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考订、评论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四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739篇,会议文献有32篇,学位文献有45篇等,研究、考订、评论的主要作者有刘新春、刘自强、张广智,研究、考订、评论的主要机构有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中外酒税都有漫长的历史。酒税之善体现在增加财政收入,维护基本的社会秩序,促进酿酒行业内外产业经济发展的平衡,能振济、救灾和防疫,通过为公共产品生产和供给提供资...
2.[期刊]
摘要: 日本“东洋学”在实证研究之外也有鲜明的思想理论贯穿,可以概括为三种主要的理论形态——“文化中心移动论”“混合民族论”和“国民思想论”。其中,内藤湖南从文化学层...
3.[期刊]
摘要: 世界史是历史专业核心课和基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承担着重要的使命。鉴于普通高校世界史教学中部分存在着教学方式陈旧、培养目标不清晰等问题,有必...
4.[期刊]
书籍史写作的新探索--以《书的大历史:六千年的演化和变迁》为例
摘要: 随着人们阅读方式的改变,纸质书籍面临着来自计算机和电子书的威胁。有人开始担忧纸质书籍的地位和未来,有人开始盘点书籍是如何诞生和延续至今的。《书的大历史》即以电...
5.[期刊]
国内澳大利亚史研究的概况、特点与问题——基于书目文献分析的考察(1949—2019)
摘要: 随着中国与澳大利亚经济文化交流日渐紧密以及中国政学两界对区域国别研究日益关注,我国的澳大利亚史研究蓬勃发展。它不仅仅是为了寻求历史真相,还在于从历史脉络中理解...
6.[期刊]
摘要: 深圳的历史与海洋息息相关,以海洋为媒介,深圳逐渐形成开放、包容的特质。近代以来,西方人对深圳本土的记录即生动体现了该特质。大量尚未被发掘的海外文献,不仅描述了...
7.[期刊]
摘要: 21世纪以来,美国劳工史出现了明显的跨国转向的趋势,其主要路径一是重新挖掘劳工史与生俱来的跨国特性,包括考察跨国联系和域外因素对于美国劳工组织和运动的影响,以...
8.[期刊]
摘要: 《东方学》是爱德华·W.萨义德在解构西方视角下的"东方"而形成的社会学著作,目的是冲破西方对"东方"的误读,消解西方眼中"东方"的失语状态,从文明而非政治角度...
9.[期刊]
摘要: 贾雷德·戴蒙德教授在其著作中从各国所处不同大陆环境的视角探究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人类不平等现象经历了萌芽期、加剧期与恶化期,在不同时期,影响世界各地区综合发展水...
10.[期刊]
摘要: 在中国学术史上,"东方"既是学术研究的对象与领域,也是包含着东方文化、东方文明、东西方文明关系、东西方文明比较等内容的基本概念.从中国古代的"中国"观及"东方...
11.[期刊]
摘要: 广西作为全国第三大传统侨乡,海外移民谋生的历史很早就开始了,身处海外的桂籍华商除了需要克服语言、气候、饮食习惯等诸多方面的障碍,更要在异国他乡“文化冲击”的下...
12.[期刊]
摘要: 1542年,西班牙修士加斯帕尔·德·卡瓦哈尔在南美探险的过程中,认为队伍到达了传说中亚马孙国的领地,并据此写下《奥雷利亚纳河的发现》一书.卡瓦哈尔所描绘的"亚...
13.[期刊]
摘要: 本文基于西班牙语原始文献与墨西哥各大研究机构的汉学研究数据,对该国的汉学研究成果、发展趋势以及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目前,墨西哥的汉学研究已从最初通过民...
14.[期刊]
摘要: 耶稣会士基歇尔的《中国图说》不仅向欧洲集中展示了耶稣会汉学研究的代表性成果,而且颇为典型地反映出17世纪欧洲基督教人文主义学者复杂的学术背景与研究兴趣,具有早...
15.[期刊]
摘要: 本文基于西班牙语原始文献与墨西哥各大研究机构的汉学研究数据,对该国的汉学研究成果、发展趋势以及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目前,墨西哥的汉学研究已从最初通过民...
16.[期刊]
摘要: 耶稣会士基歇尔的《中国图说》不仅向欧洲集中展示了耶稣会汉学研究的代表性成果,而且颇为典型地反映出17世纪欧洲基督教人文主义学者复杂的学术背景与研究兴趣,具有早...
17.[期刊]
摘要: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它所体现的政治思想,蕴藏的哲学观念,保存的历史信息等,几百年来吸引着法国传教士和汉学家们自觉地进行翻译与研究.法国对《尚...
18.[期刊]
摘要: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威权主义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崩溃,民主化进程中的魏玛共和国打破了德国的威权主义传统,代之以广泛的民众参与,原先被俾斯麦的强权政治所控制的德国民族...
