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至现代作品(~1949年)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四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1679篇,会议文献有9篇,学位文献有215篇等,古代至现代作品(~1949年)的主要作者有王宪昭、过伟、陈金文,古代至现代作品(~1949年)的主要机构有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民国时期由文人收集、整理的客家山歌,是传统客家山歌的代表。其中李金发的《岭东恋歌》收集的山歌数量最多,记录了许多经典的传统山歌,保留了原生态的山歌语言和民俗事...
2.[期刊]
摘要: 张女郎神崇祀起源于汉中地区,因其父张鲁的权势和道教徒的神化而兴起。她的崇祀随着道教传播范围的扩大,具有了多样性,也因各地地域文化的不同具有了地域性,折射出民众...
3.[期刊]
以口头传统研究方法介入民族音乐学研究——评《仪式中的史诗:盘王歌研究》
摘要: 《仪式中的史诗:盘王歌研究》是一部关于瑶族音乐的学术专著。研究者以民族音乐学为主导,辅之以口头传统的研究方法对瑶族还盘王愿仪式中的《盘王歌》进行探究。该书将民...
4.[期刊]
摘要: 在当代,立足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以马克思与恩格斯对民间文学的研究理念,深入探索地方民族文化记忆的继承与发展,有利于从经典理论的视角,展开对民族文化的保护。而宁德...
5.[期刊]
摘要: 我国现代民间文艺学从搜集材料起步,钟敬文对民间传说的研究也是从搜集整理开始的。怀着为民间文艺学这门新兴学科添砖加瓦的热情,钟敬文在其学术活动的早期,通过辑录古...
6.[期刊]
摘要: 清代文人笔下的刘三姐传说展示的是传统社会文人们的“白日梦”。清代文人通过对民间流传的刘三姐传说的改编,在幻想中满足了成为民间歌王的“野心”,以及对传说中天才歌...
7.[期刊]
“世内桃源”的集体性文化记忆:从民间故事管窥宁德畲族灾厄智慧
摘要: 宁德畲族民间故事中所含藏的灾厄智慧,立足地域性元素建构宁德畲族文化形象,既呈现宁德畲民的权利生态观,又以隐喻手法定格集体性文化记忆,塑造一系列富有山海特色的诗...
8.[期刊]
从审美角度略论中国与希腊神话悲剧异同——以《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鲧禹治水》为例
摘要: 神话作为一个族群共同的寓言,当被广泛传播成为一个典故以后,本身所携带的和传播过程中附加的意义值得审视。恩斯特·卡西尔也曾在《神话思维》中指出:“神话世界对审美...
9.[期刊]
摘要: 《香叟莫日根》和《英雄格帕欠》作为赫哲族和鄂伦春族英雄叙事诗中的名篇,较为详细地反映了本民族先民对自然和所处世界的认识。文章从母题学角度出发,总结分析两部作品...
10.[期刊]
语言文化视阈下的陕北民歌研究——陕北民歌中的黄土高原文化景观
摘要: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陕北的文化生态呈现出断裂的状态。保护与传承陕北文化,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陕北民歌是典型的高原民歌,它保留了陕北人“原生态”的生活方式。...
11.[期刊]
摘要: 关于盘古神话的研究,已经辐射向民间文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无论是对其起源、类型、神祇辨析,还是其发展的脉络、文化遗产等多方面都进行了探究,除对盘古神话本身、盘古的...
12.[期刊]
摘要: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记郡书等地理书,神怪故事记述颇多。这些故事不但具有丰富而多彩的内容,而且在叙事笔法上,也取得了相当突出的成就。具体表现在以神怪论人世的笔法趋...
13.[期刊]
摘要: 婚变是民间文学一大主题,受弹词、鼓词、戏曲等艺术样式的影响,宝卷亦存有大量婚变主题的作品。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婚姻家庭的悲欢离合总离不开“婚变”情节的发生,它...
14.[期刊]
摘要: “西调”是清代民歌的一种,在乾隆时最为盛行。清代较早民歌选集《万花小曲》中收录的《西调鼓儿天》,在形制、内容与审美趣味上,与常见的“西调”均有不同,惜其篇幅有...
