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人大代表贿选问题的制度完善——以间接选举为研究对象
【6h】

人大代表贿选问题的制度完善——以间接选举为研究对象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与问题的提出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方法、思路与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与思路

1.3.2创新点与不足

第2章 明晰对贿选的法律界定

2.1现行法律对贿选界定的模糊性

2.2明确标准以确定贿选的准确内涵

第3章 完善间接选举运行程序以防治贿选

3.1我国间接选举程序中的缺陷

3.1.1选举组织机构缺乏独立性与稳定性

3.1.2针对候选人的制度设计不合理

3.1.3选票书写及统计过程存在缺陷

3.2完善间接选举程序缺陷,保障程序有序运行

3.2.1建立独立的选举组织机构

3.2.2建立规范的代表候选人制度,保障正当竞争

3.2.3确立秘密写票与公开计票制度

第4章 完善针对贿选的监督机制

4.1现行监督机制不健全造成监督“缺位”

4.2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有效遏制贿选发生

4.2.1建立独立的选举监督机构

4.2.2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

4.2.3加大对竞选费用的监控力度

第5章 健全贿选的责任追究与救济制度

5.1现行法律对贿选责任追究及救济规定的缺陷

5.1.1罢免规范难以操作

5.1.2规定贿选的法律责任不完善

5.1.3针对贿选的救济范围过窄

5.2完善贿选责任追究与救济机制的建议

5.2.1加大对贿选的处罚力度

5.2.2建立选举诉讼制度

5.2.3完善罢免制度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选举权指选举各级人大代表及国家公职人员的权利,这是广义上的解释;狭义上公民的选举权仅指选举各级人大代表的权利。本文所称的贿选,将研究范围限定为县级以上(不包括县级)人大代表的间接选举。
  选举制度是我国民主政治的基石,作为选举制度中的间接选举由于是基层选民选举权利的集中而显得尤为重要。纵然我国民主政治在近些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不可否认的是仍有许多不利因素影响着民主政治的进程,间接选举中的贿选现象就是危害较大的一个。由于我国针对贿选的法律界定不明确、运行程序存在漏洞、监督体制“缺位”及责任追究制度不完善等原因,使得我国人大代表间接选举中的贿选问题频发。如何完善这些制度漏洞,关系到贿选问题的有效治理。纵观我国目前间接选举中存在的缺陷,综合域外国家和地区在防范、控制贿选方面的先进经验,本文力求在间接选举程序运行、程序监督、责任追究与救济方面提出治理贿选的对策,以期有效控制我国人大代表间接选举中的贿选问题,使对贿选的处理达到规范化、制度化的水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