19.[期刊]
摘要: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全球史作为一种新的史学现象兴起,已为国内外世界史研究者逐渐接受并大力发展。在美国全球史的萌芽时期,由威廉·麦克尼尔、马歇尔·霍奇森、列夫顿...
1.[会议]
摘要: "十一·五"期间,我国史学工作者无论在世界通史的著述、通史教材的编写、世界通史史料的编纂、国外名著的翻译、区域通史国别通史的研究,乃至世界通史知识的普及方面,...
2.[会议]
摘要: 古亚述研究是亚述学研究的一个子方向,主要研究青铜时代中期两河流域北部以阿淑尔城为中心的亚述地区的社会的各个方面及其与地中海周边区域文明的关系.古亚述研究的主要...
3.[会议]
摘要: 本文结合吴于廑的求学生涯以及学术研究历程,对吴于廑的世界历史的学术思想进行了探讨,对中国世界史学科建设以及吴于廑先生对中国世界史发展的贡献进行了论述。
4.[会议]
摘要: 笔者通过重提吴先生的全局史观和《世界史》的总序,指出吴先生在有生之年虽未来得及对《世界史》的多数书稿进行统稿(主要由齐世荣、刘家和、王敦书、朱寰、马克鑫、彭树...
5.[会议]
摘要: 本文结合吴于廑先生论证的全球史观,主要从六卷本《世界史》对历史时代新的划分,对传统模式的突破,对世界史体系的新构架和研究方法的运用,以及对中国在世界史上地位的...
6.[会议]
摘要: 本文主要对吴于廑先生世界中心思想、西欧中心论等观点进行了探讨,论述了吴于廑先生对中国世界史学科发展的反思和展望。
7.[会议]
摘要: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世界史研究日益繁荣。其主要表现就是提出了三种新史观:“世界史纵横发展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和“文化史观”。进入21世纪,国内学术界站...
8.[会议]
摘要: 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对我国世界史学科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在于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开阔了学者们的研究胸襟,鼓励大家运用世界史的研究视角重新审视某些被...
9.[会议]
摘要: 自《隋书》以来,"拂菻"这一名词开始出现在中国史籍之中.现代学者大多认为,"拂菻"是古代中国人对拜占廷帝国的称谓,但是在不同史籍的具体内容中,尚存有一些争议....
10.[会议]
重塑世界历史:"自我"与"他者"的重新定位——评《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
摘要: 《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是英国学者约翰·霍布森一部闻名中内外的著作.本书挑战了原有的欧洲中心理论,重新审视东西方文明,把被曾经在历史上扮演主角的东方从"东方主义...
11.[会议]
摘要: 世界史研究者需要有深厚的外文功底及尽可能习得多种外语.外文掌握能力是世界史研究者一大入门路径和必修课.没有轻车熟驾的外文能力,即便积累了丰富的原始资料,也难以...
12.[会议]
摘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近现代德中历史起点比较,其次介绍了近代以来德中历史主题,德国:统一;自由,中国: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与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然后介绍了近代以来德中历...
13.[会议]
摘要: 在中国以往的德国史、世界近代史和国际关系史著作中,对于玛丽亚·特蕾西亚的头衔一般称之为“女皇”,且不有不同的表述。本文首先提出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头衔说献...
14.[会议]
摘要: 笔者以吴先生的《古代的希腊和罗马》小书对自己的影响,和吴先生参与撰写的一封书信对我国世界古代史学科建设的助推作用,论述了吴先生的学术思想与史学贡献。
15.[会议]
摘要: 吴于廑先生的整体世界史观对世界史宏观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该理论以世界历史纵横发展来说明人类的发展进程,特别是对前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历史作出了最合理、最系统、最...
16.[会议]
摘要: 世界整体发展史观是由我国著名世界史专家吴于廑先生倡导的,是中国学者运用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历史进行的最为系统、最富创意的解读.本文试图运用吴先生的世界整体发展史观...
17.[会议]
摘要: 通过论述两部《世界史》编纂工作,谈论了吴于廑先生世界史观的理解,世界史是整体世界的历史,不是局部世界的历史。整体世界有一个形成过程;世界史学也有一个发展过程,...
18.[会议]
摘要: 文明一词可用来描述诸多社会,例如我们可以将某个社会称为基督教文明、华夏文明,甚至是印第安、阿兹特克、玛雅文明.实际上,文明这一概念是在新大陆发现之后逐渐形成的...
19.[会议]
摘要: 当今世界正发生深刻的变革,经济、文化、思想和学术的全球化正以人类不可抵抗的速度改变生存的方式.70年前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建立起来的体系正在发生重要变化。当时是由...
20.[会议]
摘要: 吴于廑先生从1978年起大力投入世界史学科的建设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本文主要从什么是世界史学科;世界历史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世界历史的专题研究;对世界史...
