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IgA肾病验案病例。并分析了各种肾病的病理机制,临床症状,重点阐述半夏泻心汤治疗方法,并取得良好疗效。
  • 摘要:本文主要进行肩膊痛验案两例论述,并分析发病症状,以及病理诊断过程,对史载祥教授治疗其并药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取得很好疗效,同时对柴胡白虎汤治疗伤寒病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柴胡白虎汤具有良好效果。
  • 摘要:陈可冀院士从事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近60年,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尤其是对于冠心病的诊治,在长期临证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临证思辨特点.通过对冠心病病因病机深刻的认识,在病证结合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多年临床经验,陈可冀院士提出了"三通两补法"治疗冠心病的经验.本文旨在通过介绍陈可冀院士诊治冠心病之临床经验及治疗规律,重点介绍了冠心病的病因机制,然后分析了芳香温通法、宣痹通阳法、活血化察法等方法对冠心病的治疗,从而分析了通补治则的辩证应用,以帮助临床工作者认识、掌握冠心病之证治.
  • 摘要:脏器交集性疾病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脏器疾病在同一患者同时存在,且疾病之间互相关联,某一器官的疾病使得另一器官疾病治疗的难度增加.目前常见:肺源性心脏病、心肾综合征、肝肾综合征等,其特点:治疗难度大,往往是重大疾病或疾病的晚期.心肾综合征属于脏器交集性疾病之一,传统CRS仅指慢性心力衰竭(CHF)引起的进行性肾功能损害、利尿剂抵抗和心脏容量负荷过重,最终导致心力衰竭恶化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因此认为CRS是心力衰竭发展到终末期的一种表现.本文主要论述了CKD患者CVD及危险因素患病率调查分析和蛋白尿与动脉硬化指数的相关性分析,同时阐述了AMI患者肾功能变化和高脂血症合并心肌缺血大鼠心肾功能的变化,并指出心肾共病的机制可能与炎症、氧化应激、内皮功能障碍、糖脂等代谢异常RAAS激活和高血压等有关。但中医可以用气血水的关系来解释,中医讲究整体观念,重视脏器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血癖证来研究脏器交联性疾病可能是有效方法之一。
  • 摘要:目的:观察清热利湿活血中药制剂复方仙草颗粒对IgA肾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rn 方法:采用切除一侧肾脏,反复尾静脉注射较大剂量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的方法,制作IgA肾病大鼠实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福辛普利组(10ml/kg·d)、复方仙草颗粒小、中、大剂量组(复方仙草颗粒10g/kg·d、20g/kg·d、40g/kg·d),另设正常对照组.疗程8周.检测大鼠血清IgA水平、24h尿蛋白定量;肾组织TGF-β1m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蛋白(western印迹)表达;肾小球系膜细胞计数、肾组织纤粘蛋白(FN,免疫化学法)表达.rn 结果:(1)复方仙草颗粒各组血清IgA含量及24h尿蛋白定量均明显改善(P<0.05,P<0.01);福辛普利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IgA含量无显著改善(P>0.05).(2)复方仙草颗粒各组及福辛普利组TGF-β1 mRNA及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3)复方仙草颗粒各组及福辛普利组肾小球系膜细胞数及FN表达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0.05,P<0.01).rn 结论:清热利湿活血的复方仙草颗粒能减少IgA肾病尿蛋白,延缓肾小球硬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表达与信号传导及降低血清IgA水平有关.
  • 摘要:目的:观察藤莪清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6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分别给予藤莪清瘀方和胃复春治疗,疗程6个月.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胃镜病理学的改变情况.结果:藤莪清瘀方组的总有效率为91.19%,胃复春组为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病理学检查总有效率比较,藤莪清瘀方为88.23%,胃复春组为6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藤莪清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明显的疗效.
  • 摘要:目的:研究蝶脉栓通胶囊(苦碟子、赤芍、红花、水蛭)的活血化瘀作用.方法:采用大鼠经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外加冰水浸泡复合因素刺激下造成血瘀模型,观察蝶脉栓通胶囊对其血流变学及血清中血栓素(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含量的影响.结果:蝶脉栓通胶囊能明显降低血瘀证模型动物各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可明显抑制其血清TXB2水平升高,提高6-Keto-PGF1a/TXB2比值.结论:蝶脉栓通胶囊具有明显的活血化瘀作用.
