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教科文艺>第六届信息技术与教育国际会议
第六届信息技术与教育国际会议

第六届信息技术与教育国际会议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长沙
  • 出版时间: 2014-12

主办单位:湖南省图书馆学会;湖南图书馆;美国青树教育基金会

会议文集:第六届信息技术与教育国际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民间记忆计划”由草场地工作站自2010年发起至今,共有超过125人参与,大多数为85后青年人,返回和自己有关的村子,采访老人关于“三年饥荒”的亲身经历,也涉及“土改”、“大跃进”、“文革”等不同历史时期,超过1166位老人被采访.民间记忆采访,对多数非历史专业出身的年轻人来说,不仅是搜集史料,也是自身进行历史知识学习的过程.采访之后,同时进行纪录片和剧场创作.从史料访谈出发,进行多样貌的文化生产,是草场地的一大特质.不仅如此,由探寻历史到关切现实行动,努力有所建设,也是草场地作者实践自身“公民影像”、“公民意识”训练的尝试。
  • 摘要:本篇论文展现了口述历史在南非共和国图书馆的重要性.这篇论文不仅记录了在隔离政策下经历政治暴动核心事件后的存活者及参与者的记忆,更可作为年轻一代南非公民的教育工具.这篇口述历史在普马兰加市引起很大的回响,使得经历了那场暴力活动并存活下来年长者得到更多关注.而社区的年轻人也因此对二十年前所发生的事件有更清晰的认识.最重要的是这些记录来自幸存者的亲身经历而不只是图书馆内展示的文字稿件.普马兰加文物中心是属于德班市政府图书馆及文物中心的一个部门.它有多功能的服务性质:它是一个纪念馆,一个教育资源中心,也是一座游客的探访中心.在与普马兰加政府部门以及社区相关人士研讨之后,新的文物中心决定保留1983年至1992 年之间,社区被激烈政治暴动彻底改变时的口述历史.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也是南非实施种族隔离政策的最后几十年里,与整个南非一样,普马兰加全城的政治陷入紧张状态.从1985年8月开始,在接下来七年岁月里,普马兰加城爆发了一波又一波范围广、杀伤力大的政治暴动.在那个年代,祖鲁族(Zulu)组成的国民党(Nationalist),属于英卡塔(Inkatha)组织机构,跟当时的政府同一阵线,他们与另一支革新派人士组合的“民主联合阵线(United Democratic Front)”,也就是与在当时被禁止的“非洲人国民大会党(African National Congress)”的代表一起进行战斗.其他激进派机构人士,如阿扎尼亚人民组织(Azapo)的成员,也被英卡塔(Inkatha)组织以及与当时政府合作的特勤部队视为打击目标.将这段政治暴乱的口述历史制作成文字记录是有以下两个目的:1.将当时的记忆记录下来,以保留幸存者及参与者对那个时代的共同回忆.2.播放记录影片作为该时代的见证是有其教育意义的,它可以让在民主萌芽以后的战争平息时代出生的后代,更了解当时的状况。
  • 摘要:丹凤中学创建于1942年,现有校史方面主要为校志、老照片、纸质档案等文献资料,我们带领学生依照由近及远、由易及难的原则开展口述校史项目,获得了一定量的访谈资料、照片文物资料.我们发现学生参与口述史活动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求知方法的提高、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个人综合素质等都是一次积极的锻炼和提高.我们也同时认识到口述历史活动的其他意义,比如口述校史资料凝聚着学校文化,传承着人文精神;访谈过程和成果的分享联结了师生、校友群体和家庭社区,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口述史料进行整理形成专题资料可总结教育教学规律,作为当前工作的参考;口述史料可以理清学校发展过程中一些争论、模糊不清的事情。
  • 摘要:本文从现实的角度,分析了“口述历史”可以从根本上提升西部县级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从而达到抢救性的保护县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西部地区民族众多,地域文化特色显明丰富多彩,文字文献匮乏,但又盛产各种口碑文献,“口述历史”这一形式正好符合地方文献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同时以当地流传最为广泛、古老的百科全书式“口歌口溜”数据库的开发建设为例,详细分析了县级图书馆探索县域“口述历史”地方文献的实践经验和问题.
