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教科文艺>江苏省博物馆学会2013学术年会
江苏省博物馆学会2013学术年会

江苏省博物馆学会2013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南京
  • 出版时间: 2013-10

主办单位:江苏省博物馆学会

会议文集:江苏省博物馆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随着中国明清城墙申遗工作的不断推进,明清城墙研究和保护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从观念上的重视到有效地保护之间还有很大距离,尤其是一些尚未加入申遗名录的城市,面临的问题更多,保护难度更大.如何有效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本文比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之"原真性、完整性"原则,思考各地明清城墙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并提出加强和完善关于明清城墙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和完善明清城墙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规划,建立权威统一的城墙保护管理机构,加大对明清城墙沿线遗址调查、整理、研究力度。总之,明清城墙联合申遗是实践先于理论,在实际工作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问题,这些在前进发展中产生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管理和引导,妥善解决。明清城墙联合申遗不仅仅立足于文化资源保护、国民教育,更承担着构建经济社会发展与遗产保护和谐关系的重任。在城市化和地产热的高潮下,明清城墙保护的形势不容盲目乐观。城市发展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需要寻找和谐共存的思路,使文化遗产保护成为城市发展建设的一个有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 摘要:革命纪念馆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特别是在推进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基本陈列展览是纪念馆的核心和灵魂,它直接面对广大观众,如何选取观众更易接受的方式,将革命历史和其所蕴含的精神最直接地展现和传递,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成为纪念馆人所关注的话题和努力追求的目标.革命纪念馆的基本陈列具有政治性和时间性,地方政府一般都高度重视,成立专门班子推进陈列展览工作的实施。要做好展览应做到整合全馆力量投入建设中,抓好重点环节,准备工作要充分,各项工作同步进行,以及慎重使用声光电.
  • 摘要:进一步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职能,探寻新的宣教模式,更好的服务观众,一直是纪念馆人追求的目标.本文从举办"铁军精神大讲堂"的缘由与作用、体会与思考等方面,论述革命纪念馆的宣教活动.并提出应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准确的定位,精心选择主讲嘉宾和确定演讲主题,贴近观众,运用恰当的交流形式并注意倾听收集各方反映,下一步将会把“铁军精神大讲堂”嘉宾的精彩讲述延伸到图书音像出版领域,扩大了大讲堂自身的影响力,更好的服务观众,满足观众所需,使得爱国主义教育深入人心,让“铁军精神大讲堂”成为近现代史讲堂中一块铁的品牌。
  • 摘要:研究游客对解说媒体的需求,有利于解说系统的完善,很大程度上促进遗产地可持续发展.本文以世界文化遗产地南京明孝陵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游客对遗产地解说的需求,并探讨游客社会特征、出游动机以及与解说需求之间的关系,以此指导南京明孝陵世界文化遗产地经营管理者对未来解说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从而进一步完善遗产景点的解说系统,促进遗产地可持续发展.并提出更新解说内容,丰富解说媒介但需考虑游客“真实体验”,完善景区内交通导引解说,以及提高景区管理人员对世界遗产地解说系统的认识。
  • 摘要:区域博物馆在我国博物馆体系中无论数量还是藏品资源、文化影响力上,都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江苏区域博物馆由于特殊的历史文化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在我国各省区域博物馆中,具有相当的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本文以江苏区域博物馆为例,试从区域博物馆艺术藏品专题研究、艺术展览、文化交流的角度,对区域博物馆的文化传承和创新问题略作阐释.总之,区域博物馆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是博物馆文化发展、成长的内在驱动力量,区域博物馆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不仅对于区域文化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而且也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尺和象征。在区域博物馆的业务之中,艺术藏品尤其绘画艺术藏品的系统研究、展示、文化资源开发对区域文化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区域博物馆应依据本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区域文化发展的需要来进行相关艺术品的征集、展览、研究、文化创意以及高端文化衍生品的制作。区域博物馆的文化传承和创新是在直接传承本地区优秀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必须高度关注区域文化的历史特点,从中拓展出区域博物馆业务工作的新渠道。区域博物馆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对于提高本地区公民的文化素养、文化认同感以及精神凝聚力,推动本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也具有相当重要的促进作用。
  • 摘要:社会教育是博物馆、纪念馆的主要职能之一.近几年,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中,周恩来纪念馆的社会教育活动形成教育途径网络化、教育主体多元化、教育主题鲜明、教育亮点突出等特点.扩大了媒体宣传和传播力度,强化了社教活动组织能力,聚合了一批社会资源和力量,延展了教育平台和触角,提升了纪念馆的总体形象和社会影响力.