  • 摘要:目的:观察乳岩内消霜对DMBA联合雌孕激素诱发大鼠乳腺癌前病变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rn 方法:采用DMBA联合雌孕激素序贯诱导雌性SD大鼠乳腺癌前病变.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6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疾病模型组、他莫昔芬软膏组、乳岩内消霜小、中、大剂量组.每组分别在第10周各处死8只,14周处死剩余大鼠.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乳腺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变化,应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大鼠乳腺组织ERa、ERβ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rn 结果:实验第10周疾病模型组大鼠乳腺组织病理以Ⅱ型非典型增生为主,第14周以Ⅲ型非典型增生为主,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疾病模型组比较,他莫昔芬软膏组与乳岩内消霜小、中、大剂量组大鼠乳腺组织病理癌前病变发生率减低,经统计学计算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乳腺组织ERa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ERβ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且第14周模型组大鼠乳腺组织ERa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第10周.与疾病模型组比较,他莫昔芬组与乳岩内消霜小、中、大剂量组大鼠乳腺组织ERa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1),ERβ蛋白的表达水平不同程度的升高(P<0.01).rn 结论:乳岩内消霜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断/逆转DMBA联合雌孕激素诱发大鼠乳腺癌前病变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乳腺组织ERa、ERβ蛋白表达水平来实现的.
  • 摘要:目的:建立离体培养乳鼠心肌细胞体外I/R模型,观察参元丹后处理对心肌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rn 方法:体外培养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建立体外心肌细胞I/R模型.参元丹含药血清: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参元丹0.048g·ml-1、1ml·100g-1及等量生理盐水,连续5d,最后一次给药后1h腹主动脉取血并分离血清,造模前将参元丹含药血清及空白血清分别稀释成5%参元丹含药血清、5%空白对照血清作为后处理药物.实验分:正常培养组、模型组、空白血清对照组、参元丹含药血清后处理组、参元丹含药血清后处理+LY294002组.形态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心肌细胞,Hoechst33342染色检测心肌细胞的早期凋亡率.rn 结果:心肌细胞鉴定显示心肌细胞阳性率≥95%,保证了实验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与正常培养组相比,模型组心肌细胞早期凋亡率增高(P<0.01);与对照组及参元丹+LY组相比,参元丹组心肌细胞早期凋亡率降低(P<0.01);对照组与参元丹+LY组之间,心肌细胞早期凋亡率无明显变化(P>0.05).rn 结论:参元丹含药血清后处理能够降低体外心肌I/R模型细胞凋亡率;参元丹含药血清减少心肌I/R损伤与激活PI3K途径有关.
  • 摘要:目的:在早发冠心病血瘀证家系中用单体型相对风险分析(HHRR)和连锁不平衡检验(TDT)方法,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是否为早发冠心病血瘀证的遗传易患因素;rn 方法:收集早发冠心病血瘀证患者的核心家系28个.PCR-RFLP方法鉴定ApoE基因ε2/ε3/ε4多态性.在对ApoE基因多态与冠心病血瘀证基因存在关联上进行HHRR,TDT分析.rn 结果:HHRR分析ApoE的ε4等位基因可能与早发冠心病血瘀证相关联(P<0.05); TDT检验冠心病血瘀证易患位点可能与ApoE的e 4等位基因位点连锁(P<0.01);rn 结论:早发冠心病血瘀证家系中ApoE的ε4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存在关联,冠心病易患位点可能与ApoE的ε4等位基因位点连锁,说明该基因座可能是湖南汉族人群早发冠心病血瘀证的遗传易患基因.
