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教科文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
中国编辑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

中国编辑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06
  • 召开地:南昌
  • 出版时间: 2006-08-18

主办单位:中国编辑学会

会议文集:中国编辑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76条结果
  • 摘要:中国编辑学会2006学术年会的主题,是新世纪新阶段编辑人才的培养、评价和使用。这表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编辑人才理论研究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编辑学界更加广泛的关注。笔者提出把编辑人才学的研究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探讨了进一步明确加强编辑人才学研究的目的。
  • 摘要:在当下中国,出版社的生存和发展,做强和做大,一靠政策,二靠人才。政策靠党和政府制订,人才靠出版社发现与培养。出版社编、印、发、财、管,工作林林总总,需要各类人才。但作为创意产业的市场主体,编辑工作乃是出版社工作的中心环节,而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编辑人才队伍,是出好书,创效益,走正道的前提和保证。笔者先后担任过文艺、人民、教育三个出版社的社长,2000年后又在出版集团分管编辑工作,积二十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教训,深感在造就编辑人才队伍过程中,领军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尤为重要。本文试就编辑工作中的领军人才作了论述,探讨了编辑工作中领军人才的类型和特点,以及领军人才在出版社的作用和地位。
  • 摘要:根据人事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规定,从2002年起,我国在出版行业实行职业资格制度: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必须通过全国统一举行的职业资格考试,获得一定级别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才可受聘担任相应的出版专业技术职务;担任出版物责任编辑或责任校对、责任技术编辑等的人员,必须具备中级及以上的出版专业职业资格。本文论述了职业资格制度在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估方面充分体现了公平公正性,而且是培养我国出版专业人才的重要举措。
  • 摘要:我国编辑出版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具有思想文化创新、媒介技术创新和管理经营创新智能的复合型人才,形成先进的创新生产力或核心竞争力,这是许多总编辑、出版家和学者的共识。但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相当困难。不论是大学编辑出版学科的专业教育或是编辑出版机构的在职教育和分期分批的短期培训班、研讨班,都难以实实在在成功地培养出全能的复合型人才。本文讨论了培养出版事业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和培养人才复合的方法。
  • 摘要:图书编辑细分是编辑出版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笔者总结了编辑出版实践中关于图书编辑细分的种类、阐述图书编辑细分的意义、分析图书编辑细分的态势。
  • 摘要: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是培养编辑人才的创新性行为,也是编辑专业人员成才的实践导向,直接关系到编辑人才队伍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健康发展和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有着重要的意义。就这一主题笔者提出我国的发展需要德才兼备的编辑人才,给出了评价编辑人材的科学标准,以及编辑成才的实践导向。
  • 摘要:什么是合格的编辑人才?如何保障合格的、优秀的编辑人才脱颖而出?这不仅要制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切实可行的评价原则与评价方案,更需要以正确的人才培养导向为指导,考评结合,既注重社会效益,也注重经济效益,确立科学的、完善的业绩评价体系。否则,原则与“现实”就会脱节,编辑实践就会出现偏离,编辑人才成长就会出现扭曲。在当前,特别要处理好编辑业绩评价中的几个重要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出版专业职称的“考”与“评”的关系,背景专业知识与编辑专业知识的关系,策划编辑与案头编辑的关系,编辑职称与行政职务的关系。
  • 摘要:作为出版工作中心环节的编辑工作,是由编辑人员承担的。因此,编辑人员毫无疑义地是出版单位的骨干力量。而这些骨干力量中有些是普普通通的出版人,有些则是真正担当得起社会赞誉的优秀出版人,后者就是被赞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优秀编辑人。本文讨论了编辑人才的标准,提出编辑人才有较强的语言文字功底,编辑人才有较强的策划能力,编辑人要有挖掘问题的能力。
  • 摘要: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对作为出版工作主体的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编辑,除了具备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一些基本素质,如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道德素质外,还应该注意培养如下的一些意识:策划意识、创新意识、职业意识、品牌意识、团队意识。
