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三届医学影像山东论坛
第三届医学影像山东论坛

第三届医学影像山东论坛

  • 召开年:2006
  • 召开地:济南
  • 出版时间: 2006-04-20

主办单位:山东省医学影像研究所

会议文集:第三届医学影像山东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特点,以期提高其正确诊断率. 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假乳头状瘤2例,回顾性分析2例肿瘤的大小、部位、形态和边界,平扫及增强的特点. 结果:2例肿瘤均为女性,1例37岁,病灶位于胰颈部,呈圆形,大小约8.5cm×9.0cm×12.0cm,边界清楚,大部分呈囊性,周边可见形态不规则的结节影,并见一点状钙化灶,增强后结节强化,囊变区未见明显强化征象,胰管未见明显扩张.另1例20岁,病灶位于体尾部,呈圆形,大小约5.0cm×7.0cm×8.0cm,边界欠清,大部分病灶呈囊性,密度不均匀,增强后病灶周边可见环形强化,胰管未见明显扩张. 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结合女性、发病年龄小等临床特征,可以作出正确的诊断.
  • 摘要:新生儿期的脑损伤常常会对小儿神经系统的发育产生各种不可逆的影响,定期复查对监测其脑神经发育至关重要.但是小儿是一个不断发育、逐渐成熟的个体,不同的发育阶段各个器官在影像学的表现也不尽相同,尤其是脑.因此,想要明确新生儿期脑损伤的后遗改变,首先必须认识正常小儿生长发育不同时期脑的正常形态学变化,本文探讨新生儿和婴儿正常脑发育的MRI诊断.
  • 摘要:脑静脉血管畸形(cerebralvenousmalformation,CVM)以往认为是一种罕见的血管畸形,但是随着CT及DSA的广泛应用,已被认为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畸形.文献中亦称之为脑发育性静脉异常(developmentalvenousanomaly,DVA),又名脑静脉性血管瘤(cerebralvenousangioma,CVA),是一种组织学上完全由静脉成分构成的脑血管畸形,本病1928年Cushing和Bailey将其视为一个独立的病种并命名为CVA,由于其没有细胞增生,非真性肿瘤,1984年huang将其更名为CVM,1986年Lasjanunias认为本质上该病是一种正常引流静脉的非病理性变异,故称为DVA.根据中华神经科学会和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血管病命名(1995),本病属颅内血管畸型,其中文名称为静脉血管畸形,英文为venousmalformation.本文对次进行探讨.
  • 摘要:目的:探讨MC病变CT和MRI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材料和方法:33例MC病变,CT平扫4例,MRI平扫26例,增强扫描11例. 结果:MC肿瘤性病变占87.9%,其中原发性肿瘤占54.6%,继发性肿瘤占33.3%;非肿瘤性病变占12.1%.主要CT和MRI征象:(1)原发性肿瘤或肿瘤样病变侵犯后颅窝39.4%;(2)MC增大和外缘膨隆各90.9%;(3)硬膜壁增厚6.1%;(4)三叉神经池部分残存66.7%,闭塞33.3%;(5)神经纤维不能显示84.8%,部分显示15.2%;(6)三叉神经节不能显示90.1%;(7)密度异常:CT平扫等密度50%,混杂密度25%,低密度25%;(8)信号异常:等T1等T2信号76.9%,长T1长T2信号23.1%;均匀强化45.5%,不均匀强化45.5%,结节状强化9%;(9)海绵窦静脉间隙改变与病变起源有关. 结论:MC病变以继发性肿瘤多见.MC扩大、三叉神经池变小或闭塞、三叉神经节及神经纤维不能显示,可确定MC病变的诊断;病变位置、毗邻结构和器官的改变,有助于判断病变起源和性质.