  • 摘要:目的:探讨北京重庆2个地区30岁~69岁人群亚健康状态的血瘀证分布特点.rn 方法:采用多中心、大样本的对照研究方法,应用方差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对2008年~2011年北京、重庆2地体检人群进行亚健康评价及中医证候分型、评分分析.rn 结果:通过对调查人群一般情况的分析及中医证候分布得分的统计发现,相对于痰湿内蕴型和肝郁脾虚型,亚健康人群中血瘀证的证型最为常见,且血瘀证证型在女性人群中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P <0.0001);但痰湿内蕴型一般得分显著高于肝郁脾虚型和血瘀证型(P <0.0001).rn 结论:在调查的亚健康人群中,血瘀证证型最为常见,亚健康女性更容易患血瘀证,但痰湿内蕴证型的人群临床症状表现得更突出、更严重.
  • 摘要:目的:探讨川芎嗪对腹主动脉缩窄大鼠模型心肌Ⅰ型和Ⅲ型胶原改变及其mRNA的表达.rn 方法:银夹法建立腹主动脉缩窄大鼠模型,用免疫组化法进行心肌Ⅰ型和Ⅲ型胶原染色,即时PCR扩增后分析并测定其mRNA表达,观察大鼠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心肌胶原HE染色和心肌AT1受体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改变及川芎嗪的干预作用.rn 结果:造模8周时左室心肌质量指数、左室AT1受体蛋白及其mRNA表达模型组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川芎嗪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rn 结论:腹主动脉缩窄大鼠所致心肌纤维化心肌AT1基因转录与翻译水平发生改变,通过AT1下游信号通路传导作用,促进心肌纤维化;川芎嗪可延缓甚至逆转心肌的纤维化进程.
  • 摘要:2004年完成的中国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China Coronary Secondary Prevention Study,CCSPS)是唯一一项对中国冠心病人群进行血脂长期干预,研究终点事件减少的大规模、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调脂治疗研究,因此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后续研究和分析对于中国人群的血脂管理具有重要意义.ccSPS研究证实血脂康可全面调脂,显著降低中国人群冠心病事件风险CCSPS入选4870例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在170~250mg/dl之间、有明确心肌梗死史的中国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平均4年的随访观察,以比较血脂康胶囊0.6g,2次/天治疗对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冠心病死亡等冠心病事件的影响.结果显示,随访3.5年随访中,血脂康服用患者TC, TG, LDL一等指标水平均显著降低(P<0.0001),且多种临床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而不良反应轻微。对CCSPS老年、高血压、糖尿病和肝功能异常亚组进行分析,在取得良好获益基础上,上述人群应用血脂康也具有同等安全性和耐受性。
  • 摘要:目的:观察新血府逐瘀汤对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病人血浆小分子代谢产物的影响,从代谢组学的角度探讨新血府逐瘀汤干预冠心病的作用机制.rn 方法:选择21例心血瘀阻证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组)西医基础治疗上加用新血府逐瘀汤治疗7天,运用氢核磁共振(1H-NMR)技术检测治疗前后血浆小分子代谢产物水平,与12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比较.主成分分析法PCA分析病血浆代谢产物的变化,差异性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rn 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和对照组的代谢产物具有明显差异,样本分布在完全不同的区域.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前血浆丙氨酸、组氨酸、乳酸、葡萄糖、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明显升高(F=203.175~848.797,P<0.01),亮氨酸、苏氨酸、柠檬酸的含量明显降低(F=183.508~1195.695,P<0.01).新血府逐瘀汤治疗后,血浆丙氨酸、组氨酸、乳酸、葡萄糖、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较治疗前明显下调(F=105.23~258.57,P<0.01),亮氨酸、苏氨酸、柠檬酸的含量明显上调(F=237.12-305.17,P<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rn 结论:新血府逐瘀汤可能通过调整糖类、脂肪、氨基酸等物质的代谢,发挥活血化瘀作用.随着系统生物学的发展,代谢组学(metabonomics)逐渐被各个研究领域所重视,并被广泛地应用到中医证候学、中药学等研究中.既往研究证实,新血府逐瘀汤能改善冠心病血瘀证患者症候,临床疗效确切.本研究选择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病人给予新血府逐瘀汤治疗,运用氢核磁共振(1H-NMR)技术检测其治疗前、后血浆代谢产物的变化,从代谢组学的角度研究新血府逐瘀汤干预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可能的作用机制.