15.[期刊]
摘要: 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史不仅在各类正史中有反映,民间文学亦有记载。作为民间文学的重要分支,恩施民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是中国革命史和中国社会发展史的民间缩...
16.[期刊]
摘要: 元代京畿地区的“说唱词话”现象,包括民间表演活动与书坊文本刊行两个方面。经研究证实,1967年上海嘉定墓葬中出土的13种“说唱词话”,刻印于明成化年间的北京书...
17.[期刊]
摘要: 从传播学角度研究地域民间文学,立足非物质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能够把河洛民间文学整理收集和河洛文化研究推向深入。河洛民间文学通过跨媒介传播,不但能加强海外华人...
18.[期刊]
摘要: 以俄耳甫斯下冥府救妻失败与罗得之妻化为盐柱为代表的“回头看禁忌”叙事广泛存在于世界各文明的神话中,其叙事原型在后世文学与艺术作品中仍不断焕发生机。“回头看”因...
19.[期刊]
摘要: 《管子》是一部思想积淀极为厚重的优秀典籍。从文学人类学新兴学科研究视角审视,在神话思维对行为实践的驱动作用下,其文本内蕴的“前文字时代”大传统的观念助推着齐国...
1.[会议]
摘要: “白蛇传”传说在当下的文化传承,主要有三条线路:语言叙事、影视传播,以及景观叙事。前两者己得到研究者的充分关注,后者在传说中的功能却未得到应有的研究。本文尝试...
2.[会议]
摘要: 明末冯梦龙编的《山歌》是一部以苏州为中心的吴地的民歌集.《山歌》的编者比较忠实于原作,因而既保留了民间歌谣的特色,也保存了较多的吴方言词语.这些方言词语有些至...
3.[会议]
摘要: 宝卷说唱仪式中,人们能隐约看见曾经存在过,但已经陌生的神圣空间传统.许多民间宗教宝卷自称为"经",并反复强调其宝卷"至真"(文献中多称为"骨髓真经")、"至宝...
4.[会议]
摘要: 人类的视觉经验在神话意象的生成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影响、决定了神话意象的思维方式、表现形式和精神特质.原始先民主要依靠视觉经验展开对自我和世界的认识,它是原始...
5.[会议]
摘要: 中外学者一致指出,糊名誊录制度的实行与完备,系宋代进士行卷之风消失的关键因素。这无疑是符合历史史实的。但是,历史发展毕竟有其复杂性.糊名誉录制度并不能完全割断...
6.[会议]
五句子歌谣在县域流布的当代文本记录——《昭君故里五句子歌谣选》序
摘要: 自胡适先生1937年在《全国歌谣调查的建议》中以七言五句的‘桐城歌体’为例以来,迄今70年间有不少学者将“桐城山歌”、“桐城歌体”视作五句子歌谣的代名词。当代...
7.[会议]
摘要: @@民歌是诗歌的一种,是诗歌的起源,产生于上古。经整理形成的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十五“国风”就是典型的民歌;以后历朝历代都有民歌,如汉代乐府民歌、...
8.[会议]
摘要: 本文对民歌诗词中的医学现象进行了论述.文章指出,民歌诗词包含着诸多与健康长寿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内容,可作为对医学科学的丰富和学科内容的延伸.
9.[会议]
摘要: 时代的进步,兴国山歌渐行渐远,原有的生态环境不复存在,已经很难使兴国山歌,特别是传统兴国山歌焕发出勃勃生机,处于自生自灭的艰难状态.于是,地方文化政策加于扶持...
1.[学位]
摘要: 到目前为止,关于民间叙事文学的研究是基于广义上的分类进行研究,把神话、传说、故事,三者统称为神话或故事,并对其从考古、文化视角、伦理学视角等进行分析。却很少有...
2.[学位]
摘要: 洪水神话作是以洪水为背景或主题的神话故事,是原始先民对洪水这一自然现象的淳朴解释。在西方研究洪水神话的著作中,其学术用语是“世界毁灭和末世神话”。洪水神话在世...