  • 摘要:文物档案是纪念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其征集、鉴定、登记、保存、研究、使用等一系列管理工作,关系纪念馆文物的永久保存和价值的进一步挖掘与利用.管理体系讲究标准化,其精髓是有章可循、按章办事、有效监督,并持续改进.将这一精髓运用到文物档案的管理中,可使文物档案的管理更加科学、更加规范.
  • 摘要:临时展览是博物馆陈列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吸引观众走进博物馆的"杀手锏".要办好临时展览,无论是策划选题还是陈列设计,策展人员都要以观众的需求为基础,结合实际,力求用诚意和创意做出受观众欢迎的展览.
  • 摘要:青少年教育是博物馆社会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本文以苏州博物馆"小小讲解员"培训班为例,探讨以"互动"为核心的青少年教育项目.培训班从课程目标、课程流程和课程内容等方面探索青少年"自主学习"的方法.一方面,青少年学员们以主动的态度,实践的方法学习文物知识和交流技巧;另一方面,博物馆也根据学员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完善教学内容及课程安排,使得课程成为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 摘要:博物馆作为公益性的文化机构,从创建之初,就将社会教育作为博物馆的基本职能之一.本文以探索韩国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的理念为出发点,以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为代表,深入了解其“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形成,并结合中国博物馆社教现状提出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其思想品德和文化素养,指出如何让青少年走进博物馆,发现中韩博物馆最大的差异体现在办馆理念上。希望能对我国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 摘要:博物馆作为一个教育场所,其展陈呈现给观众的不仅仅是展品,更是其背后的丰厚文化,博物馆在公众教育中需要起到文化传播的作用.中国在博物馆的文化传播方面一直处于僵化的传统模式中,也就是只能通过观众前来参观博物馆来实现其文化传播的作用.要将观众“引进来”,最重要的是提高博物馆自身的知名度,也就是做好宣传工作和全方面加强博物馆自身的建设,吸引观众。只有具备足够的吸引力、高品质的展览与全方位的优质服务,观众才可能走进博物馆。而如何让博物馆更好地走出去正是当下中国博物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博物馆能否做好文化传播的关键性因素。作为博物馆应该适应社会发展潮流,借鉴优秀博物馆的经验,利用各种可利用的资源和高科技手段让博物馆真正的“走出去”。总之,要做好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必须转换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模式下的以“物”为本正在慢慢转向以“人”为本,博物馆正呈现着良好的发展趋势。博物馆的文化传播也应该在这种良好的发展形势下坚持以“人”为本,结合博物馆学优秀理论和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既要将观众“引进来”又要使博物馆“走出去”,最终使博物馆文化更好地传播出去。
  • 摘要:近年来,文化遗产的内涵与保护理念不断丰富.与之相对应的是博物馆发展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在诸多博物馆类型中,文化遗址类博物馆在展陈内容、所处环境和建立背景等方面都具有特殊性,本文拟以明孝陵博物馆为例,探讨遗址类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变迁中的应对,提出根据国际古迹遗址保护准则和东方建筑特性加强文物保护,科学整合文物资源恢复世界遗产原真风貌,发掘世界遗产的文化内涵并进行行之有效的宣传展示,以环境整治为契机打造世界遗产文化展示新平台。
  • 摘要:巡回展览是整合馆藏资源,加强馆际交流,拓展博物馆受众领域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南京市博物馆近年来参加的巡展活动出发,总结中小博物馆巡展工作筹备、展品点交和运输、布展及宣传等基本流程及应注意的问题,探讨如何更好地做好博物馆巡展工作.