  • 摘要:出版是文化事业,出版人必须要有文化理想、文化精神和社会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做好社会主义的文化出版事业。编辑是出版社的主体,出版社的效益,不论是社会和经济效益,最终都是由编辑做出的图书来实现的。本文对什么样的编辑会给出版社带来效益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阐述了编辑应具备的综合素质、通用能力、服务意识。
  • 摘要:出版是推动文化积累、创新的工作,编辑工作又是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编辑这一职业既是受人尊敬的,又是时常被人冷落的。因为编辑总是将他人往高处举,又总是默默无闻挑文稿中的瑕疵,为文稿找出潜在的问题。因此,当代编辑拥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能力、品格直接关系到出版工作的成败。本文就当代编辑应具备的知识结构、能力、品格作了阐述。
  • 摘要:当今世界,现代传播技术飞速发展,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技术广泛运用,编辑出版的流程和模式正经历着革命性的变革。编辑面临中国“入世”后新的压力和挑战,出版业的生存环境将会发生较大转变,也给编辑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对编辑人才的基本要求也赋予了新的内容,本文进一步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编辑不能仅满足于充当“为人做嫁衣”的“裁缝”,更要做富有创造力的“时装设计师”;现代编辑不仅要有默默奉献的牺牲精神,还要担负全方位的责任;现代编辑在知识结构方面,不仅要博杂,而且要专深;现代编辑不仅要具备博杂而专深的知识结构,还要具备较高的英文水平;现代编辑不仅要善于纸质文字加工,还要更新编辑技术和手段。
  • 摘要:当前,中国的出版业正进入传统出版向现代出版的变革转型时期,绝大多数出版社将由事业体制改制成经营性的文化企业。出版工作不是一般的社会生产活动或商业经营活动,它是以传播和引导社会文化,积累人类精神文明成果为本质任务的。这是出版界普遍认可的对出版工作性质的理论概括,而在实际工作中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矛盾却非常明显。本文阐述了如下观点:文化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是现代编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牢固的学科专业基础,是现代编辑所必备的职业素质;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能力,是现代编辑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 。
  • 摘要:作为当今人类社会最典型的文化形式之一--出版物,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而,成为人们文化消费、接纳信息不可或缺的一种日常形态、一种消费品。我国现有的图书数不胜数,与报纸、期刊三分天下,形成主流文化消费品。由于出版物比期刊前卫,比报纸的容量大,更接近现实,同时又比报纸和期刊更专业、更深刻、更厚实、更富于学术价值,因而出版物成为人们日常的阅读的主角。本文讨论了出版物的品位与编辑,阐述了出版物品位的主要因素—编辑个性,提出了编辑个性内涵最重要的是观念、激情和素养三个方面。
  • 摘要:在资讯发达,特别是知识需求和信息传播越来越发达的今天,辞书编辑的功能和作用正在发生变化,如信息论兴起后,许多学科的信息都编成辞书以备查阅,出现了与学习用辞书不一样的参考用辞书和研究用辞书等;辞书编辑的任务和难度也在增加,时代对辞书编辑提出了更加全面、更加严格的要求,而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重要缔构者的辞书编辑,更应对自身的角色定位和素养有着深刻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编撰出规范的深受读者喜爱的辞书。本文阐述了辞书编辑的角色定位,辞书编辑的素养。
  • 摘要:关于编辑人员的著述问题,国家早有明确的要求。1980年11月13日,在国务院下发的关于“编辑干部业务职称暂行规定”文件中,就对晋升副编审、编审规定了“有一定水平的著译”、“有较高水平的著译”的刚性条件。那么,在实际生活中,编辑人员的著述问题,又是怎样的情形呢?就笔者工作的贵州出版系统而言,相当数量的编辑人员近些年来对此重视不够。笔者提出了:编辑人员重视专业著述实践,是编辑工作“职业素养”的需要; 编辑人员重视专业著述实践,是推动编辑工作与社会“同步发展”的需要;编辑人员重视专业著述实践,是推动编辑学“学科建设”的需要。
  • 摘要:当时代进入21世纪,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让信息的传递达到了超乎想象的顺达、便捷和迅速,对编辑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更为严格的要求,除了知识的不断更新、知识面的积极拓展、专业技能的与时俱进,个人人格魅力的培养和释放也显得极为重要。本文阐述了亲和力对于一位新时期编辑工作和出版业的的重要性。
  • 摘要:曾国藩认为:“英才乃制胜之本”。笔者认为,“编辑英才乃兴社之本”。优秀的编辑人才无疑是各出版社争抢的英才。因此,在出版业日益纷呈的今天,本文探讨了优秀的编辑英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学习能力、调研能力、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对于繁荣和发展我国的出版事业和出版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摘要:随着社会分工逐渐细化,人才也有了各行各业的标准。编辑作为一种社会职业,对其中的佼佼者,即所谓人才,自然也有业内的评说。何谓编辑人才呢?答案因人而异,概括言之,论述的重点似乎都离不开人的“头”、“眼”、“口”、“手”这四大感官。本文论述了“头”—编辑必须具备政治头脑,即意识形态和社会效益方面的把关意识;“眼”—编辑必须具备专业眼光;“口”—编辑必须具备交际的口才;“手”—编辑必须具备案头动手改稿的功夫。
