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举法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五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231篇,会议文献有9篇,学位文献有153篇等,选举法的主要作者有刘春明、刘国俊、崔厚元,选举法的主要机构有苏州大学、三峡大学、武汉大学法学院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依托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新零售方式渐入人们日常生活之中,"消费的最后一公里"——社区电子商务经济亦是蓬勃兴起。社区电商经济的突飞猛进,在其带来一系列好处的同时...
2.[期刊]
摘要: 选举权具有主观和客观双重属性,主观上选举权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公民的自由意识表达,客观上选举权则要求国家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确保选举权利有实现的可能。"另选他人"...
3.[期刊]
摘要: 对弃权后可否另选他人,1988年8月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就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的这一询问,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写票投票注意事项为参照答复:"每提一名另...
4.[期刊]
摘要: 笔者认为,"弃权"应当是对确定的候选人可否当选放弃表示意见。其一,从"弃权"对象来看,依据地方组织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得知,可供投票表达意思的对象是"确定的候选人...
5.[期刊]
摘要: 笔者认为,人大选举时,只有投了反对票,才能另选他人,即如果要另选他人,每提名一名另选人,必须先否决一名候选人。首先,人大的选举不是不确定候选人的"海选"。人大...
6.[期刊]
摘要: 笔者认为,既然放弃了某项权利,就不可再享受其他权利。作为人大选举或者人事任免更加严肃,弃权后就不能再行使其他权利。从弃权的涵义来看,一般多用于比赛、投票、合同...
7.[期刊]
摘要: 依据选举法第四十条、地方组织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来看,选民或代表在填写选票时,大致有四种投票选择:分别为投赞成票、投反对票、另选他人、弃权后另选他人。对前三者投票...
8.[期刊]
人民法庭在审理涉农离婚案件中的风险与防范——基于H省C市43个人民法庭的现状调查
摘要: 为了保障人民法庭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选取H省C市43个人民法庭的工作实例,就人民法庭审理涉农离婚案件在起诉前后、庭审中、庭审后、判决后、执行等阶段表现出来的各...
9.[期刊]
人民法庭在审理涉农离婚案件中的风险与防范——基于H省C市43个人民法庭的现状调查
摘要: 为了保障人民法庭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选取H省C市43个人民法庭的工作实例,就人民法庭审理涉农离婚案件在起诉前后、庭审中、庭审后、判决后、执行等阶段表现出来的各...
10.[期刊]
摘要: 现行立法从法律定义、制裁措施、监督机构3个方面对贿选进行规制.隐蔽、复杂、多样的时代特征,选民与贿选人利益共同体关系,家族势力主导下贿选的监督难度是我国反贿选...
11.[期刊]
摘要: 港澳特别行政区制度在港澳地区实践已经二十多年,作为具有独特民主价值和整合作用的功能界别选举制度,在港澳地区的政制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港澳特区的立法会功...
12.[期刊]
摘要: 港澳特别行政区制度在港澳地区实践已经二十多年,作为具有独特民主价值和整合作用的功能界别选举制度,在港澳地区的政制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港澳特区的立法会功...
13.[期刊]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人大代表间接选举的话语修辞日益面临着被解构和祛魅的威胁,而力促扩大人大代表直选范围的主张却未能抓住间接选举的政治逻辑.人大代表间接选举制度实际上...
14.[期刊]
摘要: 各地《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基础上, 对村民委员会选举选民资格争议的救济途径作了变通, 由此出现各省救济方式不同的局面.现有村民委员...
15.[期刊]
摘要: 辽宁贿选案是建国以来第一起公开处理的发生在省级层面的人大代表贿选案件,该案件违反了若干法律,冲击了人大制度的理论基石,对人大代表间接选举造成重大破坏,影响了国...
16.[期刊]
摘要: 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是否民主的一个重要标尺就是选举制度.同时,选举制度也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现如今,选举制度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调节内部权力活动的一种手段...
17.[期刊]
摘要: 从实用程度和可操作性的角度来讲,基层人大选举制度(主要指运行)是有被改良的可能性,而基层人大选举正式代表候选人的提名与确定程序对于基层人大选举的重要性也不容小...
18.[期刊]
摘要: 贿选事件接连发生且愈演愈烈,暴露出我国人大选举制度存在着系统性、结构性的严重弊病,如:人大代表兼职的公私身份混同,人大代表选举程序缺乏竞争活力,人大代表选举财...
19.[期刊]
摘要: 基层政府是面向人民大众的服务终端,提升基层政府执行力也是各项政策得以落实的重要条件.文章在论述基层政府执行力概念基础上,深入一线调查河南基层政府执行力现状,探...
20.[期刊]
摘要: 选举制度由来已久,见证了人类文明演进的全过程.村民选举权是法律赋予村民参与村民委员会选举的重要权利,我国农村治理不断向村民自治转型,村民选举权在农村民主建设进...
1.[会议]
摘要: 我国当前关于村委会选举的法律在保障村委会选举问题上存在严重不足,已阻碍着《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实施和村委会选举的发展,因而亟需予以立法和完善。
2.[会议]
摘要: 村民自治以“四个民主”为根基,村委会民主选举是村级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的起点。时下村委会民主选举在历经发展与进步后,也面...
3.[会议]
村民自治:制度困境与路径选择——村委会选举中选民资格纠纷解决机制探索
摘要: 在村民自治实践中越来越暴露出现行制度的粗陋;就村民委员会选举中选民资 格纠纷解决机制而言,可资利用的主要有人民调解、行政救济、权力机关救济及司法救济等,而这些...