  • 摘要:陈列展览是博物馆的主要工作之一,同时也是博物馆对外交流的重要形式.观众通过参观展览,了解文物信息,增加相关知识储备.博物馆进行展陈设计时,除了重视文物本身传达的信息外,更多的要考虑观众的需求,考虑如何将展陈信息最大限度地传递给观众.因此,观众的研究至关重要,制作出满足观众需求的展览是博物馆的重要使命.充分研究文物本身的价值,并通过有主题的组合,将高质量并含艺术性的展览呈现给观众,是博物馆提升公众服务质量的基础。
  • 摘要:博物馆为观众服务要"接地气",要了解观众的需求.对于展览可以从展览的定向思维与发散思维、长篇与短篇、主观互动与客观互动等方面作些探究,拓宽博物馆的发展渠道.总之,不仅要关注博物馆硬件设施的建设,更要关注软件的建设,多了解“地气”,研究博物馆与“地气”的关系,把博物馆与“地气”紧密结合,多一点实在,少一点浮躁,多一点创新,少一点“克隆”,让各个接了“地气”的博物馆发挥出特有的魅力,在城市文化中形成百花齐放的态势。
  • 摘要:地域性(专题类)博物馆如何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大门,充分发挥博物馆在传承地方文化,增强群众地域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方面的作用是值得广大博物馆认真研究的课题.连云港民俗博物馆是一新成立的小型专题博物馆,笔者以该馆为例,从陈列展览、社会教育、公共关系等方面着手,谈谈"创新"对于博物馆建设、发展的作用。
  • 摘要:博物馆的核心价值与价值观之研讨近年来成为热门话题,众说纷纭.文化传承是博物馆核心价值理念,博物馆的价值观与价值取向对实现核心价值起决定性作用.力求保持核心价值、价值观与价值取向的一致性,是博物馆事业得以蓬勃发展的真谛.
  • 摘要:博物馆从诞生之时就承载了人类对于美的追求.博物馆的建筑、陈列、环境、功能都体现了美学理念.在博物馆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应当用美学的眼光、从审美的角度重构博物馆评价体系,以全方位的形象化艺术语言,彰显博物馆作为审美对象的美的客观因素,发挥博物馆的美育功能.
  • 摘要:南通博物苑举办的"翻开记忆——江海民俗风情暨南通传世百工联展"引发市民极大的热情,媒体也多角度进行了报道.社会为什么对此展反响热烈,参观热潮给博物馆工作带来什么样的启示?本文通过对该展的筹备、展示、研究、调研等多环节的考量,反思热潮背后博物馆工作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服务性博物馆的需求与方向,以期对现实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或借鉴.并指出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是博物馆策展的基本原则,心系观众是博物馆社会教育的起点,抢救性地征集近现代民俗文物是博物馆的重要收藏方向,利用民间收藏资源是拓展博物馆工作的重要路径。
  • 摘要:微信自面世以后,因其应用成本低,使用操作便利,且拥有大量用户群,成为众多行业营销的方式之一.去年以来,国内一些博物馆开始探索实施"微信导览"服务,也正是看中了微信公众平台的这一系列优势.微信的广泛使用为人文教育机构的社会宣传工作开拓了一条新思路.在加快博物馆数字化进程的同时,注重用户需求的满足,对线上、线下两个功能进行了很好的“嫁接”。而博物馆微信导览功能的出现,微信一对一的沟通特色,使用户可以享受到专属的服务体验,提升了用户的关系黏度,推广了博物馆品牌,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为博物馆行业的服务带来了巨大的革新,博物馆融入新鲜技术后,古老的历史文化迸发出年轻的活力。笔者认为,尽管包括微信在内的新技术运用,扩大了参观的时间和空间范围,但还是不能完全替代到博物馆中观看实物的实地参观方式,平面的视觉欣赏和全方位的空间感受,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体验。博物馆通过情、景、物交融的陈展方式,充分彰显文物展品的时代性和艺术魅力,这只有在真正走进博物馆才能体会到。微信服务若能够全面推广,在某种程度上确可以减轻压力,但不能完全取代人工讲解服务带来的灵活性和亲和力,不能替代现场听讲解时获得的“情感体验”。文化机构在与新媒体结合中,不一定要追求“最新的技术”,在业务和技术层面上,需要的是一种最适合、最成熟稳定的技术,最核心的是技术和业务的黏合度要强。应与一些有实力、有影响力、成熟的社会技术力量合作,整合社会优质资源,为观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 摘要: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如何更多地参与到社会发展过程中并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是博物馆新时期面临的新挑战.深化博物馆职能、创新发展、弘扬博物馆文化来为城市文化、社会和谐与发展服务,既是博物馆核心价值与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新时期博物馆功能与职能的完善.因此,深化博物馆职能促进社会教育,创新博物馆发展扩大社会合作,并且增强博物馆活力寻求社会参与,以及弘扬博物馆文化实现社会共享。
  • 摘要:《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的获批,为苏南区域博物馆事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藏品管理作为博物馆业务工作的基础,是博物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文章通过与西方发达国家博物馆藏品管理进行对比,探讨苏南地区博物馆藏品管理现代化的目标要求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实现藏品管理现代化的使命与任务,要树立藏品的公共信托责任意识,加快数字化博物馆建设,建立藏品预防性保护机制,以及提高文物科技保护能力。
  • 摘要: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部门,应遵循"以人为本、开拓创新"的原则办展.展览的主题确定、形式设计、延伸教育等,要做到以人为核心,尊重人的需求、注重人的智力提升,同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提高展览质量,提升人的综合素质.