  • 摘要:很多资料表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梗塞、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介人术术后并发症等发病的共同环节.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自由基、钙稳态及活性因子之间失衡的结果.而氧化应激是导致内皮损伤的主要原因.除外源性氧化物以外,内皮持续暴露于内源性细胞因子与生长因子等使血管细胞产生的氧化物之中,并且这些内原性氧化物参预内皮细胞的胞内信号转导,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本文研究显示,一旦血管受损或发生病变,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失调。维护血行有度的调节功能减弱,使固有的舒张、收缩血管的动态平衡功能被打破,舒张因子如N0, PGI2等减弱,收缩因子如TXA2, ET-1等增强,使血管收缩增强,血流阻力加大,血液流变性异常、血液粘度上升。当代研究水平已提示,血管内皮损伤在相关心脑血管疾病中己呈轴心位置。如能从内皮细胞受损防治开始,注意维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减少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因素,可将为老年慢病防治开劈一条路径。这就需要了解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状况,建立相应特异的检验方法,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具有重大临床价值。
  • 摘要:冠心病是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该病归属于中医"胸痹心痛"、"厥心痛"、"真心痛"的范畴.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有它的独特优势,更有理论础和实践.本文从中医养心理论来论述冠心病的病理机制和以其为指导的养心氏药物治疗,经研究证明,养心氏片能明显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心肌血供,缓解心绞痛,改善症状及血液流变学,具有益气活血作用,临床上不明显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 摘要:王治强教授是襄阳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93年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王师在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大胆的创立新的朴素配伍治则,并在理论上作了多种论证,提出了新的见解,创制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新方剂,开拓了新的境地,且验之临床,疗效显著,现就其治疗不同类型的心系急症,辨证论治中的经验总结.
  • 摘要:论述冠心病气血同治之法的理论依据及具体运用,并举一病例以说明.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狭窄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属中医"胸痹"范畴,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疾患,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是目前我国成人心脏病住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传统观点认为,胸痹的中医病机要点为心脉痹阻,不通则痛,而因虚致瘀是本病的常见病机,有关文献资料显示,胸痹病机以本虚标实为主,其气虚血瘀型占67.3%.在临床治疗中发现,对胸痹的治疗,若仅仅只顾活血,往往难以获得满意疗效,而常须气血并治、二者兼顾,主张运用"补气活血通络"的方法.益气活血通络的方法为冠心病(胸痹)治疗过程中常用的“治气、治血”之法,若能结合患者病情,灵活运用,当能发挥事半而功倍之效。冠心病气血同治之法,既为“气血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也充分体现了中医各脏腑之间的紧密联系及中医整体观念的特色与优势。
  • 摘要: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首要杀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本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现代医学发展日新月异,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支架植入及药物涂层支架代表了介入心脏病学三个里程碑式的进展,使当代冠心病治疗已成三足鼎立(传统药物、介入、冠脉搭桥)之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冠心病二级预防也初见成效.在这种情况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冠心病研究也方兴未艾,冠心病中医病因病机认识渐趋于统一,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生物学基础研究逐渐深入,基于循证医学原则的临床研究不断涌现,创制出多种防治冠心病的中药新药.尽管如此,在现代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中医在冠心病防治中的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文章就如何在冠心病防治方面发挥传统中医的优势特色以及中西医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和中西医结合研究存在难点、问题进行探讨。以为中西医治疗冠心病提供可靠参考资料。
  • 摘要: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葛根素在体内外试验中均表现出显著的心血管保护活性,主要体现在心肌细胞保护、血管松弛、降血脂、降血糖四个方面,其机制与调节离子通道及细胞内信号通路有关.