  • 摘要: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影像学基本特征是患侧胸膜广泛性增厚,伴有增强结节及胸腔积液者占60%;胸膜收缩、胸廓塌陷占25%;胸壁、纵隔、心包等处转移占10%;胸膜钙化占5%.胸片及B超是发现胸膜病变最基本的检查方法;CT是最有价值的、必不可少的、可靠的重要检查手段;MRI及放射性核素检查是对肿瘤TNM分期、预后和疗效评价的必要补充.在诊断中要注意与边缘型肺癌、胸膜转移瘤、结核性胸膜炎、脓胸等作鉴别.
  • 摘要:胰腺由于其位于腹膜后,不少胰腺疾病在早期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影像学检查在胰腺疾病的检测中具有重要作用.胰腺的影像学检测方法很多,包括CT、超声、MR、PET及血管造影等.由于CT检测速度快,大体解剖显示好,空间分辨率高,已成为目前胰腺影像学检查的主要和首选的方法之一,特别是多层CT进入临床应用之后,已从当时的4层CT,发展至16层CT、36层CT及目前的64层CT.多层CT的扫描、重建速度快,层厚薄,后处理功能强,已成为目前CT检查发展的主流.本文介绍胰腺的多层面CT检查.
  • 摘要:囊性肾癌占肾癌的4%~15%,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肿瘤实质内出血、坏死或缺血坏死液化;②由囊肿壁发生肿瘤;③肾癌引起肾小管扩张形成囊肿,将癌肿包绕于囊内.本文研究囊性肾癌的影像学诊断.
  • 摘要:软骨的组织结构软骨由软骨组织及其软骨膜构成.软骨组织由软骨细胞、纤维和基质构成.胚胎时期软骨为临时性骨骼,是身体的支架;随着发育,软骨逐渐被骨所代替.在成人体内仍保留一些软骨,具有支持和保护功能.成人软骨分透明软骨、弹性软骨和纤维软骨三种类型:本文研究,一、软骨的组织结构与生物学特性,二.软骨的影像检查技术,三.关节软骨病变的MRI表现,四.关节软骨MRI的技术缺陷,五、软骨类病变的影像诊断价值研究.
  • 摘要:近年来分子生物学获得了蓬勃的发展,与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等有关的各种分子生物学机制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也促进了肿瘤治疗技术的进步和疗效的极大改善,如基因治疗的出现就使个性化的肿瘤治疗成为可能.与此同时,肿瘤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也正在促进影像学诊断和介入放射学治疗的极大提高.本文讨论,1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基础和进展,2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与影像学诊断,3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与介入放射学.
  • 摘要:目的:探讨胰腺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点,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断. 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胰腺癌的多层螺旋CT的资料,找出其特点. 结果:28例中胰头癌18例,胰体癌5例,胰尾癌3例,胰头体部癌3例,胰体尾癌1例;肿瘤直径>3cm16例,<3cm12例;CT平扫呈低密度改变13例,等密度3例,水样密度有液化坏死12例.增强扫描均有不均匀性强化;另有胰周脂肪层消失24例;肝内外胆管扩张23例,合并胰管扩张20例;腔静脉、门静脉、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动脉及分支受累等18例;腹腔淋巴结肿大9例. 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诊断胰腺癌是一种无创性方法,是临床诊断、治疗和评估预后最常用、最准确的影像学方法之一.
  • 摘要: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和声学理论研究的深入,超声换能器的研制和显示方法已取得长足的进步,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orlivethree-dimensionalechocardiography)是心脏超声成像领域内的一项重大的技术突破,它为临床医师提供一个能无创地观察心脏解剖立体形态的新视窗.这一技术不仅对于心脏疾患的诊断具有巨大意义,而且在介入治疗方面也将发挥重要作用.现就其成像方式的演进、临床应用现状及其发展前景探讨.
  • 摘要:目的:探讨64层CT血管重建技术对肺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12例临床怀疑肺动静脉瘘的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对所有扫描图像行VR、MIP重建以及冠状MPR重建. 结果:12例中10例患者经行CT血管成像检查,确诊为肺动静脉瘘,6例为单发,4例为多发,共发现16处肺动静瘘,除漏诊1例合并位于近心位置的三处肺动静脉直接交通外其余病变均诊断正确且无遗漏. 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重建技术对肺动静脉瘘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术后随访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无创的检查方法.