  • 摘要:儿童教育作为博物馆社会教育的重要方面,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博物馆如何利用自己丰富的文化资源,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为他们营造出一片快乐的学习园地,是博物馆人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以儿童教育实践为例,结合蒙特梭利教育理念的运用,在特定的环境中以游戏的方式和心态设计开展儿童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在博物馆通过游戏项目,在参与、互动、体验中探寻文化和艺术客体.因此,首先博物馆要转变观念,真正确立以展示和社会教育服务为中心;其次是引进和培养专业教育人才、组建开发团队、编写引导手册;再次是制定教育活动的整体规划,实行馆校合作的长远机制等,以促进和深化儿童的认知体验。
  • 摘要:中国的民办博物馆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生事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国有博物馆一起承担着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弥补了国有博物馆在收藏展示上的不足,更容易被游客和观众所接受,是文化传承中不可缺失的一环.民办博物馆是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坐标.总之,民办博物馆对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已初显成效。对改变当地的经济结构,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加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改善人们生活质量,提高文明素质,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提高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等方面,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 摘要: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加大,近年来,一大批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建成或正在规划建设中,它们承担着收藏、展示、研究、保护、传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职能.非遗馆的建成与开放,对讲解员的知识结构、文化素养、讲解方式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讲解队伍的素质是应该深思的问题.重点从讲解工作要注重物质文化向非物质文化的延伸,重视观众的体验,以及重视对非遗的宣传三个方面,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特殊讲解工作.
  • 摘要:多年的发展,使得我国革命纪念馆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很大提升.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重复建设、规模宏大、展陈贪大求全、耗资巨大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官本位思想、管理体制和特性、地方领导政绩需求等.因此,要办好革命纪念馆,就必须遵循革命家遗愿,认真执行中央有关规定,进行实质性改革.