  • 摘要:笔者根据"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古典理论在临床应用时取得治验,本文所论风病与血脉有关,外风病为六淫贱风所致,如痹证,瘾疹等,内风病为伤脏腑之虚风而生,如面歪,偏瘫,眩晕,偏头痛之证。用中医;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理论指导治疗风病,用养血祛风与凉血熄风法,可使外风可祛,内风可熄,辨证外方用药或配穴针灸施治,均可取效。治血用四物汤或选配血海,三阴交,太冲,等穴为主,起养血活血凉血作用。荆芥,防风,蔓荆子,白芷,等祛外风,天麻,钩藤,菊花,桑枝,防己,等熄内风,通脉络,均为常用有效之药。曲池,合谷,阳陵泉。昆仑等穴,为治风之常用穴。针刺时,先四肢后头面,先刺下半身穴后刺上半身穴,可防风阳上浮,能取一定疗效。
  • 摘要: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解毒方对球囊损伤颈动脉7天后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MCP-1、CRP及TGF-β的影响.rn 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他汀组和益气活血解毒组,每组6只.模型组与给药组动物行左颈总动脉内膜球囊拉伤术,假手术组只分离左侧颈外、颈内和颈总动脉,不做球囊拉伤.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动物术后灌服生理盐水,给药组动物术后分别灌服阿托伐他汀和益气活血解毒方,7天后腹主动脉取血,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MCP-1)、C反应蛋白(CRP)、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浓度.rn 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血清中MCP-1、CRP、TGF-β含量显著升高(P=-0.006,P=-0.000,P=0.000);与模型组相比,益气活血解毒组能显著降低血清中CRP、TGF-β的含量(P=0.002,P=0.001),阿托伐他汀组显著降低血清中TGF-β的含量(P=0.038),有降低CRP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67).rn 结论:大鼠颈动脉损伤后,血清中MCP-1、CRP、TGF-β的含量显著上升,益气活血解毒方能显著降低血清中CRP、TGF-β的含量,为防治血管重构性疾病提供实验依据.
  • 摘要:IgA肾病是世界及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也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近年发现,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成为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死亡率远高于普通人群.因此早期发现和预防心血管病变对IgA肾病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而动脉硬化又是心血管疾病的早期病理基础,故在此对IgA肾病与动脉硬化的关系做一综述.研究发现,无论是现代医学研究,还是传统中医角度,均说明了工gA肾病与动脉硬化密切相关。现代医学方面,IgA肾病与动脉硬化具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包括传统的致病因素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等,也包括近来研究发现的非传统治病因素如炎症反应、内皮功能障碍、钙磷代谢失调、高同型半肤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等。中医方面,二者不仅具有基本共同的病因病机,而且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互为因果,促进病情进展。
  • 摘要:目的:通过制备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观察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7天、14天肾脏损害情况,并对血清及肾脏组织中相关炎症指标进行检测,从炎症反应通路探讨心肌梗死后肾损害的相关机制。rn 方法:将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7天模型组和14天模型组。对大鼠不做任何处理作为正常组。对大鼠心脏只穿线不结扎,作为假手术组。使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制造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剔除死亡和术后心电图阴性的个体,作为模型组。造模成功的大鼠,术后其12导联心电图可见广泛病理性Q波。假手术组、7天模型组于术后第8天取材;正常组、14天模型组于术后第15天取材。检测血肌醉(Serum creatinine Scr)、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 mAlb)、尿N-乙酞-β-D-氨基葡萄糖昔酶(NAG)、内生肌配清除率(Ccr);光镜下及电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rn 结果:1.肾功能指标变化:与正常组相比较,7天模型组及14天模型组尿NAG水平显著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 7天模型组Ccr(0.90ml/min)及14天模型组Ccr( 0.84ml/min)较正常组Ccr(1.10ml/min)有下降趋势(P>0.05); 7天模型组及14天模型组较正常组mAlb有升高趋势(P>0.05)0 2.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光镜下,模型组肾小管上皮细胞明显水样变性;电镜下,远端小管曲部上皮细胞胞质中部分线粒体肿胀,峭减少,空泡变,细胞游离面有少量短小的微绒毛;集合管亮细胞中细胞器少,游离面微绒毛较少。rn 结论: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14天内己出现肾损伤,损伤以肾小管为主。肾损伤的同时,血中炎症因子ICAM-1, TNF-a、IL-1β、IL-6,IL-10含量显著升高,肾组织中ICAM-1mRNA表达水平和NF-xB活性水平也明显升高,提示炎症反应可能是引起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肾损害的主要病理机制之一。
  • 摘要:自1997年,Ilkova等报告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半数患者在2年内仅通过饮食控制和适当锻炼就可以使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为早期2型糖尿病的西医治疗开辟了新思路,其治疗机制成为早期糖尿病的研究热点.既往研究以络病理论为核心,认为在2型糖尿病诊断之初存在络滞,络病存在于糖尿病病程的始终,活血通络法宜贯穿糖尿病治疗的始程,临床试验已证实早期给予活血通络药物可减轻和减缓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且在动物试验中证实活血通络中药通过改善胰岛β细胞一相分泌功能,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且胰岛β细胞一相分泌功能的恢复同微循环得到改善密不可分,证实了糖尿病早期应用活血通络中药的有效性.