  • 摘要:随着循证医学理念在我国医学领域的普及,要求医师将最好的研究证据、患者利益、临床实践有机结合,在选择一项医疗措施的时候,不仅要注意其临床结果,如有效率、治愈率、敏感性、特异性,更需要注意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所花费的医疗成本.临床经济学评价(Clinicaleconomicevaluation)就是临床医师应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评价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技术与措施的经济学效果,找出影响合理利用有限资源的因素,指导临床医师在临床中做出合理决策.本文介绍,一、临床经济学评价种类和方法、应用,二、常用分析模型,三、经济学评价模型分析的参数设置、模型建立和模型分析过程,四、对分析模型中的不确定因素的处理,五、我们的相关研究.
  • 摘要:目的:通过MRI研究大鼠肾上腺髓质增生(AMH)的信号特征,并与大体病理组织学的结果对比,探讨MRI诊断大鼠AMH的可能性,进而为临床AMH的影像学诊断提供思路. 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A、B、C、a、b、c6组各10只,A、B、C为实验组,皮下注射利血平0.4mg·kg-1·d-1,a、b、c为对照组,皮下注射等量0.9%生理盐水,每日1次;A和a组、B和b组、C和c组分别连续注射40天、60天和80天后停药,比较各组大鼠肾上腺的MRI信号特征,并与病理组织学结果作对比. 结果:大鼠在T1WI表现为外周皮质信号增高,且出现频率随着利血平注射时间的延长而增加;T2WI主要表现为外周皮质呈等信号,中心髓质区信号增高,并随利血平注射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实验组大鼠肾上腺MRI的T2WI信号特征分级在40天时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60天和80天时,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大鼠的T2WI信号特征分级与肾上腺髓质百分数之间存在正相关(r=0.671,P<0.01). 结论:大鼠AMH时,MRI的T2WI主要表现为外周皮质呈等信号,中心髓质区信号增高,并随利血平注射时间的延长而明显;部分髓质增生明显的大鼠皮质束状带也显著增生,其T1WI表现为外周皮质信号增高,推测T1WI皮质信号的高低可以反应髓质增生的程度.
  • 摘要:随着计算机软件的不断开发和利用,人们可以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技术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大脑白质纤维成像,此即为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TensorTracking,DTT),DTT是DTI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它可以辨认大脑内的白质纤维通道及其之间的相互连接.本文对次进行探讨.
  • 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的MRI表现,探讨其在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6例的MRI表现. 结果:所有病灶均为单发,其中左侧额叶1例、胼胝体2例、左侧颞叶1例、右侧小脑2例.肿瘤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4例、形态不规则2例,平均大小为2.9cm×3.5cm..MRI表现为T1WI呈稍低信号3例、低信号3例,T2WI6例均呈稍高信号,信号均匀5例,不均匀1例,增强后扫描病灶均明显强化.占位效应明显者2例.周围有明显水肿4例、无明显水肿2例. 结论:MRI在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 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颅内出血/血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106例颅内出血/血肿患者行螺旋CT扫描,然后将图像经过平滑处理传入到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 结果:(1)MPR多平面重建有利于从多方面观察,保留有助于定性诊断的密度CT征象,但缺乏病变与周围解剖结构的立体感.(2)SSD能清楚显现病变与颅骨的立体解剖全貌,但失去有利于病变定性诊断的密度CT征象.(3)MIP在显示出血/血肿上与SSD基本一致. 结论:3种三维重建相结合可以全面了解出血和血肿的立体解剖信息,使神经外科医生在手术前对病灶更全面的了解,有助于术前对手术计划的制定.