1.[学位]
摘要: 希腊化时期的埃及历史是古埃及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过去史学界对这一时期埃及历史的研究往往不够重视;古埃及妇女是创造古埃及文明不可或缺的一个群体,但长期以来,...
2.[学位]
摘要: 二战结束至今几十年,世界风云变幻,形势跌宕起伏,亚非拉民族解放和独立运动蓬勃发展。历经几十年的风雨沧桑,中东始终是世人特别关注的热点地区。位于非洲大陆北端和中...
3.[学位]
摘要: 1971年5月新加坡政府以涉及“黑色活动”为由对国内三份报纸进行整治,新加坡华文报界称之为“五月风暴”,其标着志新加坡对媒体整治的开始。在整治行动当中,由于政...
4.[学位]
摘要: 本文对英国东印度公司与尼泊尔关系进行了探究。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最初是一家拥有英国皇家特许状的股份公司,后来其凭借在东印度地区的贸易特权及其强大的...
5.[学位]
摘要: 从《北京条约》签订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政府有两次大规模的在华招工活动。第一次是,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以武力为后盾招募华工出国。第二次是,第...
6.[学位]
摘要: 本文对解放同盟进行了研究。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自由主义运动不断激进化,在这个过程中诞生了解放同盟。解放同盟的成立是俄国自由主义运动历史中的一个重大事件,...
7.[学位]
摘要: 本文对日本战败与巴西日本移民社会进行了评析。二十世纪初,日本开始向巴西进行移民。截至二战前夕,巴西的日本移民达到19万余人,并构筑起了自己的移民社会。但是随着...
8.[学位]
摘要: 本文对英国在爱尔兰的殖民活动进行了评析。大自然使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结成紧邻,于是它们的命运也以各种方式交织在一起。英国从中世纪起就开始征服爱尔兰,但未完成对它...
9.[学位]
摘要: 在日本近现代史上,有一批来自朝鲜的留学生群体,他们大多抱有一腔热血来到日本,忍辱负重、发愤图强,为复兴祖国而不懈努力。他们既是旧时代的产物,又是新时代的缔造者...
10.[学位]
摘要: 从近代以来周边大国对朝鲜半岛的干预历史来看,朝鲜半岛已经成为了各个大国用来进行博弈的工具,朝鲜半岛也因此具有了特殊的地缘政治意义。无论是日本的“大陆政策”,俄...
11.[学位]
摘要: 南、北两极自发现以来,因其辽阔的地域、丰富的资源、理想的科研场所和对全球变化的独特的影响,成为各国政府和学术界都关注的焦点问题。极地问题已经成为国际法、国际政...
12.[学位]
摘要: 列康吉斯达运动是伊比利亚半岛的基督徒在中世纪的主要活动,被视为“十字”与“新月”间争夺土地和生存空间的斗争,共持续783年,以穆斯林政权被完全驱逐出半岛结束。...
13.[学位]
摘要: 古典时代的希腊女性教育在整个古希腊世界具有重要意义。经过了荷马时代以及古风时代的发展,古典时代的女性教育已经呈现出较为典型的特征。本论文旨在通过对古典时代女性...
14.[学位]
摘要: 狮心王理查是英国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君王之一。他所生活的时代正是西欧中世纪对骑士精神最为推崇和标榜的时期。作为英王亨利二世的次子,理查自幼便在其母阿奎丹女公爵...
15.[学位]
摘要: 本篇论文对外蒙古的独立过程做一详细地考查,并分析外部因素(苏联、美国、中国等)和内部因素(外蒙古当局和外蒙古人民)对外蒙古独立的影响,以及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之...
16.[学位]
摘要: 伊斯兰革命后,伊朗建立了神权共和国,伊斯兰教什叶派教义被定为伊朗的国教。伊斯兰教是伊斯兰共和国制定和执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美伊关系的各个方面都体现着伊斯兰因...
17.[学位]
摘要: 二战爆发后,美国决策层就开始筹划如何处置战败后的德国。但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美国决策层内部分歧严重。以总统罗斯福和财政部官员组成的严厉派主张严惩德国,而以陆军...
18.[学位]
摘要: 名年官表是研究亚述历史的一份重要文献。文献中依次记录了用以纪年的官吏或者国王的名字、头衔,以及当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本文以名年官的人名为研究对象,从古阿卡德...
19.[学位]
超越分野——从《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民》看沃尔夫历史人类学取向的世界史撰述
摘要: 埃里克·罗伯特·沃尔夫(Wolf,Eric Robert,1923-1999)是美国享誉世界的马克思主义历史人类学家。他的《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民》是20世纪后...
20.[学位]
摘要: 由于原始材料的缺乏和古代语言文字的障碍,目前,国内学者对新亚述时期(公元前912~609年)不动产买卖活动的研究还十分薄弱,有关的专题论文极少,专著则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