  • 摘要:目的:继承学习名老中医孔嗣伯治疗妇科闭经的经验.方法: 通过侍诊学习、病例研究和中医古籍研究.结果:孔嗣伯老中医治疗妇科闭经经验以虚实相兼辨病机,以渗湿逐瘀通月经,以柔肝运脾调本元.结论:孔嗣伯老中医治疗妇科闭经经验,强调治病求本,完善了活血化瘀治法,是继承学习经典精华和长期临床实践积累所得的宝贵经验.
  • 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本质是血瘀,临床上多采用活血化瘀原则进行论治,这种方法的应用主要以活血化瘀中药为基础.中医对EMs的病因病机进行研究发现该病与血疲关系密切。因此,临床上多采用活血化癖原则进行论治。经相关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验证,活血化癖中药对EMs的治疗在缓解症状、改善体征方面存在显著疗效,且复发率降低,无明显不良反应,避免手术中的痛苦和创伤,较西医药治疗更易被患者接受。另外,活血化癖类中药对EMs的治疗机制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为EMs疾病的治疗拓宽了思路。
  • 摘要:肿瘤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瘀证,活血化瘀法是治疗恶性肿瘤的基本方法之一.本文对目前活血化瘀法治疗恶性肿瘤的争议问题进行探讨,从肿瘤血管正常化的角度阐述活血化瘀法治疗肿瘤的作用,认为促使肿瘤血管正常化可能是活血化瘀中药作用机制之一,为解决活血化瘀法治疗肿瘤的争议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 摘要:血府逐瘀汤是一张传世之方,为清代名医王清任基于其气血理论结合血府定位所创.之所以称它为传世之方,因其至少具有特点,1.组方精妙,难予精简,可以或在某些条件下可以作为精确处方使用;2.在异病同治的治疗中属于代表性方剂,疗效确切;3.认同度高,传承无间断,应用广泛.王清任对于血府逐瘀汤的应用主要集中于19条所治之症目中,其中涉及情志病的条目就包括:灯笼病、瞀闷、急躁、夜睡梦多、不眠、小儿夜啼、夜不安、肝气病,另外如头痛、胸痛、心跳心忙等也常见于情志发病中.创方至今,血府逐瘀汤在情志病治疗中表现出了极为优秀的能力与潜力.