  • 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CT扫描对腰椎滑脱的诊断价值.平片或透视能清楚显示腰椎滑脱症,但此类病人往往被拟诊为椎间盘疾患而直接行椎间盘CT检查,因此,充分认识腰椎滑脱症在椎间盘CT扫描中的各种征象,不仅可由椎间盘CT检查明确腰椎滑脱症的诊断,而且还会避免误诊为椎间盘膨出或突出,所以我们报告21例腰椎滑脱症的椎间盘CT扫描表现,并探讨其对腰椎滑脱症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21例确诊的腰椎滑脱患者的椎间盘CT扫描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21例均有腰痛,均拟诊间盘突出而行L3~4、L4~5、L5~S1间盘CT扫描,根据CT图像初诊为腰椎滑脱,经观察CT定位片及摄X线侧位平片或行腰椎透视而确诊,随后采用CT"反机架扫描[1]"滑椎椎弓峡部,根据峡部有无崩裂而将滑脱分为椎弓崩裂并滑脱和退变性滑脱两类.滑脱程度按Ednonson法分4度. 结果:21例均为前滑脱;15例发生于L4,5例于L5,1例于L3;Ⅰ度滑脱19例,Ⅱ度2例;椎弓崩裂并滑脱13例,其中9例在L4,4例在L5,峡部裂双侧11例,单侧2例;退变性滑脱8例,其中3例在L45例在L5.CT扫描均见假性椎间盘膨出征,少数见双边征;椎弓崩裂并滑脱者椎管矢状径于滑椎下缘水平拉长而滑椎下位椎体上缘水平无明显变化,椎小关节多正常,部分可见椎弓峡部裂隙征;退变性滑脱者椎管矢状径于滑椎下位椎体上缘水平可不同程度变小而滑椎下缘水平均无明显变化,椎小关节均见矢状改变、半脱位及退行性变. 结论:通过本组病例的分析,笔者认为腰椎间盘CT扫描可初步诊断腰椎滑脱及其类型,即假性椎间盘膨出征是诊断腰椎滑脱的可靠征象;双边征显示率较低,诊断价值不大;椎管及椎小关节改变在不同类型腰椎滑脱的表现不同,据此可推断滑脱的类型,即椎管矢状径于滑椎下缘水平无明显变化,于滑椎下位椎体上缘水平不同程度变小,且有椎小关节矢状改变、半脱位和退行性变可推断为退变性滑脱;椎管矢状径于滑椎下缘水平拉长,于滑椎下位椎体上缘水平无明显变化,椎小关节正常可推断为椎弓崩裂并滑脱;椎弓峡部裂征是诊断椎弓崩裂并滑脱的必要征象,但在腰椎间盘CT扫描中多因未扫及而不能显示.
  • 摘要:目的:探讨MRI中FLAIR技术对脑挫裂伤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脑挫裂伤病人的MR影像资料. 结果:脑挫裂伤病变单发性3例,多发性19例.发生于颞叶2例,顶叶1例,双额叶3例,颞、顶叶3例,额、顶叶3例,额、颞、顶、枕复合伤10例.MRI表现为出血性改变8例,FLAIR序列表现为混杂高信号或低信号的病灶,非出血性病灶14例,FLAIR序列表现为高信号.常规T2WI发现病灶共58处,FLAIR上共发现病灶77处. 结论:FLAIR序列对脑挫裂伤病变显示优于FSE序列T2WI,有很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应成为脑挫裂伤常规扫描序列.
  • 摘要:目的:分析颈部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声像图特征. 方法:用高分辨力超声探头行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椎动脉和锁骨下动脉等长轴和短轴的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观察管壁有无斑块形成,管腔有无狭窄及闭塞,血流充盈度,分别测量其血管内径,内膜中膜厚度,收缩期最大流速. 结果:本组84例颈部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均经CDFI检查明确诊断,并与临床随访结果相符. 结论:CDFI在诊断颈部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有重要的价值,可作为颈部动脉硬化性闭塞症首选的检查方法.