  • 摘要:21世纪科技发展迅速,竞争激烈,时间越发显得宝贵。在这种新形势下,新编辑如何快速地成长为合格编辑,越来越受到众多出版社、报刊社及新编辑自身的重视。然而,什么样的编辑才是合格编辑?各出版单位都有各自不同的标准,笔者认为,一个新编辑要快速地成长起来,需做到以下几点:以学习为前提,以实践作基础,以创新求发展。
  • 摘要:近年来,虽然出版社内各部门重要性的排比互有升降,但是,无论时世如何易改,编辑的角色却始终处于中枢的位置,编辑的价值是出版流程中其他任何环节都不可取代的。有能力的编辑可以在日常的工作中,处处证明他们不可或缺的地位,因为他们是别人的试金石,是资讯、活力、热忱的源头。怎样的编辑才算是有才气、有能力的优秀编辑呢?本文阐述如下:双管齐下,传统与现代素养兼修;同台竞技,硬件与软件技能齐抓。
  •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资源成为了第一资源。在出版业进入市场化、国际化的今天,各出版社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生存与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人才的竞争。编辑活动作为出版活动的起点和中心环节,编辑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出版社最坚实的基础,也是出版社发展的根本保证。本文试就如何加强编辑人才的培养浅淡了一些看法:加强编辑职业素质教育,是培养编辑人才成长的根本动力和思想保障;实行“传、帮、带”制度,是培养编辑人才迅速成长的基础条件;掌握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出版技术,是现代编辑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重视对编辑传统劳动技能素养的培养,是培养编辑人才的关键环节;不断加强文化素质的培养,是编辑人才持续成长的前提条件;提高审美艺术素养,是编辑人才趋于完善的必要条件。
  • 摘要:编辑是干什么的?编辑的社会作用是什么?合格的编辑应当具备怎样的职业素质?这些问题本应是从事编辑工作的人们了然于心、耳熟能详的,可现实并非如此,并且这些问题的答案并非现成。本文探讨了编辑的社会作用,对编辑活动的本质特征作了归纳,阐述了一个合格的编辑需要的职业素质:崇高的职业道德;编辑工作的基本功;系统学科教育的经历,提出合格的编辑需要经过专业培养的观点。
  • 摘要:在当代中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关键在人才。编辑是知识的创造者和传播者,编辑的工作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繁荣与发展,编辑人才的质量问题成为决定出版传播效果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因此编辑出版教育肩负着最为特殊的使命,编辑人才的培养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分析学历教育,主要是编辑出版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通过本科学历教育培养编辑人员的方法。
  • 摘要:我国编辑出版学教育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这20多年来,各种新媒体不断涌现,编辑出版教育面临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适应形势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编辑出版学教育必须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全面适应时代发展,将新闻学、传播学、编辑学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以培养适合各种媒体编辑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编辑人才为目标,而不仅仅限于培养图书编辑、报刊编辑人才。以培养适应各种媒体的编辑人才为目标,在编辑出版学教育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将编辑出版学教育置于新闻传播教育的大背景下开展;加强学生对编辑学理论的学习;编辑出版学教育要注重让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践;逐步建立一个切合实际的编辑出版人才评价体系。
  • 摘要:本文参加对编辑部培训班、学习班的学员意见作了归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形式单一;课目单调;内容单薄,并阐述了开设讲座、研讨会、“导师制”培训的优点。
  • 摘要:加拿大的出版教育始于上世纪7O年代末。近年来,加拿大各高校与出版界密切合作,开设了多层次的出版教育,为加拿大出版界培训、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促进了加拿大出版业的发展。本文对加拿大高校各种形式的出版教育做了详细的考察,探讨了西蒙-弗雷泽大学的短期出版培训课程,研究了加拿大编辑出版职业证书教育和出版专业硕士项目。
  • 摘要:编辑人才的成长环境,主要是指编辑人才从事编辑活动时所处的周边条件。之所以要议这个问题,是因为笔者觉得出版界的学者们探讨的问题,涉及到这个问题的似乎不多,于是便想就此作些浅议。本文对编辑活动、编辑人才进行了思考,提出了编辑人才的成长呼唤和谐环境。
  • 摘要:随着我国出版体制改革深化,出版社面临新的形势和要求,作为一个现代企业,如何适应新形势、新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出版社作为一个文化食业单位最关键的则是人力资源的管理问题。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人才发展战略,不同的管理者会从不同的角度和需要去考虑人力资源的分配和使用。笔者认为目前从出版社的发展来讲,在人力资源的管理方面应该重视以下几个问题:科学的聘用制度;完善的培训管理体系;合理的分配方案;相应的奖励政策;完备的压力机制;良好的企业氛围。
