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腔中心静脉导管
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1年内共计78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99991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健康研究、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临床新医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2年十一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暨新技术国际研讨会等;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的相关文献由139位作者贡献,包括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刘友玲、吴强等。
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99991篇
占比:99.97%
总计:300067篇
单腔中心静脉导管
-研究学者
-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 刘友玲
- 吴强
- 孔丽悦
- 庞先琼
- 李燕
- 梁治强
- 毛雪生
- 王真
- 甘远
- 罗兆敢
- 罗彩树
- 肖祖克
- 袁玲
- 邵稳珠
- 陆彩兰
- 鞠方鹤
- 黄方华
- 丁丹丹
- 严亚军
- 仲文娟
- 任莉
- 任莹
- 何知
- 侯权1
- 修清玉
- 倪萍
- 凌晨
- 刘国华
- 刘正亚
- 刘海娟
- 刘莉
- 卢斌
- 叶洁
- 叶芃
- 吴刚勇
- 吴敬波
- 吴洋1
- 吴琳
- 周一波
- 周三清
- 周军
- 周怡筠
- 周永红
- 唐银莹
- 喻勤
- 姚纲
- 孙绍秀
- 宋志锋
- 宋淑萍
-
-
李娟
-
-
摘要:
目的:分析针对ICU并患胸腔积液患者实施单腔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效果,分析加强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ICU并胸腔积液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和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则采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强化护理干预;以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护理总依从性为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护理依从性分别为100%、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73.33%;数据统计学比较P<0.05有意义.结论:针对ICU并胸腔积液患者采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并强化护理干预的效果理想,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高,可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可显著提高治疗护理依从性,增强患者的配合度,应用价值高.
-
-
王海燕
-
-
摘要:
目的 研究单腔中心静脉导管治疗ICU并患有胸腔积液患者的应用以及护理。方法 筛取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这一时间段中到 我院接受治疗的54例ICU胸腔积液患者,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接受单腔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并为患者开展针对性的护理,以此来对患者的治 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在开展本次研究的过程中,在采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并开展针对性护理之后,患者的治 疗有效率为68.52%(37/54),其中完全缓解患者数量为18例。部分缓解患者数量为19例;患者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导管脱除、药 物外渗、胸膜反应,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主要为恶心呕吐,在为患者提供对症处理后,患者症状均明显缓解,无患者发生气胸。结论 临 床上采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来对ICU胸腔积液患者开展治疗时,同时为患者而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可以很好的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同时对不良反应急慢性控制,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
鞠方鹤;
王真;
肖祖克
-
-
摘要:
分析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用于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大量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住院诊治的大量胸腔积液患者126例临床资料,其中接受传统的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患者48例(粗管组),接受单腔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患者78例(细管组);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细管组胸腔积液的治愈率(96.15%)和粗管组(95.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P=1.000);细管组并发症发生率(2.56%)明显低于粗管组(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273,P=0.012).结论 应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大量胸腔积液疗效确定,操作简单、方便.
-
-
丁丹丹
-
-
摘要:
目的 探讨对胸腔积液患者选择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实施闭式引流期间给予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03月~2018年08月收治的18例胸腔积液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后进行单腔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护理方式的研究;对照组(9例):选择常规方式展开;观察组(9例):选择综合护理方式展开;最终就两组胸腔积液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以及胸管拔管时间展开对比.结果 同对照组胸腔积液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对照组胸腔积液患者胸管拔管时间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疗人员对于胸腔积液患者在选择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实施闭式引流期间,护理人员选择综合护理方式进行配合,在提升护理满意度以及缩短胸管拔管时间方面可以获得显著效果,从而促进胸腔积液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
-
-
鞠方鹤;
王真;
肖祖克
-
-
摘要:
目的总结分析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应用于中青年首次单侧自发性气胸患者中的疗效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6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住院诊治的首次发生单侧自发性气胸中青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纳入115例研究对象。根据气胸治疗方法的异同,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即行单腔中心静脉导管接水封瓶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组(A组)45例,单纯性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抽气组(B组)36例,传统的胸腔闭式引流术组(C组)34例。比较分析3组间疗效及胸膜反应、堵管、脱管、感染、出血、皮下气肿、疼痛、漏气等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单腔中心静脉导管接水封瓶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组(A组)、单纯性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抽气组(B组)、传统的胸腔闭式引流术组(C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78%、100.00%、97.06%,3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67%、5.56%、32.35%。A、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在中青年首次单侧自发性气胸患者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疗效与传统的胸腔闭式引流术接近,但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并且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患者容易接受等众多优点,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尚值得进一步总结研究。
-
-
黄勇
-
-
摘要:
目的 分析自发性气胸患者治疗中应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抽气和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40例,均分成传统组和治疗组,各组患者20例,对比治疗的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伤口愈合的时间、住院天数与肺复张的时间与传统组患者相比,数值明显要比传统组小,P<0.05.结论 自发性气胸患者治疗中应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抽气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
周怡筠
-
-
摘要:
目的:探究在行腹腔化疗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评价应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相应护理措施的临床护理效果,为临床肿瘤护理奠定基础.方法:自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128例胃癌腹腔化疗患者,随机分组并对比患者应用不同护理方案的护理效果.结果:予以不同护理方案后,对试验组患者采用相应护理措施的留置管相关情况及身体、心理健康等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如留置时间、导管的通畅率及脱出率,差异显著(P<0.05).对试验组患者采用相应护理措施的骨髓抑制、腹痛、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3.13%,2/64)明显优于对照组(18.75%,12/64),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行腹腔化疗治疗的胃癌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应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相应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留置管的相关指标,并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改善,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应广泛推广.
-
-
王桂红;
倪萍
-
-
摘要:
目的 研讨气胸患者运用不同胸腔引流管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15年7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我院呼吸科住院期间接受管径为9.33mmF28规格的硅胶引流管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将同期接受规格型号为CVC1-16G-20、管径为1.75mm的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通过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的首次引流的成功率,同时记录其引流时间与平均住院日,统计引流期间发生不良事件的例数等指标.结果 ①两组的首次引流成功率(95.0% 与92.5%)对比基本相当,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的引流时间与平均住院日均明显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后不良事件的对比,观察组总发生率占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气胸治疗中选用5F型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可保障首次穿刺成功率,并缩短患者的引流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荐.
-
-