  • 摘要:近30年来医学影像学向高科技迅速发展,对影像学医师要求更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跟上时代.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使医学影像医师的角色从医技人员、诊断辅助人员转变为集诊断、治疗、咨询、预后判断、康复指导于一身的一线临床医师,特别是介入放射学的广泛普及和开展,大大提升了放射科的地位,使放射科从单纯的诊断科室过渡到集诊断,治疗为一体的综合科室.本文讨论新形势下影像科医师的应对措施.
  •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血管周围间隙发生部位及MRI表现,提高其诊断符合率. 方法:随机选择磁共振检查显示有血管周围间隙的病例130例,男性83例,女性47例,年龄1~82岁,平均39.5岁;其中16例进行了MR增强扫描,21例行弥散加权成像;19例行CT检查,4例行CT增强扫描. 结果:130例病例血管周围间隙均为双侧多发,呈圆形或椭圆形、点状、条状或线状,边界清晰锐利,条形或线形的血管周围间隙多成簇出现,且沿着纤维走行方向排列.发生部位包括前连合两侧(约97.69%,127/130)、近大脑凸面的半卵圆中心(约85.38%,111/130)、脑干大脑脚处(约37.69%,49/130)、极外囊(约23.85%,31/130),小脑齿状核旁白质仅见1例.MRI不同序列显示间隙信号与脑脊液信号完全一致,增强扫描无强化征象.随访病例均未发现明显变化.小血管周围间隙见于任何年龄组的所有130例病例,而17例可见大血管周围间隙间隙,其中3例有轻度占位效应. 结论:血管周围间隙可见于任何年龄,好发生于前连合两侧、近大脑凸面半卵圆中心、脑干大脑脚、极外囊,呈条形或线形、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晰锐利,绝大多数无占位效应,MR成像各种序列显示与脑脊液信号完全一致.
  • 摘要:目的:探讨阑尾粘液囊肿的X线、CT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阑尾粘液囊肿影像学表现特点(包括X线片、CT)及其病理基础. 结果:18例中囊性包块11例,7例为软组织密度包块.囊性包块密度均匀,境界清晰.CT值5~48Hu,大小5~8.5cm;增强扫描,13例无强化,5例呈环形轻度强化.低张力加压钡剂灌肠表现为盲肠阑尾区类圆形或卵圆形充盈缺损,肠腔扩张,钡剂呈包裹样涂抹. 结论:阑尾粘液囊肿CT表现为囊性水样密度,合并感染者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增强扫描无强化或囊壁环形轻度强化.X线低张钡剂灌肠表现为盲肠阑尾区边缘光滑的类圆形或卵圆形充盈缺损,周围呈线条包裹样钡剂涂抹.
  • 摘要:人体的动脉间吻合和侧支循环,是代偿器官血液供应的重要结构.脑动脉间吻合和侧支循环保证了脑正常血液供应,人的脑动脉有广泛的动脉吻合和侧支循环,有高度的可塑性,也存在变异性和个体差异性.因此,了解脑内侧支循环,对于诊断脑血管疾病,在治疗中,尤其是血管内介入治疗中至关重要.本文研究,一、脑动脉吻合和侧支循环的解剖学基础,二、脑侧支循环的DSA表现,三、研究脑动脉侧支循环的临床意义.
  • 摘要:多排螺旋CT(multi-slicespiralCT,MSCT)进展到64排是医学影像学领域最重要的技术进展,64排MSCT的临床应用使部分原来CT难以涉足或者检察效果不理想的领域(主要是冠状动脉成像和实质性器官的容积灌注等)取得显著进步.我院于2005年5月引进64排MSCT(Lightspeed,VCTGE),已经将之用于全身各部位包括的急诊检查,现将我们在心脏大血管系统的临床应用经验和体会与大家分享.
  • 摘要: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pulmonarynodule,SPN)是指肺内孤立存在圆形、类圆形、边界清楚、直径小于3cm的病灶.它包括含有钙化、空洞的结节(若空洞占据几乎整个病灶则不考虑在内)以及肺内同时存在与此孤立结节截然分开的其他病变,孤立性肺结节没有特殊的临床症状,多为偶然发现.其中约33%是恶性结节,54%是炎性肉芽肿,6%是错构瘤,5%是孤立肺转移,2%是支气管腺瘤.影像诊断的目的就是鉴别SPN的良恶性,从而使恶性结节尽快手术切除,良性结节免于手术.