  • 摘要:随着我国出版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出版竞争的加剧,众多出版社都在努力探索通过内在机制改革来激发活力的新路子,而绩效管理与考核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最为频繁的使用,也成为众多出版社改革的核心。如何建立科学的绩效目标体系,如何对各个绩效目标进行合理的量化,实现粗放型管理到精细型管理的转变,始终困扰着业界。本文试图建构我国出版企业的一种灵活有效的绩效管理与考核数学模型,通过调整各项评价目标来适应特色各异的大部分出版社。
  • 摘要: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出版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与全国其他行业体制改革的进度和国际出版界的竞争态势相比,中国出版体制的改革相对滞后,与国内、国际的大形势不相适应。也就在这改革开放的20多年来,进入出版业的人才不少,但是人才的效能体现倒没有像改革开放那样明显。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提高出版业的从业者,尤其是编辑的效能应该是出版业发展所考虑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新形势下中国图书出版业的编辑岗位需要重新定位,设置的编辑岗位主要有:加工编辑、审稿编辑、营销编辑与策划编辑。设置这样的岗位就是为了使得编辑人才的效能更大地体现,并就这些岗位的工作做了分析,以期编辑人才能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最大效能。
  • 摘要:在“全球化、市场化、城市化”大背景下,要履行编辑的职责、评估责任编辑的工作业绩,难度是很大的。作者结合自己的经验,汇报当编辑的三点体会:首先是履行编辑的责任不容易;二是读懂著者的书稿不容易;三是编辑著书立说更不容易。
  • 摘要:今年,是“十一五”发展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和出版发行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重要一年,出版工作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新的形势对出版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探讨如何在新形势下改革和创新编辑工作模式,实现出版社又快又好的发展,是我们每个出版人必须面对的课题。本文提出:转变传统的编辑模式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改革现有编辑模式的关键是转变观念;转变编辑模式的核心是知识更新;建立行之有效的编辑管理体制。
  • 摘要:为什么要转制?因为在整个国家都由计划经济体制进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环境下、大背景下,绝大多数出版单位不可能长期处在亦事亦企的过渡状态,它必须最终完成这种过渡,割除自己余留的事业尾巴,进入完全的企业化状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名符其实的市场竞争主体。本文探讨了将转制与编辑主体的再造有机地联系起来的必要性,以及转制对我国出版业编辑人才培养的影响。
  • 摘要:很多杂志社存在这样的问题,就是对杂志社员工不知道如何奖励或惩罚,尤其是对发行人员和编辑人员的奖罚非常难以界定,发行量好了倒不是太让管理者为难,可以大家都给予奖励,皆大欢喜,谁也不得罪。可作为一个杂志社要想发展壮大,就要有好的激励政策,奖罚分明,才能让杂志社进入良性循环,走入良性发展的道路。本文分析了杂志在创始期一两年内,发行量的增长情况;杂志发展到两年以后,网络建设基本完成,网点数量就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这时的坐标横轴就变为杂志期数,坐标竖轴依然是发行量,此后的发展情况。
  • 摘要:广义说来编辑工作是历史上最悠久的职业之一,迄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编辑职能主要表现为收集、整理、规范、提炼既往社会各种思想、知识、信息等文明成果,为社会的发展进步与文化的传承创新提供知识范本和智力支持。时变事移,伴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科技环境的迁改,中国历史上的编辑职能虽基本稳定,但性质到功能却悄悄地发生变化,倘要说得具体,大致经历了以收集和诠释、整合与开拓、创意与造新为特征的三个发展阶段。透析编辑职能变化的历史,探究其间存废兴续的规律,对于我们做好今天的工作显然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摘要:时代要求编辑主动想选题,动脑筋、下功夫,主动出去约稿、组稿。本文阐述了根据时代的需要和广大民众的需求来策划选题;出版策划注意时机性往往是出版策划成功的关键;市场意识是出版物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基本前提;新时期出版工作的首要任务还是社会效益。
  • 摘要: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我国出版社的编辑队伍应该说一直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推动出版事业不断繁荣,但我们也必须看到: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一些思想浮躁、急功近利等负面影响也波及到编辑出版行业,因而出现了一些有悖于求真务实精神的不良倾向,亟待加以解决。
  • 摘要:2006年8月18至19日,中国编辑学会第十一届年会在江西南昌召开。这次会议的主题是“适应新形势,构建科学的编辑人才评价体系”。会议探讨了编辑人才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培养途径、培养方法,以利于建立与形势发展要求相适应、与人才成长规律相符合、有科学理论支撑的人才评价体系。
  • 摘要:编辑成才之路,是一个需要探索的课题。之所以需要探索,是因为它颇为复杂,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比如培育主体的制约、成长主体的制约、客观环境的制约、国家形势的制约、时代走向的制约等等。要想给出答案,需要一个方面一个方面去梳理。各个方面梳理清楚了,才有可能归纳、概括,从总体上把握它。笔者从培育主体、客体、环境、形势、走向作了探讨。