  • 摘要:古村落的整体保护利用一直是村落文化研究的热点,也是难点.生态博物馆作为新的博物馆类型,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中国,并且做了一些实践.目前全国正式定名为生态博物馆的有30余座,它们的运营模式与建设特点,为这种古村落整体规划的新型博物馆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引以为戒的教训.总体来说,博物馆这种形式在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古村落整体保护的主要趋势。任何新事物从产生开始,都是在发展中不断抛弃劣势,不断完善的过程。生态博物馆进入我国不过二十年时间,何况还面临着发达国家没有的农村脱贫问题,所以我国的生态博物馆不应该拘泥于初始定义,而应该走一条中国特色的生态博物馆道路。相信随着实践的开展,新型博物馆的理论将日臻完善,足以为农村历史建筑的保护,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文化的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 摘要:博物馆以促进社会和谐为目的,博物馆及全体博物馆工作者的责任是更好地服务社会及社会发展,服务公众与公众利益.相较于国家、省、地级市博物馆,县域博物馆在发扬地域文化特色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这要求创造更多的文化产品,保持更美的文化环境,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博物馆不是一个追求营利而是一个为社会服务的机构,它把收藏、保存、研究文物当做自己的责任,并将其展出,为公众提供欣赏和学习的机会。这就要求加快现代化博物馆建设的进程,以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为重点,基本建成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改变经营理念,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化、社会化,有效地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现代化博物馆建设是基层博物馆建设的发展趋势。现代化博物馆建设进程的推进,需要加强硬件与软件两方面设施的建设。而且现代化博物馆建设的标准是实现建筑设施的现代化和业务活动领域的现代化,这需要理念、资金与高科技的三重转变与投入。
  • 摘要:数量多、质量高的馆藏品,为美术馆的地位与影响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收藏工作需要立足自身的特色优势,通过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形成更见成效的收藏.江苏省美术馆的品牌性专题收藏包括"新金陵画派"代表画家作品、民国时期书法作品与江苏"四老"书法作品、江苏水印木刻作品等,在国内外美术馆业界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 摘要:中国已进入老年社会,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应该成为博物馆的关注对象.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是新形势下博物馆应着重研究的课题.博物馆在为老年观众服务的同时,也一定会得到充分的回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笔者认为,博物馆要做好老年人服务工作要做到:第一,领导要高度重视老年人工作,制定对老年人参观的优惠制度。第二,博物馆要根据本馆特色,组织、策划吸引老年人关注的、适合老年人参与的活动项目,丰富老年人的业余文化生活。第三,博物馆在一些细节上要多为老年人着想。第四,在一些硬件建设及软件服务上要多考虑老年人的特点。第五,要利用多种手段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如网上服务。
  • 摘要:民间收藏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有益资源.本文以仪征博物馆利用本地雨花石民间收藏打造博物馆特色文化产品的实践出发,论述民间收藏与博物馆事业发展的相互关系和有机结合,探讨县级博物馆如何挖掘区域文化打造自身特色.由于地域性的限制和历史的特定性,县级博物馆在陈列宣传、展品品位等方面很难与国家大、中型博物馆相媲美。但是,在这些“先天”不足的背后还拥有自身独特优势,有许许多多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资源,民间收藏也是卧虎藏龙,它们为人们办好博物馆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所以,县级博物馆应当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所在,自觉融入到地域文化的挖掘、传承和弘扬中去,挖掘地方特色,整合民间收藏资源,形成自己独特的办馆风格,不仅全面反映地方历史,还要展现地方文化资源、自然资源,起到县史、县情教育基地的作用,成为地区对外推介的文明窗口,为政治、经济、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 摘要:区域博物馆如何面对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博文化需求,更好地在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区域博物馆由于人员、资金、资源等因素,在文化建设中有些力不从心.区域联盟的出现有望能改变这一现状.本文试着提出以“品牌”为中心打造区域博物馆联盟来改变这一现状,让不动的文物流动起来,满足人们在家门口或方便地域得以欣赏高品质文物的要求,重点整合文物资源,建立品牌联盟。
  •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在博物馆行业中的成熟应用,许多中小型博物馆在文物藏品数字化管理、多媒体陈列展示、建立数字化网站等方面开展了有益尝试.在面对经费较为紧张、各类资源并不丰富的情况下,中小型博物馆应当从因地制宜、运用恰当、量力而行等方面入手,更好地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等手段,从而推动博物馆数字化进程.
