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艺术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四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4301篇,会议文献有61篇,学位文献有162篇等,京剧艺术的主要作者有孙焕英、沈鸿鑫、马铁汉,京剧艺术的主要机构有黑龙江省京剧院、中国戏曲学院、安徽省徽京剧院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谈谈京二胡在“张派”唱腔中的伴奏特点——以京剧曲目《诗文会》为例
摘要: 文章分析了京剧乐器京二胡基本的演奏技巧,根据张君秋大师为代表的“张派”艺术伴奏特点,结合剧情和人物感情变化,着重分析、论述了京二胡在“张派”剧目《诗文会》的伴...
2.[期刊]
摘要: 从贵州走向全国,冯冠博一路高歌,屡次站上央视舞台,将一个个鲜活的贵州人物形象带到北京,带向全国。冯冠博立足于贵州文化滋养的创新表达,不仅让贵州京剧重获新生,同...
3.[期刊]
摘要: 为了探究京剧服装已有研究进程,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文献可视化分析从统计分布、合作网络、主题共现、重要文献几个方面展开。针对CNKI导出的数据不包含参考文献信息,...
4.[期刊]
摘要: 程式是京剧前辈艺人所累积的智识成果,是京剧音乐表现形式和技巧展示的规范,是京剧音乐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京剧在音乐结构、声乐艺术、器乐艺术等方面都具有程式化特征。...
5.[期刊]
摘要: 随着现代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为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进步,强化舞台表演的戏剧效果,编导人员必须合理运用新媒介,拓展舞台灯光设计思路,引入具有多种功能的灯光设备,如...
6.[期刊]
摘要: 《皮黄》是张朝先生的钢琴作品,在中国音乐审美特征基础上,将京剧皮黄的唱腔、板式结构的变化以及京剧乐器的模拟等传统京剧元素与现代钢琴艺术完美融合,以钢琴为载体,...
7.[期刊]
摘要: 本文以京剧《五龙星火》为例,简要介绍戏曲唱腔和音乐设计的实践与思考。笔者认为,要设计一出戏的唱腔和音乐,首先要吃透剧情,把握好主题思想;其次要敢于“戴着铁链跳...
8.[期刊]
京剧元素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运用及教学研究——以钢琴作品《皮黄》为例
摘要: 本文以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皮黄》的教学实践研究为主要内容,在张朝《皮黄》演奏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带有京剧元素特点的中国钢琴作品的正确理解,同时结合学习经历,...
9.[期刊]
摘要: 跨性别表演就是表演者通过变装和化妆等方式,模仿异性的姿态与形式,重点在于突出性别的重新构建的过程。演员在戏剧中扮演异性角色。由男性扮演女性角色,或是由女性扮演...
10.[期刊]
摘要: “三圣傩舞”服装服饰是当涂傩文化不可缺少的载体,有着鲜明的艺术特征,综合了造型、色彩、图案等艺术元素,显示出当涂傩服装服饰文化的地域特色,成为当地典型的民俗艺...
11.[期刊]
摘要: 5G时代下,在池州傩戏的全面保护与传承中深度发掘其民俗文化意蕴,提出文创产品的开发策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的开发提供借鉴和启示。首先从5G网络时代的视阈...
12.[期刊]
摘要: 京剧骨子老戏多具有优美的唱腔与复杂的人物艺术形象。本文以京剧骨子老戏《三娘教子》为例,从唱段音乐性与剧本文学性入手,对比分析剧中不同角色唱腔旋律与艺术形象的差...
13.[期刊]
摘要: 程砚秋因创立独具一格的京剧程派艺术而享誉梨园,程派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唱腔,特别是伴奏上。本文以程派剧目中的板式特点为主要研究内容,以程砚秋最具代表性的名作《锁...
14.[期刊]
《京尘杂录》的道德价值及情感两难--兼论民间戏曲史书写中的乐教
摘要: 作为清中后期的失落文人,杨懋建以《京尘杂录》获得生活资本和情感寄托。从民间戏曲史的写作自觉出发,作者刻画了伶人对儒家道德价值的贴合和对仙佛气质的附丽形象,深化...
15.[期刊]
摘要: 京剧艺术是中华文化之瑰宝,其中京剧艺术当中的“梅派京剧”以其温婉柔情、大气端庄的表演和唱腔而闻名于世。《穆桂英挂帅》通过二次创编,使戏剧结构更加合理化,增强了...
16.[期刊]
摘要: 由梅兰芳开创的梅派青衣行当在京剧表演中独树一帜。本文对京剧梅派青衣行当的基础教学方法进行研究,试从气息、唱腔、神态、形体等方面的技巧训练方法对梅派青衣教学中的...
17.[期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梨园剧中的成功表达——以梨园剧《鬓边不是海棠红》为例
摘要: 梨园题材的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播出以来,豆瓣评分居高不下。本剧改编自网络同名小说,小说受众有限,电视剧却成功出圈。本文从改编剧《鬓边不是海棠红》中蕴涵的中...