3.[学位]
摘要: 大禹是我国上古神话系统里与自然力对抗的治水英雄,也是民族记忆中的夏人先祖,是一位集英雄神、帝王、圣贤等多重角色于一身的神话传说人物。山、陕、豫地区历史悠久、人...
4.[学位]
摘要: “河伯”在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与丰富内涵的文化现象,早在先秦时代“河伯”就已经存在。“河伯”在古代主要有两层含义,即历史的“河伯”与神化的“河伯”。拥有双重身份...
5.[学位]
宁夏民间故事的主题学研究——以《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宁夏卷》为例
摘要: 民间故事是生活在底层社会的民众集体创作的产物,它真实地展现了民众的生活面貌、思维情感、伦理观念、审美趣味和理想愿望。宁夏民间故事作为宁夏各民族集体记忆的载体,...
6.[学位]
摘要: 台湾学者朱介凡编纂的《中华谚语志》是集谚语收集整理和谚语理论阐发于一体,体量规模达500余万字的一部重要的谚语研究文献。《中华谚语志》中谚语语条数目庞大,释义...
7.[学位]
摘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记录文化的符号系统,二十四节气谚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经验与智慧。我国学者对二十四节气文化的研究开展的比较早,研...
8.[学位]
摘要: 汉代诸子寓言作为中国古代寓言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界对它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它的价值常常被掩盖于先秦寓言的阴影之下。汉代诸子寓言作为寓言文学自身发展与大...
9.[学位]
摘要: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国历史发展史上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文学在此时期也发生了许多新变。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三大文学内容表现尤为突出:一是玄学;二是赋体、诗学;三是神...
10.[学位]
摘要: 民间歌谣是活在民众心中的言语瑰宝,被称为人类的“第二种语言”,它亦是口传文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民间歌谣是一部浓缩的民族语言史、风俗史和...
11.[学位]
摘要: 神话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丁山在这个领域中,不是引领风气之先的人物,却凭借其认真严谨的学术态度依然取得了相对独特的研究成果。由于丁山的学...
12.[学位]
摘要: 贵州少数民族文学几乎都有韵文体(古歌、叙事歌)或是散文体(传说、民间故事)的洪水神话。随着现代化的逐步深入,人类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根植于贵州这片山清水...
13.[学位]
摘要: 随着神话研究的深入,神话学者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古文献中的神话和少数民族神话上,以民俗学和民族学的角度出发进行的神话研究,成果颇丰。近年来,神话研究领域不断拓宽,...
14.[学位]
摘要: 神话产生初期先民的生产力水平以及智力水平都比较低,是人类借助想象征服和支配自然界,把自然的力量加以形象化的一种文学形式。神话就是人类通过幻想,在一种集体无意识...
15.[学位]
摘要: 白蛇传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于唐宋时期初具雏形,至清末完成故事定型。在经过一千多年的历史传诵和演变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创作价值。不仅是民间大众口...
16.[学位]
摘要: 马克思认为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希腊神话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
17.[学位]
摘要: 世界寓言有三大发源地:古希腊、古印度和中国。中国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百花齐放,文化繁荣,文明昌盛,这一时期,寓言与先祖神话、诸子散文、诗歌、楚辞并行组成中国文学...
18.[学位]
摘要: “重述神话”主要是受到“新神话主义”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文化思潮。这种思潮的形成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着密切的关联。除此之外20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创作一直受到西方...
19.[学位]
摘要: “说林”、“储说”是《韩非子》中两篇数量颇丰的故事集,是韩非进行广泛搜集整理以备游说之用的故事材料汇编。韩非以“说”命名,将这些材料归结于“说”之下,不仅反映...
20.[学位]
摘要: 宝卷,明王源静补注《巍巍不动太山深根结果宝卷》释为:“宝卷者,宝者法宝,卷乃经卷。”简言之,字面意义即为宝贵的经卷。它是民间宗教信仰活动中一种集信仰、教化和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