  •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孟河医家噎膈证治特点及方药特色.孟河医派是明末清初源出江苏孟河的一大地域性医学流派,以费、马、巢、丁四大家族为主,临床诊治疾病经验丰富,疗效卓著,独具特色,全国影响甚大.噎膈是指吞咽梗阻,饮食难下,或纳即复出的病证.噎即噎塞,吞咽之时梗噎不顺,膈为格拒,胸膈阻塞,饮食不下,噎可单独出现,也可是膈的前驱症状,故有"噎为膈之始,膈乃噎之渐"之说.rn 方法:整理、归纳《孟河四家医集》中有关噎膈的医案、医话,并初步探讨孟河医家噎膈证治特点及方药特色,以期为辨治噎膈提供参考,提高临床疗效.rn 结果:噎膈病位在食道,属胃气所主,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发病机理主要为气(气虚、气滞)、血(血虚、血瘀)、痰、热四端;噎膈病机可概括为肝脾肾等脏真气衰、精枯血少,气滞、痰阻、血瘀、郁热交结,阻于食道,发为本病.分证论治噎膈,有气膈、血膈、痰膈、热膈等,轻重辨别.rn 结论:孟河医家认为噎膈发病主要为气(气虚、气滞)、血(血虚、血瘀)、痰、热;辨治噎膈强调津血,如《医略存真》:"当专事脾肾,肾为胃关,水亏则关门不利,肾不吸胃,脾弱则阴津不布,不能生血",而忌用辛香耗气之品.《马培之医案》中用韭菜汁、生姜汁、橘叶、参须、山药、谷芽、人乳、白蜜等; 《费绳甫医话医案》中用荸荠、韭菜汁、薄橘红、藕、甘蔗、人乳(牛乳亦可)、龙眼肉等.可见,孟河医家辨治噎膈,遣方用药轻清和缓,花谷果乳亦为所用,治疗用药轻清和缓,少用辛燥,花谷果乳亦为所用,彰显孟河学术特色.
  • 摘要:第二届血瘀证与活血化瘀会议在广州召开,至今第十届血瘀证与活血化瘀会又将在海口召开,可以发现,此次会议较之第二次会议,已在活血化瘀临床研究、方药应用和生物医药学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兹简述,以资此会研讨.
  • 摘要:动物相关的活血化瘀药物,本文概述五灵脂、穿山甲2种活血药,水蛭、虻虫及土鳖虫3种破血药物的药物药理、药效、临床应用及炮制相关知识.以及药物功效俊猛、疗效明显、部分有毒,应用掌握其现代相关研究,有利其推动开拓疑难杂症治疗领域,达到增效减毒、合理使用.
  • 摘要:史载祥教授治疗头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为中医辨证治疗长期发作、迁延不愈的"顽固性头痛"有很大优势,而且发现中医治疗对某些血管痉挛等引起的顽固性头痛有显效。
  • 摘要:笔者跟随史师出诊,见临证变化多端,辨证难寻其要,令初学者如陷雾中.然史老师能于纷繁中提纲携领,辨证施治,多获佳效.现以汗证为例,阐发史载祥教授善抓主证治疗汗症的治疗特点.重点分析了滋阴清热法、通腑泻热法和活血化瘀法治疗汗症的主要方法,均取得良好疗效。
  • 摘要:中华文明是人类古老文明之一,也是延续不断流传至今的最悠久的文明,而中医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不断总结前人的智慧结晶.中医学自诞生以来,从临床实践出发,不断的丰富完善和发展,形成了一套从理论到临床实践的完善有效的医疗体系,并实践检验了其临床有效性,留下了大量的宝贵精神财富.但随着近代以来西学东渐,现代西医学随着西方自然科学体系而整体传入我国,虽然党和政府采取了很大的扶植力度和优惠政策,但中医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仍然遇到了巨大的挑战,据统计,全国中医从业人员一直处于下降中,从1920年代约80万人, 至2008年已降至25.3万人,占医师总数的11.7%,而同期全国人口则增长了将近4倍.
  • 摘要:介绍了史载祥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的经验.史载祥认为高血压病主要的病机是肝旺痰阻,治疗以平肝潜阳,化痰熄风为主.某些特殊类型的高血压,如更年期高血压、妊娠高血压等,又有阴阳两虚、脾虚湿阻等不同的病机特点.他强调以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高血压病,各取所长,以提高疗效.
  • 摘要:目的:观察川芎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rn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4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8和对照组120例.对照组予血府逐瘀胶囊,治疗组予川芎胶囊,治疗4周后进行心绞痛疗效评价和中医心血瘀阻证疗效分析.rn 结果:心绞痛疗效评价,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心血瘀阻证疗效分析,治疗组显效44.97%,有效39.94%,无效15.08%;对照组:显效39.17%,有效38.33%,无效22.50%.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1092).rn 结论: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疗效,缓解心血瘀阻证与血府逐胶囊疗效相当.笔者2005年05月20日至2006年07月08日采用川芎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78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摘要:本文主要对便秘、结肠、结石等的八个病例的临床表现、病理机制进行分析,并均用大承气汤治疗,结果表明大承气汤治疗其病取得良好疗效.