  • 摘要:分析口述历史对地方文献工作的重要意义;介绍本地口述历史工作的发展现状,分析口述历史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图书馆开展口述历史工作的方法、程序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 摘要:天祝一中口述历史团队在青树教育基金会的指导和支持下,已记录和挖掘了天祝当地的一些民族文化,如土族安召、土族婚俗、藏族酒曲等.这些独特的民族文化不少是口口相传下来的,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中面临着传承和延续的危机.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以口述历史的方法记录和挖掘地方特有的民族文化的内涵和变迁意义深远.本文通过对土族安召、土族婚俗、藏族唐卡、藏族酒曲口述历史工作产品,包括录音、视频、抄本、报告等的分析,揭示了学生如何通过这些访谈加深了对民族文化内涵、变迁与传承、以及民族文化中人性价值的理解,有助于年轻一代形成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情感维系,以及对多元文化的欣赏,并由此产生对文化多样性及文化互补和共生的自觉.
  • 摘要: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是一个地区文化的血脉和根基,是人们精神品格的体现与凝聚.红军长征过境通渭,是近代通渭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中国工农红军留给通渭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一代的通渭人民.然而随着年代的久远,一些不为人所知的历史史料因当事人、知情者的相继离世,而逐渐流失.公共图书馆作为集搜集、整理、保存、传递、开发于一体的社会教育中心,担负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历史史料的职责,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红军长征在通渭的历史通过走访当地老红军、历史事件的亲历者,采集录音录像资料、编辑整理,建立红军长征在通渭的口述历史资源,以补充地方文献资源库中对该段历史文字记录的不足.本文以通渭县图书馆拟开展红军长征在通渭的口述史为例,对基层公共图书馆开展口述历史的意义,开展口述历史应把握的原则及存在的困难进行了阐述.
  • 摘要:笔者曾依托圣学图书馆这一村文化活动中心,针对图书馆所在的大辛峰村,以建国后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进行了十年多的田野调查,积累了一批丰富的原始资料.经过口述史研究专业方法的指导,笔者对之前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反思,对未来的工作提出了规划,在此基础上明确了研究目标和工作路线.本馆将参考口述研究理论,继续搜集、整理大辛峰村的口述历史资料,形成大辛峰村口述史档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本位口述史研究.这将有利于增强村民对本村文化的认同,延承本村优秀文化,并带动其他地区依托民间图书馆开展口述史研究工作。
  • 摘要:法律问题是困扰图书馆口述资料收藏的主要法律瓶颈,其中著作权的权利归属和移转是核心.从收集、整理到提供利用的整个过程中所涉及的主要法律关系有访谈员与被访者、图书馆与口述历史项目组、图书馆与资料的利用者;所适用的法律则主要包括《著作权法》、《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及《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等,《民法》中的“意思自治”则赋予了双方自由协商和公平约定的权利。
  • 摘要: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积淀,孕育着通渭这片土地上勤劳聪慧的人民人才辈出,一大批通渭人以杰出才能和突出贡献而载入史册.通过2013年青树基金会口述史培训,通渭县图书馆决定制作通渭名人口述史,用一个个通渭名人组成一部通渭记忆.文章陈述了制作通渭记忆的可行性、制作原则、名人范围、采访内容、制作过程及后期的开发利用。
  • 摘要:唐纳德·里奇是美国参议院的历史学家。他毕业于纽约市立学院,获得了马里兰大学历史博士学位,于1976年加入参议院历史办公室。他为参议院的工作涉及研究、写作、编辑、展览策划,以及口述历史。他是美国口述历史协会的前任会长和国际口述历史协会前任理事会成员和时讯编辑。他写了许多关于美国政治和政府的书籍,编辑了《牛津口述历史手册》,并是《大家来做口述历史:实用指南》一书的作者。
  • 摘要:“家族亲情记忆”听访叙评活动作为“口述历史”活动的一次尝试,主要是活动成员与家族成员之间围绕“亲情故事”的主题,展开以听、访、叙、评为主要形式的互动与交流,其目的是引导活动成员(学生个体)亲近自己家人,了解家族历史,感受亲情和温暖,学会倾听故事、访问人物、叙写家族历史故事或评论,记录并珍存家族(亲人)美好的记忆,也就是在倾听中感动,在感动后记录,力争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收益。
  • 摘要:本文基于笔者参与口述历史工作的实践,以湖南图书馆“寻访湖南抗战老兵”为案例,从主题确定、前期准备、采访过程、后期整理等方面对湖南图书馆开展口述历史工作的实践方法及具体操作流程进行了总结.