  • 摘要:出版人才的建设在出版社工作中具有战略地位,我们要充分认识编辑人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确立出版系统编辑人才在出版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充分认识出版系统在编辑人才建设上的优势和差距,利用编辑特点和人才资源,培养大批具有较高素质的领导人才、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出版业务人才、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及复合型人才。本文论述了编辑人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出版人才建设的原则,出版人才建设的措施等内容。
  • 摘要:21世纪,人类社会已跨入知识经济的新时代。国际竞争的焦点是人才。“得人才者得天下”、“人才兴则事业兴”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知识经济,就其实质而言,是人才经济”。从这个角度来说,21世纪必将是以人才为主导的新世纪。本文阐述了人才的定义,论述了编辑人才应具备的素质,探讨了编辑人才的层次和结构,提出了培养新型编辑人才的方法。
  • 摘要:怎样建立一个适应当代出版事业发展要求、符合编辑人才客观规律、有科学理论支撑的编辑人才评价体系,这是出版界在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一个具有非常现实意义的一个课题。毫无疑问,编辑人才是出版企业资源中最核心的资源。构建编辑人才评价体系是出版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评价,即绩效评估,它是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笔者以为,构建一个高“信度”和“效度”的编辑人才评价体系,应遵循若干原则:科学性原则、多维度原则、差异化原则、人性化原则等。
  • 摘要:人才资源是所有资源中的第一位资源,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加快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先进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编辑人才是传播业的关键人才,决定着传播的导向、文化的传承、知识的普及、思想的传播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本文讨论了现行编辑人才评价标准与方法,提出了评价编辑人才也应坚持“德才兼备、注重业绩、群众公认”的原则。
  • 摘要:出版业是知识化、高技术化的信息文化产业,其人才的基本素质必须同这种文化信息产业的要求相适应。从总体上分析,人才的基本素质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中,由入自身所具备的因素(含外部条件)互相作用而形成的,由此决定了人才具有集合性、相关性、适应性、目的性、整体性等特征。本文讨论了出版人才的基本素质,出版人才的基本特点,出版人才的评价机制。
  • 摘要:有没有科学的编辑人才评价体系,直接关系到编辑从业人员的努力方向,也直接影响着编辑出版工作的成效与编辑事业的发展。科学的编辑人才评价体系的建立受制于出版社运行机制。因此有必要从编辑岗位设置切入探讨建立科学的编辑人才评价体系。本文提出编辑岗位设置需创新,探讨了编辑考核指标设置,编辑评定体系构想等内容。
  • 摘要:当前我国的出版体制改革正处于不断深化过程中,部分出版社已由经营性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单位,这就是说出版社要不断加快和完善体制改革以应对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因此,作为出版社主体的编辑人员也要未雨绸缪,努力提高自己的编辑业务能力,以适应新的变化和要求。笔者提出如下观点:现代图书编辑需要具备相当的选题策划能力,现代图书编辑需要具备一定的组稿能力,现代图书编辑需要具备过硬的稿件编辑加工能力,现代图书编辑需要具备一定的市场营销能力。
  •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数字化已经成为出版业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面对我国出版业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低,技术落后,国际竞争力孱弱的现状,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高尚的职业素养、先进的专业素养的现代化编辑人才,加强编辑队伍的建设和优化编辑素质的构成,是迎头赶上国际出版潮流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提出:编辑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编辑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素养,编辑必须具有先进的专业素养。
  • 摘要:当今世界,新技术、新知识瞬息万变、层出不穷,交通与通讯技术高度发达,网络连接着千家万户。信息化使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版业像所有的行业一样,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知识经济、网络经济、信息经济为出版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出版集团化发展、集约化经营、垄断性竞争的状况使我们出版业面临的环境异常严峻。电子书和网络出版把传统的出版业搅得沸沸扬扬,买方市场加剧,我们的图书有被边缘化的趋势。本文对编辑的素质和要求作了探讨: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有创新精神,牢固树立市场意识,要有良好的发现和选择能力,要有良好的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能力。