  • 摘要:十二指肠区是一个解剖结构复杂又具双重供血的区域,还是一个一些疾病的好发区域,介入治疗方法既需要用血管内介入治疗,又需要非血管性介入治疗,具有特殊性、多样性,可以有一个良好的治疗结果.本文介绍 十二指肠区病变的介入治疗方法.
  • 摘要:踝关节是小腿和足部活动的重要枢纽,周围韧带肌腱众多,走行解剖关系复杂,不但支配踝关节的多种运动,而且对维持踝关节的稳定性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及运动中易致踝关节的损伤,尤其是肌腱及韧带的损伤,诊断治疗不及时可致踝关节不稳、慢性疼痛等并发症.由于踝关节周围肌腱韧带众多,过去依靠应力实验及应力位X线片诊断,只能得到"间接"的征象.MRI对肌腱、韧带、脂肪等有较高的分辨率,认识韧带和肌腱的正常MRI表现是判断其病变的基础,本文介绍踝关节正常解剖与有关病变的MRI表现.
  • 摘要: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单纯形态影像学已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要,如何利用影像学手段从分子代谢水平了解活体组织病变已越来越为影像学者们关注.磁共振波谱MRS(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自上世纪40年代问世、70年代应用于临床以来,已成为目前唯一可以无创性在体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代谢变化的新兴技术.临床上以1H-MRS及31P-MRS研究最多.1H-MRS由于氢质子在人体自然丰度最高,使用标准线圈容易整合到MRS波谱仪中,且可测量的最小体素(VOI)达1cm3,因而近年来越来越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
  • 摘要:CT在显示长骨病变的形态及范围等方面优于平片,但多层CT问世后,图像量大的问题是必须解决的,解决方法必然是各种后处理和重建,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reconstruction,MPR)是其中之一;MPR图像直接用于诊断的前提是图像质量及诊断符合率不低于直接扫描图像.本文探讨,一、多向调整MPR在长骨及其关节病变中应用,二、多向调整MPR在脊柱病变中应用,三、多向调整MPR在颅面骨中的应用,四、多向调整MPR在骨盆骨中应用,五、多向调整MPR在肋骨、胸骨、胸锁关节、手足骨中应用.
  • 摘要: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疾病诊断中联合应用MRCP和B-TFE/ARCH序列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梗阻性黄疸性疾病患者的MRI表现,依据MRCP、B-TFE/ARCH序列以及联合应用这两种序列分别进行读片.根据与手术、病理结果或临床综合诊断对照进行对比、评分,对评分进行x2检验,分析结果. 结果:MRCP显示腔内病变良好,腔外病变不能显示,B-TFE/ARCH序列能显示腔内、外病变,但不能整体显示胰胆管系统,联合应用MRCP和B-TFE/ARCH序列两种检查方法相互补充较单一使用MRCP或B-TFE/ARCH序列诊断正确率高.经评分及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联合应用MRCP和B-TFE/ARCH序列对于诊断梗阻性黄疸较单一使用MRCP或B-TFE/ARCH序列有明显价值,提高了对梗阻性黄疸病因的确诊率,可以作为诊断本类疾病的常规方法.
  • 摘要:引起颅盖骨改变的疾病可以是①颅骨局部病变,如炎症和骨肿瘤与累及颅盖骨的全身性疾病,如Langerhans细胞组织增生症和神经纤维瘤病以及②头皮疾病和③颅内肿瘤等.翻阅国内外几部骨肌系统影像学和神经影像学权威著作,其中涉及颅盖骨的介绍不多,分散,更少专题论述.本文重温这方面的资料,结合我们有限的经验,并提供一些病例,加以介绍,旨在加深认识,以提高诊断水平.