  • 摘要:首都华盛顿的国家美术馆的口述历史档案馆为庆祝该馆的50周年年庆于1991年开展了口述历史项目.最初几位受访者是博物馆的员工,他们在1941年3月博物馆开放给大众参观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在博物馆的工作生涯.博物馆的第一位电话接线生,在馆里长期工作的园艺师,后来升任为第二任馆长的文物主管,还有几位刚开始工作就离开岗位去参加二战,等战争结束后,再回到博物馆工作的专业人员,每个人都讲述了他们早期的工作经验以及每日的工作细节.目前,口述历史项目是档案处的一个常立部门,员工们用大量的时间来从事研究,录音(录影),制作抄本,存档以及将访谈提供给研究工作者使用等各项工作.口述历史项目的访谈记录与其他的档案资料相辅相成,形成了有关博物馆历史的馆藏资料,二者均可提供给研究者使用.多年来,这个项目访问的人物已扩展到画廊的保管人,资助人,执行长官,保管与鉴定文物的专业人士以及行政人员,也同时访问了与建筑“西与东大厦”有关的建筑师与工程师,以及其他长年观察该馆“画廊”历史的人士.这些访问中,有些是较有深度的倾谈,有关一生的历史,需要好几次访谈才能完成;也有些是比较短暂的访问,只专注于单一的重要事件,比如某人的职业生涯,或有关于“国立美术馆”某个阶段的历史.处理访谈的方法近年来也有重大的改变.昔日的录音磁带被如今的数码(电子)录音取代了,以往纸张上的记录现在也以数码(电子)格式收存.这篇报告将概述该口述历史项目,关注新的手法如何用来处理以及保存口述历史资料.这些新的技术提供的方法使任何的机构都可用访问的方式来记录组织的历史.
  • 摘要:本篇论文是“美国档案工作者学会”用口述历史来维持机构组织记忆的正面经验.“美国档案工作者学会”成立于1936年,是面向美国档案工作者的专业学会,以“推广档案经济保存的稳健原则,并促进诸多档案工作者及档案馆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为学会宗旨,至2011年该组织已成立75年.一个机构进行周年庆祝或者自身发展到达一个里程碑的时候,也是组织机构记录其历史的关键时刻,因此,“美国档案工作者学会”在庆祝75周年的前三年创立一个了新的口述历史项目.该项目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案例,其中口述历史不仅用来记录机构的历史,提供给外界学者研究,而且考虑将口述历史运作为一种机制,以帮助该组织机构建立传承,训练领导才能,以及知识的管理与转换.
  • 摘要:在最近的一些口述历史会议中,最普遍的主题是现代数字技术如何改革了口述历史,使之成为有视听双重效果的口述历史,并创新了口述历史传播的方法。因为口述历史需要录音录影,所以它一道以来都导技术密切相关。rn 数字革命使得设备变得越来越便宜,也越来越没有侵犯性。一旦访谈完成,数据处理完毕,互联网可帮助我们把访谈回馈给参导访谈的社区,并导世界各地的访谈者导研究人员分享。rn 互联网已经成了世界图书馆,而图书馆一般意义上已经成为了口述历史运动中的关键因素。在很多国家,口述历史项目从图书馆增加其档案馆藏开始。大学图书馆为全国性的事件制作口述历史,地方的图书馆多半着重于本地的社区历史。有时候口述史家亲自访谈,有时候他们招聘其他的学者来访谈;还有的时候他们担负一个档案库的角色,保存各种访谈的录音录影和抄本。一般访谈和口述历史访谈最基本的不同,就是口述历史访谈会被记录并保存下来。因而将访谈作为图书馆馆藏保存是口述历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rn 口述史家捕捉各式各样的题材,他们通过人们的声音留下一段段有关于时代的记录,口述历史将保证受访者过去的经验和他们的贡献永远不会被遗忘。
  • 摘要:自新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全面推行后,教学方式从以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为中心.中学历史常规课堂教学业已遵照课程改革理念在积极行动,口述历史项目是美国青树教育基金会在我校实施的拓展项目,随着该项目的不断延伸,对该校的课程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困境.本文以认知学徒制理论为基本框架,试图对该校口述历史项目作较为全面客观的分析研判,实现进一步的优化。
  • 摘要:2013年12月,甘肃省天祝县新华中学师生在青树教育基金会的资助下开始了对天祝土族文化的探寻之旅.土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其口耳相传的民俗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变迁正面临佚失的危险.我们探访了土族聚居村落,访谈了土族文化学者、土族老人和年轻村民,实录了寿辰和婚礼等民俗活动.通过这一过程,师生们了解了天祝土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特点,探寻其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变迁,及变迁中土族民众与民俗文化的情感联结.而这一口述历史项目也通过与土族民众的互动在社区留下了印记.本文通过反思项目过程和成果,分析了项目对参与其中的社区各群体(学生、教师、家长和受访群体)的影响,希望能为民族地区中学开展民族文化口述历史提供激励和借鉴。
  • 摘要:口述校史是中小学比较容易入手的口述活动,如何能够有效进行?就此问题,本文就尧山中学口述校史的实践从访谈方向和内容的确定、学生和合作教师的选择、访谈对象的选择以及访谈成果的表现方式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以为同类活动组织者借鉴.
