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工业技术>建筑科学>第三届人居科学国际研讨会
第三届人居科学国际研讨会

第三届人居科学国际研讨会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3-10-27

主办单位: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

会议文集:第三届人居科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城镇化是社会复杂巨系统的一个演化过程,宜乎通过"复杂问题有限求解"的科学方法来寻求解答.首先,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应以人为本,关怀人居;其次,将人居文明建立在生态文明的基础之上;第三,以县域为单元推进农村发展,促进城乡统筹;第四,发挥决策者、智库的作用,改进管理体制.转型是时代的大趋势,应当从科学转型的角度认识人居科学,期待它孕育新的创举.
  • 摘要:空气污染已成为全球十大致死风险因子,空气质量对于以人为本、适宜居住的人居环境建设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首先结合2013年北京的空气重污染过程,分析了空气污染的新趋势,指出在北京特定的气象条件和地形环境下,重污染天气过程往往具有区域性的特征;其次,详细分析了PM2.5对人体的影响及其形成机制;第三,提出要重视室内空气污染问题,其对人体的危害甚至比室外空气污染更为严重;最后,借鉴英国伦敦治理50多年告别雾都的经验,建议中国应重视节能减排,严控污染源,同时加强对气象条件规律的总结,做好预防工作.
  • 摘要:城市病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矛盾在城市的表现,是城市发展历史过程中的阶段性现象.近年来中国城市出现城市病,主要表现出生态环境恶化、大城市交通拥堵、居住矛盾尖锐等问题.究其根本原因,主要在经济、政策和法制方面.本文由此提出,中国的城镇化迫切需要从国家顶层设计入手,明确城镇化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主要方针政策.顶层设计是深化改革的必须,一方面需要摆脱部门利益束缚的整体制度设计;另一方面需要坚守公共政策,保护公共利益.最后,本文提出人居科学从战略上应更加关注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关注公共政策,并提出迫切需要辩证地处理城镇化过程中的六对主要关系:第一,要辩证认识、处理市场行为和政府行为的关系。现在搞不清楚,政府做了很多市场的事,而该做的事情没做。第二,中国城镇化的基本理论框架当中,需要辩证处理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的关系。第三,大城市需要辩证处理发展和控制的关系。第四,辩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保的关系。第五,乡村发展与城市发展,需要统筹兼顾。第六,要非常注意文化和思想建设,全民精神文化道德教育的强化,是艰巨的历史任务。
  • 摘要:本文从区域发展的角度出发,在城乡差距缩小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下对人居建设与城镇化质量关系进行探讨,提出一个基本判断、两个基本前提、三个初步观点.一个基本判断为:衡量城镇化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应该是全社会人居建设是否不断进步.两个基本前提为:一是基本居所的保证,二是城乡差距的不断缩小.三个初步观点为:从结构层面讲,人居环境存在结构差异;从空间维度讲,人居环境存在空间差异;从时间维度上讲,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人居环境发展的重要时代背景.
  • 摘要:文章聚焦于对人居科学思想的学习体会以及对三峡库区人居环境建设的持续研究工作.认为三峡库区人居环境建设的主要问题是:(1)三峡库区城镇化发展与全国协调同步的问题;(2)城镇用地和人口规模快速扩张,人地矛盾突出;(3)水库建设和运行产生了区域生态结构的大调整,是城镇化发展和生态与安全建设相结合的典型地区;(4)三峡库区移民人口就业与经济发展的问题.
  • 摘要:本文就城市规划进行了研究,从居民参与、移民和可持续性等视角,探讨了人、人居环境和城市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通过明智的规划和以人为中心的城市规划与设计,指出在真正具有人性化的城市中,先决条件之一便是其中的居民彼此之间并非处于敌对关系,而是安于自己的生活,并且对彼此怀有积极的态度,分担共同的问题,分享共同的梦想。
  • 摘要:本文就城市化建设进行了研究,系统阐述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近年开展的人居科学与中国城镇化的研究工作,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理论研究探讨了对人居科学的研究及认识,界定了人居、人居科学与人居科学方法论,进而提出科学创新的方向;规划实践介绍了人居科学项目的实践进展,包括对城镇化特点和面临问题与挑战的研究及对京津冀协调发展的研究;城乡统筹下的城市地区和县域人居治理的挑战。城镇化的问题除了城市本身,还依靠着地区和区域治理。就中部地区和农业发达地区来说,城镇化的同时需要解决农业现代化问题。这一进程中,如何将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通过农业现代化促进城镇化,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课题,总体说来,这一进程中,发挥县级政府的治理能力,通过地方治理的地方化进程,完善地方社区和城镇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 摘要:本文在梳理近200年来世界城镇化发展历程基础上,总结城镇化发展的得与失,以此作为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经验启示,并从省级和城市两个尺度,从中国城镇化质量进行了评价.文章提出了符合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内涵,包括以人文本,"四化"互动,生态文明,布局合理,弘扬文化五个方面.最后,文章分基准、乐观和平稳三大情景,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速度、三次产业比重和转移人口规模进行了预测,提出人居科学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摘要:本文梳理了江苏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在村庄规划引导、农民愿望调查和村庄环境整治方面的实践,指出在江苏乡村调查和乡村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村庄普惠、分类改善、突出重点、因村制宜、彰显特色、多元渐进”的整治策略和工作路径。“村庄普惠”指的是:江苏村庄环境整治不同于其他省份的聚焦有限示范村庄,而强调惠及所有自然村,省委省政府将“村庄环境整治率达到95%”作为小康社会的指标要求;“分类改善”指的是:在所有村庄通过环境整治达到“整洁村庄”标准的同时,要求镇村布局规划确定的规划发展村庄同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建设康居村庄;“突出重点”是指工作重心尊重农民愿望,乡村调查数据显示江苏90%以上的农房是改革开放后建设的,因此江苏农民对环境改善的最大需求,不同于全国面上推进的农村危房改造,而是村庄公共环境卫生和基础设施改善,比如整治垃圾,提供清洁的自来水,改善道路,清理河塘,增加活动场地和健身设施等;“因村制宜”强调在每个村庄原有肌理形态基础上,根据自身条件和可能实施环境改善;“彰显特色”是指通过环境整治彰显乡村特色和田园风光,将村庄区分为“古村保护型、人文特色型、自然生态型、现代社区型”等,通过分别施策,把“乡愁”记忆的保护落到实处,使平原地区更具田园风光,丘陵山区更有山村风貌,水网地区更含水乡风韵;“多元渐进”强调的是在村庄现状基础上的渐进改善,江苏村庄的多样性决定了村庄环境整治方法的多元性,多元渐进的改善方法既有利于整治工作可操作,整治成果可持续,也有利于阶段性的集中整治和长期的新农村建设有机衔接、无缝对接。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