  • 摘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图书出版市场化改革,逐渐将编辑人员—这种从事对资料或现成作品进行整理、加工工作的人从宁静的书屋引入到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图书市场之中本文阐述了当代编辑人才的素质教育和培养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得到体现:当代编辑人才应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心理和身体素质,当代编辑人才应具备渊博的知识结构、良好的文化功底、敏锐的信息捕捉能力,当代编指人才应具有一定的科技前瞻意识和不断创新的人文素养,当代编辑人才的管理与营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应列入日常的工作日程之中,确保实现当代编辑人才培养目标。
  •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全面推进,出版业长期积存的种种弊端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显露出来。在出版产业改革的工作中,对作为处于整个出版业中心环节的编辑工作产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它将极大地改变原有编辑工作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工作方法,使之更加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业的特点和要求,以便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出版业的全面繁荣和健康发展。本文阐述了编辑应具备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能力:信息采集能力,选题策划能力,组稿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宣传和促销能力。
  • 摘要:出版业是一个在实践中才能不断发展的行业,人才对于出版单位的发展具有长期意义,出版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综观20多年米出版社为应对市场竞争和变化所进行的一系列内部改革,最频繁的就是编辑岗位的改革,而最为核心的则是编辑岗位如何面向市场策划选题、参与营销。笔者认为,教辅类图书编辑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分得一杯羹,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善策划,精编辑,懂营销。
  • 摘要:随着我国图书出版领域改革的深化、开放的扩大,出版业竞争日趋激烈。出版业的竞争主要是企业文化、经营管理、策划营销的竞争,其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当今人才已成为出版社发展的中流砥柱。从目前我国出版社的实际来看,迫切需要的是大力开发、培养策划型编辑人才,建立高素质的策划型编辑团队。本文阐述了大力开发、培养策划型编辑人才的必要性,介绍了策划型编辑的主要职责,叙述了策划型编辑应具备的素质主要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即意识、知识和能力。探讨了开发、培养策划型编辑人才的途径和方式。
  • 摘要:中国图书装帧设计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使用甲骨卜辞时,先人们就开始在龟甲和石缝中填以朱砂和墨,红黑相间,美化图书。图书出版活动也就是一种审美创造活动。编辑在图书出版活动中的审美创造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以社会审美意识为导向,不断提升编辑审美品质;二、以图书对象为客体,不断提高编辑审美境界;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潜心探索编辑美学规律;图书出版各个环节密切配合,共同创造图书的意境美与形态美。
  • 摘要:亲和力,作为科学名词,指两种以上的物质结合成化合物时相互作用的力。这种力起的是趋和作用,使两种参与反应的物质由不确定趋向确定。本文阐述了编辑学术亲和力的内涵,编辑学术亲和力的社会影响,编辑学术亲和力的培养。此外,编辑还要注意加强自身修养,以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
  • 摘要: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学科之间的界限正在逐步消失;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其分支纵横交错,边缘学科林立;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像神经血管一样渗透到一切知识领域。科学的相互渗透、知识的相互交叉、彼此结合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规律。本文介绍了新型的知识结构的特点,探讨了作为一名图书编辑应该怎样做,紧跟其后。
  • 摘要:出版业是一个知识、信息密集的文化产业。在21世纪,知识爆炸,信息拥塞,面对知识经济、市场机制和全球化的挑战,出版企业要提高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注重对编辑出版人才文化素质的培养,尤其是编辑出版人才的知识更新十分重要。在编辑出版的运作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和要素都离不开人的参与和创造,人的素质决定着出版物的质量。因此,编辑出版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就成为出版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成为现代出版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砝码。本文阐述了编辑人才应具备如下素养:信息素养、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学习能力。