  • 摘要:文化发展建立在传承的基础上,博物馆是收藏、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博物馆文化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陈列展览,一个是宣传教育。因此,提升博物馆文化传播水平就要提升展览水平和加强教育功能。
  • 摘要:博物馆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是博物馆的使命与责任,然而有诸多因素影响着这一工作的效能,笔者认为可以人事管理、展陈管理、服务管理三个方面为抓手,做好博物馆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
  • 摘要:2013年,南京博物院数字博物馆实体建设工程即将完成,虚拟博物馆建设以及虚拟馆与实体馆的融合提上日程."数字媒体资源"的应用是整个工程建设的关键.本文着重分析"数字媒体资源"在数字博物馆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并提出坚持“专业化”的资源采集原则,确保资源数据采集流程的可持续性,以及挖掘藏于公众之中的文化资源。目前,数字博物馆的“数字媒体资源”应用体系仍是一个有待实践的设想,除了技术层面外,还有许多制度层面、管理层面的问题有待解决。譬如数字媒体资源采集标准的制定、资源审核机制的建立、博物馆专家资源力量的引入、虚拟博物馆运维模式的确立,虚拟博物馆固定工作班底的建立等等。但问题的不断出现,也意味着建设的各项细节在不断清晰。伴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数字博物馆体系的建设理论也将最终完善。
  • 摘要:博物馆陈列水平是衡量博物馆质量的重要标志.博物馆展陈概念不单是指陈列艺术设计,还包括展陈策划团队对展示资源的整合以及对展陈主题的确定.后信息时代为博物馆展陈带来了新技术,但博物馆应更多地考虑虚拟空间与现实展陈的有机结合,以观众的兴趣和关注度作为展陈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制作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展陈精品.合理运用数字化新技术和互动展示手段可以让更多人在博物馆驻足。后信息时代人们社会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促使博物馆打破原有展陈模式,运用数字信息技术,提高展陈能力,在不断探索中走出符合大众需求的博物馆展陈新模式。
  • 摘要:通过对"太仓博物馆"个案的分析,阐述区域博物馆的展陈设计如何结合地方特色,深度挖掘"物"与"博"的内涵与外延,最大限度的发挥潜在优势,丰富展陈内容,拓展展陈形式与手段,实现展陈内容、空间形式、展陈手段的完美结合,打造地域特色鲜明的精品区域博物馆.
  • 摘要:自然标本保管是自然博物馆的一项重要工作,标本制作方法直接影响标本质量和保管成效。在环境质量恶化的今天,如何摒除有毒化学药剂,从而使自然标本的保管更加科学,是自然博物馆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走访了国内主要自然博物馆、部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标本制作中的防腐处理、材料的使用及相应的保存方法等方面,分析我国自然标本的保存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保存趋势,因此提出,首先,应该准确了解标本的制作办法。再次,正确的标本制作方法是自然标本长久保存的前提。此外,大量新材料、新工艺替代了传统标本制作使用的棉花、棕丝、稻草、竹丝等天然材料。除了从根本上解决皮张、制作材料易生虫、发霉、开裂、变形的情况,还提高了标本的精确和真实效果,使标本制作成为了一门高雅的艺术,也使博物馆收藏的自然标本质量有了质的飞跃。
  • 摘要:博物馆是一个国家、民族宣传文明成就的重要窗口,是保护、展示历史文化遗产和人类环境物证的文化教育机构.为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公益文化事业功能,为社会发展服务,新形势下,博物馆应立足实际,加强经营管理,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因此,办好陈列展览是基础,全新管理理念是保障,高雅人文环境是目标,创新管理机制是动力。总之,博物馆加强运营管理和提升服务质量,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工程,既涉及展览陈列的问题,也涉及软硬环境问题,还涉及改革、管理、创新等诸多问题。博物馆人要根据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推动博物馆事业健康发展。
  • 摘要:本文围绕"把淮安建设成为苏北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中心"这一目标,通过追昔抚今的历史回顾,陈述了淮安文博事业发展的艰难历程和可喜成就.为实现新的跨越,针对事业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重点从加强组织机构的建设,加强专业队伍的建设,加强思想作风的建设,加强文物藏品的建设,加强陈列展览的建设,加强图书资料的建设等十个方面论述如何加强淮安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中心的基础建设.
  • 摘要:回顾中国海盐博物馆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如何进一步提升其功能是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丰富基本陈列,让海盐文化内涵得到更全面的展示;创新传播形式,让海盐文化服务群众的方式更加形象直观;扩大交流合作,让海盐文化开发研究更有深度;创造必要条件,让海盐博物馆运行更加健康.这些是提升和完善中国海盐博物馆服务功能的重要举措.