  • 摘要:肾脏功能成像可无创地获得多种功能信息:肾小球滤过、肾小管浓缩和排泌、血容积和灌注、扩散及氧化.至今在临床应用受限的原因是无法获得运动肾脏的可重复性和可信的信息.另外对图像上所得信号强度的生理学意义的解释不清也是困难之一.肾脏功能成像需内源性对比剂,如氢质子(灌注和扩散)或脱氧血红蛋白(氧化)或外源性对比剂如钆螯合剂(滤过和灌注)或氧化铁颗粒(灌注),本文研究肾脏MR功能成像进展.
  • 摘要:神经心理学和临床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CH)患者中存在多种重要的功能缺陷,包括执行功能如工作记忆(workingmemory,WM)、选择性注意;社会认知;语言功能和幻听;视觉处理缺陷;精神运动障碍等.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展,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功能神经成像已经成为SCH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MRI和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技术通过在神经系统水平了解SCH的潜在脑功能特点,从而将基因、分子机制和心理学、行为学现象联系起来.与PET相比,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fMRI)具有无创性、耗费低、定位性好等优势,已经越来越多用于SCH的神经关联的研究.本文研究 精神分裂症的fMRI诊断.
  • 摘要:目的:探讨CT和MRI在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 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分析总结经临床影像学诊断的10例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行X线平片和CT检查,其中2例行MRI检查. 结果:10例股骨颈疝窝均为单侧单发病灶,10例病灶中X线平片仅显示8例.CT上表现为股骨颈前方皮质下的类圆形骨质缺损区,内为密度均匀的软组织密度,边缘清楚伴有硬化缘.X线平片上表现为股骨颈外上侧的类圆形透亮区或硬化环.MRI上表现为均匀长T1和长T2液体信号,灶周骨髓信号无异常. 结论:CT能对X线平片不能显示的或可疑的股骨颈疝窝作出正确诊断,必要时结合MRI即可作出鉴别诊断.
  • 摘要:目的:探讨有机氟吸入患者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患病率及其激素使用的关系. 方法:对31例有机氟吸入患者进行双髋MR检查.全部为男性.在治疗时8例未使用激素,其余23例均使用了激素治疗,均有激素用量及疗程.有高年资医生阅读MR图像,诊断有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病率、激素用量和症状等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有机氟吸入康复患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MRI表现符合临床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MRI典型表现.8例未使用激素的有机氟吸入康复患者无一例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而23例使用激素患者中10例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10例中9例累及双侧股骨头,1例累及1侧股骨头.在1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其激素总量的中位数为3570mg、每日最大用量的中位数250mg、激素使用时间的中位数为23d,均大于无股骨头缺血坏死组(13例),相应中位数分别为2560mg、240mg和22d.两组之间3个参数经秩和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值均>0.05).31例中,22例出现各种骨关节症状,主要症状是多个关节疼痛.15例累及1个以上的关节,7例只累及1个部位.累及的关节分别为髋关节12例、膝关节10例、腰椎10例、肩关节7例及腕关节2例.8例未使用激素的患者中7例主诉有多个关节疼痛症状,在23例使用激素者15例主诉有关节疼痛症状.两组之间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10例MRI发现有股骨头坏死征象的患者中9例有症状,而21例MRI未见异常的患者中,13例有症状.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MRI筛查能够早期发现股骨头缺血坏死改变;在使用激素治疗的有机氟吸入康复患者中MRI筛查发现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率较高;有机氟吸入康复患者多数出现全身关节疼痛症状,其原因尚待研究.
  • 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CT表现,评价CT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颈动脉体瘤的CT资料,男2例,女6例.年龄18~55岁,平均35岁.左侧7例,右侧1例.均行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部分三维重建和CT血管造影(CTA). 结果:肿瘤发生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平扫表现为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的软组织肿块,增强后,肿块有明显强化表现,延迟扫描,瘤体内较长时间呈高密度影. 结论:CBT的CT表现有特征性,螺旋CT能明确肿瘤的存在、大小、形态、及其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通过三维重建和CT血管造影,还可明确肿瘤的血供,滋养血管及大血管的位置及管径的改变.