18.[期刊]
摘要: 京剧被誉为我国的国粹,2010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作曲家张朝将京剧元素中的"西皮""二黄"融入钢琴曲《皮黄》中,将中国戏曲场景描绘得...
19.[期刊]
摘要: 本文从做人做事的角度分析了京胡演奏者的定位,介绍了笔者在实践中的经验体会,探讨了京胡伴奏的相关规律。
20.[期刊]
摘要: 京剧是中国国粹之一,也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能剧是日本代表性的传统戏剧之一。两种戏剧都从东方文化中诞生发展,两国之间的文化艺术相互交流影响。二者既有独一无...
1.[会议]
摘要: 本文从戏剧传播的角度,以情景剧和情景秀为例,探讨传统文化传播的表演形式的演变。就情景剧和情境秀来说,该选择哪一种方式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要结合具体情况...
2.[会议]
摘要: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数字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深刻变化,同样也在很大程度上给各艺术门类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机遇.计算机3D虚拟现实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
3.[会议]
传统艺术的"越境"之旅——中国人民大学国剧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孙萍
摘要: 作为中匈的友好使者,"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作者逐渐探索出了以"文化外交"为支撑的公共外交之路.首先要保持高度的文化自信。自己都不能肯定自己国家的...
4.[会议]
摘要: 当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的京剧虽被称之为“国粹”艺术,但无论是艺术水平,还是公众的喜爱程度都不称其位.走进剧场看戏的多为50岁以上的中年人,即便有政府补...
5.[会议]
摘要: 京剧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之一.然而,京剧艺术在如今的艺术文化潮流中渐渐隐去了身影,面临着艰难的发展困境.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
6.[会议]
摘要: 刺绣是传统京剧鞋靴制作中最常用的装饰手段之一,其应用方式丰富多样.京剧鞋靴是京剧这种中国代表性的传统表演艺术形式中不可或缺的配饰,具有极强的功能性,能够有效传...
7.[会议]
摘要: 由著名导演王潮歌主创、甘肃四库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投资打造的大型情景剧《又见敦煌》,运用了大型联动舞台机械装置,选用了珠江灯光尊能系列PR-5000切割、图案...
8.[会议]
摘要: 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戏曲浓缩保存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遗传密码.在日本侵占台湾之际,台湾民众除了通过引介以海派京班为代表的祖国大陆戏班...
9.[会议]
摘要: 古代庙台戏场是构建民间祭祀演剧空间主要的物质形态,是承载、传递民众信仰、精神情感重要的文化载体.明清甘肃随着各府州县神庙建筑的激增庙台戏场明显增多,以至晚清民...
10.[会议]
摘要: “乾旦”也就是男旦的合理性问题,近来在梨园中又引发争论,从《中国京剧》陆续刊载的文章来看,否定者有之,肯定者有之,见仁见智,互不相让。笔者多年从事戏曲性别文化...
11.[会议]
摘要: 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不唯是一部个人艺术生涯的回忆录,更是他戏曲表演理论的总结和宣言。文章介绍了梅兰芳表演体系之“待开垦”与《舞合生活四十年》,阐述了《舞合...
12.[会议]
摘要: 日据时期,以海派京班为主的大陆戏班迭次渡台演出,将作为指称上海一地海派京剧标志的真刀真枪、连台本戏、机关布景引入台湾剧坛,流风所及,不仅台湾戏商以观看海派京剧...
13.[会议]
摘要: 在戏曲漫长的孕育期,色彩作为视觉符号活跃在各类扮饰表演的角色造型中,并随着扮演者地位的变化及戏剧形态的演进,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及选择范畴.从先秦巫傩扮饰中所展现...
14.[会议]
摘要: 过往的戏剧创作和研究中对“演”的关注要明显地多于对观众“观”的主动性的关注。而在现当代的舞台呈现中观众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观众甚至决定着戏剧整体叙事、结构走向等...
15.[会议]
摘要: 梅兰芳,这位20世纪京剧海外传播的先行者,于1930年在美国演出取得巨大成功.他的舞台表演是一种艺术,他的传播手段是一种科学.八十年后当回望那段历史时发现,他...
16.[会议]
摘要: 齐如山以《史记·项羽本纪》《千金记》《西汉演义》为依据,经过改编和吴震修的修改,由梅兰芳演绎的京剧《霸王别姬》成为梅派保留剧目,也是他赴海外交流的最重要的代表...
17.[会议]
摘要: 京剧的形体表演艺术,着重在程式化的训练,无论举手投足,或手舞足蹈的一招一式,均有特殊的定位与要领,极讲究规矩.形体表演中的身段功夫,需持之以恒的苦练,日积月累...
18.[会议]
摘要: 六盘山区,泛指宁夏南部山区的广大地区.社火是我国西北地区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它产生的年代久远,是一种在祭祀或节日里迎神赛会上的各种杂戏、杂耍的表演。正月初一正...