  • 摘要:目的:结合临床与腓肠神经活检资料探讨周围神经疾病中血瘀证的病理表现,并探讨周围神经活检在血瘀证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血瘀证型和非血瘀证型周围神经疾病的患者行腓肠神经活检,观察并比较其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大部分周围神经病存在血瘀证,病理表现为神经外膜血管增生、神经内膜毛细血管内皮肿胀、血管外异常物质沉积等;轴膜下水肿和神经束膜水肿符合"血不利则为水"的机制;"气陷血瘀"的病例多伴有轴索病变.结论: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广泛存在血瘀证,扩展了活血化瘀疗法的适应证;气陷血瘀理论有特征性的病理变化;周围神经活检对于研究血瘀证的病因、评价血瘀证的状态和影响有重要作用.
  • 摘要:血管重构性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PCI后再狭窄等,尽管这些疾病产生的原因不同,但是它们最终都会引起共同的病理过程-血管重构.血管重构既是这些疾病发展的结果,又是疾病进一步恶化的原因.血管重构是多种因素参与的复杂的病理过程,长期以来,中膜平滑肌一直被认为是血管重构的中心环节,近年来,外膜在血管重构过程中的作用逐渐被重视.血管内膜损伤后,发生于血管外膜的早期炎症反应和缝隙连接的变化是促进血管重构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讨球囊损伤血管内膜后早期,血管壁(特别是外膜)中巨噬细胞、炎性因子和缝隙连接蛋白的变化规律;探讨中药益气活血解毒方对血管重构、外膜炎症和缝隙连接蛋白的影响,以期为临床血管重构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
  • 摘要:目的:研究加味苓桂术甘汤联合短期禁食对脾虚痰湿型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rn 方法:11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共60例,用加味苓桂术甘汤联合短期禁食治疗.对照组共50例,用血脂康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体重指数(BMI)、血脂、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变化.rn 结果:两组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8.33%,对照组总有效率76.0%,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头昏眩晕、身重困倦、胸闷心悸、腹胀纳呆等方面积分比较,治疗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TC、TG、LDL、BMI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ET降低、NO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ET降低和NO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加味苓桂术甘汤联合短期禁食可改善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异常,并明显提高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 摘要:本文论述患者为中年女性,患恶性直肠肿瘤,根治术后又经四个疗程化疗。结合其腹胀、乏力、纳差,舌质暗淡,脉沉细无力,己属大气不足,虚而下陷,故治当益气升陷,活血祛癖。取益气升陷与祛癖两法兼顾。史老认为,尤其肿瘤患者,经大手术的损伤,断肠改道,气虚络损,血行失度,导致气陷血癖、升降失调。虽主诉纳呆腹胀,仍拟补气升陷,是“塞因塞用”之反治。事实证明,用后纳馨胀除,体重增加是“得谷者昌”的体现。治疗过程中出现头痛,是用原方加《兰室秘藏》“选奇汤”合方治疗,也能速效。
  • 摘要:本文论述了两例病例均己右下腹痛为主证,伴有发热,均有压痛、反跳痛,诊为肠痈无疑,腹痛拒按属实证当下之,两者均己大黄牡丹皮汤合慧效附子败酱散为基础,大黄牡丹皮汤出自于《金匾要略》:原方大黄四两,牡丹一两桃仁五十个,瓜子半升,芒硝三合。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再煎沸,顿服之,当无脓,当下血。慧该附子拜酱散出自于((金匾要略》:原方:慧饮仁十分,附子二分,败酱草五分,上三位,杆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小便当下,并说明对于高龄、急性阑尾炎合并冠心病、房颤等合并症,或偏远地区紧急情况难以手术者,大黄牡丹汤合慧饮附子败酱散治疗可谓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的治疗选择。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