  •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神经性关节病的临床及X线特征,提高对神经性关节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方法:收集我院2003年~2005年病理证实的8例神经性关节病,回顾分析其X线表现和脊髓MR检查图像. 结果:8例神经性关节病包括肘关节3例,肩关节2例,膝关节2例,踝关节1例.X线特点:关节肿胀8例,关节畸形7例,关节组成骨骨质破坏、增生硬化8例,关节间隙变窄8例,关节周围有小游离骨块7例,关节脱位5例.5例发生于肩、肘,神经性关节病患者行脊髓MR扫描,发现有髓空洞者4例,影像诊断符合率为100%. 结论:神经性关节病好发于最易受外力作用的关节,脊髓空洞症以侵及肩、肘关节等上肢关节为多.骨质破坏、增生硬化、关节脱位畸形、周围游离骨块为本病的主要X线征象.
  • 摘要: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和膨出的发病年龄有无差别. 方法:回顾性分析腰椎间盘突出和膨出病例各51例,CT扫描L3~4、L4~5及L5~S1椎间盘,比较两组年龄数据的差别有无显著意义. 结果:腰椎间盘突出者年龄为44.60±13.52岁,其中男性27例,占52.9%;腰椎间盘膨出者年龄为46.45±13.98岁,其中男性29例,占56.9%. 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和膨出,两者的发病年龄无明显差别.
  • 摘要:目的:评价颈椎下端C7椎体前倾角度增大对诊断颈椎不稳的价值. 方法:画线测量60例颈椎体检健康自愿者和100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X线侧位片. 结果:体检健康自愿组颈椎下端C7前倾角度为6~19度,平均15.02度,颈椎病组颈椎下端C7椎体前倾角度为4~38.5度,平均16.6度,在颈椎病组中C7椎体前倾角大于20度,且伴有其它颈椎不稳X线征象者23例. 结论:颈椎下端C7椎体前倾角度大于20度对诊断颈椎不稳有重要意义.
  • 摘要:骨嗜酸性肉芽肿少见.当影像学征象不典型时,易误诊为骨髓炎、恶性骨肿瘤或其它骨疾患.我院1984年~2002年共遇10例,仅4例影像学拟诊,其余6例均误诊,误诊率为60%,现报告分析.
  • 摘要:在精神病专科医院,放射科作为重要医技科室之一,它不仅担负着为临床各科室提供某些躯体疾病的诊断依据、治疗原则及疾病预后判断等重要任务,还担负着开展科学研究和积累资料的任务.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快速发展,放射科全面质量管理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如X线片质量控制、报告单书写和签发质量控制、设备质量控制、差错与安全质量控制、日常工作与科研等都纳入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以适应当今医院发展的需要.本文结合我院的具体工作,就如何提高精神病院放射科质量管理问题,作一些简单的探讨.
  • 摘要:目的:分析100例肺癌的临床X线特征. 方法:收集100例肺癌的临床资料及影像资料归纳分析. 结果:表现为团块、圆形或类圆形实质形肿块影的61例;表现为肺不张的18例;表现为陈旧性肺结核并见浸润性片状或片块影的11例;表现为直径小于1cm的孤立的结节影而发生隆突下淋巴结肿大的4例;表现为双肺散在直径为1~3.3cm的球形影的6例. 结论:肺癌的临床及X线表现有一定的特征,也有较特殊的表现.
  • 摘要:目的:提高胃淋巴瘤的CT诊断正确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胃非何杰金淋巴瘤的临床和CT检查资料. 结果:10例胃淋巴瘤均为原发性.病变CT表现为胃壁弥漫增厚型5例,局限性增厚型4例,肿块型1例.4例发现累及周围脏器,并有淋巴结转移.其中一例仅肾门水平以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结论:胃淋巴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诊断,但有时与胃癌鉴别困难,尚需与其它检查结合以利于提高诊断正确率.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