19.[会议]
摘要: 本文从另一个视角,即梅兰芳表演创新与传统绘画的关系展开讨论.观点有:1.梅兰芳受到了仕女画、花鸟画和佛教壁画的启发,创新了表演服装、发型化妆和舞蹈.反之,他的...
20.[会议]
摘要: 本文通过阐述传承保护京剧的各家观点.明确提出了保护传承京剧的具体实施办法,对当前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挖掘整理传统剧目,是京剧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手...
1.[学位]
摘要: 关于梅兰芳演出剧目的数量,据许姬传粗略估计,传统剧目有近400出,新编剧目 30 多出,究竟演过多少剧目,很难有个精确的统计。仅从民国期间涉及梅兰芳演出剧目的...
2.[学位]
谭鑫培的表演活动及其艺术追求——基于申报(1886年-1949年)史料的分析
摘要: 民国以来,戏剧表演艺术飞速发展,尤其是诞生于清代中晚期的京剧,成为沪上大众最时尚的娱乐方式之一。“伶界大王”谭鑫培是我国著名的京剧大师,他对京剧艺术的改革与发...
3.[学位]
摘要: 本文主要是以匈牙利孔子学院文化活动中京剧传播情况为主要调查、研究对象,并对京剧在匈牙利孔子学院文化活动中的传播做一个概括性介绍,然后结合有关京剧传播的案例分析...
4.[学位]
摘要: 19世纪后半期,京剧进入上海,深受上海移民型城市格局、边缘性文化传统,以及开埠后兼容并蓄的文化氛围影响,京剧从艺者对京剧进行大量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造就了其...
5.[学位]
摘要: 欧阳予倩作为海派京剧的中后期代表人物,在推动传统京戏改革,促进海派京剧的现代美学转型,推动现代京戏的社会化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对海派京剧大师欧阳予倩的戏曲活...
6.[学位]
摘要: 京剧在流播全国的过程中并没有形成众多的各个地方性的京剧流派,只有上海地方特色的京剧真正地具有明确的、稳定的艺术特征,可以称得上“派”。本文的“海派京剧”指的就...
7.[学位]
摘要: 京剧南下后,由于上海特殊的社会环境——以工商为主的经济模式和以求新尚变为重的文化思想——逐渐推动了自身的适应和变化,慢慢形成了不同于传统范式的海派京剧。海派京...
8.[学位]
摘要: 上海自从1843年之后正式开埠以来,开始大规模修建交通设施,便利的交通不仅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的进入,更为国内外很多商人提供了入驻于此的条件。很快,上海就成了全...
9.[学位]
摘要: 晋城市城区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北通晋阳西连古平阳戏曲圈,有浓厚的戏曲文化氛围。戏曲作为古代既娱神又娱人的民间活动在这一地区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每逢节日庆典、祭祀...
10.[学位]
摘要: 古戏台是戏曲演出的重要场所,也是民俗文化的重要产物,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古戏台的调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丰富古代剧场的形象资料,为探索戏曲艺术的历史成因,认...
11.[学位]
摘要: 戏台是我国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戏曲演出活动的实物载体,它伴随和见证了中国戏曲的形成和发展。宋以来,戏台开始孕育、发展,到了明清时期,剧场更加完善。经笔...
12.[学位]
摘要: 山西乡宁县位于黄河中游,吕梁山南端,山西省西南,临汾市西部山区。源于悠久的历史,乡宁县留下了各个时期的庙宇和戏台,它们历经沧桑,有的已风烛残年,有的已损毁颓败...
13.[学位]
摘要: 绛县历史悠久,遗存有大量的文物古迹,其中戏台建筑占较大比重。结合绛县当地的历史、经济、文化等特征,在实地考察和调研的基础上,对绛县现存的古戏台的所在位置、修建...
14.[学位]
摘要: 京剧是中国五大剧种之首,被誉为“国粹”,距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京剧在社会中的传播形式和传播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它已经搭乘了互联网的...
15.[学位]
摘要: 作为一名民族声乐唱法的学习者,笔者对戏曲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本文中,笔者将在理论基础之上,结合自身演唱及实践经验,通过对现代京剧《杜鹃山》中唱段《家住安源》的系...
16.[学位]
摘要: 对京剧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京剧,仅指北京地区的京剧活动;广义的京剧,还包括北京以外地区以京剧名义、不同程度上接受京剧表演规范约束的戏曲表演活动。查阅...
17.[学位]
摘要: 程砚秋是京剧程派艺术的创始人,是中国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程砚秋先生的艺术创造,极大地丰富了京剧旦角的唱腔艺术,在京剧艺术“生旦并重”的新局面中,形成了具有自...
18.[学位]
摘要: 舞台绘景一般是指运用一些绘画技法以及一些特殊技法来绘制舞台场景,舞台绘景在舞台美术设计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造型手段,戏剧舞台上的一切景物的外部造型几乎都是通过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