  • 摘要:博物馆作为中小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对中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人文、科学知识的积累和思辨能力的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常州博物馆中小学生观众的取样调查,对博物馆提供的教育功能与中小学生的学习需求之间的契合度进行了分析, 教育、收藏与研究是现代博物馆的三大功能,其中教育功能始终是博物馆的核心价值所在。为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在中小学教育中的职能,促进中小学生开阔眼界,汲取知识,树立理想,现提出以下建议:首先,从硬件设施入手,注重提升陈列展览的水平,特别是各类临展的内容与形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着痕迹地将数字化技术渗透其中。其次,抓住中小学生好奇、求知的心理,大力开展娱教结合的互动式教育活动,扩大中小学生受众人数,吸引他们参与到博物馆的活动中来,在中小学教育中树立起良好的口碑。第三,树立并强化“大教育”观念,加强与学校的沟通与交流,利用博物馆的自身优势,创新馆校共建形式,真正将中小学生的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 摘要:科普教育是博物馆的主要职能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的种类已经从单一化趋向多样化、性质上从综合性趋向专门性、发展方向上从个体独立发展趋向地区性群体共同发展.区域博物馆的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科学的普及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着独特的重要作用.区域博物馆作为社区文化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普教育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博物馆科普工作者,应充分发挥主动性,到学校去、到社区去,提高创新能力,积极推动科技普及活动的健康开展,因此,要加强联系,成为科普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加强科普教育目标、手段和效果的研究,还要发挥实物优势,配合各个年龄阶段的学校教育,以及加强科普队伍建设。
  • 摘要: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建立科学与完善的藏品管理标准并付诸实施已经成为博物馆文物保管工作迫在眉睫的任务.标准该由谁来制定,什么样的标准才是科学合适的标准?本文以在南京市博物馆实际工作中感受到的藏品管理标准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藏品分类宜粗不宜细,具有发展性和灵活性,并且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管理藏品。总之,藏品管理标准化建设是关系到博物馆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处于藏品管理工作第一线的工作人员更是期待着标准,只有完善的行业标准,才能使日常的管理工作事半功倍。笔者以为,在标准化建设中,大型的具有影响力的博物馆不能只关注自身的建设,而应发挥资源、专业人员、信息、资金等各方面的优势,多做有益的尝试,以推动标准化的早日实现。
  • 摘要:现代博物馆是一个城市或地区发展的象征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基本陈列是其工作内容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构成,对其工作方式等进行探索与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镇江博物馆基本陈列(2012年改陈)是近年来设计较好的展览之一,曾参与角逐第十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并入围初选名单.本文即对镇江博物馆基本陈列策划、设计与实施进行深入探讨.陈列设计是一项目标明确、条件客观、系统科学、评价现实的团队创造性活动。镇江博物馆文物多,展览面积小,自由创作有限。“以物为主”的展览是镇江博物馆的客观诉求,也是博物馆的基础性、专业性资源优势。如何在辅助展品受到盲目追捧的今天,仍然把“以物为主”的展览做好,让“以物为主”的展览成为“以人为本”的展览,在展览的最后实施阶段,用最直接、最真实的表现,协调展品与历史,使展览呈现昂扬的生命力,对陈列设计的实施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镇江博物馆基本陈列体系共包含四个专题,以各类器物符号构成镇江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作为主题文脉和精神要素贯穿所有专题展厅。设置多媒体人机互动查询区,以满足受众深度认知的需求,并作为有限展示空间的重要补充,同时也从先期规划上推行导人式、启发式和受众为主的“无设计”传播策略,使各展厅分别在各自器物类型的小天地中充分彰显镇江历史文化的厚度与韵味。总之,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前者是博物馆陈列设计原则,后者是设计理念的强烈诉求,镇江博物馆基本陈列设计理念融入了对历史的深刻记忆,亦孕育展示的创新于变化,是陈列设计的一次有益尝试。
  • 摘要:博物馆作为人类文明的承载者,承担了文物考古、征集、收藏、研究、保护、陈列展览等职责.陈列展览作为博物馆的核心工作,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无论考古、征集、收藏,还是研究、保护等都应为陈列展览服务.本文以博物馆的发展历史、陈列展览的社会效益和陈列展览的创新发展为轴,结合淮安市博物馆具体工作,简述陈列展览作为博物馆核心工作的重要作用以及未来发展思路.
  • 摘要:中国珠算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机构,有责任和义务充分发挥其社会教育功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第一,推出雅俗共赏的陈列展览,提升公众文化素养;第二,撰写因人而异的讲解内容,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学习需求;第三,形成"馆—校—家"教育体系,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第四,拓展传承珠算文化的途径,积极开展珠心算教育实验.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