  • 摘要:口述历史是近年来史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开拓出了史学研究的新视角,对丰富史料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口述历史教学则符合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与要求,是高中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口述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进行探究,以亲身体验来获取新知识,在交流合作中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高与发展.但中学口述历史教学在国内尚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笔者尝试以《黔东南侗族民间故事搜集与研究》项目的开展为例,从每个活动阶段中,观察学生的成长体验,分析口述历史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据此,本文拟从以下几个部分来进行浅述.第一部分准备阶段:通过参观当地民族博物馆,加强学生对本民族及家乡文化的认同和热爱;通过组织开展读书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通过培训口述史的原则、方法、步骤等,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素养.第二部分搜集、访谈阶段:从多元智能理论角度分析学生的成长体验,学生通过搜集与访谈,语言、人际、逻辑思维、视觉空间、自然观察、身体运动、内省等智能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第三部分资料的整理阶段:通过整理搜集和访谈的资料,锻炼提高学生组织材料、撰写成文的能力.第四部分成果展示阶段:通过建立博客分享故事,进一步提高学生挽救濒临遗忘的民间文化资源的责任感和自豪感;通过撰写结题报告论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研究与习作能力.最后文章讨论了口头传统与口述历史搜集的区别与联系.
  • 摘要:少数民族口述史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征,目前面临失传和消失的危险.如何有效挖掘、整理与研究这些资源,是图书馆学术界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急待解决的问题.该文以武陵山区土家族为研究个案,利用口述历史研究方法挖掘与整理,探索出一条科学、可供借鉴的图书馆少数民族口述历史研究思路.
  • 摘要:基于中学历史教育改革的探索和思考,2012年我们申请了青树教育基金会资助的口述历史小型项目.我们确定剑河县南寨乡锡绣苗族社区为研究对象,对锡绣文化进行访谈记录.旨在增进师生对苗乡社区文化和历史的了解,发展学生与苗族社区的紧密关系,以及对多元文化和共同人性的理解.同时,也期望提升学生的研究素养、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信息技术技能等.而通过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管理,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合作学习的能力也有所进步.在本文中我们回顾了研究主题选择,团队组织和培训,目标制定,受访人和考察地点的查找和选择,以及访谈情境的设计和影响,访谈后续处理和评估,项目成果的社区分享等工作过程,总结了我们的经验和不足.我们将基于这些实践进行总结和反思,并希望本项目的探索能为民族地区高中历史课堂口述历史教学提供一个有益的参考.