4.[会议]
摘要: 选举是伴随着近代民主制度的形成出现的,在国家的整个民主制度中居于基础性的地位。一个国家选举权实现的民主程度和完善程度,表明了人民在这个国家中所居于的主人翁地位...
5.[会议]
摘要: “一人一票”业已成为现代选举制度的核心内容,它以文艺复兴以来所倡导的政治平等原则为其诉求。然而,由于在选举制度设计中的弊端致使“一人一票”步履维艰,甚至事与愿...
6.[会议]
摘要: 乌坎选举成功的个案意义,要远远大于普遍意义。村委会选举制度一日不上轨道,村民对于选举的公正性疑虑便一日不能消除,要想复制下一个乌坎并不容易。这些制度上面的改进...
7.[会议]
摘要: 我国选举法制定于1953年,经过多次变动,逐步推动了我国人大代表选举制度的发展。但是在改革与实践中留下了选举人大代表主体不清晰、选举缺少竞争机制、无法判断代表...
8.[会议]
摘要: 《选举法》的修改已被纳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2008年立法工作计划.从宏观层面来看,明确修改的主体和指导思想、调整《选举法》的名称和结构、重构《选举法》的基本原则...
9.[会议]
摘要: 间接选举制与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冲突的产生与间接选举制相关,但并不构成全面否定间接选举制的理由。笔者认为,间接选举制本身符合中国国情,但是间接选举的某些法律规定以...
1.[学位]
摘要: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而基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能体现民主性。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我国基层人大选举中的代表候选人提名制度。以往对于代表候选人提名制度...
2.[学位]
摘要: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选举权指选举各级人大代表及国家公职人员的权利,这是广义上的解释;狭义上公民的选举权仅指选举各级人大代表的权利。本文所称的贿选,将研究范围限定...
3.[学位]
摘要: 本文是在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以推进国家人事任免工作法治化为目标的研究。首先以 H区一届人大及其常委人事任免为分析对象,选取领导干部的任免...
4.[学位]
摘要: 迄今为止,选举制度、代议制度和政党制度,成为现代民主制度的三大支柱;现代民主政治以政党政治为前提,正是通过选举制度构建而成。选举制度既拥有独立深厚的理论基础,...
5.[学位]
摘要: 本文将人大代表与选民联系制度分为选举、履职、监督罢免三个环节,并从“静态的法律规范”与“动态的制度运行”双重角度出发,对这三个环节进行了规范和实践的双重考量,...
6.[学位]
人大代表贿选问题及法律对策研究——以“辽宁省人大代表贿选案”为例
摘要: 选举权是宪法规定公民的一项基本的政治权利,它是公民政治参与权的直接体现。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利益群体的多元化,一些破坏选举制度的行为日益滋生。一个典型...
7.[学位]
摘要: 村委会选举是村民自治的起点,也是关键点。村委会选举自产生已有快30年的时间,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也遇到了很多现实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推动村委会选举朝着...
8.[学位]
摘要: 选举制度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政治制度之一,是实现人民民主权利的主要方式。如果说,竞选是提高选举质量的政治技术,那么贿选则是毁坏民主制度的政治之癌。所谓贿选,即贿...
9.[学位]
摘要: 公民的选举权与村民等主体的选举权存在差别,前者作为一种基础性的法律权利,应给予其特别的保护与救济。以选举权司法救济制度保护选举权、对选举权进行救济,对于维护宪...
10.[学位]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附有“中国特色”色彩的城市农民工因子女上学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的困扰使其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参与居住地的政治生活,表达...
11.[学位]
摘要: 2013年年底,湖南省衡阳市在进行人大代表选举时候选人等以金钱贿赂手段进行拉票,涉案的当选的省人大代表人数有56名,衡阳市人大代表多达518名,另外还有68名...
12.[学位]
摘要: 村民选举是我国村民自治的重要内容与基本形式,是村民自治在我国得以实行的前提与基础。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布实施以来,全国各地区农村...
13.[学位]
摘要: 随着民主制度的发展,选举制度应运而生,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我国民主化程度的主要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人大代表组成,而人大代表又是依据选举法、按照选举程序由...
14.[学位]
摘要: 自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文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首次以书面形式提出“农村社区”以来,全国范围内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结合...
15.[学位]
论乡镇政府在村委会选举中的行政指导行为——以安徽省X镇第八届村委会选举为例
摘要: 以“农”为本一向是我国封建王朝的国策,农村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长期处于高位,乡村的治理是每个时代面对的共同难题。新中国建立后,农村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废...
16.[学位]
摘要: 选举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保障。完善选举制度是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自1953年...
17.[学位]
摘要: 公民选举权的法律保障制度对一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对公民选举权进行法律保障,而选举权的法律保障需要依靠法律在实体上的确认、程序...
18.[学位]
摘要: 村民委员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维系着国家政权的稳定。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是村级自治组织能否发挥好基石作用的关键。贿选这颗伴随选举产生的“毒瘤”,近年来日益滋生蔓...
19.[学位]
摘要: 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层人民代表大会是这一制度的逻辑起点和关键环节。基层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事业的重中之重,是基层广大群众参与到国...
20.[学位]
摘要: 贿选,即贿赂选举,是近代以来随着民主活动的普及而逐渐产生的一种政治腐败现象。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的意志行使国家权力,人大代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