  • 摘要:一直以来,编辑的素质通常指的是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但在图书市场化下,只有这些基本的素质远远不能适应图书市场的发展。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占得先机,必须学会几招“看家本领”,才能在图书出版中引领市场,游刃有余,而不是茫然无所从或亦步亦趋。因此笔者以为编辑要驾驭图书市场,得先学会驾驭“三驾马车”:驾驭丰富的信息,驾驭选题策划,驾驭品牌书打造。
  • 摘要:“把关人”理论是传播学的一个基本理论,是在1947年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提出的。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该理论在新闻传播的实践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为在大众传播的新闻报道中,传媒组织成为实际中的“把关人”,由他们对新闻信息进行取舍,决定哪些内容最后与受众见面。因此,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从人们的不自觉行为成为大众传媒组织的有意操作,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影响了新闻实践。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体会,把图书编辑所应具有的基本的精神品格阐述如下:爱岗敬业是把关人的基本品格;正确认识编辑工作,找好自身定位;讲诚信,重质量;增强责任心,培养科学的工作作风。
  • 摘要:本文阐述了编辑队伍的变化及对图书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下述三方面:新聘编辑人员大大增加;新编辑的优势和不足明显;新编辑参加培训和得到老编辑指导的机会少了。并对关于人才培养及编辑培训作了探讨。
  • 摘要:编辑在出版社的作用举足轻重,甚至关系到出版社的生存和发展,这一点毋庸置疑,早已被出版行业广泛认可。因此,如何更快、更好、更多地培养出优秀编辑人才,是许多出版社积极探索并为之不懈努力的核心工作,也是出版社在竞争激烈的图书出版市场中的制胜法宝。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如何培养编辑人才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夯实编辑的业务基础;激发编辑的工作激情;培养编辑的良好素质。
  • 摘要:编辑出版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和专业,受课程、师资、经验、学时等条件或变数的制约,当前还有许多问题和不足。如何培养有复合知识、素质、技能,受业界欢迎的毕业生,涉及多方面的因素,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也是学界和业界都很关注的“多元方程”,亟待求解。本文通过分析编辑专业课程实践、背景专业课程教学、专业师资实践经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根据学校自身的优势和多年出版教育的经验,可以利rn用己有条件、创造相应条件,探索求解。
  •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出版业急需的编辑人才类型:出版社越来越注重考察应聘者的团队合作能力、支配性、影响力、稳定性、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行为风格。分析了大学没有培养出出版业急需的编辑人才的原因,提出申办编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是加快培养紧缺编辑人才途径的观点。
  • 摘要:英国是世界上出版业很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出版教育开展得较好的国家之一。英国的一些大学,除设有全日制的出版硕士课程外,还开展出版教育方面的培训活动。社会上的一些机构也开展一些出版培训,帮助出版业提高人才的素质。这其中尤以位于伦敦地区旺兹沃思(Wandsworth)的出版培训中心最为著名。该中心是英国社会上唯一专门从事出版培训的机构。本文阐述了英国出版培训中心的历史,介绍了出版培训中心的课程设置,英国出版培训中心的特色。
  • 摘要:当出版业的迅猛发展与编辑人才严重缺乏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时候,人们对编辑人才的培养问题,会有迫不及待的心情,并纷纷把期望的目光投向培养编辑人才的专门机构;当图书质量滑坡的现象日益严重,已经影响到出版业生存前景的时候,人们又不断埋怨编辑素质太差,高校的专业培养不解决问题,希望有关部门好好抓抓编辑人才的培养问题。本文讨论了编辑人才培养和编辑环境建设的关系问题,提出了如下观点:环境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编辑劳动是培养编辑人才的大学校;切实加强编辑环境建设。
  • 摘要:人才—千里马何来?在现代社会,最主要的源头不外乎大学。因此有一段时间只要伯乐们选来的马驹不尽如人意,便纷纷指责大学的教育体制存在严重的问题。此问题固然不可回避,但此问题企业伯乐们也无法解决。所以,在寄希望于招兵买马引进人才之际,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小环境,在出版社内部培养起人才,其实是更加紧迫的事情。而这个利于成长的良好工作环境—绝大多数时候它是由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出版社社长营造的。首先,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工作环境应该具有明晰性。明晰之后,好的成长环境还需要确立起制度化的保障。第三,良好的成才环境还需培养灵活性。人才的确是有层次的。
  • 摘要:@@出版社面临文化体制改革,转制的雨点声已近在耳畔。在盘点出版社的资本的时候,账本以外的财富——智能资本同样值得高度重视。本文阐述了编辑智慧是出版社智能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营管理智能资本是出版社管理的重要内容,智能资本经营管理的核心是引源、导流、增值。