  • 摘要:本文提供了对于在图书馆背景下数字化讲故事的详细描述,讲述了图书馆如何从事数字化讲故事的案例.本文还讨论了如何培训未来的图书馆员进行数字化讲故事.本文将帮助图书馆界获得对数字化讲故事及其在图书馆实践中角色的清晰认知,并帮助大家领悟如何将数字化讲故事用于包括延伸服务范围、吸引社区参与在内的各种目的,以及馆员和图书馆工作人员如何为这种技术的有效运用做准备。
  • 摘要:2009-2012年,天祝一中师生在青树教育基金会的资助和指导下,实施了为期3年的口述历史试点计划,从一开始“做中学”建立工作流程和熟悉口述历史实务,到形成选修性校本课程《口述历史讲座》和口述历史学生研习社,及各口述历史专题开始以独立小型项目的形式进行运作.中学口述历史的参与群体为教师、学生、受访对象,广义层面上还包括参与口述历史展示和交流的社区. 天祝一中口述历史试点计划其规划的核心任务是如何激发和扶持这些群体参与到口述历史中来,而最终形成的运作流程不仅包含对口述历史产品的形成性质量控制和存档,而且包含了对参与群体的激发和扶持的规范化.从这样一个角度审视试点计划的规划,更容易洞察其经验和不足.本文即从教师和学生的发动、组织和培训,以及受访者和社区的联结、激发、和互动角度,对试点项目的规划进行了回顾和反思,为进一步推动本校口述历史的发展提供了思路,同时也对青树作为指导方和学校在激发和扶持相关群体上的分工进行了思考。
  • 摘要:作为一个藏区的汉族导游,笔者在8年的工作生涯中,萌生了一个记录藏族人生活和文化的强烈愿望.2011年11月,笔者在青树教育基金会的指导和资助下,开始了对藏族文化的记录.笔者发现“口述历史”的实践并不是“说”和“记录”这么简单,它需要很多技巧,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回顾和反思了笔者在进行具体的口述历史项目时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式,旨在为更多像笔者一样有志于做口述历史的普通人,提供一个有用的参考。
  • 摘要:花儿又叫野曲,是西北劳动人民在田间地头山野劳作时创作的民歌。千百年来,农业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下乡村民众艰辛悲凉命运使得花儿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但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这一花儿产生和繁盛的土壤不再,花儿面临失传的危险。rn 2013年夏,在青树基金会的资助下,笔者带着新华中学初三毕业班的20名学生,分成4组,到社区访谈了一些花儿爱好者和民间花儿艺人,探究有关花儿的知识,实录民间花儿的演唱,并在语文课堂上尝试用花儿的思维解读、淦释《诗经》,让学生们创作花儿。基于对传承的理解,2014年夏,笔者又带着一个混杂了新老学生的项目组进行了“花儿人生”的口述历史访谈,收集社区老艺人们与花儿有关的人生经历和感受,记录人和花儿之间的故事,记录他们对花儿投注的情感,对花儿文化做了一个补充。在整个访谈过程中学生们自己访谈、做抄本、摄影、拍照、做记录、甚至联系访谈场地。项目经历使学生们受益匪浅: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接触社区历史文化的机会,使得她们更加关注乡土文化的发展和命运,而且增强了她们的沟通能力和其他实际工作能力,包括动用她们的社区资源为项目提供帮助。
  • 摘要:持续性地收集口述历史资料与正确处理好收集机构、访谈员、受访者的关系有很大关系.本文从收集机构与资料的收集者——访谈员及资料的提供者——受访者关系的角度,探讨口述资料收集过程中的法律与伦理规范.认为,在组织机构的非营利性及三种没有上下级关系的基础上进行资料收集的过程中,遵循法律规范的同时需考虑伦理规范.有时候,在人情世故比较浓厚的氛围环境里,伦理规范所占的比例可能会更多,且收集机构应该有效地预防各种失信行为。
  • 摘要:口述历史实践始终贯穿来着来自伦理的考量,口述历史较为发达的美国现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伦理审查机制.针对我国目前存在着口述历史实际操作中的道德失范、缺乏健全的口述历史伦理审查机制的问题,通过介绍美国伦理审查机制,以期对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口述历史伦理审查机制有所启发.文章对美国口述历史协会行业法规、伦理审查委员会以及知识共享组织等进行了介绍,并分析其运作机理,得出加强我国口述历史伦理监管的几点启发:①通过政府主导,根据我国法律规范和口述历史语境的具体要求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口述历史伦理规范;②通过行业自律,制定口述历史职业的法规文件,使口述历史从业人员形成职业伦理自觉;③不同机构的协同合作;④跨领域和跨学科的研究合作.
  • 摘要:口述历史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和资源形态,受到了国内外图书馆的广泛关注.论文以湖南图书馆的口述历史工作为例,阐述了公共图书馆开展口述历史工作的意义、思路和影响.图书馆的口述历史项目,应优先开展濒危地域文化遗产的抢救性保护,制定规范的工作程序和技术标准,深化外部合作,提升口述历史资源的整理利用水平.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