  •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日新月异,在呼唤人本管理的今天,著名的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无疑是我们探讨和实践编辑出版人力资源管理的一把金钥匙。怎样培养编辑人才,如何用好编辑人才以有利于他们充分挖掘潜力、发挥才能和不断成长,这直接关系到编辑出版工作的成效和编辑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长远影响。笔者阐述了自己对于运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来构建科学的编辑管理机制的认识。
  • 摘要:关于策划编辑与文案编辑的分工,从理论到实践,及至由于存在各种问题被搁置或放弃,已有一段时间。但无论如何,有关图书编辑职能分工变化问题,从它的提出到探索、实践,对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中国出版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中提出了顺应编辑功能分化,有利出版社落实责任,加强管理的观点。
  • 摘要:面对编辑工作实际和编辑队伍建设的问题,笔者曾经在几年前发出过“老调还须重弹”这样的感慨,认为在一个科技高度发达、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出版业需要的人才无疑应该是具有强烈的市场意识、经营意识,具有较高的策划能力、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但同时又更需要具有作为编辑理念灵魂的那种神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扎实、系统的文字基本功,具备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编风”。编辑职责“后移”的现象就是一种应该引起出版业格外重视的问题。本文阐述了竞争导致了编辑工作“前挪后移”现象的加剧,编辑职责“后移”直接导致了图书质量的下滑,编辑职责“后移”的问题引出了队伍建设的老课题。
  • 摘要:我国出版业当前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出版实践,对出版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出版社总编辑作为出版社编辑工作的组织者和设计者,既要考虑全社图书结构、图书质量、效益等事关出版社战略大计,又要身体力行地参与出版社重点图书的选题、组稿、审读等具体工作,指导出版社的编辑业务,提高出版社的竞争力,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负有重要责任。本文结合以往的工作实践,就出版社总编辑在工作中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阐述了如下看法:立足发展,服务大局,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智力和文化支持;打造品牌,突出特色,增强核心竞争力;规模适度,提高效益,在图书质量上狠下工夫;制定规划,放眼长远,做到可持续发展。
  • 摘要:目前我国出版业在成就辉煌、一派繁荣景象的背后也的确存在着越来越严重的重复出版、质量滑坡、库存积压等问题。要改变现状,消除滞胀,促进发展,不仅要加强出版管理的各项宏观调控机制,而且要坚持落实编辑出版的各种责任机制,并且要将责任落实到能胜任这些责任的编辑出版工作者身上。这样双管齐下,才能真正有效地建立起保障我国出版业健康发展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本文阐述了出版工作者要熟悉编辑出版责任机制,探讨了新变化对编辑出版责任机制的冲击,编辑出版责任机制与编辑人才。
  • 摘要:“稿件三审责任制度”(简称“三审制”),作为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保障图书质量的工作制度,最初是从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下学来的,其产生有着当时的出版生态和积极意义,现已形成了一项有中国特色的出版制度。观察“三审制”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我国出版管理部门对“三审制”的规定越来越严格,从审读过程的“三审制”延伸到加工整理过程也要求“三审制”。本文对“稿件三审责任制度”作了分析,阐述了其在在我国出版业中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改进设想。
  • 摘要: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对编辑人才的素质要求给予了很大关注,诸如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职业素质等,都做过很多讨论。其实,强化编辑的标准化意识,也是一个不应被忽视的问题。了解标准,执行标准,研究标准,应该成为编辑的自觉行动。本文阐述了标准化是编辑工作的基本内容;出版物格式标准实施,问题突出;综合治理,强化标准化意识。
  • 摘要:21世纪进入了信息时代,知识成为主导资产,信息成为重要资源。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成为经济活动的核心,信息技术是知识经济的载体和基础。处在民族振兴,全民建设小康的中华文明古国,坚持科学发展观、保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更需要运用现代先进思想、现代科学技术武装人民、不断自主创新,图书出版事业尤其任重道远。作为传播知识,特别是负有发现、挖掘知识任务的图书出版事业,有着艰巨、重大的历史使命。本文分析了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特征,阐述了图书出版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图书出版的市场经济性与社会责任性并重,探讨了科技图书出版的创新发展、营造核心竞争力需要发挥编辑的作用,以及图书出版的效率与效益。
  • 摘要:现在,有‘以文养文’的说法,说穿了,就是以坏书养好书,以坑害人的书,养有益于人的书。”面对比比皆是的平庸出版物,笔者深为编辑才干受其拖累而感慨。本文分析了当今部分平庸选题常见题材,阐述了平庸选题妨碍了智慧的发展,养成了浮躁的习性,损伤了心理健康等危害。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